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道士,14岁辟谷,65岁飞升!

辟谷养生知识

<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说的是,在世界上任何宗教都有着其让人难以置信的神话传说。这在道教也是不例外的,在道教中也有“法术神通”,“得道成仙”的一部分。除了许多是无证可考,看似无稽之谈的故事之外,还真有一个人,在正史中有所记载,而且还用到了“白日上升”四个字。</p><p class="ql-block"> 她是唐代的一位女道士,在14岁时便辟谷,在65岁时飞升,其一生都不食荤腥,在飞升时还引得数千百姓围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真的有飞升一事存在吗?</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便来说说这位女道士——谢自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谢自然的父亲名为谢寰,举孝廉,曾任秘书省从事。她的母亲胥氏,是邑中的大族。谢自然从小便聪明伶俐,其才智悟性跟其他的普通人不在同一个层次,而且她从来不吃荤腥带血的食物,在七岁时便随师父修行,并经常说一些道家的事,一次她去拜大方山的老子像时,便不愿下山离开,并从此开始学道。还开始吟诵《道德经》和《黄庭内经》。在她十四岁吃新米饭时说:“这些稻米饭,都是蛆虫呀!”自此连粮食也都不吃了,只吃山中的柏叶和水果。每焚修瞻祷王母和麻姑,慕南岳魏夫人之节操。</p><p class="ql-block"> 之后,她又拜西充的绝粒道士程太虚为师,并在他那里修得了绝粒以及胎息的道法,其道术日益长进。她常修炼的山洞,也被称为仙女洞,是如今的小方山谢仙石室。</p> <p class="ql-block">  据《续仙传》记载,谢自然闻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居玉霄峰,有道孤高,遂师事三年,别居山野采樵,为承祯执爨,几经周折,终得传承上清法。</p><p class="ql-block"> 在她四十的时候,出游了青城山、峨眉山、三十六靖庐以及二十四治,不久之后又离蜀,游历京洛,抵达了江淮,凡是有名山洞府灵迹的地方,她都会辛勤的历览。</p> <p class="ql-block">  之后归蜀。于贞元六年四月,刺史韩佾听闻谢自然的故事,想要试其真伪,便将她请来,让她在州北堂东阁闭关长达一月,然而,在她出来还是原来的模样,并且声气朗畅。因此,韩佾也对其心服口服,甚至还让自己的女儿拜她为师。</p><p class="ql-block"> 等到隔年的十一月,谢自然徙居州郭。于九年时告请于刺史李坚,筑室在金泉山修炼。关于谢自然的神奇事颇多,据称当时有山神传达她将授东极真人之位。有一次一个神人对谢自然说:“我是这里的山神姓陈名寿,是魏晋时人。你将来要当东极真人,真人位高,仙人位卑,故有天神保护。”</p> <p class="ql-block">  据《唐书》中记载:“贞元十年,谢真人名自然,于县界金泉紫极宫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云气,万目共睹”。</p><p class="ql-block"> 在贞元十年的十一月十二日,时年65岁的谢自然于白昼升天,引来了数千百姓一同瞻仰。在其临升天之时,在堂的东壁写下:“寄语诸眷属,莫生悲苦,可勤修功德,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缘,早会清源之乡,即得相见。”</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谢自然是在白日飞升,在几千对眼睛下,如风中之青烟,顷刻间便升入空中,而听闻此消息的各级官员,在惊叹疑虑之余,又争先赶赴现场查看缘由,然而入门之后却只有仙姑的鞋帽,如同蝉蜕一般留在原地。由此,其神仙之事广为信传。</p> <p class="ql-block">  就连当时的皇帝唐德宗,也对谢自然飞升下诏褒美,当地官员还将诏敕刻石立碑。</p><p class="ql-block"> 据康熙年间的《顺庆府志》载,在谢自然飞升的金泉山上,原有三块有关其飞升的唐代石碑。一块是唐太和五年,果州刺史韦肃撰写的《金泉山仙述居》;而另一块是唐德宗的《敕果州刺史手书》,最后的一块是唐德宗的《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p><p class="ql-block"> 虽然,如今三碑都已经被毁,但却还有两通碑文尚存于地方志中。从皇帝下诏到地方官撰碑,由此也可见谢自然的飞升在当时影响之大。</p><p class="ql-block"> 甚至连与谢自然同时代、一贯排斥神异的大文学家,韩愈,他也为此写下了《谢自然诗》,并详细地叙述这件惊世之事。</p> <p class="ql-block">  韩愈的《谢自然诗》写道:“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p><p class="ql-block"> 纵观史料,关于谢自然白日飞升一事的记载,其文献资料广泛。并且,这些文献中既有官修史书,又有野史笔记,既有地方图志,又有道教典籍。</p><p class="ql-block">对此,你相信有飞升之事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