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2025红五月里的我(上)

徐文华

<p class="ql-block">五月天是诗意的化身,在春夏之交绽放温柔与热烈,人间最美的风景皆藏于此‌。</p><p class="ql-block">诗意与自然的交融</p><p class="ql-block">‌五月天以其独特的季节魅力,成为连接春之温婉与夏之炽热的诗意纽带‌。无论是气候特征还是文化意象,其美感可通过以下角度呈现:喜欢旅游,见天,见地,见自己。寻求滋养,充满能量,热爱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新西兰待了整整五个月,今天是五月一日从基督城起飞回国嘞!</p> <p class="ql-block">南航(在白云机场转机)取消了航班,改乘国航在奥克兰转机。有好几个小时可以在机场兜兜转转,时间也就过的有点快,不感到有什么不适!</p><p class="ql-block">五月二号准点在浦东机场降落,取了行李,在机场工作人员指点下,很快就要了一辆出租车,一路上路况好的不得了!年轻司机说;上海人外出旅游了,外地打工仔回家了,各条马路就显得空旷了!</p><p class="ql-block">是啊!过“五一”劳动节哦!</p> <p class="ql-block">五月四日家人为我接风在酒店聚会,五月八日去学校开会,商谈退休老师趣味运动会一事。</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日开启二十位延边知青宁波溪口五日游,入住溪口大酒店,设施很不错,离溪口古镇有点近,五天里有空就往溪口古镇跑,去了三次,留下很深印象!</p><p class="ql-block">其实退休前学校就组织过我们在溪口办过研讨班两周,那时候还不懂旅游,就知道学习讨论学习!以后也去过溪口古镇,只是没有这次时间安排那么宽松自由自在随意!</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一日,我们选择先远后近的玩法,决定先去宁波参观天一阁。从溪口大酒店乘坐公交266换乘987到宁波,原先打听到要乘坐地铁才能到达天一阁,后来一问一打听,穿过地铁站广场,走过去就可以了!我们本来就是来旅游的,走走看看拍拍玩玩宁波不正是我们的目的吗?于是就一路走走看看一路拍拍玩玩,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一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一阁是我老邻居的外婆家,我小学同班同学范姓姐弟俩是范钦的直系亲属,有故事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九狮一象”景点前拍了两张集体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二日,我们乘坐公交266,上雪窦山。山上金光灿灿的露天弥勒,很远很远就能够看到,真的到了跟前,看着那些台阶,朋友们有点腿软了,最后我和49,老郭三人上了台阶,要去摸摸露天弥勒的脚还得乘坐电梯才行!收费20元,不是作为门票,只是表示一种对弥勒佛的敬仰吧!老郭要照顾大部队,不上去了,就我和49上!</p> <p class="ql-block">老郭帮我抓拍了一张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电梯下来,大厅里都是弥勒大佛的木雕像。</p> <p class="ql-block">有两桥夫在路边休息,我立马上去,征得同意,模仿着在山路上“疾步飞奔”哦!</p> <p class="ql-block">弥勒圣坛出来,大伙也累了,就想着回宾馆休息了。我和老郭,老吴还有老沈都还兴致勃勃,有精神。我们决定顺路去蒋母陵园看看!我还是退休前,学校在溪口办研讨会时去过,二十几年了,顺路去看看呗!</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位于墓道入口处,有四柱及中门、左、右边门等三门(中门宽3.7米,左、右边门各宽2.1米)。坊柱有花卉、和合仙、寿星等道教浮雕。上书“蒋母墓道”四字系孙中山手迹。跨路而筑的下轿亭远看象一顶道士帽或古代书生的方巾帽,系休息之用。沿途两旁遍植松柏,高大挺拔,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跨路而筑的下轿亭远看象一顶道士帽或古代书生的方巾帽,系休息之用,旁遍植松柏,高大挺拔,蔚为壮观。当初蒋介石携子孙前来拜祭时,都在此地下轿步行至墓地,蒋氏后嗣及交好之士纷纷仿效以示敬崇,久而久之当地人便将该亭叫做“下轿亭”。</p> <p class="ql-block">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所题的“蒋母陵园”四字匾书。两侧悬挂的“炜兹彤管永式仪型,淑德厚福克享遐龄”对联则是李宗仁书写的。八角亭又名孝子亭,是蒋介石考虑到九泉之下小脚老母行路维艰,特在漫漫墓道中间建造的,目的为了让母亲的亡魂得到休息,以尽孝心。乡民习惯以“孝子亭”相称。</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母亲墓,庄严气派葬在宝地,高人选址精心三年建造。</p> <p class="ql-block">慈庵是蒋介石回乡后最常居住的地方,建于1923年冬,正值蒋母60冥寿。慈庵为五开间平房,设有卧室、书房、客厅等,虽然陈设简单,但功能齐全。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回乡养伤和1949年第三次下野还乡期间,都长居于此‌3。慈庵不仅是蒋介石恪守传统孝道的地方,也是他回乡后入住次数和时间最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说是不累,其实还是累滴!走走歇歇呗!</p> <p class="ql-block">妙高台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雪窦峰上,是蒋介石修建的别墅。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归里,选中雪窦山这处胜绝之地,拆去栖云庵,修筑了一幢中西合璧的两层别墅,为之题堂额“妙高台”</p><p class="ql-block">妙高台分为二层,上下平房共六间,用西式平台连成一体,总建筑面积436平方米。走进大门,一楼中间是个天井,两边平房各一间。二楼水泥走廊与阳台相连,中间是会客室,东边为卧室,西边为书房。别墅的天井中间,保留着一座石塔,石塔是清初雪窦寺方丈石奇禅师的舍利塔。蒋介石曾在妙高台接待过孙科、张群、阎锡山、张治中,吴忠信等几十名国民党高级官员,通过专用电台,向各地党政军机关发出过无数道指令、信件。妙高台一度取代南京,成为当时的临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三日,我们去了弥勒圣坛。</p><p class="ql-block">溪口弥勒圣坛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雪窦山下的佛教文化地标,总投资约12亿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融合传统佛教建筑与现代科技,以“人间佛教”理念为核心,展示弥勒文化从受记到成佛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弥勒圣坛隶属中国佛教五大名山(雪窦山)建设,秉承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念,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历时6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融合传统寺庙飞檐翘角与现代科技(如全息投影、智能灯光),获“中国钢结构金奖”等国际奖项。‌‌</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飞檐翘角体现传统佛教建筑庄重感,简洁线条赋予现代美学特征。‌‌</p> <p class="ql-block">下午回宾馆午睡休息,朋友们在大堂拍照玩耍,我独自去了溪口古镇溜达溜达嘞!</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四日,五天四夜宁波五日游结束,上午整理行李,等待午餐后大巴送大家回上海,抓住空闲时间,四周走走看看拍拍了!正站在溪口大酒店门口,抓拍</p><p class="ql-block">一张,碰到老郭,他说溪口古镇还去看看嘛?我说行!去吧!我们这么一去啊!意外发现了一个就在我们视线下的一个新开发还没有开放的景点——溪巷里。</p> <p class="ql-block">溪巷里国潮文化集</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六日,去浦东参加《长白故乡情》部分作者聚会,知青的故事知青说,知青的故事自己写,知青的历史让后人知道了解,得由知青叙述!知青的书出版了好几本,唯独这本有了稿费,尽管不足挂齿,也体现了社会的重视了!</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从延边赶过来参加聚会,有点激动,很感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