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十日,从特内里弗岛开始的游轮梦幻之旅(五.大加利岛 拉斯帕尔马斯 3.拉斯帕尔马斯老城)

tian

<p class="ql-block">1月13日午后,我们告别了爱人海滩(Playa de Amadores),在暮色初临时分,于17点左右抵达了大加那利岛的首府——拉斯帕尔马斯。当车停驻在Vegeta古城的市场前,考虑到时间有限,我们只好暂别这座尚未揭开面纱的市场,转而朝着古城深处的哥伦布博物馆快步前行,期待能在历史的长廊中邂逅往昔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拉斯帕尔马斯,这座大西洋畔的明珠,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1478年6月24日,Juan Rejón率领入侵的卡斯蒂利亚军队在此建立城市,最初名为“Real de las Palmas” ,建城伊始便伴随着与当地土著Guanches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五年之久,最终以1483年大加那利岛被纳入卡斯蒂利亚王室统治而告终。</p><p class="ql-block">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首次前往美洲的途中,在拉斯帕尔马斯港口停泊,对船只进行修理,并在附近岛屿停留,返程回西班牙时也在此驻足,如今城中Vegueta区的哥伦布故居博物馆便得名于此。16世纪中期,加那利群岛教区的主教座堂从兰萨罗特岛迁至这里,使其重要性逐渐提升。1595年英国海盗弗朗西斯·德雷克试图掠夺这座城市,引发了拉斯帕尔马斯之战,但未能得逞;1599年荷兰舰队的袭击虽造成部分城区损毁,却也被击退。</p><p class="ql-block">在随后的岁月里,拉斯帕尔马斯受益于西班牙对南美洲的征服以及跨大西洋贸易,逐步发展为商业中心。19世纪,英国人的到来为城市打下工业基础。1883年开始建设的拉斯帕尔马斯海港——Puerto de la Luz(国际上称为La Luz港)对城市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在苏伊士危机期间关闭时,该港口更是获益颇丰,人口激增。1927年,加那利群岛省一分为二,拉斯帕尔马斯成为其中一个省的首府,并管辖大加那利岛、富埃特文图拉岛和兰萨罗特岛。1936年7月,佛朗哥从拉斯帕尔马斯发动政变,引发了西班牙内战。</p><p class="ql-block">自20世纪60年代旅游业兴起,拉斯帕尔马斯从一个七万人口的中等港口城市,发展成为如今拥有近四十万人口的大都市,成为加那利群岛自治区的首府之一(与圣克鲁斯 - 德特内里费共同作为首府) ,也是西班牙第九大城市。这里气候宜人,拥有迷人的海滩与完备的度假设施,旅游业成为其经济支柱,占据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三以上。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商业、司法和交通枢纽,港口每年迎来数千艘船只,不仅承载着繁忙的货物运输,还推动了渔业贸易的发展;城市南部11英里(约18公里)处设有机场,为往来游客提供便利。此外,拉斯帕尔马斯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汇聚了来自西班牙本土以及全球各地的移民,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市内还有着众多学府,如大加那利岛拉斯帕尔马斯大学,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下车伊始,当我们的双脚踏上石板路的刹那,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轻触时光开关。恍惚间,历史的钟摆骤然倒拨,我们竟毫无隔阂地走进了这座凝固的时光博物馆,成为了中世纪画卷里的鲜活注脚。</p> <p class="ql-block">立于门迪萨巴尔街的十字街头,六七个路标如同散落的历史书签,将拉斯帕尔马斯的人文脉络铺陈眼前。不同方向的箭头指向博物馆、教堂与古老遗迹,短暂驻足思索后,我们循着记忆的指引,决定优先探访附近的博物馆,在那里叩响历史之门,探寻这座古城的灵魂印记。</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之家( Casa Colon )博物馆,位于大加那利岛拉斯帕尔马斯的Vegueta老城区,C.Coln,1。纪念哥伦布在加纳利群岛停留的历史,建筑风格具有殖民时期特色。</p><p class="ql-block"> 这栋建筑始建于18世纪,最初是大加那利岛总督的官邸。1492年,哥伦布在首次前往美洲的途中,曾在大加那利岛停留,对船只进行修理。尽管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哥伦布曾在这栋房子里居住,但相传他在岛上停留期间,曾在此处休息或拜访,因此这栋房子被称为“哥伦布之家”。</p><p class="ql-block">1951年,大加那利岛议会决定将其改造成博物馆,展示与哥伦布以及加那利群岛和美洲关系相关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建筑师Secundino Zuazo Ugalde在历史学家Antonio Rumeu、Néstor Álamo和艺术家Santiago Santana的建议下,对建筑进行了修复和改造。