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24日,随民协一行探访土山村开展民风民俗调研活动。来到西土山村,正逢在九龙庙前立一碑志,名为武安市水文化遗产西土山九龙庙。大家驻足观望,本人还是第一次听说有水文化遗产这一说,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自感学识浅薄,深知还需努力学习才能博学多识。回来后随即查阅了有关水文化遗产资料,基本了解了一下水文化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p> <p class="ql-block"> 水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利用、治理和适应水环境过程中创造并留存的文化成果,是反映人与水关系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生态智慧。水文化遗产的类型丰富多元。物质类遗产包括古代水利工程、水神庙宇、水文观测设施等,这些实体建筑不仅展现了传统水利技术的精湛,更记录着不同时期的治水理念;非物质类遗产则涵盖水神信仰、渔猎习俗、舟船制造技艺、水事歌谣等,通过口传心授或民俗文化活动延续,体现着特定群体对水的敬畏与依存。通过了解,水文化遗产是历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为造福百姓安居乐业而传承至今,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6月1日,家乡集乐群里发了新立的水文化遗产标志性石碑照片。求知欲极高的我第二天就回到了老家,对水文化遗产探个究竟。 </p><p class="ql-block"> 集乐村共立了三通武安市水文化遗产标志性石碑。一是集乐龙王庙,二是集乐砖桥,三是集乐石桥。三处水文化遗产标志性石碑说明了集乐村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听老人们讲,龙王庙是村上最古老的庙宇建筑,原先庙前龙头碑志有三、四通,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无一留存。现东山墙嵌有一通大清康熙己亥重修碑志,已经三百多年了,始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砖桥,砖券单拱桥。从砖券部分被水冲刷的痕迹看,岁月侵蚀,历经沧桑,历史悠久。县志记载,建于雍正二年,也就是公元1724年。据说有一通古碑嵌于桥拱券北侧,已被雨水冲刷掉不知去向。该桥名叫和合桥,为纪念和合二仙,传承和合文化精神而得名。石桥,石券单拱桥。有一通大清道光七年增修桥碑志,该桥名叫義和桥,为传承和合文化精神而得此名。碑志记载始建于雍正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35年。三处水文化遗产均位于太行山东麓双尖脑下玉龙河流域,属清代建筑,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历经沧桑,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 集乐村,地处太行山东麓,相传古时叫集龙郊。从山形地势上可以看出,四面环山,连绵起伏,沟壑纵横,形成九沟一河之态势。古民居依山而建,面河而立。九沟一河,犹如九龙吐水,最终汇流至村中玉龙河中。村民居住在玉龙河畔,生产生活了几百年,玉龙河是一条生命之河,养育着集乐村的子孙后代。为了更好地生产生活,村民们在玉龙河边建造了龙王庙,在玉龙河上建造了砖桥和石桥,极大地造福了百姓安居乐业。玉龙河是集乐村的母亲河,是极其重要的水利工程,而龙王庙和两座古桥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附属水利建筑设施。</p> <p class="ql-block"> 玉龙河上的砖桥和石桥,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是重要水利工程附属水利设施。两座古桥的建造给历代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连接南北两街重要的交通枢纽。尤其在雨季,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村民的出行,并确保安全畅通。两桥的命名,具有特定的文化因素。为纪念和合二仙,传承和合文化精神而起名,文化底蕴厚重。几百年来,两座古桥经历了无数次洪水侵袭,保护着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时至今日,两座古桥还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玉龙河边的龙王庙,属物质类和非物质类双重水文化遗产。自古以来,人们建造龙王庙作为镇河治水之水神庙宇并涵盖着水神信仰。从历史渊源来看,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体系中,龙王庙是极具代表性的祭祀场所。作为水神崇拜的物质载体,其存在与发展始终与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紧密相连。集乐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八唱大戏祭祀龙王,抬龙王巡游全村。通过这些民俗文化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河清海晏,安居乐业。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传承至今,成为村民们心灵上的一种精神慰藉。</p> <p class="ql-block"> 水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历史角度看,它是解读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化石”;从生态角度看,传统治水实践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为现代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从文化角度看,水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维系着民间的文化情感纽带。</p><p class="ql-block">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影响,部分地区水文化遗产面临着存续危机。但是,在集乐村,近几年来,在支村“两委”带领下,村民鼎力支持,三处水文化遗产得到了加强保护与传承,推动了活态传承与合理利用,让水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着生机。三处水文化遗产给小山村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魅力,是先人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精神,是我们的责任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