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启迪文化自觉,追求生命之树常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论述有感

灞水人家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人们经常念叨的词。“没文化”,可能是对一些人最厉害的蔑视了。所谓“文化”,《现代汉语词典》诠释: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从特性上看,文化具有无形性、内在性和深层性的特点。如果人的生命是一棵树,那么文化就是连绵不断的根;如果与人关联的组织是一座山,那么文化就是逐级盘垒的石;如果中华民族是一条大江,那么文化就是汹涌奔腾的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nbsp;&nbsp;&nbsp;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文化事业。2014年10月15日,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即讲<u>到</u>:“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的又指出:“增强文化自觉,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豹题中应有之义。”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习总书记又一次精辟阐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旺,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文化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核心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nbsp;&nbsp; 习总书记关于文化的一系列论述,实质<u>上</u>提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命题。其中,文化自觉是先导,文化自信是底蕴,文化自强是目标。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后两者;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自觉,更谈不上文化自强;而没有了文化自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是辩论统一密不可分的。其中,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文化自觉的基础作用、动力作用,核心地位就尤显重要。恩格斯曾言:“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第一步”。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的动物的根本标志。没有文化,就不会发生具有人文历史意义的“人猿相揖别”。如果没有文化润物无声的启蒙和教化,就不会有人的综合发展。正如著名人类学家兰德多所言,“没有自然的人,最早的人也是生存于文化之中”,没有什么能离开特定的文化而生存。<u>因</u>而,文化作为价值的体现和精神的凝聚,具有内在性和深层性的特点,虽然在人的生活中无所无时无事不在,但又无形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文化的本质,是回答“人”的生命是“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两个根本问题。叹惜的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人喜欢“<u>向</u>钱看”,往往对文化视而不见,认为文化是“虚的”“清玄之学”,很难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和文化的力量。比如说,八十年代打开国门以来,不少国人无视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发展史和辉煌成就,贪求物欲,数典忘祖,认为“月亮是外国的圆”,“空气是美国的甜”,以移居海外加入外籍为幸福追求。同时,在一些媒体上,总会时不时地刋登一些外籍华人轶<u>闻</u>以博眼<u>球</u>。殊不知,作为“人”的个体属性,既有血脉性,又有地理性,还有文化性。其中,前两者是物理属性,而文化性侧是本质属性。即同为中国人,有血脉中国人,地理中国人,文化中国人。同理,外籍华人仅仅是血脉中国人,而价值观和文化观已经不是中国人,与当代中国没有正相关的毛钱关系,根本不值得在国内媒体为其扬名张目。说直白一些,一些宣誓加入美国国籍的华人、服役美军四处杀人放火的华人美国兵、以及在美国历届政府担任某些部长要职的华人官员,已经完完全全成了文化的美国人,中国人不可能奢望这些美国人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文化是作为自在自发的内在力量,时时规范和制约着人和社会的发展。没有意识到这些,就是缺乏文化自觉。一场新冠疫毒爆发全球,防控效果截然不同,文化力量和制度优劣,立见高下,不辩自明。为了逃避西方疫情伤害,一些加入外籍的又纷纷返回中国,或要求保留中国国籍。中国抗疫防疫的伟大胜利,既彰显了党的英明伟大,也向全人类充分展示了华夏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凝聚力,亦说明了文化自觉对于人生道路的影响<u>力</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nbsp;&nbsp; 文化自信源自文化自觉。关于“文化自觉”,有两个定义。一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用以指谓一个民族或者生活在一定文化圈子的人,对其文化具有自我觉醒,并对其发展历史和未来具有充分的认识,也就是要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另一个说法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时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常性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概而言之,无出左右说到底,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美好愿景,是全面提升个体生命质量和组织生命周期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那么,现在谈文化自觉有什么意义呢?简言之,在其他各国仍然备受新冠疫毒困扰、中国“独善其身”的“新冠后”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很复杂,竞争很激烈,矛盾很尖锐,变数很大。