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拾趣

雅韵枫情

<p class="ql-block">最近,小区的菜园子成为一道风景,常常会吸引许多其他小区的业主和孩子们来菜园游玩,这几天恰逢端午假期,菜园子更是多了一些外来的“游客”,菜园子有许多石子路,方便游览散步,我发现这些外来的游人每经过一家菜地,都要停留片刻,拍照记录,脸上流露着喜悦和羡慕,还有一些“游客”让自己的孩子辨认蔬菜名称,并评价一下谁家的菜长得好,这情景让农村长大的我很是不解,曾经的我们,拼尽全力的想要摆脱农村,摆脱种地,摆脱这代表艰辛和汗水的贫瘠之地,而现在?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菜地!</p> <p class="ql-block">去年搬了新居,意外之喜,小区给业主无偿划分了约十五平方的菜地,一则供大家闲暇之余种植蔬菜,二则对小区环境也是一种美化,互惠互利,大家欣然接受,从此翻身地主的我对这块菜地也是乐此不疲,十几年没动过农具的我,一口气把原本生硬的土块翻了几遍,对手上磨出的五六个水泡竟浑然不觉,十五平方的菜地被贪心的我规划了十多种蔬菜,自从种子被撒入泥土的那一天起,菜园子便成了我的牵挂,是我每天下班必去之地,我没想过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和动力,走进菜园子,我的心是宁静的,大脑也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好像那些困扰人的千思万绪瞬间可以得到释放!和我一样,菜园子在不同的时间段总会有业主浇水,拔草,施肥的身影,大家像照顾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静心照料着菜地,今年干旱,雨水匮乏,尽管种植艰辛,但是男女老少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我在想,论菜园子的价值简直微不足道,这些辛辛苦苦撒下的种子究竟能收获多少,也不得而知,为了种地而投入的财力物力,时间,心血,和种菜所得比较,也远远得不偿失,但是业主们心甘情愿,不问得失。转念一想,人生哪能事事都问值不值呢?有许多事,值与不值,只在内心愿意而已,只要愿意,万物皆值!菜园虽小,它有泥土的气息,有天然的味道,有生命的蓬勃,有劳动的乐趣,也有收获的喜悦,它带给人的是坦荡,是自由,是平等,是希望,是宁静,是富足,是种菜人对土地的信任感和踏实感,某种程度上,它是庄稼人心灵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突然间,我理解了陶渊明毅然辞官的决绝,理解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理解了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慨叹,更能体会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与解脱,自古以来,钟鸣鼎食的官宦生活让多少寒士孜孜以求,而陶渊明弃官归田,远离权力之争和人心之斗的疲惫,远离摧眉折腰和唯唯诺诺的周全,官场的陶公,精神是扭曲的,人格是分裂的,在正直率性与阿谀逢迎的撕扯之间,生命是无法站立的。所幸陶渊明顿悟,所幸他能及时止损,当他躬耕田园,植杖耘耔,扎根泥土,“登东皋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才是生活的解药,他看到的是欣欣向荣,万物得时,是生命的蓬勃旺盛,是万物的自由和舒展,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陶渊明正是这种能打破枷锁,追求生命自由的勇士!田园生活是对人性最好的保护,也是对苦难者的救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人生跌入低谷,一家几代加上书童、丫鬟等,有20多口,生活费根本不够,所以他第二年就开荒种地,养家糊口。黄州官府把城东山坡上一块50亩的荒地借给他种,地名叫东坡,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号,“东坡居士”。他在东坡上盖了几间房,种大麦,种水稻。从此苏轼成了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东坡先生善于苦中寻乐,在黄州过着山坡事农、服鱼侍笋、自烹自乐的俭居生活,从廉价中寻觅人间珍馐,在烹饪里探寻舌尖美味,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突围,在黄州,苏东坡获得重生!</p> <p class="ql-block">其实,中国人,包括中国文人对土地的这种情感从来都没有中断,中国拥有至少一万年以上的农耕文明,人对土地有着深厚的热爱和敬畏,这种热爱深植于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纽带。从春耕秋收的农耕文化到对山川湖海的守望,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家国情怀的载体,中国人最善于整合和珍惜土地资源,无论房前屋后还是荒废空地,都会通过种植农作物、树木等方式充分利用。可以见缝插针种菜、也可以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这体现了对土地的极致尊重与智慧,土地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符号意义,常与“田园梦”“思乡情结”等情感联系在一起。“热爱土地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情感!”尤其读书人大多是半耕半读,耕读传家,以农耕与读书为基本生活方式,形成“日入开卷,日出把锄”的节奏,耕读不仅是生存手段,更成为家族传承的核心价值。耕读文化蕴含“天人合一”哲学观与“知行合一”知识论,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与实践体验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持久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方寸之地,可以包容万物,自带基因的庄稼人可以在土地中获得安稳,获得安全,获得生命的代代相传,而种菜的快乐在于静静等待的喜悦感,撒下一粒种子,在忙碌中保持从容,忙而不乱、张弛有度。在耕耘中沉淀,在收获时回望,方知心安即是归处。在于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感,在于见证一个生命从萌芽到成熟的成长历程,人一旦有了这种信念,无论多大的风雨,都可以对抗,这就是中国农民身上天然孕育的勤劳本分,朴实敦厚,坚韧顽强,知足常乐的豁达心态,现代化的快节奏让许多人身心俱疲,不堪负重的责任,错综复杂的人心,日益贫瘠的精神世界,生命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悄然流逝,恰是种菜的体验让心有了停靠的港湾,有了解压的密码,我想,这便是种菜的乐趣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