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段家镇,宛如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璀璨的印记。境内分布着众多闻名遐迩的历史古迹,诸如“大荔人”遗址、甜水沟遗址、魏长城遗址、东高垣古城堡、老君寨宋墓、圣仙堡遗址等,见证着华夏文明的绵延。然而,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一些隐匿于时光深处、鲜为人知的古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柏林山药王洞遗址,揭开它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柏林山药王洞遗址,位于段家镇解放村“大荔人”遗址以北约三百米处的铁镰山西端柏林山的悬崖顶上。遥想往昔,这里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碧绿林海,柏林繁茂,草木葳蕤,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绿色画卷。林内,鸽子、崖鸡、猫头鹰等飞禽常年栖息,为这片山林增添了灵动的生机。在战乱纷飞、土匪横行的动荡年代,这里凭借独特的地势,成为了当地人躲避灾祸的安全港湾。因其山崖之上柏树郁郁葱葱,故而当地百姓称其为柏林山。</p><p class="ql-block"> 柏林山上的药王洞,坐东朝西,庄严肃穆。洞内供奉着备受尊崇的药王孙思邈,承载着人们对健康与安宁的祈愿。药王洞的北面,是径田洞,当地俗称娘娘洞。从两洞门口顶部砖雕的阴文记载中,我们得以知晓这段跨越数百年的历史脉络:药王洞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 年),岁月悠悠,距今已逾 440 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曾进行过重修。径田洞则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 年)正月二十五日重修,并特意撰文勒石,这便是《柏林山药王洞重修记》。该碑石长约 60cm,宽 40cm,静静地镶嵌在洞内壁砖之上,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径田洞西边,建有一座钟楼,曾经的钟声,或许在山林间悠悠回荡,传递着宁静与祥和。</p><p class="ql-block"> 药王洞设有南北山门,北门名曰永丰门,而南门入道之处曾有八卦图,可惜因年代久远,历经风雨侵蚀与人为破坏,其名称已无人知晓。药王洞所处地势极为独特,站在老君寨,丝毫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从解放村向南眺望,也仅能看见北门,仿佛它在岁月的长河中刻意隐匿自己,等待有缘人去探寻。</p><p class="ql-block">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药王洞在历史的洪流中历经诸多劫难。刻有重修记的石碑,多年前被老君寨的一位村民挖走,不知去向;钟楼的铁钟,也未能逃脱厄运,被人砸碎变卖,只留下无尽的遗憾。如今,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地方,仅存两个洞窟,宛如两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无奈。</p><p class="ql-block"> 药王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救死扶伤,其撰写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犹如两座医学丰碑,功垂万代,福泽后人。人们为感其恩德,往昔每年农历正月初二,都会怀着虔诚之心,前来朝拜药王。那一日,药王洞前青烟袅袅,钟磬之声悠扬回荡,仿佛在与天地共鸣。男女老少,扶老携幼,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药王孙思邈端坐在高台之上,神态慈祥,身旁敬德、秦琼侍立两旁,门神威武肃穆,与药王的慈悲形成鲜明对比。供桌上,红烛高烧,照亮了人们内心的祈愿;供果琳琅满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锅盖般大的油轮儿,更是甜香扑鼻,引得人馋涎欲滴。朝拜者们依次焚香跪拜,每一次叩首,都饱含着对药王的敬仰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云板在人们手中依次敲响,每一声清脆的声响,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礼毕后,人们留下少许香钱,便可领取一副平安锁——那是用红绳串着的一枚青钱,戴在小儿颈上,祈愿孩子平安顺遂,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柏林山药王洞遗址,虽历经岁月沧桑,但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磨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