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洪春坪至报国寺线路重游记

杨果

<p class="ql-block">  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许多佛教信众到峨眉山朝拜,还有更多的游客到此观光游览。</p><p class="ql-block"> 自己第一次到峨眉山旅游,还是45年前的夏天。那时正值大二暑假期间,我们几位同学和老师,从报国寺出发,沿雷音寺——纯阳殿——中峰寺——清音阁——洪春坪——仙峰寺(九老洞)——雷洞坪——接迎殿——金顶的登山线路,徒步登上了峨眉山金顶,有幸观赏到了佛光、日出和云海。但是由于一路匆匆,没能很好的观赏沿途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风。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自己已经从风华正茂的的青年,变成了年近70岁的退休老人,但是始终还有一种重登峨眉山 ,漫游沿途风光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这次到峨眉山下休闲小憩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决定先重游报国寺至洪春坪的线路。同时考虑到自己身体和体力等因素,决定先乘车去清音阁,爬上洪春坪,然后沿洪春坪至报国寺的线路,一边下山,一边游览,漫步返回报国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午8点半,从报国寺车站乘车出发,大约20分钟后到达五显岗车站。从这里步行去清音阁牛心亭景区大约1公里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五显岗的“清音仙境”牌坊是进入清音阁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庄严而雅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五显岗到清音阁的牛心亭,沿途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景色秀丽。</p> <p class="ql-block">  途中的金龟坝。相传在前人修筑坝时,掘得一块巨石,形如金龟府卧,得名金龟坝。</p> <p class="ql-block">  途中的“中日诗碑亭”。</p> <p class="ql-block">  到清音阁前,还要经过一座人工湖,名曰“清音平湖”。湖上有一座悬索桥,过桥不远就是清音阁。 </p><p class="ql-block"> “清音平湖”的面积约30000平方米,湖水清澈透明,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周边的山峦和天空。湖四周被青翠的山峦和参天古木所环绕,宛如仙境。 </p> <p class="ql-block">  清音阁景区是峨眉山风景区的核心地段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海拔710米,左通洪椿坪、仙峰寺,右达白龙洞、万年寺。</span></p><p class="ql-block"> 清音阁最早建于唐朝,唐时名牛心寺,唐僖宗时,江陵慧通禅师将其改为卧云寺,明朝初年,广济禅师将其改名为“清音阁”。</p> <p class="ql-block">  清音阁的牛心石。</p> <p class="ql-block">  清音阁的主要景点“双桥清音”,为峨眉山十景之一,其中部是丹檐红楼的接王、牛心二亭。牛心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两江汇合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组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山水、园林的优美环境。 </p> <p class="ql-block">  清音阁的接王亭,又称“接御亭”,建于明初,因朱元璋之子蜀献王朱椿游历峨眉,僧人在此恭迎,故得名“接王亭”。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派遣头等侍卫海青伍格向峨眉山各大寺赠送楹联经卷,山僧在此迎接四位钦差,因此该亭又称“接御亭”。</p><p class="ql-block"> 目前的接王亭为上下两层楼亭,四角凉亭,作为峨眉山中山十字交汇口,道通四方,背枕清音阁,左后至一线天,右道上万年寺。</p> <p class="ql-block">  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寺庙虽小,但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山环水绕,景色优美,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中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清音阁的溪流潺潺流淌。