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岛市南针路航海博物馆,坐落在市南区团岛三路16号,这里原是青岛海岸电台旧址,拥有百年历史。2019年7月11日,这座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两年后,2021年12月,它正式取得了博物馆资质,成为青岛首个航海主题博物馆,也是全国首个民办航海博物馆。这里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以“航海”为主题,涵盖文物收藏、研学教育、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等功能,设有海上丝绸之路、船舶通信导航技术、青岛海岸电台历史等专题展区,馆藏近600件航海展品,历史可追溯到宋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观设计独特,砖墙结构搭配玻璃窗,木质门框与装饰柱子让整个建筑显得古朴而庄重。门口悬挂着“青岛航海展览馆”的牌匾,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这座博物馆的使命与意义。</p> <p class="ql-block">走进馆内,展示柜中摆放着各式古董瓷器,其中一件带有彩色花卉图案的大花瓶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瓷器不仅展示了古代航海贸易的繁荣,也见证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的一角,一块简介牌详细记录了青岛百年海岸电台的历史。作为中国仅存的一处百年前海事通信设施遗址,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研究航海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一张木质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古董罗盘,旁边是一盏铜制灯饰。罗盘作为航海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象征着人类探索海洋的决心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还展示了一个古代测量工具与手榴弹模型,附带的说明牌介绍了南宋“手榴弹”的历史背景。这些展品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内容,也让参观者对古代航海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在荣誉展示区,两块金色奖牌并排摆放,上面刻有“中国航海科普大使”的称号及颁发单位——中国航海学会,获奖者分别是马桂山和宋坤。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肯定,也是对博物馆在航海科普教育方面所做贡献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老的指南针模型被金属框架保护着,旁边是一块荣誉证书牌匾,上面写着“爱心伙伴”,这是青岛红十字会颁发给博物馆的荣誉,彰显了其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还展示了一艘大型木质模型船,墙上挂着的文字介绍让参观者对这艘船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模型船的精致工艺,让人感受到古代造船技术的高超。</p> <p class="ql-block">展柜内陈列着多个古代航海工具模型与复制品,包括风水罗盘、明代欧洲航海罗盘及水浮司南等。这些工具不仅是航海历史的见证,也是古代科技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一个木质盒子内展示着英国哈里森航海天文钟(1780年),其精巧的设计和悠久的历史,让人不禁感叹航海技术的进步与人类探索海洋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木质盒子内展示着二战德国海军航海天文钟,表盘上的罗马数字和制造年份1941年的标注,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两盏船舷灯并排放置在一个木制架子上,一左一右分别发出红色与绿色光芒。这些灯光不仅是航海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成为了航海文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透明玻璃柜内,摆放着几个模型船,其中一艘大型木质帆船尤为突出,四面旗帜迎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从窗户望出去,海面上散布着多艘船只,远处工业设施与山脉轮廓清晰可见。这样的景色与博物馆内的展品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海洋的魅力与航海文化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博物馆,我决定到附近的团岛山公园走走。公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一条铺满红色砖块的小径蜿蜒穿过花园,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在海边,一艘小船静静行驶,远处港口起重机及山脉轮廓清晰可辨,这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这次的参观不仅让我了解了航海历史,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大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