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山城

爱国者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城市我曾三次去过的不在少数,那何以对山城情有独钟,而且还为之著文呢?你看下去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一进山城</p><p class="ql-block"> 1966年我们北京受毛主席接见后计划下一个地方就是重庆,但当时去重庆的票不够,我们只能分两批,一批拿票去重庆,剩下的先去西安,然后再由西安去重庆,我是那剩下一批的人。谁知到西安后,1966年11月16日中央发布命令,暂停乘车,提倡徒步串联;12月1日再发通知,要求串联者12月20日前返回,待明年春暖花开后再继续。中央命令,不能不从,于是西安串联完后我们就返回了学校。等到第二年春暖花时,中央发通知,停止全国大串联,所有师生应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本学校的文化大革命中。我们便规规矩矩、安安心心在校闹革命,然而我去重庆的梦并没由此而湮灭。</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北京接见之后要选重庆,在没去成后竟还不死心,把去重庆当成一个梦呢?说来也简单,这原于一部小说《红岩》。可以说当年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没有哪个不喜欢读《红岩》的,也没有哪个不为《红岩》中的英雄精神所感动的,还没有哪个不为在即将解放时却牺牲在国民党枪下,于黎明前等不到天亮就惨死在歌乐山上的烈士而痛惜的。由《红岩》改编的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和歌剧《江姐》成了全国人民的谈资,许永锋、江姐、孙明霞、刘思扬、小萝卜头、双枪老太婆、华子良等正面人物,及甫志高、徐鹏飞,外号猩猩等反面人物的形象都已刻在脑核里,特别是《江姐》插曲,更是脍灸人口,被唱响街头巷尾。当年毛主席与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看《江姐》后还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重庆是《红岩》发生地,爱屋及乌,就对重庆产生了向往,希冀有朝一日能到重庆看看烈士战斗与牺牲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虽身未去重庆,但魂牵梦萦,人已进山城了。一进山城除留下一个梦外再就是中央的一纸命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64年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观看歌剧《江姐》后与演职人员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二进山城</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进山城是中断串联33年之后的事。33年我一直没忘掉这个梦,可总没机会圆。</p><p class="ql-block"> 1999年,我去成都参加学术会议,会议结束我想成都离重庆近在咫尺,我何不就着取道重庆回去,顺便圆我33年的梦呢?于是买了去重庆的票。</p><p class="ql-block"> 然而毕竟因为是假公济私,所以在重庆不敢呆久,只两天而已。这两天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观白公馆和渣滓洞。</p><p class="ql-block"> 一进渣滓洞,当看到写有“青春一去不复返,思思想想,认清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的墙壁,看到正面国民党党徽,看到面前一座二层关押“犯人”的牢房时,觉得那么熟悉,与电影里完全一样,但又怕还是在梦中,于是用手拍了拍墙壁,摇了摇监狱门栏,有感觉,才认为是真的到重庆了,到渣滓洞了,见到《红岩》中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牢房走廊很低,特别是二楼牢房走廊,稍微高一点的人都要被横梁碰头,可以想见,被关押的人即使不用刑时行动也不能舒展。</p><p class="ql-block"> 当年越狱推倒的那个墙口,为辨别起见,刷成另外一种颜色。</p><p class="ql-block"> 渣滓洞后面靠的是歌乐山,山坡很陡,成半弧形围着渣滓洞,可以说歌乐山就是渣滓洞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墙,所以即使推倒了渣滓洞的墙,还是逃不出歌乐山这道墙,这就是当年越狱逃出去的人极少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白公馆看上去华丽,房屋敞亮。它原本是一私人座别墅,国民党强买来作为中美合作所用的,后来改作关押重大政治犯。可见一个地方既可以作别墅,也可以作牢房,区别就在于配置什么设备和给以什么服务。</p><p class="ql-block"> 渣滓洞和白公馆每个牢房都有关押囚犯的变动介绍,小说《红岩》中人的人物都附有他们的原型。其实这里关押的人远不止《红岩》里写的几个,有的留有照片,有的没有照片;有的留下名字,为人熟知,有的没留下名字,只留下了血迹,不为人知。另外还<span style="font-size:18px;">知道了哪几个刽子手在重庆解放时被俘虏,后来被镇压,哪几个看守暗中为我们做了好事,没治罪。</span></p><p class="ql-block"> 审刑室展示了各种刑具,每一种都让我毛骨悚然,我不敢想象烈士们是如何 在这种刑具的折磨下做到守口如瓶、宁死不屈的,要知道每种刑具对身体都是种摧残,有的甚至能将骨骼变形,如若没有对共产主义坚贞的信仰,没有为革命为解放自我牺牲的精神,肯定是做不到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太伟大了,太值得我们敬仰,也太值得我们怀念了。