</p> <p class="ql-block">  在清音阁稍事休息以后,沿左路洪春坪方向继续上山。路遇峨眉山挑夫,挑着两个沉重的煤气罐艰难的上山。我想这种人工重体力活 ,或许不久以后会被机器人或无人直升机替代。</p> <p class="ql-block">  过了清音阁大殿,后山有一片摩崖石刻。目前部分摩崖石刻还在修缮。这些摩崖石刻中有不同朝代的内容,如康熙、唐太宗、明太祖等相关题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摩崖石刻,表现了朱元璋封宝昙为国师,主持峨眉山佛事等内容,体现了明代峨眉山佛教的鼎盛。</p> <p class="ql-block">  康熙游山摩崖石刻,讲述了康熙为寻出家的父亲顺治,简行到峨眉山的故事,记载了康熙出行、遣人颁旨及僧人恭迎等场面,人物栩栩如生,还刻有康熙所书“忘尘虑”三字。</p> <p class="ql-block">  药王洞摩崖石刻。相传隋唐时药王孙思邈在此炼丹,洞口有其撰联“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旁边还有其收伏的财神赵公明遗下的虎患之虎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  峨眉山青山绿水,景色秀丽,不少文人墨客触景生情,题词立碑。登山途中遇到的“揽翠”石碑及景观。</p> <p class="ql-block">  从清音阁沿山路上行大约1公里,就来到峨眉山著名“一线天”景点。峨眉山一线天位于白云峡峡谷,峡外开阔明朗,峡内险壮清凉。两面险崖绝壁斜插云空,高200余米,宽约6米,最窄处仅3米,只容两人侧身而过。黑龙江栈道穿过峡谷,长130米,回廊宛转,路面整洁平坦。</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峡谷外的黒龙江溪流和岸边的“过云亭”。</p> <p class="ql-block">  黒龙江溪流景观。</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一线天景点 ,继续上行,不远处就是峨眉山的生态猴区景点。</p><p class="ql-block"> 进入猴区前,有一座长亭可供游客小憩。</p> <p class="ql-block">  峨眉山猴区位于峨清音阁、一线天至洪椿坪之间,为狭长幽谷,占地25公顷,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猴保护区。目前猴区有三支家族式野生猴群,总数达300多只,猴种学名藏酋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称四川短尾猴、大青猴、短尾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猴区自然景观优美,绿树成荫,溪水清澈,夏天凉爽宜人,设有栈道、亭子、索桥等设施,方便游人观猴、逗猴。我们上山经过猴区时 ,可能由于时间尚早,猴子还没有“上班”的缘故,没有见到猴子。</p> <p class="ql-block">  峨眉山灵猴嬉闹顽皮、憨态可掬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与人相亲。但也有一些所谓“强盗猴、流氓猴 ”抢夺游客食物、甚至袭击游客,给游客带来一些困扰。为了加强猴子管理,保障游客和猴子的安全,猴区专门设立了猴管员。</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山时,遇到猴管员正在引导猴子离开观赏猴区返回山林。</p> <p class="ql-block">  过来猴区,前面就是“万福桥”, 俗称“二道桥”,是一座石拱桥,建于明代,桥长和桥高均为9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万福桥后,不远处是万缘桥,也称“万渡桥”,俗称“三道桥”。万缘桥是一座廊桥,桥身造型古朴典雅,桥顶为青瓦覆盖,可供路人遮风避雨。桥周围满目苍翠,桥下溪水潺潺,水声响亮,与周围的山林景观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万缘桥背后山坡上建有一座“洞天首步”牌坊,沿牌坊山路再上行800米左右就到洪春坪了。</p> <p class="ql-block">  山路旁的餐馆。</p> <p class="ql-block">  洪春坪到了。</p><p class="ql-block"> 洪春坪位于峨眉山的天池峰下,海拔高度1120米,地处峨眉山中山区的核心地带,是登山步道中的重要节点,连接着清音阁、仙峰寺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洪椿坪也是“峨眉十景”之一“洪椿晓雨”的所在地,这里林密森然,空气湿度大,水蒸气不易散发,清晨常常出现似雨非雨、如雾非雾的景象,宛如王维诗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洪椿坪上有一座“千佛禅院”,最初为晋代印度和尚宝掌禅师结茅静修处,宋代建寺称千佛庵,明初楚山和尚扩建为大寺,名千佛禅林或千佛禅院。明崇祯4年德心、锐峰和尚重建,清雍正时峨云禅师再建,乾隆43年毁于火,47年至55年逐年修复。