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前夕,我和爱人回老家专程看望97岁高龄的老寄娘。寄娘虽年事己高,但身体健朗,耳聪目明,头脑清爽,交谈自如。不仅日常生活能自理,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为老人家有如此健康良好的身心而感到由衷的高兴。</p> <p class="ql-block"> “寄爷(娘)”在我的家乡启海一带是个比较特殊的称谓,涉及面广而复杂,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血缘关系的。凡父亲身辈上与父亲同辈的女亲戚及其丈夫(姑娘、姑夫)都叫“寄爷(娘)”,如是父亲的表妹表姐,也可叫表寄爷(娘)。另一类是无血缘关系的。双方大人间约定了寄弟兄、姊妹关系,双方孩子称呼对方的父母为寄爷(娘)。有的大人将孩子寄名出姓,孩子称呼对方为寄爷(娘)。也有"准亲家″在孩子订婚后,称呼双方的父母为寄爷(娘),婚后再改口叫爸妈。我的寄爷(娘)就是属于无血缘关系,因双方大人之间关系密切而相认对方孩子为寄子(女)的。</p> <p class="ql-block"> 三余广运小学旧址</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认寄爷(娘)的情况十分普遍。我家姐弟五个都有寄爷(娘),我和大姐只有一个,二姐三姐各有两个,弟弟认的寄爷(娘)多达六个。我相认寄爷(娘)还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事。1961年因父亲工作调动,我们举家随迁至大乐村,在搬家过程中父亲要我相认了寄爷(娘)。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家三年灾难时期,在社会物质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寄爷(娘)给了我们无私的接济和关爱。记忆犹新的是春夏青黄不接时借粮食给我们,上初小年级时有一次大雨天寄爷打着伞接我去他家里吃午饭,还有1965年夏天我得脑膜炎住院,寄爷(娘)买了水果罐头来看我。这种亲人般的关切与帮助,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烙在我的心底里。</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的成长岁月里,除了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教育外,还有着来自寄爷娘的一段亲人般的关爱和帮助。因此无论在部队工作还是转业地方上班,我都始终牢记父母的教诲,不忘初心,感恩在人生路上帮助过我的人。这些年我一如暨往地询问关注寄爷娘的身体和生活状况,逄年过节都要带上礼物去看望他们。尤其当寄爷病逝后,我们挤出更多的时间去看望老寄娘,传承和发扬知恩图报的良好家风和美德。</p> <p class="ql-block">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珍惜相遇,常怀感恩,珍惜缘分,知恩图报。在此真诚祝福老寄娘福寿安康,长命百岁。</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3日于南通通州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