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的木渎古镇,背靠着灵岩山,皇帝和大臣一个个去那里,众多名人又从那里走出。这个秀美的江南古镇,有许多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木渎古镇在灵岩山旁边。这个灵岩山,180米高。比我们上海双子山要高。李白、白居易、苏轼等文人爬上去过。康熙皇帝也上去了。所以,我如果不上去一下就说不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上山有两条道,一条平缓,一条曲折,我走平缓的一条。</p> <p class="ql-block">沿途看到石头的门口,里面放着菩萨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山不高,很快就见到了黄色的寺院院墙。</p> <p class="ql-block">这个寺院是灵岩山寺。我很多年前来过,是1元门票,现在仍然没变。</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雄宝殿,是民国修建的,也有百年了。</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的小石桥上爬满的绿叶。</p> <p class="ql-block">黄墙,拱门,将一个个院落连起。远处的院落看到有宝塔。</p> <p class="ql-block">经过这个拱门,又要拾阶而上。上面另有古迹。</p> <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一个寺,有很多遗迹。我看到有吴王井,西施井,有些建筑的台基还在,有的和岩石混为一体了。</p> <p class="ql-block">想当年,康熙皇帝就站在这里,他看到了烟波浩渺的太湖。</p><p class="ql-block">很多年前,我也站在这里望,太湖已经退远了,下面都是农田。</p><p class="ql-block">今天再一次站在这里,山下全都是商品房了。苏州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在牺牲了很多自然环境为代价的。</p> <p class="ql-block">从灵岩山下来,进了木渎古镇,走进第一家院落,严家花园。</p><p class="ql-block">严家花园最初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名士沈德潜(《古诗源》编者)的寓所,后于道光八年(1828年)转售给诗人钱端溪,改称“端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前领导人严家淦的祖父)购得此园并重修,更名为“羡园”,因园主姓严,故俗称“严家花园”。 </p> <p class="ql-block">一个带着诗意的花园,花园里面,一扇扇漏窗表现了不同的景致。就像一幅幅立体的画挂在了墙上。</p> <p class="ql-block">三代主人历时170余年经营,融合了沈德潜的文人气韵、钱端溪的诗意造景与严氏家族的财力,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貌。</p> <p class="ql-block">花园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我去的时节正逢不春不夏,梅子已结,莲花未现,假山上凉风习习,我就在假山上望着这一汪清水。凉亭在翠绿的树丛中勾绘出恬静。</p> <p class="ql-block">那些红色的鱼儿在凉亭下游弋,像洒落的花瓣。</p> <p class="ql-block">小石桥把平静的水面当做了镜子。</p> <p class="ql-block">严家花园比较大,里面使用大量带漏窗的墙做分割,地面又是水路相连。整个园林十分复杂而精巧。园中套园,园园相连,移步换景。又有假山构造立体场景。走在里面像走迷宫。</p> <p class="ql-block">你看,条条水路是想通的,个个建筑也是相连的,没有一条路走不通,走来走去,只见景物在不断交换。</p> <p class="ql-block">还有太湖石磊成的假山,真是小小院落,内含山峦。</p> <p class="ql-block">院落间的砖雕门廊也极尽细腻,展示出苏州的精到手工。</p> <p class="ql-block">一个个花窗营造出目眩神迷的美。</p> <p class="ql-block">从严家花园出来,走不远就是明月寺。</p><p class="ql-block">这个寺最早是后唐就建,后屡毁屡建。特殊年代据说还做过工厂。现在修得很好。建筑都是重檐歇山顶。很高大。</p> <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飞起的屋檐,和大雄宝殿的重檐歇山顶交织在一起,构成中国建筑独特的美。</p> <p class="ql-block">最有看头的是寺院内所有的佛像都是用紫砂泥塑成。工艺精湛。好像是还没完工。</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蟠龙的佛龛,都制作得极尽华美。</p> <p class="ql-block">有一疑问是,大雄宝殿的一佛二弟子,分明是释迦摩尼和伽什阿难,但是佛像上却标无量光佛,那个净土宗的佛。