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阳曲石槽村石窟

王向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月13日,央视客户端报道一则新闻,在阳曲县石槽村北石岔沟内发现一处北齐至隋代的摩崖造像。最近到石槽村寻找石窟的人很多,在网上也能找到许多相关视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月2日,端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早上五点半三人在林学院集合,我骑车比较慢,拖了大家后腿,走一段他们两个人就在前面等我。过了阳曲县城,走贾城线,一路缓爬坡,上午11点到达石槽村。在石槽村西左拐,向北进入石岔沟,爬上一个大坡,下坡再走二百多米右拐。沿着土路走一百多米到坡顶,看到一片玉米地,在玉米地右侧有一条路,左拐进入小松树林。在小松树林走二三百米,右边有一条羊肠小路进入荆棘丛。沿着羊肠小道走不远就看到石窟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摩崖造像位于石槽村北石岔沟内的一处岩棚附近,开凿在一面较为直立、平整的崖面上。共一龛,龛内雕结跏趺坐佛像一尊,佛像肉髻低平,身体丰壮,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胸前系带,衣角搭肘,一手施无畏印,一手施与愿印,右脚压左脚,佛座前有短悬裳。从造像风格上判断,应属北齐至隋代,即公元6世纪后期至7世纪初。造像下方有一块经过平整的方形崖面,调查中未发现字迹。造像两侧各有一方孔,应与曾经存在过的窟檐建筑有关。摩崖造像附近的岩棚内还发现了寺庙遗址,根据残存的碑刻判断为“九天圣母庙”,时代应属明清时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十二点离开石窟,一点多返回杨兴乡吃中午饭,两点钟离开杨兴乡,一路下坡,下午五点四十回到家。</b></p> <p class="ql-block">打算有机会去一趟阳曲铺滩沟或大道沟。沿途特别留意两处进山的地方,在蹊马甸附近可以进入铺滩沟,没有发现进山的路。返回时,老韩问蹊马甸生态康养小镇的保安。说里面不让随便进。此时我才明白,想进入铺滩沟要进入蹊马甸康养小镇才行。</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个指示牌不要再前行,左拐走土路进入石岔沟。</p> <p class="ql-block">先上坡然后下坡</p> <p class="ql-block">这是右拐的一条路</p> <p class="ql-block">小松树林</p> <p class="ql-block">右拐走羊肠小道,不远就看到石窟了。</p> <p class="ql-block">岩棚下原来有一座九天圣母庙</p> <p class="ql-block">石窟,就一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石槽村往回走一公里,看到的一个指示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