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近游冀鲁豫(下)

沙蓬

<p class="ql-block">游罢邯郸,进入回程。途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石家庄,看了</span>赵州桥,逛了正定古城和定州古城。在保定,游了直隶总督府、古莲花池,还探访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满城</span>古汉墓。日程很满,天气渐热,加之景区多在市内,人多车多,所以,有的看的细一点,多数景区走马观花,匆匆掠过。择要记录以备忘。</p><p class="ql-block">赵州桥</p><p class="ql-block">赵州桥坐落在石家庄市赵县西南的洨河上,现已辟为专供游览的公园式景区。</p><p class="ql-block">迎着初阳,赶早来到景区。</p> <p class="ql-block">国人对赵州桥的了解,大多源自小学课文《赵州桥》,那篇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桥梁专家茅以升撰写的</span>普及性读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浅显易懂,</span>让我们从小便对这座古代桥梁充满憧憬与仰望。</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595-605),是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宋代定名为安济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它选址科学,结构合理,设计施工符合力学原理,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上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在欧洲,出现同一类型桥梁的时间比赵州桥晚了近1100年。</p> <p class="ql-block">这则简介,侧重从技术角度介绍赵州桥,可惜字太小了。</p> <p class="ql-block">石桥桥栏、望柱的石雕。有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隋代原物,有的为历朝历代修缮复原。</span></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桥身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拱脚宽9.6米,跨径37.02米。1400多年间,经历过千百次洪水冲击,风侵雨蚀、冰雪洗礼,如今仍能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上,也得益于历朝历代对桥梁的维修与保护。史料记载,自桥落成,从唐宋明清、民国至新中国,先后共有8次大的维修,最后一次在1958年。现在,桥梁周边辟为公园专供游览,或许是一种更好的保护?但见展馆园林间,亭台楼榭,游船碧波,能想见游客云集的热烈与热闹,却也有种被束之高阁的感觉,有些怅然。</p> <p class="ql-block">桥上桥下远观近赏,各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距赵州桥不远,在赵县东南面有柏林禅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古称“观音院”,自元代起称“柏林禅寺”,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上世纪80年代,寺院除元代古塔和20余株古柏,建筑已损毁殆尽。<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2年始陆续重建,现在规模占地百亩,殿宇楼堂鳞次栉比,红墙黄瓦十分耀目。禅寺也是河北省佛学院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寺中的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1330年),已有近700年历史,是第六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塔为砖木结构八角七级密檐实心楼阁式,高26.7米,坐落在高达2.5米的方形台基上。台基又分上下两层,下层石砌、上层砖砌。塔的下部为砖制须弥座,须弥座上部用砖仿木构,做出斗拱、平座;平座上浮雕围拦、仿木栅栏和花卉等装饰图案。柏林寺塔造型古朴典雅,工艺精湛,为簇然一新的柏林禅寺平添古意。</p><p class="ql-block">柏林寺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span>纪念禅宗大德赵州从谂(chen)禅师(778—897年)而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名“从谂禅师舍利塔“,</span>塔额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 ”。</p> <p class="ql-block">细读寺院介绍,方知,在近1800年的历史长河中,寺院历经磨难,几度兴衰,却始终香火绵延,高僧辈出,在佛教界影响颇深。如今,千年古刹重现生机。读罢,唏嘘。</p> <p class="ql-block">柏林禅寺香火很盛。我们去的那天,赶上寺里每半月一次的诵戒日,寺里人潮如流,所到之人还领到寺院发放的水果。</p> <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p><p class="ql-block">正定是石家庄市下辖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是郡、州、路、府的治所。县城内建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梁思成曾四次考察正定,称其为“古建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半天时间游正定,注定行色匆匆。所幸之前有过一次两日游,曾细细游览了隆兴寺,看了现存的几座佛塔,并用美篇做了详细记录(见《近游河北,看古城正定》),故此番浏览拾遗补缺,并无遗憾。</p><p class="ql-block">择要贴图。</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p><p class="ql-block">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隆兴寺。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旨,于寺内铸造一尊巨大的四十二臂铜质千手观音菩萨像,并盖大悲宝阁,此后,寺内大兴土木进行扩建,以大悲阁为主体的宋代建筑群相继落成。金、元、明、清各代对寺内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赐额“隆兴寺”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古建集中,珍品荟萃,特别是寺内有六大精品之最,值得细细游览和品味。分别是:</p><p class="ql-block">摩尼殿,被梁思成称“我国古代殿堂建筑孤例”。</p> <p class="ql-block">宋代观世音讲经五彩悬塑,被称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国佛教悬塑艺术美学巅峰。</span></p> <p class="ql-block">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隋《龙藏寺碑》。</p> <p class="ql-block">我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p> <p class="ql-block">我国古代最早、最高的铜铸大佛。