如今,哥伦布之家不仅是一座博物馆,还是一个文化中心,会举办与大航海时代历史相关的教育活动、会议和临时展览。其图书馆于</p><p class="ql-block">1998年开放,是欧洲最大的美洲研究档案馆之一,收藏了超过3万册与美洲和加那利群岛历史文化相关的书籍。</p><p class="ql-block">哥伦布之家博物馆的馆藏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类:</p><p class="ql-block"> 航海相关物品:有哥伦布船队中“尼尼亚号”船舱的复制品,能让人直观感受当时航海的环境。还有各类导航仪器,如罗盘、星盘等,以及航海地图和海图,这些文物展示了当时的航海技术和地理认知水平。</p><p class="ql-block">- 前哥伦布时期文物:收藏有来自埃斯梅拉达、托利塔、阿兹特克、玛雅、萨波特克及瓦哈卡等文明的文物,包括陶器、雕塑等,这些展品反映了美洲大陆在哥伦布发现之前的灿烂文明。</p><p class="ql-block">- 绘画作品:馆内有16-20世纪的油画藏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其他物品:有与这位著名航海家航行相关的其他物品,如他可能使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等,还有能反映加那利群岛历史,以及该群岛与美洲关系的各类文物。此外,庭院中的两只鹦鹉也算是博物馆的一个特色“成员”,为博物馆增添了几分生机和趣味。</p> <p class="ql-block">跨过博物馆的门槛,抬头望去,棕褐色的八角形屋顶顿时吸引了目光。刻着花纹木条,精巧拼装成的屋顶,漂亮至极。</p> <p class="ql-block">穿过木质门厅,一座四合小院豁然展现在眼前。小院中由碎石铺就。庭院中央是一口古井,右侧两尊铸铁古炮,炮口微微上扬,仿佛仍在守望着历史的风云变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筑四周环绕着木质回廊,木质廊柱撑起黛瓦飞檐,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夏日里,游人可在此躲避骄阳炙烤,静赏院中光影流转;雨天时,廊下听雨观景,看雨滴在碎石小径上溅起晶莹水花,别有一番意趣。这些设计精巧的门廊,不仅承载着实用功能,更将历史韵味与建筑美学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去看大航海时代展览。踏入大航海时代展厅,脚下,温润的橘黄色木地板泛着岁月沉淀的柔光,与头顶同样材质的形如船型穹顶遥相呼应,古朴而不失大气。穹顶之上,一幅气势恢宏的壁画徐徐展开,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盛景尽收其中。飘扬的三角帆、乘风破浪的巨型帆船、手持罗盘的航海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的几个展柜里,陈列着哥伦布探索新大陆时船队使用的船帆模型。米黄色亚麻帆布微微鼓起,绳索与滑轮细节逼真,仿佛随时能扬帆起航。哥伦布船队横跨大西洋时的经典样式重现四百年前乘风破浪的英姿。</p><p class="ql-block">四周墙壁上,泛黄的羊皮海图,从标注神秘符号的加勒比群岛,到线条粗犷的南美海岸线,不同区域的航海图,航海图在暖黄射灯的映照下徐徐铺展,褪色的墨迹间,依稀可见当年探险家们用羽毛笔标注的航线与惊叹号,无声诉说着未知海域探索的惊险与荣光。</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在蓝色光影的笼罩下,柔和的灯光如粼粼波光洒向每一个角落,仿佛将浩瀚无垠的海洋搬进了展厅。置身其中,耳畔似有呼啸的海风掠过,脚下仿佛能感受到甲板随着海浪起伏,恍若与历史长河中的航海先驱们一同在惊涛骇浪中驰骋,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冒险之旅。</p> <p class="ql-block">踏入发现新大陆展厅,一幅气势恢宏的地图以半面墙壁为画布铺陈开来。地图细腻勾勒出从大西洋跨越太平洋直至南美洲的壮阔航线,深浅不一的蓝色渲染出波涛汹涌的浩瀚海域,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与标注着古老地名的陆地板块,将四百年前惊心动魄的航海征程凝固于眼前。展厅中央,一座特制展柜以柔和的灯光为幕,静静托举着一块微缩版“新大陆”模型——起伏的山峦、交错的河网、泛着微光的沿海城镇,都在磨砂玻璃的保护下,诉说着这片土地被发现时的震撼与神秘。</p><p class="ql-block">抬眸仰望,橘色木质雕花船型吊顶如同一幅立体画卷,藤蔓缠绕的卷叶纹、与航海罗盘图案相互交织,每一道刻痕都流淌着匠人精湛的技艺,在暖光映照下,将展厅装点得美轮美奂,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充满勇气与传奇的大航海时代。</p> <p class="ql-block">展厅的另一侧,重现航海时船舱里的生活空间等展品。因为人太多了就没有进去,只是抢拍了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藏着一个艺术与信仰交织的神秘世界。