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治,古称上党,地势高险,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有着邈远悠长的神话传说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等众多史前神话均发源于此,取“与天为党”之义,为上党;苏东坡在此留下了“上党从来天下脊”的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 上党地区遍布城乡的古代建筑位居全国同等城市之首,有着堪称文物瑰宝的古建筑和星罗棋布的古村落,亦有精美珍贵的馆藏文物和古老神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浩繁的历史长河中,经历时光的沉淀,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和地域特色鲜明的上党文化。</p><p class="ql-block"> 南挨老雄山,北临陶清河,东靠佛爷山,西倚潜龙山,荫城古镇铁货排两行。铁业兴,百业兴,这座得益于制铁业的上党小镇的发达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古镇建筑规模也宏大起来,可谓因铁而生,因铁而荣。山北水南为阴,取万松荫下有城。又至西汉末年,此地煤铁俱开,炼工铁匠居此渐多,小村聚落随之连片,形成古镇,故名荫城。这座隶属于长治市上党区的小镇是山西明清古村镇建筑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走在荫城古镇,穿梭千年时光,最直接的感受是“明清商贸记忆”,鳞次栉比的历史老铺子,斑驳的老院子,林林总总的商道巷路,都最大程度保留了明清时期社会生活及古村镇建筑的痕迹,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这座古镇村落建筑群,皆得益于昔日繁荣的铁器贸易。</p><p class="ql-block"> 据《左传》所记,秦赵“长平之战”时双方兵士使用的铁剑就是当地所制。至汉朝,荫城已成为上党地区冶铁业中心,设有铁官,驻有铁商。据《潞州志》记载,荫城当时“户有八百,商有五百,店铺林立,经商如织,商贾如云,列市如栉”。“明清时期的铁器更是行销全国20余个省,出口不丹、朝鲜、日本等国家,甚至最远销售到俄罗斯。铁业带动百业兴,与铁货巷相连的是老东街、北街、馆街,沿街的老店铺许多是围绕铁货交易而设立,有骆驼店、骡马店、棉花店、饭馆、客栈、货栈、当铺、银号等。街巷门楼过道里,青石铺成的路面上留有深深的车辙印,依稀可以看到当年车水马龙的热闹。</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大至古钟、剑戟,小到秤砣、油灯,可谓涵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见证了一路走来荫城铁器的兴盛与沧桑。历史的车轮留下了曾经的辉煌,却也不敢忘却潞商的教诲:不欺三尺、滋利惟诚、诚实守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