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欧洲之旅(2)</p><p class="ql-block">二、 温情与强盛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1)巧克力之魅</p><p class="ql-block">在欧洲人看来,过去的东西比什幺都好。累累伤痕的塑像、斑斑风雨的古道、满目残垣的教堂、饱经沧桑的城堡,无不显露了他们怀旧的情结。虽然他们的家里可能有最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但小屋的外表,仍然是18世纪的风情格调。</p><p class="ql-block"> 被称为“欧洲心脏”的比利时国,真是一个袖珍小国(国土面积只有安徽的1/4,人口1020万,约为安徽的1/6),是一个很富裕的国家,同中国在通信产品有相当的成功合作。安徽电信的第一套S12设备就是比利时生产的,当时也是在全国同类中第一个在合肥开通。这个国家也许是最能体现欧洲人传统文化的代表了,尽管也有代表强盛之一的产品,后来风靡全国的程控网络设备。</p><p class="ql-block">在国内,一般都认为瑞士的巧克力是最好的,其实比利时的却是在欧洲最出名。其巧克力制作方式据说是17世纪流传下来的。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到处都有巧克力糖果店,品种之多,口味之美真是令人瞠目结舌。不仅是小孩们驻足不前,连我们这样年龄、各种肤色的“老外”竟也流连忘返。有人对我说:出国访问最难处理的是什幺?最难的是带什幺样的礼物回家!贵了,买不起。重了,带不动。轻了,看不上。后来人们发现,带一点巧克力。不是吗,给情人,带一盒花朵或心箭造型、红丝带打结,象征着甜甜蜜蜜。给小孩,带一盒花色贝壳,带去了大海韵味,也预示着斑斓前程。给老人,带一盒拼色组盒,既不太甜也不太腻,意味着丰富的人生。不能忘了单位的同事们,干脆,每人两大块,让人人都尝尝国外的风味。真是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巧克力商店处。我后来了解,我们这一个团队,除了衣物和其他一些当时认为不错的物品外,每人至少带了一半重量的巧克力。不管怎样,同事都说,再也不买国产的吃了(真正的崇洋媚外)。</p><p class="ql-block">(2)渊源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比利时的古迹也是很多,拿破仑最后被打败的“滑铁卢”,就在离布鲁塞尔不到30公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滑铁卢是比利时的一个小城镇。资料上介绍,拿破仑重新做了法国的“百日皇帝”后,在1815年夏,率领军队与欧洲盟国联军在滑铁卢展开了决战,由于援军没能及时赶到,拿破仑被打败。后来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死于据说的谋杀。</p><p class="ql-block">滑铁卢这个小镇并不大,陈旧的街道、古朴的建筑,似乎依旧是200年前的风情。这里的四周是一片平原,原来战马嘶鸣、浴血搏杀的战场,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的草地和枝叶繁茂的树林,也不乏星星点点迷人的野花。小镇的南面有一个人工垒起的高台,这就是滑铁卢战役纪念台。上面有一头雄伟的狮子,昂首站立,怒目远睁,向着他的祖国--法兰西了望,象征着拿破仑壮志未酬的悲壮。</p><p class="ql-block">布鲁塞尔的另一个人们必定去的地方,就是市中心街头的“尿童像”。这个名为“于连”的小英雄是布鲁塞尔人的骄傲。在几个世纪前,敌人在布鲁塞尔城下埋上了炸药,想要炸毁整座城市。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恰逢小于连半夜外出方便,他用自己的尿液浇灭了已经点燃了的导火索,从而挽救了整座城市。为了纪念他,人们建立了这个街头永远矗立“尿童”的塑像。小于连的人缘相当不错,据说他已经拥有各个民族的服装超过300套了。每年的10月1日,他就会穿上中国的服装在这里迎接从世界各地来看望他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布鲁塞尔也有被大作家雨果称为世上最美丽的大广场,一个有着古老、精美建筑,实际面积不到天安门广场1/30的地方,“幸运女神”也静静地等待你的朝拜,路过的人们都要上去抚摸她,与她照相合影,以图得她的庇佑。北约和欧盟总部也在这座美丽的城市,正是西方所谓“强盛”的体现。真的难以想象“强权”和“安详”能如此地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时间并不宽余,比利时的其他地方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而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是荷兰---古老的风车和别致的木鞋、娇艳的鲜花和美味的乳酪、阿姆斯特丹的水城,还有海牙被称为“和平宫”(peace palace)的国际法庭(正是南联盟前总统受审的地方)。