博物馆珍藏的16至20世纪绘画作品,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神圣画卷。画作中,圣母怀抱圣婴的温柔、耶稣受难时的悲悯、犹太国王加冕的庄严,皆跃然于画布之上。展览循着圣经故事的脉络徐徐展开:从耶稣诞生时马槽旁的星光,到童年时期在圣殿中的聪慧身影;从他接近天国时的顿悟,到成年后传道济世的坚定步伐,连同他的门徒与追随者们的故事,皆被画家们以虔诚之心定格。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成为记录圣言传播、展现圣三位一体教义形成的珍贵载体。画家们运用光影与色彩的魔法,将天主教核心教义化作具象的视觉诗篇,让每一位驻足观赏者,都能在艺术的震撼中,感受信仰跨越时空的深邃力量。</p> <p class="ql-block">馆中还珍藏有从坎德拉里亚圣母教堂移至过来的圣母卡内尔迪亚拉的对联油画(1774-1782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多联画通过描绘圣母玛利亚、基督、圣约翰福音传播者、圣约瑟夫和圣约翰施洗者等人物,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宗教叙事场景,具有深厚的宗教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圣母玛利亚是基督教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代表着慈爱、怜悯和神圣的母性,她孕育了基督,是上帝选择的人间母亲,体现了上帝对人类的救赎计划。基督是基督教的核心,象征着上帝的儿子、救世主,他的诞生、受难和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义,这幅画中的基督形象在强调他作为拯救人类牺牲自己的神圣角色。整幅画从左至右将这些人物依次排列,可能是在传达基督教的救赎历史和教义传承,强调这些人物在上帝拯救人类计划中的各自角色和重要性,同时也为信徒提供了一个视觉化的宗教崇拜对象,具有强烈的宗教教化和精神引领意义。此外,它从坎德拉里亚圣母教堂移至哥伦布之家,也承载着特定地区的宗教历史和文化记忆,见证了当地宗教信仰的发展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哥伦布之家,令人惊艳的还有匠心独运的屋顶设计。抬头仰望,棕黄色的屋顶与地面色调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宛如时光淬炼的古船龙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航海传奇。设计师巧妙地将屋顶塑造成船舱的形态,流畅的弧线勾勒出船只的轮廓,仿佛下一秒便能扬帆起航。更令人称绝的是,屋顶上精雕细琢的船桨,栩栩如生。令人联想在海浪中奋力划动的,重现当年哥伦布船队乘风破浪的豪迈场景。柔和的光线透过屋顶的缝隙洒落,光影交错间,整个空间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的浪漫气息,美得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恋恋不舍离开哥伦布之家。去看与博物馆只有200米之遥的圣安娜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加那利(Canarian)博物馆,距离大教堂279米,距哥伦布之家189米。加那利博物馆(El Museo Canario)收藏了整个加那利群岛的大量史前文物。其展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陶器与工具:馆内藏有许多来自加那利群岛史前时期的陶器,展示了当时的制陶工艺和日常生活。还有一些古老的工具,体现了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珠宝饰品:陈列着一些原住民佩戴的珠宝,这些饰品不仅具有装饰作用,也可能与宗教或社会地位有关。木乃伊与骨骼:收藏了加那利群岛原住民关契斯人的木乃伊和骨骼,是使用现代方法收藏木乃伊最佳的博物馆之一。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保存完好的关契斯人国王的一具干尸。神像雕塑:有以粘土制成的拟人女性小雕像“塔拉神像”,高27厘米宽23厘米,出自大加那利岛的前西班牙时期,与生育崇拜有关,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建筑模型:展示了关契斯人住所的比例模型,还有加尔德拉彩绘洞穴(Cueva Pintada at Gáldar)的复制品,让参观者能了解原住民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特色。我们因为时间有限,只能遗憾放弃参观这个展馆。</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拉斯帕尔马斯老城区,时光仿佛按下了慢放键。洁净如洗的街巷蜿蜒向前,每一块古朴的石板路都镌刻着岁月的纹理。路旁错落有致的橘子树,即便在一月凛冽的冬日,枝头依然挂满橙黄透亮的果实,圆润饱满的橘子宛如一盏盏小灯笼点缀其间,与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为这座老城增添了一抹灵动的暖色与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看见大教堂广场一角了,广场入口最具特色的已有百年历史的8只狗的青铜雕像守护着广场和大教堂。