此行因大佛殿落架重修,无缘得见,这是两年前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明代建造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四面三层千佛组成,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临济寺</p><p class="ql-block">又名临济塔院,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因临滹沱河侧,得临济之名。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驻锡此寺。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p><p class="ql-block">上次来正定,因时间关系错过,此行正好补上,完满。</p> <p class="ql-block">日本禅宗信众捐造的香炉。</p> <p class="ql-block">临济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临济寺中的澄灵塔,建于唐朝,为义玄法师的衣钵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梁思成称为“清晰秀丽,塔中上品”,</span>给人以玉树临风谦谦君子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共存四座佛塔,除澄灵塔外,建于宋代的天宁寺塔为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开元塔,始建于唐,与西安大雁塔外形很像。</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华塔,又称花塔,造型十分独特,唐代始建,现状为金代遗存。</p> <p class="ql-block">定州市</p><p class="ql-block">定州是河北省辖县级市,现由保定市代管,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有5000多年文明史,是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4300年前尧帝在定州唐城建都,战国、秦汉时期,定州称中山。在大汉王朝存在的405年间,汉景帝刘启(刘邦之孙)封皇子刘胜为中山王,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卢奴(</span>定州)为中山国首府,自此,西汉、东汉共17代中山王绵延达329年之久。</p><p class="ql-block">定州存有大量汉墓,已经发现并编号的达281座之多。在已经考古发掘的几座中山王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以上文字采自定州博物馆中的介绍。定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千件,在县城博物馆里堪为翘楚。<span style="font-size:18px;">馆内分“</span>汉家陵阙”、“北朝佛陀”、“天下大白”(定窑白瓷)、“尘外千年”(两座北宋古塔的地宫藏品)、“畿南文献”(考古发现的典籍史册)、“故乡星空”(历史人物)等六个展厅,依据时代先后顺序,呈现定州地区跨越千年的发展变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汉家陵阙展厅的前言。</p> <p class="ql-block">中山国所辖区域。</p> <p class="ql-block">对中山王墓发掘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中山靖王刘胜墓坐落在河北满城县,出土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及错金铜博山炉等,曾轰动天下,现在河北省博物院收藏展出,定州博物馆只有3D视频介绍。</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银缕玉衣,为实物,出自最后一代中山穆王刘畅之墓。</p> <p class="ql-block">中山汉墓出土的其他珍贵文物。其中,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屛、东汉龙璃衔环乳钉纹青玉璧、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定州博物馆三件镇馆之宝,</span>都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禁止出国(境)展出的</span>国家一级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定窑白瓷枕。</p> <p class="ql-block">掐丝金辟邪共两枚,实物很小,极为精致,在博物馆前一左一右镇守的正是它们的放大版。</p> <p class="ql-block">十一枝连盏陶灯。</p> <p class="ql-block">北朝佛陀展厅,北朝时期的白石佛首。</p> <p class="ql-block">地宫藏品展厅,北宋时期所建佛塔地宫中出土的隋代舍利石函。</p> <p class="ql-block">故乡星空展厅,展示了定州历史上42位著名人物的生平故事,用以激励后人。远至汉代李延年、倾城倾国之貌的李夫人、唐代散文大家刘禹锡、北宋苏轼;近有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有些耳熟能详,有些初次获知。</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参观者甚众,外地游客居多,有的老人乘坐轮椅被家人推着前来。展厅里,有当地小学生担任义务讲解员,奶声奶气的为游客介绍展品,煞是可爱。随着人流楼上楼下各个展厅依次浏览,脚不停歇目不暇给,仿佛徜徉在历史长河中。在定州这个县级市偌大的博物馆里,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久远和传承,无比的快意和享受!</p> <p class="ql-block">距博物馆不远,有建于北宋的定州开元寺塔,塔高83.7米,是国内现存最高的砖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建筑,塔身十一层,塔体内部结构为外塔体环抱内塔体,内外塔体由回廊连接,楼梯由内塔体穿心而上直到顶层。</p> <p class="ql-block">现场有张图片,展示了清光绪年间塔体东北角外塔坍落的景况,也让游客直观看到了这座双层塔身的内部构造。</p> <p class="ql-block">看介绍,开元寺塔内保留有宋代壁画、历代碑刻和名人题记等,很想进去看看,但只对70岁以下游客开放。尝试爬了几级又高又陡的楼梯,遗憾止步。</p> <p class="ql-block">与定州塔相隔不远,是定州古城区,存有定州衙署、文庙、贡院等古建筑。</p><p class="ql-block">定州衙署始建于唐代,明洪武年间在唐宋旧基之上修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定州升直隶州,<span style="font-size:18px;">规制更加严谨,设置更加完备,衙署建筑也更加考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在衙署前面的谯楼,又称鼓楼、更楼,明代所建。大门上白石镌刻“古中山国”,令悠远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衙署座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由中轴和东西两侧副线上的若干单元200多间房屋组成,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代官署“天花板”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天下为公”牌坊和戒石铭。