云旅游.我国的四大名亭

汉族屏障

<p class="ql-block">  我国的四大名亭是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而闻名,它们分别是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滁州.醉翁亭</b></p><p class="ql-block">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p><p class="ql-block"> 醉翁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35]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欧阳修立像。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p><p class="ql-block"> 1956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醉翁亭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p><p class="ql-block">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醉翁亭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杭州..湖心亭</b></p><p class="ql-block"> 湖心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中部,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湖心亭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蓬莱三岛”。</p><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曾建有“湖心寺”,明弘治年间寺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知府孙孟寻遗址建亭,名“振鹭亭”。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屡经修葺,增扩此岛,上植桃柳,改亭额曰“清喜阁”,时人始称“湖心亭”。2005年9月,湖心亭经过整修恢复了清钱塘十景之一的“湖心平眺”景观。2009年2月,湖心亭“太虚一点”阁顶将从南北朝向改成东西朝向,以还原其本来面貌。</p> <p class="ql-block">  湖心亭,亭阁三层,飞檐八出,高瓴琉瓦,翘角滴翠,整个亭子构造精巧,气势宏伟。柱子上有几副对联,分别为:“亭立湖心四面湖光供啸咏,湖增亭色三层亭影仰巍峨”“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湖心亭造型精美,别具一格,亭角雕龙饰凤,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才能。</p><p class="ql-block"> 明代崇祯五年张岱所作的《湖心亭看雪》是明清小品文的佳作,全文用159字呈现西湖绝佳的雪夜之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陶然亭</b></p><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又称“江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内,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面积约9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清。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当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并为亭题额曰“陶然”。[6]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1952年,陶然亭与慈悲庵等合建成陶然亭公园。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亭内一块石碑、三块匾额、四副楹联、五方石刻。</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7]1979年8月21日,包含陶然亭在内的陶然亭慈悲庵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包含陶然亭在内的陶然亭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名单。</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约90平方米,亭内存有五方石刻,四副楹联。陶然亭、慈悲庵三面临湖,东与中央岛揽翠辛对景,北与窑台隔湖相望,西与精巧的云绘楼、清音阁相望。</p><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长沙.爱晚亭</b></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而题。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1983年,爱晚亭被湖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爱晚亭所在地岳麓山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3月5日,爱晚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爱晚亭内为丹漆圆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加之配以东西两面亭棂所悬的红底鎏金“爱晚亭”匾额,令亭子有现代意味,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边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