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里所说的“诗”是语文方面的诗歌,“歌”是音乐方面的歌曲。</p><p class="ql-block">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或者结束时,播放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歌曲,比如上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播放筷子兄弟的歌曲《父亲》,因为我们发现很多课文完全可以用歌曲来阐述它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上到普希金的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耳畔就不停回响起汪峰演唱的歌曲《光明》,它的旋律激昂振奋,歌词充满力量,传递出即便身处困境,也要勇敢面对、积极追寻光明的信念,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传达的乐观精神有相似之处,都鼓励人们在艰难中怀抱希望 。</p><p class="ql-block"> 当普希金写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那温柔的劝慰穿越时空,化作抚慰心灵的力量。生活的阴霾或许会暂时遮蔽阳光,但内心的希望之火永远不应熄灭。</p><p class="ql-block"> 汪峰在《光明》中呐喊:“虽然失败的苦痛,已让我遍体鳞伤,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激昂的旋律与铿锵的歌词,如战鼓般叩击着心扉。它和普希金的诗句一样,都在诉说着永不言弃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百年前的诗歌,还是现代的歌曲,都在向我们传递同一个道理:<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我们或许都曾感到被生活“欺骗”——梦想破灭、努力白费、期待落空,</span>但只要怀揣希望,相信未来,就能在黑暗中看见微光,在困境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因为,希望永远是指引我们穿越风雨的灯塔。</p><p class="ql-block"> 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语文可以,语文可以到达的地方音乐也可以,正是“诗”与“歌”在语文课堂里共鸣。</p> <p class="ql-block">歌曲:《光明》 </p><p class="ql-block">演唱:汪峰</p> <p class="ql-block">《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视频朗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