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别山,横亘鄂豫皖三省交界,层峦叠嶂间镌刻着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坚持和发扬大别山精神,这一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形成的精神丰碑,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印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其蕴含的坚韧不拔、创新进取特质,与坚守信念、团结奋斗、担当奉献的精神内核交相辉映,跨越时空依然散发着永恒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一、坚韧不拔、坚守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革命意志</p><p class="ql-block">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自土地革命战争至解放战争,历经28年“红旗不倒”的浴血奋战,正是“坚韧不拔”精神最生动的诠释。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物资的极度匮乏,无数革命先辈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坚守阵地。无论是“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的黄麻起义,还是红二十五军孤军长征的壮举,都彰显着大别山军民在绝境中“宁死不屈跟党走”的钢铁意志。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让革命火种在大别山区生生不息,最终汇聚成燎原之势。</p><p class="ql-block"> 二、创新进取、胸怀全局:与时俱进的战略智慧</p><p class="ql-block"> 大别山军民始终以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为重,在革命实践中展现出非凡的创新智慧与大局意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打破传统作战思维,以“不要后方”的果敢行动直插敌人心脏,揭开战略进攻序幕,正是“创新进取”精神的典范。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大别山党组织创造性地开展“敌进我进”游击战术,建立“山上红旗不倒、山下组织不断”的隐蔽斗争网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山区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当地的革命道路。这种既胸怀全国战略全局、又敢于突破常规的开拓精神,为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三、团结一心、勇当前锋: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 团结一心是大别山精神的鲜明特质,而“勇当前锋”则是这份团结迸发出的强大战斗力。在党的领导下,不同阶层、身份的人民凝成钢铁长城:农民捐粮献子、工人制造武器、知识分子传播真理,妇女儿童也以做军鞋、传情报等方式投身革命。从立夏节起义到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大别山子弟兵始终冲锋在前。红四方面军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魄血战沙场,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坚固防线,诠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四、敢于担当、无私奉献:舍己为公的崇高品格</p><p class="ql-block"> 大别山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主动扛起革命重任。面对敌人的疯狂镇压,他们带领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在深山密林建立根据地;面对生存困境,他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用智慧和勇气开辟革命新局。而百万英雄儿女为革命慷慨赴死,将子女送上战场、口粮支援前线、生命护佑同志的无私奉献,更将“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升华为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p><p class="ql-block"> 大别山精神凝结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创新进取的智慧、团结奋斗的力量与无私奉献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新时代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指明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更需从这份精神富矿中汲取力量,以咬定青山的定力锚定目标,以开拓创新的勇气破解难题,让大别山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云水居士</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六月二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