</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工人正在塑造佛像。那么,这些已经完成的佛像是还要上彩色还是保留现在看到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从明月寺出,继续一路往东。河边出现了石头的亭子,里面有石头的井。就知道御码头快到了。</p><p class="ql-block">这里为什么有御码头?是因为乾隆皇帝南巡,有六次是从这里上岸,去一个庭院里做稍事休息。</p> <p class="ql-block">是哪个庭院能接待皇帝那么多次呢?就是这里,虹饮山房。</p><p class="ql-block">进门就见这个宽敞的客厅,里面放着皇帝的宝座。</p><p class="ql-block">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因为每次皇帝下江南都做接待工作,于是被称为皇帝的民间行宫。</p> <p class="ql-block">客厅后面是一个大戏台。院子的主人好交友,常在这里举办戏剧演出。主人慷慨大方,也请镇上邻居相亲一起在这里欣赏戏剧。舞台两侧有裙房。经常做科举考试的考场。</p> <p class="ql-block">虹饮山房简洁,开阔,大气。没有复杂的曲曲弯弯,但是有个非常精彩的设计,就是主建筑舞彩堂旁边的梅花门进去,连接一座曲桥从水上走过。</p> <p class="ql-block">这样把园林分成两部分主要功能区。会客,舞台,考场在前。穿过梅花门,就又是一个别有洞天的精致园林。</p> <p class="ql-block">白墙,花窗,梅花门,九曲桥,从曲桥走到湖面上,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一片春光送出了满世界的翠绿。</p> <p class="ql-block">小石桥下的水面,睡莲铺满了水面。</p> <p class="ql-block">鱼儿在浮萍下游来游去,让画面活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野人舟,实际上是一个像舟的廊桥,廊桥上两侧有镂空圈门,中间的围栏将园林分割成一幅幅画。</p> <p class="ql-block">走过野人舟,从假山到竹啸亭上,这是全园的制高点。在这上面可以饱览全园景色。</p> <p class="ql-block">虹饮山房很多楼阁的二楼是想通的,有二层的风雨连廊连接在一起。是那个时代的立交桥,而且还挡雨。</p> <p class="ql-block">从二楼的廊道走到刘墉下榻的馆,皇帝用餐的厅都在眼下。二楼的窗口望出去,灰灰瓦片延伸出去,好像是屋脊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这里以前楼阁一面临水,一面连到刘墉的行宫。这里是皇帝批阅文件的办公地点。这个办公室环境真不错。现在陈列了皇帝当年批阅文件后发出的圣旨。</p> <p class="ql-block">圣旨馆,科举馆,一个个看过去,可以连接的清朝乾隆年代的一些历史往事。</p> <p class="ql-block">从虹饮山房出来,沿着河边的小道继续往东走。</p> <p class="ql-block">很快见到一座很独特的桥。中间的前面上有亭子。两侧的桥坡下是拱形桥孔,像两只大眼睛。这座桥叫西施桥。不论西施有没有来过。这个桥的名字给古镇带来一点妩媚。</p> <p class="ql-block">走过西施桥不远,又有一个园林,叫古松园,是个清代园林。</p> <p class="ql-block">园子里一样也有水榭亭台。</p> <p class="ql-block">池塘的水曲曲弯弯,从院内的很多建筑下面穿行而过。</p> <p class="ql-block">园里有一棵500岁的罗汉松很漂亮。二楼的楼道环绕着这棵古松。</p> <p class="ql-block">我到二楼,近距离的看看这个罗汉松,也可以用手触摸一下松树的叶子。</p> <p class="ql-block">从古松园出来后,太阳渐渐西沉,斜阳照到古镇的小道上,看到当地的居民悠闲地在这里坐着。</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这里玩他们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小镇儿童的快乐。他们不需要去背诗歌,上补习班。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他们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平静的水倒映着一排排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很快又有一座石桥,通往另一处园林。是林则徐的学生,李鸿章的幕僚冯桂芬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而我看看,那个时间已经闭园了。在美丽而宁静的古镇逗留了比较长的时间。居然还没走完这条老街。</p> <p class="ql-block">我只有期待以后还会来到这里。</p><p class="ql-block">(完),谢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