</span></p><p class="ql-block"> 重庆是49年11月30日解放的,但渣滓洞白公馆关押革命者却提前在11月27日被处绝了,只有3天就能等来自由,就能看到解放,可国民党就是不给,就是要让他们带着遗憾死去,世间残忍无人性有至此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渣滓洞洗脑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渣滓洞牢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渣滓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白公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越狱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9年夏天,一场大雨使渣滓洞的围墙部分坍塌,这段墙距离男牢房仅有短短两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监狱管理在 修复工作时,为确保机密和节省费用,他们决定不外顾工人而用被囚禁的人员。参与建设的人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制造越狱条件的天赐良机,便在施工过程中偷偷在建材中混入沙子和碎棉絮,偷工减料,使墙体看似坚固,实则脆弱不堪。后来这段墙真在他们越狱时派上用场了,可惜牺牲太大,成功逃出去的只有十几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朝天门码头</span></p><p class="ql-block"> 白公馆出来就去朝天门码头,因为朝天门码头也是《红岩》中出现频次高的地方,甫志高送江姐到华蓥山就是在这里送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走在朝天门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重庆大礼堂</span></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到一棵树观景台路过一座外形像北京天坛一样漂亮且高大辉煌的建筑,想留影,但没人帮我拍照。正欲自拍,来了两个人,一男一女,看气质像大学老师,求帮忙,欣然答应。拍完照我顺便问他到一棵树怎么走,他不仅告诉我怎么走,还怕我迷路找不到车站,专门把我送到车站,边走边给我讲刚才看到的是重庆大礼堂,它1954年就建成了,比北京人民大会堂还早。</p><p class="ql-block">今天我遇上好人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棵树看山城夜景</span></p><p class="ql-block"> 去一棵树的公交车少,等好久不见车来,正着急,刚才吃饭的饭店师傅出来给我拦下辆车,让带我上去,我欣喜过望。开车师傅也热情,一直把我送到观景台,然后他才掉头开走。</p><p class="ql-block"> 当夜幕降临,渝中半岛自江岸到山顶千家万户窗口的灯齐闪烁时,那景致简直像星河落九天,长江、嘉陵江犹如两面镜子,将三岸的景色反映出来,真是美不胜收,想不到山城能这么美。可惜当时我的相机拍不出夜景,不过今天遇到几个热心肠的人,这让我欣慰有加。</p><p class="ql-block"> 二进山城了切了多年心愿,从现场了解了《红岩》,拍了几张照片,还感受到重庆人的热情,粗识了重庆。</p> <p class="ql-block">  三进山城</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一前我第三次到重庆。这次因为已退休,用的是自己时间,自己费用,所以可无限制地随意游览 ,不过因年老力衰,对过度爬山的景点就只能忍痛割爱了。</p> <p class="ql-block">  这次进山城再次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渣滓洞有所变化,2007年重庆遭暴雨,渣滓洞部分被洪水冲毁,现在看到的是被修补后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萝卜头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次见渣滓洞立了小萝卜头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瞻仰解放碑</span></p><p class="ql-block"> 别以为解放碑就是专为解放而立的碑,其实重庆解放碑在重庆还未解放前就树立了,1945年重庆为纪念抗战胜利在原精神堡垒地址上建了这个碑,叫“抗战胜利记功碑”,它高27.5米,内有旋梯通碑顶,顶上有四个自鸣钟,碑四周有抗战英雄事迹雕塑。为纪念重庆解放,1950年将它更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碑名由刘伯承书写。因为它兼备纪念抗战胜利和解放双重功能,所以又有“抗战胜利暨解放碑”别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导游介绍“碑”字为什么少一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现在虽解放碑已被四周高楼大厦围绕,但其27.5的高度仍能吸引天下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留影解放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了解解放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洪崖洞</span></p><p class="ql-block"> 洪崖洞并非洞,而是建在山坡上的一群吊脚楼,但其内部都相互串通,楼道杂乱,走在里面如入迷宫。它的第一层与第十一层外都通地面,也都有公交车通向市区。而第一层又通过暗楼梯、明台阶与嘉陵江码头相通,其枯水季节都有五六层楼高。所以夜游两江下船回来的人最容易在此转懵,往往分不清自己在几楼,该到哪口出去搭车,本人也不幸成了其中转懵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洪崖洞正视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洪崖洞侧视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洪崖洞俯视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洪崖洞内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洪崖洞内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夜游两江览山城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子坝看轻轨穿楼</span></p><p class="ql-block"> 李子坝轻轨穿楼初建成时并没想到它能成网红打卡地,当时所以这样建造是受山城地形所限不得不这样,建成后考虑到它对居民造成的干扰,市政对凡是受干扰的居民发了一特别月票,持它可免费乘公交车。