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5 年 6 月 2 日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唤醒了我。我在住宿酒店旁边的早餐店,品尝了一碗地道的广西特色猪脚粉,那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唤醒了我的味蕾。八点,海南山水行的 38 位驴友踏上了探寻古村古宅的奇妙之旅。我们先后走进了大朗书院、伯玉公祠、谢氏宗祠、豫园围屋、合浦博物馆等名胜古迹,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厚重底蕴。据史料记载,大朗书院坐落于广西浦北县小江街道平马社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由宋安甲为首发动乡邻捐款而建。它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 516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1800 平方米。书院布局为三进两厢,采用砖、瓦、石、木结构,硬山顶设计,房梁巧妙地融合了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书院的设计高雅别致,美观大方,室内及飘檐处的雕花刻龙、刻凤,独具匠心。大朗书院的对联丰富多彩,大门两边、走廊、屋檐、后座的柱子上都镌刻着对联。大多数对联以村名“大朗”两字开头,真实地反映了近代先贤的教育思想,传承了儒教之风,对于启蒙民众修身立德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我县在清代所建的 16 所书院中遗存下来保存最为完好的书院,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伯玉公祠也位于浦北县小江街道平马社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由清代进诚乡宋氏兄弟宋安甲、宋安柄筹建,是供奉宋氏祖先的场所兼民居。整座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 308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730 平方米。布局为三进两厢,砖、瓦、石、木结构。内部建筑呈对称布局,厅与廊通,廊与房接,上下相连,为二层楼房。房间及走廊地板均采用青砖铺设,共有 35 间房。伯玉公祠屋高进深、檐廊宽敞,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十分适宜人们居住,具有清代两广客家围屋的显著特点,拥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豫园围屋位于广西浦北县寨圩镇兰门村委龙潭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 30 亩,建筑面积 8923 平方米。这座建筑于 1937 年由富甲一方的六硍镇新华村委葛村人士覃月楼、潭品仙父子筹建。土地改革后,被没收归为国有,权属兰门村委。豫园围屋建造时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储备粮食,所以解放后当地政府粮食部门亦将其作为粮仓使用,一直沿用到九十年代。豫园围屋为砖、木、瓦构造,平面形状犹如“日”字。建筑布局整体采用套间式设计,两侧对称,走廊宽敞,左右上下相通,砖方柱、圆柱与半圆拱巧妙结合,两层楼房,地板为方砖铺设,共有 208 间房。建筑内部结构新颖,内为三进,外观纵横高低持平,建造风格独特,层次分明,采光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十分适宜公物储藏。豫园围屋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客家围屋,凝聚着浦北人民的智慧,是浦北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下午五点,带着对谢氏宗祠内涵未能深入了解的小小遗憾,我们在合浦县城尽情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广西海鲜大餐,之后驱车前往北海老街逛夜市、海港听渔歌,鱼儿唱道:<br>推演玄机辨未真,方程列尽物华新。<br>电磁经纬织寰宇,粒子弦歌启慧伦。<br>格物究理承古意,解惑传秉启蒙薪。<br>星尘落处皆成谶,桃李春风不沾尘。<br> 一一鱼儿<br>为这次探访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br> </h3> <h3>大規模遷徙<br><br>客家人是原居住在中原一帶的漢民,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從东晋至明清的千余年間,經歷了五次大規模遷徙。客家學研究學術界也存在“六次遷徙説”,即把兩千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爲防止南方百越族的侵犯,派遣50萬大軍駐扎五嶺南北,認爲是第一次。但更多的學者普遍認同客家學研究奠基人羅香林先生的“五次遷徙説”<br>這五次遷徙是: <br>第一次:自东晋,受五胡亂華影響,由中原遷至鄂豫南部,及皖赣沿長江南北岸,以至赣江上下游,爲遥徒之第一時期(由公元317年至879年)。<br>第二次:自唐末受黄巢事變影響由皖豫鄂赣等第一時期舊居,再遷至皖南及赣之东南,閩之西南,以至粤之東北邊界,爲遷徙之第二時期(由公元880年至1126年)。<br>第三次:自宋高宗南渡,受金人南下元人人主之影響,客家先民之一部分,由第二時期居,分遥至粤之东部北部,爲遷徙之第三時期(由公元1127年至1644年)。<br>第四次:自明末清初,受满族人南下及人主之影響,客家先民之-部分,由第二第三時期售居,分遷至粤之中部及濱海地區典川桂湘及壹灣,且有一小部分便遷徙至貴州南邊及西康之會理,爲遷徙之第四時期(由公元1645年至1867年) <br>第五次:自同治年間,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國事件之影響,客家一部分人民,分连于广東南路與海南島等,爲遷徙之第五期(公元1867年以后) <br>千年的遷徙--遷徙一-再遷徙,匯集了一部亘古龐大的客家遷徒史。客家人以其猬特的生存方式奥頑强的生命力,創造了自己的客家文化和广的社會區域,從而成爲漢民族的-支人口衆多、分布甚广、英才輩出的客家民系。<br>據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懇親大會統計,目前海内外客家總人口大約八千余商,他們广布在亞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近百個國家和國内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18 個省區的280多個縣、市及港、澳、臺地區。</h3> <h3>北海老街 市民自乐健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