一是地缘政治安全,我国仍处在以美国为首的美、日、印、韩及东南亚小国编织的“C”型战略包围之中;二是金融安全,受到2008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强力冲击,特别是美联储为了减缓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所采取的无限量宽松发行美钞的无耻手段,势必会引发全球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倒<u>退</u>;三是文化安全,同样亦受到了西方多元文化和宗教的大举“入侵”。如果说前两者安全是有形有价的,则文化安全是无形无价的,<u>并</u>涉及到中华民族种族及文化的生死存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nbsp;&nbsp; 这并不是“无限上纲”或危言耸听。当今世界,美国独霸。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硬实力不如人,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则不打自败甚至不打自降。苏联的解体就是典型的例证。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对防止“和平演变&nbsp; ”这句话是耳熟能祥的。当年美帝的外交家、情报家、颠覆专家杜勒斯,曾在五十年代赤裸裸地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着我们的歌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来教会他们按照我们的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并采取行动。”而在今天,美国基辛格基金会同仁公司的总裁,则在美国《外交周刊》上撰文说:“美国应该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应该是美国英语;如果世界向统一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发展,那么这些标准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被电视、广播、媒体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些节目单应该由美国来编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nbsp;&nbsp;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西化分化”、“颜色革命”<u>等</u>战略,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就是文化软实力渗透。对此,西方学术界和军界也都非常清楚。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言说:“世界被毁掉了,只要图书馆没有毁掉,我们就可以把世界重新建立起来”。在侵华战争中,日军侵沪司令官盐泽幸一中将,刻意疯狂摧毁中国文化,恶毒嚣张地说:“炸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图书馆、东方图书馆这两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他清楚,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认识,那就只配做奴隶了。现实正是如此,文化安全危机已经凸现在国人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取得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巨大成就的背后,涌动着文化安全被侵蚀冲击的层层暗流。比如,这些年来“情人节”、“感恩节”“复活节”、“平安夜”、“圣诞节”等“洋节”在中国盛行不衰,一些媒体和商家推波助澜,“娱乐至死”狂轰滥炸,引诱蛊惑许多年轻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宗,崇尚西方文化标榜的“个性自由”和普世观,把殖民地化的英语奉为至宝,趋之若鹜,引以为傲。然而世人公认,汉语是人类最简约、最明快、最富创意、最具有生命力的交流工具。在联合国总部数以百万计的文件中,汉语文件是最薄最省力的。但是令人痛心地是,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目前掌握的中文资源,只占在全世界的0.4%,而美国则高达90%(也就是说我国在当今世界上媒介话语权很少);美国的电影年产量只占全球的6%,而电影市场的占有率却达80%;美国文化产业对 GDP的贡献率为25%,而我国只有2.75%;美国一部《阿凡达》电影,风动全球,票房超过30亿美元,远远超过我国近十几年出口影视剧换得外汇的总和。就是韩国,这几年亦在频频向我国发起 “文化入侵”和叫板,如大量韩剧的热播,“端午节”商标之争,称“孔子的祖籍在韩国”,“儒家文化起源形成于中国,但韩国是当代最好的传承者”等。如同商标之争和知识产权之争,文化之争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之争,无论是在对一个文化体系的占领之前或者之后,都是在运用自己的文化体系推行、宣扬、传播自己的人生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进而达到掠钱、圈地、夺心、征服整个民族的目的。目前,我国可能已陷入这个危机边缘。前些年,当美国的《阿凡达》登陆中国一月之后,广电局曾有停播的动议,消息一经传出,网络一片哗然,占80% “拍砖”反对的竟全是“80后”的年轻人。这个现象不能不令人震惊和深思。这些已经过上优越生活的年轻人,今后将走向何方?他(她)还会是真正意义上龙的传人吗?这里需要澄清地是,启迪文化自觉,不是抱着老祖宗的精神文化遗产食古不化,更不是完全排斥外来的先进文化。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既没有那么多文物可挖掘,也没有那么多文化典籍可传承。但是,它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在当今世界独一无二,其因在于重视文化创新,重视文化人才的引进,重视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文化及核心价值的发展和传播。《阿凡达》给美国带来的不仅仅是几十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而是通过市场给美国带来的文化影响力。这都是值得我们在发展繁荣文化产业中应当认真学习借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然而,主张学习的是美国创新文化的经验,而不是津津乐道或沉湎于美国式的“文明”和“民主政治”。因为,当前仍是阶级社会,世界尚未大同,势必存在阶级斗争。美国大片宣扬的核心价值与我国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南辕北辙不可同日而语的。