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珍贵老照片 过目难忘的瞬间(258)

福全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毛岸英、李讷的温馨合影 1946年,毛主席和长子毛岸英、次女李讷在延安合影。</p><p class="ql-block">李讷1940年出生于延安,是毛主席和江青的女儿。毛主席在47岁时喜得幼女,格外疼爱,留在身边抚养。她是毛家唯一在父母身边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孩子。但毛主席也一再告诫她,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搞特殊。</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北京市育英学校的题词“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就是195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应李讷请求写的。1959年,李讷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p> <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首次踏上苏联土地,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身穿风衣,戴着一顶帅气的礼帽,步履矫健,向迎接他的苏联仪仗队挥手致意。</p> <p class="ql-block">1958年,毛主席在河南巡视工作时,偶遇一位农民正在田间劳作。这位农民身着朴素,光着脚丫,虽然衣衫简陋,但因长期劳作,身体依然健壮。毛主席戴着草帽,面带微笑与他交谈。</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他认为农村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工作的重中之重。</p> <p class="ql-block">1954年,毛主席前往绍兴考察工作,期间在一个小饭馆用餐。这张罕见的照片记录了毛主席与谭震林、谭启龙在一起的场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很少在公开场合用餐。从桌上的食物可以看出,那顿饭非常简单。</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照片。小朋友们拍着小手欢迎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很多都没有见到过,这是毛主席正在安徽的钢厂里考察工作,照片里的毛主席正戴着一顶钢铁工人戴的帽子,看着眼前的生产线,毛主席的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神色。</p> <p class="ql-block">1953年2月23日,毛主席同陈毅在中山陵台阶上小憩。</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卫士李连成。李连成原是沈阳文化宾馆服务员,毛主席访苏时两次下榻文化宾馆,16岁的李连成有幸为毛主席服务,后调入中南海成为毛主席身边的卫士。</p> <p class="ql-block">1964年6月2日下午,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一一八厅会见意大利参议员维托雷利和驻香港商务专员圣覃尼罗,卢绪章等在座。</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说:你们提出在中国办个意大利展览会的建议很好,经济来往的正常化可以为两国的外交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当维托雷利问到将来蒋介石能不能像过去那样,作为一个党的头目回来时,毛主席说:如果他愿意,可以。他可以留在台湾,我们也不去。他可以当省长,但不是国,是省,不能和其他国家有外交关系。</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说:美国和中国现在没有外交关系,现在他们要我们先派新闻记者去,然后他们派来,我们不干,先把大问题解决了,然后解决小问题。我们和美国的主要问题是台湾问题,没有这个问题,其他好解决。</p> <p class="ql-block">1966年,毛主席身着军装走在天安门城楼上,旁边陪伴着的是保健护士吴旭君。吴旭君是福建德化人,21岁时开始担任毛主席的保健护士,长达21年的工作经历,直至1974年因健康原因离开。</p> <p class="ql-block">1971年6月5日,周总理陪同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参观南京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前排左三许世友,左四齐奥塞斯库,左五齐奥塞斯库夫人埃列娜。</p> <p class="ql-block">1975年9月,国务院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会议期间,华国锋与陈永贵两位国务院副总理在虎头山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0年2月,茅山根据地的水西村还笼罩在春寒之中,可空气中却隐隐弥漫着一丝别样的温暖与喜悦。就在这片质朴的土地上,一场简单却意义非凡的婚礼正在举行,主角是39岁的陈毅与18岁的张茜 。</p><p class="ql-block">婚礼没有奢华的排场,没有盛大的仪式,却满是真挚与温情。留存至今的那张合影,宛如时光的使者,带我们重回那段岁月。照片里,张茜身着质朴的粗布军装,简约的装扮不仅未掩盖她的美丽,反而更衬出她的清新脱俗,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而身旁的陈毅,这位在战场上威风凛凛、指挥若定的将军,此刻却像个羞涩的少年,拘谨中带着幸福,与平日里的豪迈形成有趣的反差,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感动 。</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晚年提拔重用的五个老实人</p><p class="ql-block">请看这张照片,毛主席晚年提拔重用的五个老实人,都在照片中。右一是吴德,担任了北京市委书记。右二是华国锋,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右三是汪东兴,毛主席的大警卫员,中央办公厅主任。右四是李德生,他当时的地位最高,是党的副主席。最左边是李先念,他是国务院副总理。</p> <p class="ql-block">1956年,粟裕大将一家五口在韶山留下的老照片中,他与夫人楚青都身着长风衣,楚青面带温和笑意。长子粟戎生的身高已快赶上父亲,次子寒生也长到了父亲肩膀处,小女儿穿着格子棉袄、戴着毛帽子,模样乖巧可爱,一家人在镜头前尽显温馨。</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两弹功勋”钱三强院士留下一张温馨的全家福。照片中,钱三强与夫人何泽慧分别抱着儿子钱思进、小女儿钱民协,长女钱祖玄依偎在父母中间,一家人的笑容定格成美好瞬间。</p><p class="ql-block">作为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核物理学家,何泽慧与钱三强在科研领域并肩作战,为多领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受优良家风熏陶,三个孩子长大后均投身学术,成为教授与科学家,延续着家庭在科研道路上的追求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70年代的上海,李敏带着儿子孔继宁探望母亲贺子珍时,留下了一张温馨的合影。镜头里一家人笑容灿烂,其乐融融,在难得的团聚时光中尽享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孔继宁半岁时就被送到独居的贺子珍身边,外婆对这个外孙疼爱有加。后来他随母亲到北京生活,每逢寒暑假都会回上海看望外婆。懂事的他常变着法逗外婆开心,而对贺子珍来说,晚年最期盼的正是女儿与外孙归来的时刻——那些相聚的片段,成了她生命里温暖的光。这张合影不仅定格了三代人的温情瞬间,更承载着特殊年代里难能可贵的亲情记忆。</p> <p class="ql-block">1950年,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带着儿子毛远新,去看望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时拍下的照片。王淑兰和毛泽民有一个女儿叫毛远志,两个女人共同抚养着毛家的后人长大。</p> <p class="ql-block">1970年7月,铁人王进喜一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留影。妻子王兰英,大儿子王月平,小女儿王月琴,面对镜头,王进喜腰杆挺直,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此时的王进喜刚刚检查出患有胃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于是带着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这个神圣的地方,拍下了这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1987年,两山战役前夕,王镇疆夫妇的珍贵留影,流淌着真挚的伉俪深情。身着军装的王镇疆身姿挺拔如松,刚毅的面庞上,一双眼眸写满坚定;身旁的妻子同样戎装加身,举手投足间既有军人的果敢干练,又不失女性的温婉气质。怀着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这对夫妻携手并肩,义无反顾地奔赴硝烟弥漫的前线。</p><p class="ql-block">在残酷激烈的战场上,王镇疆始终冲锋在前,坚持靠前指挥。他与士兵同吃同住、共历生死,创新推出“冷枪冷炮”战术,以灵活策略重创敌军,立下赫赫战功。而他的妻子作为军医,在医疗条件极度艰苦的环境下,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简陋的野战医院里,她日夜坚守,用精湛医术和仁心大爱,为战士们筑起生命的防线。</p><p class="ql-block">王镇疆夫妇以忠诚为铠甲、用奉献作利刃,将无私与勇敢镌刻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军人的使命担当,书写下令人动容的战地传奇,这份崇高的家国情怀与并肩作战的深情,值得所有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