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

唐山人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日。又回到生命中的第二故乡——赵县南百尚公社南何家庄(就是赵州桥那个赵县)。现在叫赵县赵州镇南何家庄。</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随我爸爸机关河北省委审查干部办公室归口河北省委组织部,做为知识青年在这里下乡。下乡俩个月成为大队民兵连长,5个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爸爸和那些革命先烈一样的人。那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好,河北省第一书记刘子厚的儿子,为下乡改了名的刘利农就在我们临村下乡,都是快回城了才入的党。比我晚一年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知青宿舍的地址,已经成为房基地分给了村民又盖起了新的房子,没有了当年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知青们一起挖的地窖呢,还有个猪圈。一米五高的土坯围了个院,东边是女知青的二间房(套间)中间是食堂,西边住着我们几个男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9年过去了,又回到年轻时劳动的地方,又回到迁迴梦绕,辉汗如雨的麦田。那金黄的麦地,绿绿的玉米,低矮的农房都呼换着50年的变迁,和无尽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变了,不是原来农舍,不是原来的街道,笑问客从何处来,不见那时路。</p><p class="ql-block">​ 和记忆中的南何家庄不一样了,只有村东和村西的存水坑还在那里等着惜日的同乡。那绿绿的野草诉说的过去的缠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村东路口,那时还是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就这一条街。村民们的劳动,集合,开会都在这条街上,</p> <p class="ql-block">这条老街</p> <p class="ql-block">村东的大坑依旧在那里,默默地等着老知青们的回来看望。</p> <p class="ql-block">村西的大坑,那时一年四季都有水,现在没水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使我高兴的是,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水,电,气都通到了家里。人们的状态充满了活力。</p><p class="ql-block">​ 祝福我的小村庄,越来越好。祝福我的乡亲们越来越笑口常开。[抱拳][抱拳][抱拳][玫瑰][玫瑰][玫瑰][合十][合十][合十]</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小学校成了今天的村委会。那是我兼任村教育委员会主任没少去学校。过去的大队部也在这。都不是以前的房子了。</p> <p class="ql-block">村西的麦田,当年二队的地。我们知青和老乡们种麦,收获,梨地,撒肥,搁草。每年麦收那叫一个累。</p> <p class="ql-block">流过汗水的麦田。</p> <p class="ql-block">村南的地,就在我们知青宿舍边上,当年知青没少去偷玉米,地瓜。还有一个浇地的水井。每天都得去挑水,没有自来水。华奎(天生眼不好是个瞎子)在那住。刚下乡时我还给他扎过针灸,治眼,下乡前我在市里学过赤脚医生。</p> <p class="ql-block">村西的一家。记得过去是富农小蛋家。全家都搬走了。我是村治保主任,每到节假日就给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开会,只许他们老老实实,不许他们乱说乱动。下乡第一年的春节都是在村里过的,那时阶级斗争的弦绷的老紧。其实,他们都特别实力,干活特卖力,挺好的人。我没给他们找过麻烦,大家都相安无事。</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日,端午的第二天。于石家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