</p><p class="ql-block"> 前佛禅<span style="font-size:18px;">院山门门额上的“洪椿坪”牌匾为辛亥革命元老、原民国政府总理林森亲笔题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千佛禅院坐西南朝东北,寺院建筑为复合四合院布局,全寺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林森园”及厢房组成,三殿中轴线对称,坐四级平台,前后高差4米。</p><p class="ql-block"> 寺院内珍藏有民国木刻千佛莲灯,通高2米,径1.2米,灯上七龙绕柱,镂雕精细,剔透玲珑,为全山珍贵佛教文物之一。此外,还有清康熙四十一年,康熙皇帝御赐“忘尘虑”匾额、“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联;乾隆乙丑,乾隆皇帝题赠“洗钵泉和暖,焚香晓更清”联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寺院前殿四合院景观。</p> <p class="ql-block">  寺院内照壁上题写“洪春晓雨”。</p> <p class="ql-block">  寺院的前殿观音殿为一座二层建筑。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音殿门上横额“发弘四愿”四字为雍正元年春果亲王亲笔题。</span></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二层景观。</p> <p class="ql-block">  前院的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背景。</p> <p class="ql-block">  寺院正殿四合院景观。</p> <p class="ql-block">  寺院正殿。</p> <p class="ql-block">  后殿大院。</p> <p class="ql-block">  寺院后殿。</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洪春坪千佛禅院五观堂吃了一顿斋饭,四菜一汤,补充体力。</p> <p class="ql-block">  洪春坪古树众多,禅院前原有千年洪椿三株,现存两棵,还有小洪椿数棵,其中一棵树龄至少在1500年以上。此外,这里还有千年的罗汉松、八百多年的公孙树和桢楠树等。</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休息片刻,又开始按原路返回清音阁。</p> <p class="ql-block">  到清音阁后,沿接王殿右侧步入途径中峰寺、雷音寺、伏虎寺返回报国寺是山路,全程大约7.5公里。</p> <p class="ql-block">  最先到达的是距清音阁500米的广福寺。</p><p class="ql-block"> 广福寺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宝现溪侧。在历史上宋代开始建“牛心院”,后倾圮。 明万历年间重建,取“广种福田”之意更名为“广福寺”。明崇祯末年,主体建筑朽败,仅存别院一厢,清康熙年间峨云禅师重新筹建。</p><p class="ql-block"> 广福寺坐西南朝东北,主要有观音殿、大雄宝殿组成,寺院北侧有五观堂、寮房等。在建筑风格上,广福寺为封闭性四合院,穿门式梁架,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前殿有垂带式踏道多级,一半覆盖屋檐,一半深入山门。 </p><p class="ql-block"> 广福寺有一幅曾国藩著名楹联,“石床润极琴丝静,丞在空滴观水情”,落款涤生曾国藩,原迹收藏于峨眉山博物馆,后悬挂于广福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广福寺的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广福寺大雄宝殿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广福寺的大雄保殿,也称“玉佛殿”。20世纪末,居士捐赠观音、阿弥陀佛、地藏菩萨、文殊菩萨等四尊汉白玉造像,与原有的释迦牟尼玉佛,组成玉佛殿供奉,成为峨眉山唯一以玉佛组成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广福寺依山而建,四周环绕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为游客提供禅修体验,让人们在宁静的氛围中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出了广福寺 ,前面是龙升岗,长长的上坡路直到山顶的望云亭。</p> <p class="ql-block">  龙升岗山下,就是峨眉武术发源地——中峰寺。</p><p class="ql-block"> 中峰寺是峨眉山的著名古刹之一,历史悠久。晋代,为道教寺庙乾明观,天下道士云集。北魏时期,明果和尚降伏蟒蛇有功,道士承师学佛,改观为寺,因地处白岩中峰之下,得名中峰寺。在唐僖宗时代,慧通禅师以“三云二水”之法,改名集云寺。宋代,又更名中峰院,成为峨眉山著名禅林,著名诗人黄庭坚曾在此“习静”。 