我们欣喜加快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路旁大教堂及周边环境介绍牌。</p> <p class="ql-block">拉斯帕尔马斯圣安娜广场(Plaza de Santa Ana)位于大加那利岛首府拉斯帕尔马斯的老城区维盖塔,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魅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圣安娜广场始建于16世纪早期,曾经被称作自由与宪法广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拉斯帕尔马斯的主广场,见证了这座城市众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和发展变迁。广场呈长方形,四周环绕着具有殖民风格的建筑,与棕榈树相互映衬,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东面是圣安娜大教堂,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哥特式、罗马式、摩尔式等,双塔高耸,庄严肃穆;西面是1842年建成的卡萨康西托里亚斯(旧市政厅);北面则是主教宫。</p><p class="ql-block">广场入口处上八只青铜狗雕像,已有约百年历史,它们是加那利群岛的象征之一,代表着该群岛名字的起源“canis”(狗),也守护着广场和大教堂。</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拉斯帕尔马斯重要的社交和文化活动中心,几个世纪以来,城市的重要庆祝活动和事件,如复活节游行、拉斯帕尔马斯的建城庆典等都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广场北面建于1852年的旧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拉斯帕尔马斯大教堂始建于1500年左右,在天主教君主伊莎贝拉一世和费迪南德二世的命令下开始建造。1781年,在迭戈·尼古拉斯·爱德华多和何塞·卢扬·佩雷斯的指导下工程重新开始,建筑逐渐展现出新古典主义外观,最终在19世纪基本完成,不过整个修建工程直到1977年才彻底竣工历时68年。该教堂是天主教在当地的主教座堂,是加那利群岛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见证了当地宗教的发展和演变,每年有众多宗教仪式在此举行。大教堂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摩尔式等多种建筑风格,内部装饰灵感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有精美的哥特式石雕、祭坛雕刻等,展示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和风格。</p><p class="ql-block">圣安娜大教堂是大加那利岛被征服后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反映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文化融合,以及加那利群岛从原始文明到被纳入欧洲文明体系的过程。大教堂作为拉斯帕尔马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来拉斯帕尔马斯主要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走到老市政厅的大门,守门的小姑娘说不能参观。</p> <p class="ql-block">时间的沙漏不觉已漏至下午六点,浑圆的夕阳逐渐西斜,像是被谁悄悄拨慢了的熔金时钟。此刻的阳光褪去了正午的锋芒,裹着蜜糖般的琥珀色,自拉斯帕尔马斯大教堂的尖顶流淌而下,大教堂在光影中更显典雅庄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踏着这绵软的光毯转身离开,忽而瞥见天际正在上演一场瑰丽的光影盛宴。铅灰色的积云不知何时攀上了天幕,与西沉的夕阳轰然相撞,瞬间迸发出万千绚烂。云层边缘被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鎏金,仿佛被点燃的绒边,内里却晕染着葡萄酒般的绛紫与蜜桃般的柔粉,层层叠叠地交融、翻涌。阳光穿透云层的缝隙倾泻而下,如同一束束金色的琴弦,将整个天空谱写成一曲磅礴的黄昏乐章。远处的钟楼剪影、广场上零星散步的游人,都成了这幅流动画卷里最生动的点缀。我们不由得驻足凝望,连脚步都被这绝美的天色绊住,生怕错过云层与夕阳交织的每一秒奇幻变化。</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北面是大加那利群岛主教区的主教宫,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座建筑始建于15世纪初,自落成便成为当地宗教活动的核心枢纽。1575年至1581年间,维拉主教在此办公履职,然而,1599年一场无情的城市大火,将这座宫殿焚毁殆尽,只留下残垣断壁诉说着往昔的辉煌。</p><p class="ql-block">重建工作历经漫长岁月,终于在1639年完成主体重建。