同时更应该明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比如,十几年前美国主动从侵占8年之久的伊拉克全部撤军了,几年前又从叙利亚撤军了,其原因就在于美国人和伊拉克人、叙利亚人<u>供</u>奉的是两个不同的精神家园。美国可以凭借实力肆意占领伊拉克领土,把萨达姆送上绞刑架,但上帝不能说服真主,更绞杀不了真主。由此可见伊斯兰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顽强生命力。因此,世界上无论那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民族文化,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如同人失去了灵魂,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如同在黑夜坟场里四处飘荡的孤魂鬼火。因此,文化自觉,既不能“邯人学步”,更不能“数典忘祖”。当下国内有些有识之士认为,如果连繁体字、文言文、线装书都看不懂,正在说话之间突然冷不丁地来几句洋浜式英语,这样的人就不可能是文化学意义上的中国人,而只能是人种学意义上的中国人。由这样的人组成的中国,就不是文化中国,而是地理中国。这正是我们对网络上80%年轻人反对广电局限播《阿凡达》的忧心所在。而2020年新冠疫情中的美国大选中,白人警察草菅黑人生命的人种歧视,“驴”“象”两党拥趸的街头互殴,以及示威民众与武装警察的爆力冲突,彻底撕毁了“美式民主”的虚伪面纱,无疑是对“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美粉”“精英”们一记响亮的耳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就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出现有更多的乐观祥和”。前些年,国际上<u>曾</u>出现的“孔子热”、“中华文化热”、国内出现的“国学热”、都生动地体现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做一个文化自信的人 ,首先要先学好汉文化知识。5000年的文明,56个民族的不同文化,汉文化的先进性等等,足够国人毕生为之竭力学习。因此,我们所讲的文化自觉,是要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起。文化自觉,不仅涉及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兴衰枯荣,而且也涉及作为“人”的生命质量的高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如过江之鲫,煕煕攘攘,来来往往,草木一秋,人生一世,虽然都是历史过客,但生命质量却呈现出多层性多样性复杂性。生命的最高层次,首推民族英雄。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100位世界名人中,我国占了8位,即仓颉、老子、孔子、孟子、秦始皇、司马迁、隋文帝、毛泽东。这些伟人的共同特点是影响了世界历史文化的进程。接下来的生命层次还很多,关键是作为个体的“人”,自己如何选择和追求什么样层次的生命质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nbsp; 前些年,针对有的国人“钱包鼓了”,“脑袋扁了”的现状,党的十七<u>届</u>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旨在提高GNH值即国民幸福总值,引导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层次的生命质量。当然,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开放包容,并排斥不同层次生命质量的同时存在。但是作为个体的每一位国<u>人</u>,应该启动文化自觉,追求生命之树常青,向更高层次的生命质量迈进。人们日食三餐,夜卧三尺,物质消费终归有限。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所有财富只是符号的累积而已,而文化的自觉则是无上境的。敬爱<u>的</u>周恩来总理曾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正是这个含义。</p><p class="ql-block"> 人人都想长命百岁,福寿延年,这固然是人之常情,愿景美好。然而生命的质量,却存在着优劣高低之天壤之别。倘若一个人的文化自觉停滞了,有可能引起思维能力蜕化,最终生命的质量亦就随之下降了,甚至生不如死,比如患上老年痴呆症,这样的生存状态无疑是悲哀的。所谓启迪文化自觉,追求生命之树常青,无非是启迪文化自觉,尽量把老年时期小脑萎缩的时间后推迟。小脑萎缩向后退退的时间愈长,生命的质量即愈高,这是拥有再多金银财富而难以办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往往能交到很多朋友,成就感幸福感都很高,而文化低德行差的“生意人”,往往众叛离,孤家寡人,经常发生“穷得只剩下了钱”的叹息,自然无幸福而言。当看到有一些老人靠着城墙边晒太阳的时候,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其中有些人行将就木了,又有一些生命被自然规律无情地终结。当看到有的老人退出职场生涯后,东奔西走,精神朗朗,又是练书法,又是练合唱,又是上老年大学,我们肯定会肃然起敬,翘起拇指,从这些老人身上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生命意义和内涵。因而,从这个视角看,无论贫富与否,无论不同职业,无论不同阶层,自觉地启迪文化自觉,无疑会提高生存的质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 2014年10月15日,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联主席、作家和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历经建国七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问候口头禅,已从贫穷时期的“吃了吗”,变成了如今“挣了多少”“在哪里发<u>财</u>”。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历史时期,相信国人的问候语将会发生质的飞跃。等到有一天,如果金钱、权威和炫富等元素,被排除在幸福指数以外,而文化、知识、修行被首列其中,这就说明启迪文化自觉的国人<u>增</u>多了;启迪文化自觉的人愈多,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文化的人愈多,中华民族文化必如青松不老,岁岁有新芽迸发茁长,生生不息;必如老井凛冽,时时有新泉滔滔喷涌,泽被天地,不断谱写新时代中<u>华</u>文化的新乐章,成就民族复兴的壮丽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