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行程如下</p><p class="ql-block">9月20日西藏波密县—墨脱县</p><p class="ql-block">9月21日墨脱县—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松多村</p><p class="ql-block">9月22日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山南地区措美县</p><p class="ql-block">9月23日山南地区措美县—山南地区错那县</p><p class="ql-block">9月24日山南地区措那县—林芝市。</p><p class="ql-block">9月25日林芝市—昌都市八宿县</p> <p class="ql-block">9月20日。7点半的波密县城还被云雾笼罩着,我们己经出发在去往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城的路上了。</p> <p class="ql-block">直行过牌坊进入扎墨公路。</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西藏,有一条集美和最险于一体的公路,它就是被称作世界上最难修的扎墨公路。为了修通这条公路,我国进行了5次大规模修建,50多年来,两百多名筑路人长眠于此。2013年扎墨公路终于打通。连上了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地方﹣﹣墨脱。墨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地处板块结合缝前缘,海拔由7000多米急速过渡到200米,山体险峻河流湍急;频发地震,塌方,雪崩,泥石流等等如此的环境几乎将墨脱置于孤岛。 连接外界的扎墨公路未打通之前,墨脱居民主要靠徒步和骡马来往,出行受到了环境的影响,扎墨公路在建设难度上远远超过了川藏公路。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度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这六个最无不说明了建筑路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扎墨公路上不久,就遇堵车,堵车2小时后经大家的努力终于开通。</p> <p class="ql-block">堵车时,望着对面的山间的云雾缭绕如进入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嘎隆拉隧道。嘎隆拉山,平均海拔4800米,是驾车进入墨脱的必经高山。其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山顶常年积雪平均厚5米至6米,每年6-9月积雪溶化后,行人方能通过。其余时间道路积雪,路径不辨、深浅难测,不能通行,完全封山。时至今日,墨脱仍被外界称作"高原孤岛"。嘎隆拉山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气候的影响,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被当地人称为神山。山顶常年被冰雪覆盖,山上孕育着数条冰川,冰川融水最终汇入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山顶上有冰雪融化形成的冰湖,也有高山草甸,山上野花艳丽夺目,具备典型的现代冰川地貌。嘎隆拉隧道就是扎墨公路24K处 。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公路上唯一的隧道,在嘎隆拉山口下面,东方入口的海拔在3700多米(嘎隆拉山口带是4100多米上下),进口和出口有着200多米的落差,全长3310米的隧道,汽车4分钟左右可以穿越,是为了解决墨脱公路或扎墨公路此遇到的长达8个月左右的大雪封山问题,隧道使季节性诵车变为基本上全年通车,使墨脱原来141公里的路,缩短到现在的117公里。有些遗憾的是,嘎隆拉山顶部的天池是扎墨公路上最亮丽的景观,隧道修通后,车辆走捷径,不必翻山却也看不到美丽的风景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嘎隆拉隧道一路Z字形弯道下坡就到了52K游客服务中心,这里海拔3200米,进墨脱有限制规定双号进入,单号返回,今天是进墨脱的日子,车子不多。前行进入罕有的原始森林区,然后一路下山,海拔开始骤降,沿途风景变幻,让你如入梦境。墨脱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在扎墨公路两旁已发现的瀑布就多达400多处,仅在嘎隆拉雪山就有62处瀑布。</p> <p class="ql-block">穿越隧道后,体验从青藏高原到热带雨林的极致落差。</p> <p class="ql-block">过边防检查站,进墨脱县必须要有边防证(边防证可以在自己的所在地派出所办好)。</p> <p class="ql-block">离 墨脱 最近的瀑布﹣﹣加隆瀑布,位于扎墨公路99k处,海拔500米,作为整个扎墨公路沿线几个大型瀑布之一,加隆瀑布离墨脱最近。瀑布在密林中蜿蜒穿梭,沿着峭壁倾泻而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远远望去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犹如巨龙吐沫,在绿茵怀抱中,在山脚激起千波万浪。