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风,从来与文共浴,在四季的交替中,徜徉岁月的洗礼,共鉴斑驳的遗存。透过凝重的回望,沉静深思,已皱了山川地脉的河西走廊,如巨椽铁笔,文势汹汹下,便在祖国西北狼腰,写下浓墨一字,那字虬劲有力,笔首奋张,笔尾宏阔,苍然古拙。却在峰中有墨洇融处,漩渗一口,口外张合间,一塞之地跃然,东西过客多有张目,掖衣详察,却不是扁都口外,古之金山,今之民乐?</p><p class="ql-block"> 不惊之鹿鹿还在,不墨之人人犹香。我不羁绊回望历史,但历史的驼铃即便梦中依然清越。我不滞涩前行,但被吹皱的土地古风悠然不尽。是谁,静卧河西走廊腰腹,却谦卑礼让东西过客;是谁,虽雄居扁都口外要塞,却拱手倾洒万亩菜油;是谁,虽拥几千年辉煌历史,却低调成就他人长短。</p><p class="ql-block">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历史在变幻中沉沉浮浮,湮没与显现同样令人在震惊中沉迷,只要存在,就一定有痕,哪怕多么的微不足道,哪怕多么的疑窦丛生,但它的执拗让哪怕多么执拗的人都无从否定。</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一看民乐县的村庄名称吧。 </p><p class="ql-block"> 与兵相关的村庄:有如铁城,八卦营,山村,永固,双营,三角城,马营,曹营,卧马,雷台,刘总旗,翟寨,左卫,岔家堡,旧堡等等。</p><p class="ql-block"> 与山相关的村庄:有如龙山,黑山,金山,卧马山等等。</p><p class="ql-block"> 与姓相关的村庄:有如何庄,李庄,杨庄,边庄,双庄,滕庄,汤庄,单庄,闫户,巴庄,王庄,苏庄,蒋庄,胡庄,张宋庄等等。</p><p class="ql-block"> 与水相关的村庄:有如阳坝,列四坝,卜里沟,易家湾,冰沟,六坝,四坝,河湾,沟湾,新沟,上湾,洋湖滩,干沟,洪水等等。</p><p class="ql-block"> 与粮相关的村庄:有如屯粮,炒面庄,尚家磨,水磨等等。</p><p class="ql-block"> 与愿相关的村庄:有如牛顺,新天,友爱,南丰,东升,太和,新民等等。</p><p class="ql-block"> 与土地相关的村庄:有如千家地,菊花地等等。</p><p class="ql-block"> 与信仰相关的村庄:有如喇嘛村,宏寺村,牛毛寺,白庙,吕家庙等等。 </p><p class="ql-block"> 与地形相关的村庄:有如高崖头,黑崖头,柳谷,圈坡,北滩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视角被这些名称众多的村庄拉长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被岁月剥离的,除了大部书籍,可能还有口口相传的沧桑一叹。在对历史进行难抑的痛惜后,居然还有只言残片可读,这已经是够幸运的了,可不是还有一孔可见的鲜活历史也更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么?比如地名和人名?如上民乐县的地名,可以明显看出来,与兵、水、姓相关的村庄最多,只要对民乐县的历史略加考证,就会惊讶地发现,这些地名竟与民乐县的历史产生了惊人的契合。</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河西走廊连通了中原与西域,那扁都口则连通了青藏与内地,如果说河西走廊是为一臂,那么扁都口则为一挑。出扁都口这个锁钥之地便可单遇一臂,北可望大漠,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流,东可进中原,与富庶之地融合,西可携西域乃至欧非,与广阔空间谈商,而民乐县正处在这一臂一挑的十字交叉之地。在纷繁复杂的过往里,这里,成为无可争辩的战略要地,为国家、为民族,岂可无“兵”?为防为攻,则城、营、堡、台、旗、寨等布兵之所井然生成,后转而为民,则成如今村落,虽军事特点无存,但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兵”若发展,岂可无“粮”?于是如屯粮,炒面庄,尚家磨,水磨等也就生成了。 “粮”若发展,岂可无“水”?民乐自古缺水,治水也就成了要务,如列四坝,冰沟,六坝,沟湾,洋湖滩,洪水等也就应运而生。若要发展,岂可无人?人有各姓,聚而成村,经千年发展,莫不盛焉。地方势力的发展,更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西部多山,地形复杂,因山向成寨,因地形成村,或为兵,或为农均可,如高崖头,柳谷,圈坡,北滩等。人口多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诉求也就多了,比如对土地的划分方式,于是就有了千家地,菊花地,比如有了信仰了,于是就有了喇嘛村,牛毛寺,白庙,吕家庙等。