</p><p class="ql-block">“公生明”、“廉生威”是大宋皇帝赵匡胤首倡,他总结了后蜀主不战而败的历史教训,并取孟昶《戒谕辞》24句作为名言警句,官场箴规,警示主官坐堂理事必以天下为公,廉洁自律,秉公办案。宋太宗删繁就简,摘取其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之句,颁于各州县,敕令勒石立于署衙大堂之前。过去新官上任办案有“先拜戒石、后入大堂”之说。此四句戒谕也是官署大堂必须的柱联令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衙</span>署外,这座塑像十分醒目。近看,方知是北宋官员韩琦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文字记述了韩琦<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宋出将入相,“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特别是</span>任定知州五年间的主要事迹。武能御敌定边,文能兴邦<span style="font-size:18px;">爱民</span>,是个深得民心,百姓拥戴的好官。</p> <p class="ql-block">定州贡院,又名考棚,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时任州牧的王大年在民间募集资金创建,是中国北方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州府选拔秀才和贡生的科举考场,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贡院的主建筑魁阁,正中为攒尖顶,两侧依次降低,飞檐翘角,造型独特。</p> <p class="ql-block">魁阁中的二层阁楼是供奉“魁星”的地方,只见魁星一手执笔,一手持斗,被解读为正在圈点中榜之人。</p><p class="ql-block">魁阁下面是号舎大门,前柱对联:“不负苦心,三日辨才烧玉处”,“能酬壮志,十年磨剑亮锋时”;门柱对联:“凭三尺书案七寸素毫,写出安民策”,“把十年心血一生宏愿,化为辅国身”,门楣上金字木匾,上书“笔参造化”四个大 字,读之,庄严神圣的激励感顿生。</p><p class="ql-block">楼的后半部是宽敞明亮的号舍,即考生考场,紧挨号舍的北面,是考生交卷和考官封卷的地方。整个建筑结构紧凑,外观特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贡院里还有两棵大槐树,看说明 ,乾隆六下江南五过定州,两棵槐树为其亲手所栽。</p> <p class="ql-block">走出贡院,附近还有一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旧居,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和农村改造70余年,他将自己开启和创造的“定县实验”的成果与模式推广应用到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看看展览,对穷尽毕生之力,点亮劳苦大众心灯的晏阳初先生肃然起敬(前一美篇误将此处记入邯郸广府,特更正)。</p> <p class="ql-block">游罢定州,意犹未尽,又乘兴去看了满城汉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满城汉墓在1968年部队施工中被无意发现,经考古挖掘,确认为</span>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和妻子窦绾之墓。</p><p class="ql-block">刘胜享中山王位42年,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薨,其妻窦绾4年后逝。汉墓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等器物,充分反映了西汉盛世时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是中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为研究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制度和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满城汉墓坐落在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主峰的东坡上,是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建造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横穴式“崖墓”,</span>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坐西面东呈弧形。两座墓相距120米,平面布局大同小异,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后室六个部分组成。墓中还设有构思精妙的防盗和排水系统。</p><p class="ql-block">墓葬中的珍贵文物收藏于省市博物院(馆),现场留有部分文物或复制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进入主墓室前,南(左)北(右)两个耳室,一边为陪葬的车马,一边为陪葬的粮食和酒。</p> <p class="ql-block">主墓分前后墓室,高大轩敞如宫殿一般。</p> <p class="ql-block">墓中甬道,呈环形,可环绕前后主墓室,一侧有排水沟,不远处还有渗水井。</p> <p class="ql-block">靖王墓中的金缕玉衣和其他器物。</p> <p class="ql-block">窦绾墓面积略小,构造与靖王墓基本相同,也有南北耳室和前后墓室、甬道,陪葬有车马和粮食等。</p> <p class="ql-block">窦绾棺,原置于墓室中的汉白玉棺床上,棺木内板壁上嵌满了玉石板。此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窦绾墓中的其他器物,都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保定市是此行游览的最后一个大站,因距天津很近,大家基本都来过,所以,打车到市中心,做半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逛。漫游</span>总督府,散步莲花池,还到天主堂里晃了一圈。夜享<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定大宴,午</span>尝白运章包子,心满意足打道回府。路上,过新雄安、古胜芳,挂角一转。<span style="font-size:18px;">越走越铁的旅行小团队,各尽所长,相互包容,同游同乐,一路欢欣。</span>仲春近游冀鲁豫,收获多多,完满收官。</p> <p class="ql-block">古莲花池里碑刻很多,东碑廊壁上嵌有28方,主要为康熙皇帝的御笔碑和直隶总督方观承的诗碑。其中,康熙所书,以“龙飞”二字最为醒目。</p><p class="ql-block">西碑廊壁上镶嵌着《莲池书院法帖》刻石五十一方,是1830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命人摩刻的名家墨迹,供书院学生观摩学习,因此命名“莲池书院法帖”,包括历代六位书法大家的八件作品,即唐褚遂良《千字文》(楷书)、唐颜真卿《千福碑》(楷书)、唐怀素《自叙帖》(草书)、宋米芾《虹县诗》(行书)、元赵孟頫《蜀山图歌》(行草)和明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草书)、《李白诗二首》(行草)、《罗汉赞》(行书)。观摩浏览一番。</p> <p class="ql-block">可惜,最想好好看看的赵孟頫蜀山图歌磨损严重,很难辨认,失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