</p> <p class="ql-block">在休息点看到一片热带雨林的景色,瀑布、河流和热带水果。给人带来一种错觉了我们不在西藏而是在热带的某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过达国大桥。</p> <p class="ql-block">一个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峽谷展现在你面前,最深处6000米,外国的峡谷在它面前只能甘拜下风。林多位于扎墨公路113k处,海拔2700米,这里有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观景点,可以看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雅鲁藏布江:藏布是江河,汉语称雅鲁藏布江,有时简称雅江。北方漫长的冈底斯山和南方漫长的喜马拉雅山之间的夹峙中咆哮而出形成了这条大河。在流经林芝地区米林县派区以后,受地质构造线的控制被迫改变方向,向东北流到东经95度左右与帕隆藏布汇合,然后又以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为轴急转作了一个近乎180度角度的急转弯,像一把巨斧将阻挡的东喜马拉雅山脉劈开一道大口后直奔平坦广阔的印度平原,在林芝地区墨脱县境内形成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 大峡谷怀抱南迦巴瓦峰地区的高山峻岭,冰封雪冻,它劈开青藏高原与 印度 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由于 雅鲁藏布江 大峡谷环境恶劣、灾害频频,构成人们很难跨越的屏障和鸿沟,其落后与闭塞,使 墨脱 成了高原上的"孤岛"、远离现代社会的"世外 桃源",至今少有人涉足。这里是林多大拐弯处与 雅鲁藏布江 汇合,林多大拐弯观景台可以近距离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但不能看到全景。山上云雾缭绕,山下水流湍急。</p> <p class="ql-block">林多大拐弯处已经满眼都是热带植物了,有大量的芭蕉密林,有正在盛开的红木棉。野生菠萝蜜、柠檬、香蕉、橘子等在 墨脱 不少地方都有。</p> <p class="ql-block">过西莫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到了下午14:40左右,终于来到了莲花圣地﹣﹣墨脱牌坊处。墨脱,是全中国最晚通公路的县城,有墨脱秘境之称。海拔1091米,现在的气温12℃,感觉厚厚的外套穿着热了。</p> <p class="ql-block">墨脱一词在藏语中意为"花朵",历史上有"博隅白玛岗"之称,藏语意为"隐藏的莲花"。墨脱 县总人口不到1万人。墨脱县居民主要以门巴族和珞巴族为主。门巴族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是没有文字,大都通晓藏语。门巴族人主要信仰本教(西藏的原始宗教)和喇嘛教。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在这里门珞(门巴族和珞巴族)居民还过着烧山开荒地的生活。在门巴人的心里:墨脱 的地形是女神多吉帕姆仰天平卧的圣体,而耸立在雅鲁藏布大拐弯的那座白云缭绕、难以一睹风采的南迦巴瓦雪峰,就是这位女神俊俏的容颜;东部一带密布的森林和地势平缓的沃土,是她柔软的腹部;修竹遍野、江水碧蓝的仰桑河流域是她的下身,总之,墨脱 的山山水水,都是这位女神躯体的组成部份。墨脱 常年云雾缭绕,俗语中有"山顶在云间"的说法,所以雅江云雾也成为了墨脱的一大特色景观,第一次来到 墨脱 的人,往往会被周边山顶上如哈达般环绕墨脱的云雾所吸引,惊讶于自然的神奇与墨脱的圣地景象。而在无雨的清晨或雨后的傍晚,云雾会更加浓郁,遮天蔽日,犹如传说中的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如图所示,墨脱县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具有战略价值的一个县,对于我们收复藏南地区(现被印度占领)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墨脱县城风貌。安排好住宿后,去县城溜达一圈。墨脱县真的只是个小县城,位于 雅江 畔的一块远高于江面突出的平地上,背大山,面大江,就两三条主街。墨脱县还保留了大部分的本地居民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门巴族人住宿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墨脱县城就在山上,白云缭绕的莲花之乡。墨脱 常年云雾缭绕,俗语中有"山顶在云间"的说法,所以雅江云雾也成为了墨脱的一大特色景观,第一次来到 墨脱 的人,往往会被周边山顶上如哈达般环绕墨脱的云雾所吸引,惊讶于自然的神奇与墨脱的圣地景象。而在无雨的清晨或雨后的傍晚,云雾会更加浓郁,遮天蔽日,犹如传说中的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墨脱县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前流经我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也是西藏东南部最为偏远的一个县。