还有……,还有……,还有很多的地方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规则与浪漫的会聚</p><p class="ql-block"> 从卢森堡大公国驱车去巴黎有500多公里,一路的高速公路和舒适的奔驰小客车、异域美丽的田园风光使旅途分外的暇逸。不过,使得我大开眼界的是西欧的交通管理。一上车,德国的司机就把一张记录行程轨迹的纸片送入到方向盘傍边的仪器中。他们规定,即使是高速公路,运营的小客车的时速不能超过110公里,当然超车短时间是可以的。中途每2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每个司机每天连续工作不能超过10个小时,这一切都准确清晰的被记录下来,以备警察的查验(其实,可能一年都不会查到你,但他们依然一丝不苟地在执行)。 </p><p class="ql-block">规则使得整个城市井然有序,在交叉的路口,即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行人都在那里静静等待指示绿灯的出现。在没有红绿灯的街口,只要有一个人要过马路,车辆也主动停下来让你先行。你不用担忧你不经意走错了路,你向路人询问时,谁都会给你热情的帮助。一次,在安特卫普(比利时的城市)找不到住的地方了,我拿着旅馆的指示卡请人给我指路,那位老人的比利时口音我就是没听明白,他急了,干脆领着我走了几条街,直到我进了旅馆的大门,才同我挥手告别。这些的行为使我这个外乡人深感意料之外,但却是情理之中,因为这才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现在,我每当听到 “Can I help you ?”时,深深地感到倍有面子的不是我,而是说话的人了。(这同大腕的台词唱反调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日尔曼民族的特点是认真、严谨、甚至有点刻板的话,则法国人更加热情、奔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在巴黎的每一个地方,无论登上高耸入云的艾非尔铁塔、走进庄严肃穆的巴黎圣母院,还是漫步在美丽的香榭丽舍大街,或者坐在凯旋门前看着无名英雄碑旁不灭的火焰时,你处处可以感受到灿烂的法兰西文化无穷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卢浮宫 --- 法兰西国家艺术中心,是你能够集中了解西方文化的一座艺术宝殿。这里的珍品真是琳琅满目,浩瀚如海。据说,在每件展品前停留3分钟的话,那你3年也看不过来。我在这艺术的海洋里只停留了3个小时,主要欣赏了西方的油画、雕塑和一些历史纪念品,只能说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但号称卢浮宫镇馆“三宝”的展品 ---“维纳斯”塑像、“永恒的微笑”(达芬奇的油画)、“胜利女神”雕像(也称无头女神)--- 我是仔细的欣赏。在赞叹大师艺术魅力的同时,我并非完全被陶醉,我还比较清醒地按住我的护照和钱包,导游提醒说:全世界的“偷儿”水平都不差,而巴黎的更是技高一筹,在这艺术殿堂也不会例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老师简要地总结了西方文明的一些特点,我是比较赞同的。他认为:一个民族的特点都可以用“诚实”两个字来描述:</p><p class="ql-block"> 德国----效率:工业上的诚实。</p><p class="ql-block"> 英国----科学:实验上的诚实。</p><p class="ql-block"> 法国----艺术:自然与人情的诚实。</p><p class="ql-block"> 日本----完美:服务上的诚实。</p><p class="ql-block"> 美国----民主:司法上的诚实。 </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说法对不对,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我理解“诚实”在这里的意思对事业的的追求、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当你面对德国满街跑的“奔驰”、“宝马”汽车,看见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财富时,可能更会感到“诚实”的内涵了。</p><p class="ql-block"> 写于2006年10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