怏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佛山老觉

<p class="ql-block">  闲来再读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其文采与书法艺术的高深境界所熏染。当读至“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时,眼前豁然开朗,仿佛历经千年岁月的幽谷清溪,依然澄澈映照人心,让人产生一种轻盈自足之意态,有如兰亭侧畔的茂林修竹,在婆娑光影里随意摇曳,无论外界春秋几何,世道更替;不管自身两鬓白发,行走迟缓,依然醉心于书画、音乐、品茗之间,畅怀叙情,悠然度日,全然不知“老之将至”。这是一幅多么清新自然、妙趣飘盈的兰亭山水贤士相融美景!</p> <p class="ql-block">  人生短暂,盛事不常,这是永恒的社会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但是,在恒定的规律中,人们总是可以找到与世态和谐,与时间和解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回望人生历程,我们经历过三年大饥荒、十年文革动乱和十年知青磨难岁月。又际遇改革开放,创业立家的兴盛机缘。古稀之年迎来衣食无忧、国泰民安的美好时光。度尽劫波,先苦后甜,这也是一种人生世态和谐的写照吧!</p> <p class="ql-block">  老之将至,本如黄昏之西山云霞,惶惶然且光辉暂。然而,夕阳西斜,却又将人影拉长。吾谓之“人生末路,虽短犹长”。这或者是人生与时间的一种和解方式。由此,我们在黄昏之际,于书画、音乐、品茗中,竟也可以寻获另一个境界:书画卷每笔墨迹皆成心灵之印记,音乐中每个音符均为情感之流淌,茶香间每丝雾缕或是岁月之轨迹。</p> <p class="ql-block">(张瑞麟篆刻)</p> <p class="ql-block">  古稀之年,我们于此寻觅到心灵的栖息地,得到一种轻盈满足感,由自足心渐渐步入“不知老之将至”的忘我境界。善哉!</p> <p class="ql-block">  老觉乙己端午写于五可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