</p> <p class="ql-block">9月21日。早上8点出发,从原路返回波密县城。</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墨脱县,有机会下次再来……</p> <p class="ql-block">热带雨林的气候就是多变。过原始森林时恰逢下雨。</p> <p class="ql-block">中午到达波密县城,吃过午饭后继续我们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继续走318国道,途径鲁朗小镇。2014年第一次走318国道时路过鲁朗,后进藏几次经过,鲁朗现在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是几个自然村,现在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小镇了。</p> <p class="ql-block">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崐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崐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崐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崐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崐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p> <p class="ql-block">经过11个小时的路程,晚7点到达今晚的住宿地—318国道边上属于工布江达县松多村一村的杨门客栈。</p> <p class="ql-block">9月22日。7点半高原的早晨才刚刚醒来。我们己经出发了前往今晚的住宿地—山南地区措美县城。</p> <p class="ql-block">翻越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p> <p class="ql-block">按导航的指示在318国道上由此转乡道往增期乡方向走。</p> <p class="ql-block">眼前出现了一片金灿灿的草原,好漂亮。我们来到了贡德林草原。贡德林草原是西藏山南市桑日县增期乡的高山牧场,总面积达50多万亩,海拔约4300米,以酥油产地和牧场景观闻名,曾是历史上达官显贵的“御用草原”,现为西藏旅游南环线和东环线的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贡德林草原位于西藏山南市桑日县增期乡,距离318国道约40公里,海拔4300米,属典型的高寒牧场。草原总面积50多万亩,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区域。</p> <p class="ql-block">酥油产地:贡德林草原以生产高品质酥油著称,历史上其酥油专供达赖喇嘛及贵族使用,被誉为“御用草原”</p> <p class="ql-block">草原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经典画面,毡帐炊烟、马驹嬉戏、牦牛悠然,构成牧区生活的典型场景。</p> <p class="ql-block">走在508省道上途径山南地区桑日县城。</p> <p class="ql-block">路上风景不错,停车打卡。山南地区曲松县。</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觉的己经到下午1点半了,赶紧在途径村庄的马路边上找家藏式茶馆吃饭,我们在藏区旅行经常在藏式茶馆里找吃的。今天的午饭是青椒肉丝盖饭,味道不错哦。</p> <p class="ql-block">高原风光让你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翻越海拔5102米的布达拉垭口。一直在高海拔地区行驶,5千多米的海拔其实不算什么了。</p> <p class="ql-block">由202省道转入560国道后行驶了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这次旅行的目的地之一—拿日雍措。</p> <p class="ql-block">拿(读音na那)日雍措(那日雍错)藏语意为“湖的前面”,它位于西藏山南市境内的错那县,是西藏自治区南端的边境县之一。错那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相对高差达7000多米。因此,在这里既可以看到白雪皑皑的高山、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绿意融融的田园牧场、还有蜿蜒盘山而下的河流。有“情歌活佛”之称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这里,也为这个地方带来一抹忧伤的浪漫。在这里,世世代代和谐居住了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熠熠闪光。距泽当180公里,距县城36公里,在曲卓木乡。</p> <p class="ql-block">拿日雍错海拔4900米,西临海拔6505米的空布岗雪山,湖水清澈见底,雪山、蓝天、白云都映入其中。由于湖水碧蓝,时常让人分不清是蓝天映照了湖水,还是湖水映照了蓝天。</p> <p class="ql-block">拿日雍措。