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端午节的凌晨12点,天气预报说当天将有一场大雨。二哥、九、金芳哥摸着黑,把推土机远房侄儿卫新叫起床,到母亲的墓园,举行培土修缮的仪式,刚刚完成,就下起了中雨。这是母亲走后的第三个端午,也是她的三年祭。我把最后一捧栀子花插进玻璃瓶,在白色花瓣上洒上水珠,将插好的栀子花摆放在家中各处。幽香中,兄弟姐妹及堂兄弟一家人围坐在老家别墅里聊天,说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时我们全部守在她的身边,母亲辞世后,也是下起了一场大雨;也说到母亲选择端午节这天与亲人永别,亲人都有假期避免要请假的困难,而且母亲一生都重亲情、喜热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真是一种智慧和体谅。聊着聊着,时针已悄然指向凌晨一点多,可大家依旧兴致勃勃,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这份浓浓的亲情,让时间都变得不再重要。</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凌晨,两位姐姐早早就开始在厨房忙碌,既要做一大屋子人的早餐,还要准备几十人的中餐,红烧肉的香里混着粽叶的清香,忽然就想起从前,母亲也是这样,即使她到了80多岁高龄,只要是节日欢聚,她头一天一个人去买菜,天不亮就一个人做一大家子的美食,从不要我们动手,总说你们难得休息聚在一起多玩多聊,她看着做着都高兴。</p><p class="ql-block"> 为办好母亲三周年祭,我们上个月就开始商量和张罗,大哥安排胜桥哥、三桥联系挖机,清理路面做好准备,购买祭祀用品;姐姐们白天要接送孙子上下学,准备一家人的用餐,百忙之中花时间精心准备;二哥准备招待用的物品……祭祀当天雨下得急,70多岁的大姐夫连伞都未打,给母亲上供品,四面八方赶回老家的包括堂哥、堂姐及侄女等几十号亲人,冒着大雨参加祭祀。(兵同志东西都收拾妥当了,单位通知端午节不放假而只能在汉加班)。看着这一幕,我感动不已,我们兄弟姐妹都年过半百了,大哥大姐鬓角已白,可在操持母亲的事上,谁都没喊过一声累。墓园修缮了、仪式感有了,三年祭办得很顺利,用心用情告慰母亲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 长辈走后,我们两家堂兄弟姐妹反而更亲了,遇事商量着来,谁家有困难,其他人二话不说就伸手,只要有一点机会就尽量多陪伴,越来越珍惜这份亲情,我们都是懂得爱、珍惜爱、传递爱的好人。大家有的准备各种食材、有的烹饪丰富美食,好酒好烟,粽子糕点,精美又丰盛,近乡情浓,我就真成了客人——坐享其成。</p><p class="ql-block"> 让我感动的还有晚辈们,女婿冒雨开了二个小时车,带着女儿、侄女侄女婿一车五人,从武汉赶回来,后备箱里塞满了五个人的礼物心意。</p><p class="ql-block"> 我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再次感叹母亲真的很有福。我们这一大家子,上慈下孝的家风从没断过。小时候,母亲用她的勤劳和慈爱与父亲一起撑好了这个家;现在,我们兄弟姐妹用相互扶持,让这个家的温度一直暖着。我望着吴家哥特地种植采割的艾草,忽然明白:有些离开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方式的团圆。母亲虽然走了,但她教会我们的爱与牵挂,都藏在这端午的粽香和艾香里,开在洁白的栀子花瓣上,更刻在我们兄弟姐妹彼此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愿岁月静好,我们这个永不散场的家,永远被爱与温暖环绕,福寿安康,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