17世纪时,人们又对宫殿西侧进行了两层楼的扩建工程,直至1819年,整座主教宫才宣告彻底竣工。其内部的庭院极具特色,殖民地建筑风格的元素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拱门、回廊与雕饰,无不彰显着那个时代的建筑美学与文化交融。</p><p class="ql-block"> 作为当地大主教的居所,主教宫不仅是宗教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更是宗教事务的处理中心与众多重要宗教仪式的举办地。几个世纪以来,这座建筑始终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宫殿的每个房间都见证了无数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承载着大加那利群岛的集体记忆,成为研究当地历史、宗教与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p> <p class="ql-block">暮色如薄纱缓缓垂落,圣安娜大教堂的尖顶在霞光中渐渐模糊轮廓,身旁的主教宫也褪去了白日里的庄严。我们的身影在青石板路上越拉越长,身后的古老建筑在暮色里化作静默的剪影,仿佛将那些沉淀着岁月痕迹的故事,轻轻留在了历史的褶皱中。</p> <p class="ql-block">随着脚步挪动,晚风裹挟着远处的市井喧嚣拂过耳畔,恍然惊觉,我们已从往昔的时光长河里抽离,重新回到了这鲜活热闹的现实之中。</p> <p class="ql-block">夕阳正美,也是这座城市最喧嚣的时候。我们放弃了去海滩看夕阳落幕的佳境。</p> <p class="ql-block">回到我们来时下车的广场。在这里等公交车返回港口。</p> <p class="ql-block">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回到港口大道。遗憾今天没有时间去看拉斯帕尔马斯最漂亮的海滩了。</p> <p class="ql-block">海滨大道,沿途时有一座小雕塑或其它纪念碑,介绍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在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暮色将海天浸染成朦胧的绛紫色时,港口尽头那抹熟悉的轮廓终于撞入眼帘,是我们的大船!近十二小时马不停蹄的跋涉,我们都已疲惫不堪。可当锚链碰撞的清脆声响混着海风传来,停泊在粼粼波光中的舰船列队般整齐铺展,桅杆上猎猎作响的旗帜突然化作兴奋剂,瞬间点燃了每个人眼中的光。我们的欢笑声,随着海浪拍岸声,在暮色笼罩的港湾里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咸涩的海风掠过耳畔时,我们倚着海滨大道观景台的栏杆,将整片暮色海景纳入眼底。浑圆的明月正从粼粼波光中浮起,把墨蓝的海面浸染成流动的碎银,远处归港的船只拖着长长的灯影,在暮色里织就一幅朦胧的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被眼前的美景触动,不知谁率先哼起了年轻时的曲调。几个老伙计相视一笑,原本僵直的腰背竟也随着节奏轻轻摇晃起来。我们伸展着不再挺拔的腰肢,挥动略显迟缓的手臂,任凭晚风掀起衣角。月光为舞步镀上银边,涛声成了天然的鼓点,那些长途奔波的疲惫、岁月刻下的沧桑,都在这一刻化作了飞扬的笑靥。</p><p class="ql-block">谁说岁月能偷走热忱?只要心怀对美的向往,即便鬓染霜雪,依然能在这月色与浪花交织的夜晚,绽放出不输青春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指尖轻触屏幕,将月色倾泻的海面、跃动的身影与朦胧的暮色一同定格。镜头里晃动的光斑恰似我们雀跃的心绪,快门声响的刹那,时间仿佛被折叠进这方寸屏幕。圣安娜大教堂穹顶的余晖、主教宫回廊的低语、海滨大道上肆意舞动的身影,都化作记忆的琥珀,封存进这一天的尾章。往后翻开相册,这份独属于此刻的温柔与炽热,定能随时唤醒心底最鲜活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当港口的霓虹灯在海面上碎成粼粼金箔,时针划过晚八点,我们终于踩着月光,重新踏上游轮的甲板。回望拉斯帕尔马斯的灯火渐次模糊,那些在圣安娜大教堂穹顶下仰望的震撼、主教宫庭院里触摸历史的厚重,以及暮色海滨大道上随月光起舞的肆意,都在晚风里酿成微醺的回忆。这一天,我们在马斯帕尔马沙丘间穿梭,与北大西洋湛蓝无垠的海面遥相呼应,壮阔与苍茫在此奇妙交融;漫步小渔村莫甘港,白墙蓝窗的屋舍错落有致,清澈港湾里停泊着点点渔船,时光仿佛在此凝固,只余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祥和。正午时分,炽热的阳光洒满爱人海滩,细腻白沙与澎湃浪潮交织出夏日的滚烫热情;转身踏入拉斯帕尔玛斯老城,斑驳的石板路、古老的建筑无声诉说着往昔岁月,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沉醉其中。这一天,我们穿梭于中世纪的石砌回廊,对话百年前的宗教风云,又在暮色与月光交织的海滨,让灵魂挣脱岁月的桎梏。伴着海浪轻摇船身的节奏沉入梦乡,满心都是对明日富艾特文图拉岛未知惊喜的期待。谁知道,那片神秘岛屿又会藏着怎样的故事,等待我们去书写新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