进入冬季的拿日雍措湖面结冰厚达十几公分,人可以经过湖面到达湖中央一小岛上去玩耍,小岛上还有一处较深的洞子,可以容纳三到四个人在里面休息,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在来年的四五月,湖面的冰逐就会渐渐融化。宁静又冰冷的拿日雍错像个女神,静静驻守在错那,守护着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拿日雍措和空布岗雪山。拿日雍措被两边的山框成了一个三角形,又像是半圆形。离湖边越来越近,湖水的颜色也不断地变化着,一会呈现墨绿色,一会呈现湖蓝色……湖那边的山尖上还顶着白雪做的帽子,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白帽子”便闪着耀眼的光。在拿日雍措的西边,有一条盘山公路可以通往曲卓木乡的千年古沙棘林,可以在那座不知名的高山的半山腰回望拿日雍措。</p> <p class="ql-block">羊群在湖边悠闲的吃着草,一派和谐的自然景色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阿里圣湖玛旁雍错拥有了该有的一切荣誉,拉萨圣湖纳木错也受万人敬仰,游人络绎不绝,羊卓雍错也以其燕姿独领风骚。可是,在我看来,拿日雍错正如含苞待放的惊艳之花,正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羞的姑娘,静静的躺在具有传奇色彩的错那县等着我们去掀开她美丽的面纱。来到这里,你也许会惊叹,如此美丽,我来晚了!此时全西藏的六个雍措(玛旁雍措、羊卓雍措、当惹雍措、普莫雍措、拿日雍措和冲巴雍措)我们全部到过了。完成目标,开心😊😊😊</p> <p class="ql-block">游玩了拿日雍措后翻越海拔5061米热玛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大批的野驴在高原草旬上嬉戏玩乐。</p> <p class="ql-block">在219国道上巧遇彩虹🌈。高原的气候变化很大,经常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经过12个半小时的路程,到了今晚的住宿地—山南地区措美县城。晚上一人一碗牛肉面加一个蔬菜落胃,休息。</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早上8点半从措美县城出发前往今天的旅行目的地—卡久寺。</p> <p class="ql-block">我们左拐往洛扎县方向继续走219国道。</p> <p class="ql-block">出县城后行驶了1个半小时后进入山区。</p> <p class="ql-block">在219国道上,翻越海拔4431、7米的雄拉垭口,上、下山的道路不亚于新疆的盘龙古道。</p> <p class="ql-block">很多自驾者从措美去洛扎县的路上都会看到一座在连绵的大山中洁白挺拔的雪山,却叫不出它的名字,这就是恰拉脱岗雪山,它位于山南措美县西南乃西乡恰杂村境内,最高峰海拔6785米。乃西乡素有“麦雄”的别称,意为“藏药材丰富”。恰拉脱岗又被人们称为“打拉日雪山”。</p> <p class="ql-block">欣赏恰拉脱岗有两个绝佳位置,一个是由措美去洛扎的G219公路海拔4431、7米处的雄拉山口,这里会爬很长一段“之”字拐盘山公路,在山口回望这段盘山路,比著名的“怒江72拐”还要壮观。站在雄拉山口,只要天气晴好,可以清晰看到对面恰拉脱岗雪山全貌。可惜我们今天看不到其容颜,它被云雾缭绕着。</p> <p class="ql-block">海拔4431、7米的雄拉山口处打卡留念一下。</p> <p class="ql-block">中午11点在219国道上从措美县进入洛扎县。</p> <p class="ql-block">在此左拐进入乡道,前往卡久寺。</p> <p class="ql-block">进山门随着山路缓慢盘山而上。</p> <p class="ql-block">洛扎卡久寺全称“吉祥隐修院”,公元1570年所建,位于山南市洛扎县拉康镇背后名为“佳普晋”的云雾缭绕的山巅上,距县城75公里,海拔4019米。</p> <p class="ql-block">卡久寺是公元七世纪莲花生大师闭关7年之久的有名的修行之地,也是后来朗开宁布等众多高僧圣人传承教法的神奇朝佛之地,共有一百多座修行洞。1586年,遍智白玛噶布创建了拉章,由此得名为卡久格旦堆琼林。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创建了该寺的主殿部分,该寺有莲花生大师、朗开宁布等的修行地、脚印、掘藏法器等重要文物十余件。同时,该寺也是藏历猴年举行扎日巡礼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打卡留念一下。</p> <p class="ql-block">卡久寺,是莲花生大师五大隐修圣地之一,主供佛为朗开宁布,隶属宁玛派,是历代努氏朗开宁布活佛学习佛教经典、研修藏传佛教密宗教义、潜心修行的祖寺。卡久寺于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卡久寺四周群山郁郁葱葱,原始森林植被丰富,远看卡久寺如同空中楼阁。置身于卡久寺,四周忽而云雾升腾、云海涌波,忽而又云开雾散晴空方里,漫步其间就如同神仙漫步云海,时而享受着天降甘霖,时而又沐浴着明媚阳光,彩云、彩虹也经常相伴随行。卡久寺寺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岩石像胜乐金刚腾飞天空,从岩石的缝隙中流下清泉,因此得名“卡久寺”。