其实轻轨造成的噪音远不及附近车辆或游客产生的噪音大。</p><p class="ql-block"> 李子坝能红全在一网民,是他看到这个轻轨穿楼,很觉稀奇,便把视频发到网上,于是便引得许多好奇游客前来打卡,慢慢地就红起来了。想那许多地方政府斥巨资打造的景点游客廖廖,入不敷出,而重庆无心建的一个轻轨穿楼竟游客如蚁,成旅游热点,这真是“着意种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磁器口</span></p><p class="ql-block"> 磁器口是依山而建的一古镇,虽建在山坡上,却坡上开了街巷,街巷两侧商铺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活脱脱一立体村镇,以前上下靠台阶,现在装了扶梯,行走在里面爬山如履平地,童叟无碍。</p> <p class="ql-block">  位于南岸区皇冠国际的楼顶是专门开发的一观景平台,在这里渝中半岛可一览无余,并且还可与旁边的黄金双子塔大厦一较高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乘索道过长江,这是长江上唯一的过江索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朝天门码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朝天门码头是发变化最大的地方,原码头的一个场地上耸立起8座超高层大厦,码头已没码头样子。新建的一群大厦和地面无论正视、侧视还是俯视都像停泊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一艘巨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横亘在四座楼上的圆筒形建筑,其造型有点新加坡滨海湾酒店顶上的无边际游泳池风格,因非住酒店人不得上去,无法看它庐山真面目。后来从网上了解到它是个被称为“横向摩天大楼”‌的水晶连廊。连廊内部人造了一片空中热带雨林,除外还有探索舱·观景台、俱乐部、空中花园、餐厅等设施,是全国首个云端娱乐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水晶连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水晶连廊中的人造热带雨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加坡滨海湾酒店V朝天门来福士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朝天门背视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远望朝天门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礼堂</span></p><p class="ql-block"> 上次到重庆大礼堂匆匆照了个像就离开了,没看够,这次要弥补遗憾,于是由远及近观赏了个够,照像之外还摄了像,而且还通过网络对它作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说到有名的大会堂,大礼堂,我想绝大多数人想到的只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殊不知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早于北京人民大会堂5年前就建成了。它既造形美观,又宏伟壮丽,现在它竟入了首批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成十大城市地标性建筑,牛不牛?</p><p class="ql-block">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远看似北京天坛,但比天坛宏大;近看像美国白宫,然比白宫华丽。大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这些数据远超天坛。大礼堂内部不对外开放,我只能借助网上的视频了解,看了后才知它内部富丽堂皇,美丽至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鹅岭公园俯瞰山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十八梯</span></p><p class="ql-block"> 十八梯是最具山城特色的石梯性结构商铺聚集地,它完整保留了老重庆的市井风貌。‌‌其名称来源:一是居民取水需攀爬18级石梯;二是街道自然形成18组梯段。作为连接上下半城的主通道,历史上曾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市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山城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 重庆,这个建在山坡上的城市,向世人呈现出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立体市貌,无论它的街巷,还是它的房屋,甚至有的商铺都不建在一个地平面上。早上吃早点你不得不爬上台阶到摆在半坡的摊位上吃。公交车转乘虽两路车站近在咫尺,竟然转乘不了,必须得坐电梯才能转过去,因为两路车的落差太大了。把电梯用作公交工具,这恐怕是世界之大唯重庆独有。市内道路平的极少,行驶的车上下起伏,还多转弯,坐在里面很有点过山车感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墙上的标语告诉你,高高低低才是重庆。</span></p> <p class="ql-block">  三进山城再次感受了一遍红岩精神,领略了山城的风味,目睹了重庆的巨变。三次进山城与其说是我自主行为,不如说是先烈给的机会,在告慰渣滓洞、白公馆先烈同时更加怀念他们,更为他们惋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