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姑

月出东斗

<p class="ql-block">结婚前,我从丈夫口中得知他们家庭中有一位特殊的成员——他的五姑。她是一位终身未嫁的铁路教育系统离休小学校长,也是我婚后的五姑婆。五姑的特殊不仅在于她的身份,更在于她与这个家庭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p><p class="ql-block">五姑的娘家就是她弟弟的家,那里既是她的归宿,也是她的依靠。听丈夫说,他们在索伦生活的那些年里,五姑每逢寒暑假都会回家,尤其是寒假连着过年时,全家人都盼着她带回的年货和礼物。五姑还会用她的相机为家人拍照,记录下那些珍贵的瞬间。婆婆对五姑格外敬重,特意将炕梢留给她,铺上厚厚的褥子和干净的褥单,让她独享尊荣。家里的好吃的也总是等到五姑回来才一起享用。丈夫大学寒假回家时,得知五姑在锦州中风住院,立刻赶去照顾她,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尽心尽力。五姑晚年由三哥一家照顾,三哥和三嫂对她无微不至,为她养老送终。五姑也将侄儿侄女视如己出,尤其疼爱早夭的大侄儿,她的钱夹里一直珍藏着他的照片和信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丈夫上大学时,五姑每月寄给他五元钱补贴生活,这份恩情让他终生难忘,也时常对我提起。</p><p class="ql-block">结婚后,我每年都会随丈夫回婆婆家几次,也曾去三哥家看望五姑。她总是被照顾得很好,满头白发,身材高大,面容慈祥。每到周日,五姑都会来婆婆家,固定的食谱通常是饺子,大概是因为公婆和五姑年纪大了,牙口不好的缘故。我曾有机会陪五姑聊天,但话题多局限于日常生活和健康。作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媳妇,我既想与她保持亲近,又不敢过分打扰,生怕触及她的隐私。因此,我始终未能深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错过了与她深谈的机会。</p><p class="ql-block">1993年秋天,五姑因病离世,我去白城送她最后一程。在清真寺里,我瞻仰了她的遗容,她安详得仿佛只是沉睡。五姑选择单身一生,最终在阿訇的诵经声中安然离去。亲朋好友的送行让这场葬礼显得并不悲戚,反而有一种圆满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然而,葬礼之后,我从五姑遗留下的照片和家人的闲谈中,逐渐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太多。五姑的人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而我却因幼稚和自以为是,未能真正继承这份遗产。她所知道的萧红、她的精神引路人于成慧、同事胡彩梦、任浩然……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随着五姑的离去而永远消失。作为一名教授现代文学的高校教师,我对五姑与萧红的交往经历尤为遗憾,甚至感到内疚。</p><p class="ql-block">感谢三哥将五姑的《自传》影印件寄给我。通过深读这份自传,我了解到她从旧中国到新社会的艰辛历程,明白了她选择单身的复杂原因,也感受到她在亲人离世和自身患病时的伤痛与无助。五姑在漫长岁月中的孤独与寂寞,让我为之动容。面对字迹模糊、墨色不均的自传手稿,我热泪盈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完成了近六千字的《一份特殊的自传》。在五姑离世20周年之际,我将这篇文章收录到随笔集《写在双城》中,以此表达对她的怀念。</p><p class="ql-block">通过阅读五姑的《自传》和撰写这篇文章,我对她的情感从晚辈的孝敬升华为心灵上的敬佩与敬仰。她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清晰,仿佛从未离去。</p><p class="ql-block">2018年夏天,丈夫参加同学会回吉林时,特意在白城多留了一天,请阿訇到五姑的坟地走坟。回来后,他对我说:“大家都离开了白城,留下五姑孤零零地在那里,想想心里挺难受的。”这句话让我深思:何为死亡?真正的死亡不是心脏停止跳动或肉体的消亡,而是被世人遗忘。当没有人再记得你时,你的灵魂便与这个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为了让五姑继续活在世间,我决定再次敲击键盘,记录下她的故事。她的生命虽然已经结束,但她的精神可以通过文字得以延续。五姑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无数坚强女性的写照。她的故事值得被铭记,她的精神值得被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