“卡“在藏语中是指岩石或城堡,这里指岩石。“久”在藏语中是指水。另一种说法是:如白色水晶堆积的雪山,向四方流下如牛奶般的八股甘泉,直流下到“卡”钦天母之山,因此得名卡久。</p> <p class="ql-block">相传莲花生大师为普度众生,让佛法与世长存,在卡久修行法洞周围埋藏了许多珍贵佛教经典遗教及稀世珍宝,还亲自修建并加持佛塔。</p> <p class="ql-block">寺门口遇到一群来拜佛的藏族女同胞。</p> <p class="ql-block">翻过前面的高山就是不丹国家,不丹和卡久寺直线距离只有1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此地是卡久寺拍棕尾虹雉(九色鸟)的地方。棕尾虹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尼泊尔国鸟,羽毛呈现金属光泽的彩虹色,雄鸟尤为艳丽。常于卡久寺平台觅食,僧人定期投喂青稞等食物,使其成为稳定观赏点。卡久寺海拔约4000米,僧侣不杀生的传统与食物投喂行为,为动物提供了安全栖息环境。云雾气候与原始森林植被进一步吸引了高原特有物种。(拍鸟要联系寺里的僧人)</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中到了下午1点半,赶紧找吃的,中午饭在寺庙的饭店里解决,一瓶酥油茶加二个青椒肉丝盖饭。</p> <p class="ql-block">吃好饭按原路返回。走219国道翻越海拔3861米的杰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右拐往隆子县方向。</p> <p class="ql-block">继续行驶在219国道上,右拐往措那县方向。</p> <p class="ql-block">翻越海4934米的朴进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前行往曲桌木温泉方向。此处海拔4352米。</p> <p class="ql-block">在乡道左转进入温泉专用路。</p> <p class="ql-block">下午7点到了曲桌木温泉处,入住酒店。吃饭、泡温泉解除一下旅途的疲倦。曲卓木温泉是位于西藏山南市错那县曲卓木乡的一处天然温泉,海拔4400米,以其独特的钙华地貌和富含矿物质的泉水闻名,具有多种疗养功效,并已发展为集康养、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温泉度假地。曲卓木温泉藏语意为“温暖的水”,地处海拔4400多米的河谷中,四面环山,泉水终年不断,雾气弥漫形成梦幻般的钙华地貌。其高海拔与原始自然环境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沉浸式体验。</p> <p class="ql-block">9月24日。高原早上的7点天还没有亮,我们己经在路上了。</p> <p class="ql-block">高原气候变化很大,行驶在路上下起了大雪。瞬间大地变成白茫茫。</p> <p class="ql-block">翻越高山来到了哲古草原,金灿灿的草地和远处的雪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沿着560国道琼错线途径海拔4539米的哲古湖。哲古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境内的哲古村,距山南市泽当镇78公里,离琼结县50公里,整个湖面大约有7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20米,湖水清澈,湖内生长着各种鱼类,湖面上鸟类聚集,湖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广阔大草原和连绵起伏的雪山。景区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正前方可以观赏洛扎县境内连绵起伏的雪山,犹如巨龙起舞,与夕阳相映,十分壮观,而背后就是雄伟壮观的雅拉香布雪山。海拔4100米左右,是苯教的圣湖之地。</p> <p class="ql-block">哲古藏语意为“弯月”,因湖的形状像一把弯刀而命名。该湖曾与西藏著名的神山之一雅拉香布雪山,成为西藏古代南方朝圣之地。“这里是藏獒原生地、野驴竞技场,也是‘东方女儿国’的重要组成之一。”哲古湖牧人节筹备组负责人达瓦说,哲古湖有着与纳木错、巴松错不一样的迷人风光,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哲古草原,总面积达322亩,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这里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藏野驴、黄羊和岩羊追逐嬉戏。夏末秋初,哲古湖畔游人可与这些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在蓝天白云下,仿佛一幅彩色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经过3个半小时的车程沿着560国道泽鱼线我们来到了山南地区琼结县。琼结县地处喜马拉雅山北坡,全县地形三面环山。文物古迹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1961年,藏王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西藏现存规模最大、墓葬等级最高、保存相对完整的墓葬群。