再到后来,日子越来越好了,更有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于是就有了牛顺,新天,友爱,南丰,东升,太和,新民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名称上来理解单个村庄的形成特点和历史环境,或许真比较牵强,或者是完全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但综合起来,横向类比,纵向考证,它们又表现出明显的相同特点,这又绝非偶然。如果再加上纷繁芜杂的河西历史、民乐历史、扁都口历史的佐证,甚至各村口口相传的生动传说,我们历史性的震惊,恐怕撑破的不光是墨写的史书,惊悚的一定有平静地生活在民乐这片土地上叱咤的先民,和依然沉默地守候在这片土地上的现代居民。它们,绝不是无关的,绝不!</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习惯了写史的民族,总爱文浴爱河,在万千的文化样本里,他们再一次翻看族谱,再一次热议来源。你看,民乐的姓氏,除了张、王、李、赵、刘、陈等这些大姓外,还有这些姓:脱,克,葸,连,黑,尤,邸,巴,戎,朵,单,滕。这些姓氏,单择出来任意一个,哪个不居有厚重的历史?哪个不染就深沉的血泪?都是在刀兵嘶鸣的罅隙里苟存下来的一息支脉,都是在受尽苦难跋涉迁徙中一路哀嚎的留落遗孤。</p><p class="ql-block"> 据民乐县文广局《民乐姓氏溯源》一文介绍,脱姓,乃蒙古族姓氏,是元朝脱脱丞相的后代。巴姓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族英雄帖木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邸姓,源于西域大月氏,出自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郤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改姓为氏。克姓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西周有个周夷王姬燮,他赐给当时的克姓一件青铜乐器,并命名该青铜乐器为“克”。单姓渊源复杂,民乐县的单姓,大概源于古匈奴孪鞮氏,出自匈奴王族首领的“撑犁孤涂单于”称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还有其他姓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但它们反映的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国家政策的迁徙与实边,战事纷争的悲伤与流离,这在墨写的文史上有血色的记忆。这些姓氏,在史籍《姓氏寻源》、《姓氏考略》均有可考。</p><p class="ql-block"> 感叹之余,敬录一词《临江仙•缅怀祖先》曰:</p><p class="ql-block"> 洪武雄图开霸业,山西远祖留痕。大槐遥望友情深。官庭重发落,洒泪向西行。 </p><p class="ql-block"> 日夜兼程披风雪,异乡开拓耕耘。安家总寨立滕门。村东创祖业,十世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村名和姓名相互印证,我想哪怕传说的可信度都要跃到真实性。我们尽管遗憾历史的残片无法拼凑出真实的方圆,或者有人执着于地下的埋藏要对上地上的书籍,但遗憾归遗憾,执着归执着,这不也是文化的探索吗?在小众的名称之旅中,不也在展现民族迁衍的历史画卷吗?不也是一切文化爱好者的责任与奉献吗?</p><p class="ql-block"> 何其有幸,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盛世,在充实的生活下,人们回望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许多人默念乡音,口诵宝卷,寄托哀思。还有更多的人,弯下腰腹,屈下双膝,虔诚地跪拜这丰厚的土地,苦难的先祖,和悠远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一片热土,扁都口说不完它的前前后后,白庙的香火罩不尽它的山上山下,圈坡圈不住柳沟的水磨,列四坝拦不完六坝的洪水,大姓大户掩不住杂姓小户的光茫。是的,河西走廊一支笔不够,它的臂膊挑不完哪怕这方寸的历史,即便西舔砚,东蘸墨,亦要加上如《文苑民乐》这块丰润的麦田,由众多西部文旅,用千年传承的质朴,以浓墨点滴厚重,以担当挽接断线,续写这里曾经的过往,和可望的未来。 </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陈得保,男,民乐县作协会员,系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教师。生愿荷水洗砚,附以陋笔,于光阴稍驻间,四季着色,经年邀月,日下评弹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