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论道共研科学教育 名师领航赋能专业成长——记中原名师鲁桂红名师工作室2025年省级名师培养对象集中研修

王滑

研修缘起・匠心筑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奏响中原名师辐射引领的序曲,搭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云梯,中原名师鲁桂红小学科学工作室于 2025 年 5 月 27 日至 29 日,在郑州市文化路第一小学文汇楼开启为期三日的省级名师培育对象第三次集中研修。这场汇聚开封、平顶山、焦作、周口、许昌等地骨干教师的学术盛会,以《依托中原名师工作室培育省级名师骨干教师试行方案》为指引,让教育智慧在初夏的绿城碰撞出璀璨火花。</p> 时序经纬・研修图谱 首日集结・思维破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月 27 日晨光初露时,学员们已齐聚课程中心完成报到。上午的课题汇报环节,袁静老师、李艳春老师等省级名师培育对象以 “微课题” 为切口,将一线教学中的困惑与探索娓娓道来,如开封财政厅东街小学的实践案例恰似投石入水,激起智慧涟漪;鲁桂红老师高屋建瓴的分别对两位老师的微课题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大家受益匪浅。下午的研讨课备课现场,思维的溪流在《液体》、《气体》、《混合的物体》等课例设计中悄然汇聚,为次日的课堂展示埋下伏笔。</p> 课例深耕・知行共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月 28 日的观摩课堪称教学艺术的盛宴:三(3)班课堂上,高丽娟老师讲授的《液体》,流动实验让科学原理在孩子们的惊呼声中具象化;王艳玲老师在三(2)班作课《气体》一课,已复习巩固天平的使用为媒介,以气球膨胀实验为钥,打开探究物质形态的大门;王滑老师讲授的《混合的物体》研讨课,则如一幅缜密的拼图,将观察、分类、推理等科学方法串联成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后的评课环节,思想的交锋化作甘霖,滋养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教学认知。</p> 沉淀致远・满载而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月 29 日上午,研修资料整理工作如穿针引线,将三日所得编织成系统的成长档案。当夕阳为文汇楼镀上金边,学员们带着装满教案设计、评课笔记的行囊返程,那些在课堂实录里跳动的灵感、在研讨中迸发的火花,都将化作滋养中原科学教育的春泥。</p> 研修守则・知行标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培教师需持 “守时如钟” 的自律,将研修作为暂别日常的教育朝圣之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省教育厅统筹培训经费的支持,让专业成长之路少却后顾之忧,交通费与食宿费可按规回原单位核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全的弦始终紧绷,从校园步履到归途行囊,都承载着对教育初心的珍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以 “名师带徒” 为笔、以 “课例研讨” 为墨的研修,已在中原科学教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学员们重返各自的三尺讲台,那些在文汇楼凝聚的教育智慧,终将如蒲公英的种子,在河南小学科学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绽放成一片璀璨的星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王 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核:鲁桂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