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只见田野里村民们忙着收获金灿灿的青稞。</p> <p class="ql-block">中午11点我们来到了山南市乃东区昌珠寺。</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区约二公里,属格鲁派寺院。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寺中悬挂有一口铜钟。</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系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重要建筑有大门、“乃定学”、措钦大殿名“乃定当”,大殿主像是莲花生。措钦大殿东西长45米,南北宽29米,里边有天井天棚,经堂有柱64根,主要佛殿三间,形式与拉萨大昭寺差不多。殿内有12座佛堂。</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最初的规模很小,只有六门六柱和祖拉康,以后该寺在原有建筑上曾经三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一)寺史记载:“乃东贡玛司徒菩堤幢曾对该寺大加修建”。其时代因而不会早于公元1351年。这次修建后增添了较多佛堂,可以说大体奠定了以后昌珠寺的格局。(二)五世达赖时期曾对该寺作过较多修缮和增建,加盖了大殿金顶、错钦大殿门的门楼,除其底部留有少量原来建筑外,余皆五世达赖时期改建和增建。该寺前庭院南侧的桑阿颇章也系其时的建筑。(三)“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亦曾修缮此寺”。这次修缮和扩建后的昌珠寺,规模比以前扩大了百倍,面积达4667平方米(长81米、宽57.6米),拥有21个拉康和漫长的转经回廊,屋顶饰以富丽堂皇、熠熠生辉的金顶,更显得非同凡响。</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的建筑群体是西藏地区建筑历史上的光辉成就之一,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宝贵结晶,也是西藏文化、宗教发展演进的物质见证。1961年3月4日,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将昌珠寺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昌珠寺后,在寺庙对面的藏式茶馆里吃了午饭,老规矩一壶酥油茶加青椒肉丝盖饭,完美。</p> <p class="ql-block">山南市乃东区街景。街道的繁华不比内地差。</p> <p class="ql-block">途径山南市桑日县。</p> <p class="ql-block">贡德林草原海拔4409米。</p> <p class="ql-block">汽车行驶在贡德林草原上,望着远处的白云朵朵飘在蔚蓝的天空上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晚上的6点半到了今晚的住宿地—林芝市。</p> <p class="ql-block">经过13个小时的路程一路辛苦了,要好好的犒劳犒劳自己。</p> <p class="ql-block">9月25日。早上8点从林芝市出发前往今天的住宿地—昌都市八宿县。从今天开始我们是往回走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318国道上翻越了海拔4720米的色季垃山垭口后前住鲁朗林海。</p> <p class="ql-block">鲁朗林海还是那么的漂亮,我们没有停留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过通麦大桥。通麦特大桥是位于西藏林芝市波密县通麦镇的川藏公路咽喉工程,跨越易贡藏布江的单塔单跨钢桁架悬索桥,桥长256米,主塔高59.5米,2015年通车后取代了原有危险路段,成为318国道新地标。横跨易贡藏布江(部分资料误记为帕隆藏布江,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通麦天险路段的“咽喉工程”,连接了曾被称作“死亡路段”的波密至排龙乡险要地带。</p> <p class="ql-block">中午的12点半又来到了波密县城,准备在此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找了家吃羊肉米线的,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短暂休息后继续走上318国道。</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言说的好“林芝赛江南”真的漂亮。</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风景伴我行。</p> <p class="ql-block">路过公安检查站。</p> <p class="ql-block">此处往左走是318国道、往右走就是近两年的网红公路丙察察。本来计划要走丙察察,因在修路堵车堵的太厉害所以放弃了,留点遗憾,下次再走……。</p> <p class="ql-block">经过9小时的路程,傍晚的5点半到达到了今晚的住宿地—八宿县城。吃饭、休息。(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