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朝中央政权与地方民族统治阶层相互妥协的产物,也是两者联合与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一制度下,土地与人民皆归土司世袭所有,而土司则需向朝廷缴纳一定赋税,并按需提供军队。同时,土司在内部靠军队等工具,维持其作为部族首领的统治权力。</p><p class="ql-block"> 5月20日清晨7点55分,我们抵达张家界土司王府,这里是展示湘西土司历史的重要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永保土司,涵盖湘西的永顺宣慰司、保靖宣慰司,以及从保靖宣慰司分出的两江口长官司三大土司系统。永保土司及其前身溪州羁縻州刺史等职位,世代由彭姓家族承袭,历经818年(910—1727)。永保土司的先祖彭瑊、彭士愁父子,本为江西吉水彭氏,于唐末五代时期担任溪州刺史。随着元代土司制度的确立,溪州刺史逐渐演变为永保土司。</p> <p class="ql-block"> 历代彭氏土司的画像陈列于此,每一幅画像都仿佛诉说着彭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土家族以勇猛刚劲著称,更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闻名。明嘉靖年间,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明世宗嘉靖皇帝命兵部尚书张经总督东南各省军务,并下令征调湖广士兵平定倭患。湘西永顺、保靖土司彭冀南、彭荩臣,以及桑植土司向鹤峰等联袂出征,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冬,率三万余士兵,远赴三千里之外的抗倭前线。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彻底歼灭倭寇,立下不朽战功。嘉靖皇帝亲授“东南第一功”的荣誉,以表彰这些土家勇士的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 田氏土司的先祖田承满,原籍四川成都万里桥,北宋时期曾任太保、太傅、太师等要职。因直言批评朝廷而遭贬谪,被派往湘、鄂、川边境地区节制各土司。1045年,他率兵携眷迁居张家界,修建“南府”与“北城”,开创了张家界田氏家族的基业。田氏家训“诗书留后、孝悌传家”,使得田氏家族代代人才辈出,枝繁叶茂,其后代如今遍布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覃垕(1309—1372),元末明初土家族土司,湖南慈利县溪口覃家沟人。他身为义军首领,率领土家族山民奋起反抗,驱逐当地蒙古统治者,最终归顺朱元璋。然而,洪武三年四月,覃垕因某种原因再度叛乱,次年四月兵败被杀。尽管如此,他仍被视为土家族心中的英雄与“神”。</p> <p class="ql-block"> 向大坤(1328—1385),于明洪武二年(1369)率士卒揭竿而起,自称“向王天子”。明朝迅速派兵镇压,十余年间,向大坤率部顽强抵抗,多次重创敌军。然而,因寡不敌众,洪武十八年(1385)八月,他被逼至神堂湾悬崖,毅然跳崖就义,年仅57岁。为纪念这位旷世英雄,洪武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389—1391),土家儿女在向大坤殉身之地修建了上、中、下三座天子庙,青岩山也因此更名为“天子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