明代,复称中峰寺,明嘉靖时,规模宏大,占地百亩。清代,顺治甲申年毁于火,后重建,规模远不及往昔。 民国五年(1916年)重修。1991年:峨眉山佛学院僧众班兴办于此。</p><p class="ql-block"> 中峰寺是峨眉武术发源地。据介绍,专家考证峨眉武术源于殷商,成于南宋,以四川峨眉山为发源地,2017年正式确定峨眉武术的发源地为中峰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峰寺位于峨眉半山,在呼应峰下,左有宝掌峰,右为白云峰,周围群峰环绕、云深雾霭,寺周楠木林立,环境清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峰寺山门前的这对石狮子是宋代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中锋寺正殿。</p> <p class="ql-block">  中峰寺的正殿大院。</p> <p class="ql-block">  中峰寺外观。</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中峰寺再往前行1公里就是神水阁。</p><p class="ql-block"> 神水阁,也称为“圣水禅院”,或“神水庵”,由明代安庆巡抚吴用先的旧居“水竹居”改建而来,明万历末年因水竹居前有“玉液”神水,遂改宅为寺。清初更名神水阁,民国29年普智上人率徒振兴寺院,时属大峨寺下院。2004年,神水阁改名为“圣水禅院”,成为峨眉山中段山区一座宏大的比丘尼寺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圣水禅院寺门前,有传为隋代意智者大师衣钵塔,塔为7层,高6米,青石雕砌,有文字、佛像、莲花、二龙戏珠等浮雕图案。</p> <p class="ql-block">  圣水禅院建筑全系木制结构,古朴庄严。包括弥勒殿、大雄宝殿、大悲宝殿、七佛殿、普贤殿等五重大殿,普贤殿楼上是藏经楼,两侧厢房上为钟鼓楼。目前,寺院的七佛殿、普贤殿等正在维修没有开放。</p><p class="ql-block"> 弥勒殿,为圣水禅院的第一殿,殿内供奉着彩塑笑佛,给人以治愈之感。 </p> <p class="ql-block">  圣水禅院的第二殿为大雄宝殿,殿内有明代石雕等珍贵文物,展现出精湛的雕刻技艺。</p> <p class="ql-block">  圣水禅院左厢房鼓楼。</p> <p class="ql-block">  圣水禅院寺前神水池的泉水清澈见底,终年取之不尽。泉旁巨石“大峨石”上有“大峨”“福寿”“神水”等字,相传分别出自吕洞宾、陈抟、张景贤之手,还有“神水通楚”等碑刻。</p> <p class="ql-block">  离开圣水禅院,又一路上坡到纯阳殿。</p> <p class="ql-block">  纯阳殿位于峨眉山赤城峰下,海拔940米。历史上宋时新建峨眉观,后称吕仙行祠,为道教宫观。明代万历乙酉年(1585年),御史赫卫阳之子赫瀛重建,崇祯癸酉年(1633年),巡按四川监察御史刘宗祥增修,更名纯阳吕祖殿。清代初年道士渐去,重建后变为佛教寺院,供大士弥勒,乾隆、嘉庆年间又扩建佛堂。</p><p class="ql-block"> 纯阳殿建筑布局坐南朝北,为木结构二进院落,建筑面积近三千多平方米,进山门右侧有一小天井,前后高差7.5米。全寺由前殿(弥勒殿)、正殿(大雄宝殿)、后殿(普贤殿)及厢房组成。由于纯阳殿目前正在全面修缮,无缘进寺院参观。</p> <p class="ql-block">  离开纯阳殿就一路下山,直奔雷音寺。</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的听泉亭。</p> <p class="ql-block">  路过雷音寺。</p><p class="ql-block"> 雷音寺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明嘉靖六年(1527年)由无瑕禅师创建。清朝初期更名为“解脱庵”,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之意,改名为雷音寺。寺院主要由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组成,还有两边厢房,构成一个天井。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雷音寺雄踞高岗,椽结危岩,傍坡路而建,打破寺庙建筑的正规格局,巧构虚脚吊楼,建成一座精巧别致的民间小四合院式的庙宇,隐藏在郁郁葱葱的丛林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雷音寺不远处就是伏虎寺。</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我们返回到报国寺 结束今天洪春坪至报国寺线路的游览。今天的旅游行程走了大约17公里路程,手机记步器显示37200步,大慨是近几年来步行最多的一天。虽然感觉有的累,但旅游沿途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景观,使我自己大饱眼福 ,非常值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