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S211线红水河风景道

晏如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晏如</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40998</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日,我们驾车从广西大化县经省道S211都大线返回宜州,这条路线有一段长达50公里的红水河旅游风景道,西起红水河都安三岛湾国际度假区毛公亭观光点,东至忻城至大化二级公路八甫大桥旅游驿站。公路北侧峰丛林立,大石山千姿百态,绮丽壮观;公路南侧红水河相伴而行,连绵起伏的山峰隔河相望,广西红水河都安英雄大峡谷就在沿河峡谷的峻峭山崖上。</p><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都大线公路两旁的行道树大多是高大伟岸的木棉树,此时正是开花的时节,高高的木棉树枝丫盘错,此时还没有长出新叶,枝头绽放着一朵朵火红火红的硕大木棉花,就像巨大的烛台上点燃的一束束火烛。看那一行行绯红艳丽的木棉树在前方蔓延开来,又飞快地向后方消失,真有“落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样美丽的公路上行驶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span>恨不能多生出几双眼睛来收揽这些美好的景象,多么希望这条路可以长一些,更长一些……</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我们停靠在毛公亭观景台,我们向南面红水河岸的斜对面眺望,峰峦连绵起伏,中部有一座突起的岩石山体,山体自然造型酷似毛主席的侧面形象,只见他那仪表端详,形神兼备,令人感到亲切和敬重,故当地人们取名毛公山。</p><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向前行驶几公里,国家AAAA景区三岛湾国际度假村在道路右侧绵延几公里,亭台阁榭好不气派,但我们更迷恋一路上的风景,所以没有计划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行驶,一座雄伟壮观的水电站倏地跳入我们的眼帘,那就是百龙滩水电站了。红水河从高山峡谷一路奔流而来,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百龙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中游都安瑶族自治县和马山县交界处,是红水河广西境内十个梯级水电站中的第七级。它虽然是一个中型水电站,但它与红水河其他水电站一样,是“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之一,为珠三角地区等地提供大量电力,同时对珠三角地区远离洪灾侵袭也有着重要的调节功能。</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来到了龙湾乡,将车停靠在路边安全地带,我们走路去参观龙湾铁索桥。</p><p class="ql-block">红水河都安段水流湍急,两岸多悬崖峭壁,龙湾乡因传说中“飞龙回旋形成河谷”而得名,河水在此形成回旋,沙石堆积,加剧了交通难度。龙湾铁索桥建于1984年,全长236米,宽约3米,距离水面垂直高度超过50米,据说是中国第四大铁索桥。其核心功能是解决红水河都安段因水势湍急、地形险峻导致的交通隔绝问题,成为龙湾乡及周边1.5万居民互通有无的关键通道。</p><p class="ql-block">桥梁建成后,取代了传统的渡河方式,极大改善了乡民的出行条件。原来是允许摩托车、自行车等轻便交通车辆通行的,但近年来加强了对龙湾铁索桥的维护,已经在铁索桥的两岸设置了大型混凝土构件交替拦截,仅容单人通过。</p><p class="ql-block">‌经过几次维修养护,如今,龙湾铁索桥桥体历经风雨仍坚韧如初,被当地人视为“都安人的骄傲”,隐喻壮族居民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生存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站在晃晃悠悠的铁索桥上,望着桥下湍急的红水河,我紧张得浑身酥麻,大脑如停滞了一般,脚步虽是在缓慢前行,但感觉腿脚完全不受自己大脑控制,仿佛就是接受了指令的机器人一般机械向前移动。</p><p class="ql-block">相比较于我们的胆战心惊和步步为营,当地的居民们却是早已习以为常,简易的手推车拉着货物轻松走过,孩童们骑着自行车畅通无阻,真是令我们感到汗颜。</p> <p class="ql-block">脚下的红水河水流湍急,水面不时泛起一个个漩涡。不远处的河岸上有吊车在吊运从红水河打捞上来的大型石材。真不知道如此硕大的石材,又是如此险恶的激流,这些采石人是如何将它们准确无误地打捞上来的?</p><p class="ql-block">红水河奇石也是蜚声中外的观赏石,它们造型沉稳平静、色泽鲜丽柔和,酷似古代制作精良的陶器一般,因此也被称为“彩陶石”,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成为石玩市场的“新宠”。红水河奇石大者伟岸雄奇,充满阳刚之气,小者可手捧把玩,赏心悦目,令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红水河这位伟大卓著的大自然艺术家用了不知几千几万年时间来雕琢打磨这里的千山万壑,使那些沉睡于河床上的岩石各具形态与气质。它们体量很大,色泽光亮鲜丽,是园林景观、庭院造景、居家摆设以及收藏赏玩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迈着还微微颤抖的脚步从龙湾铁索桥出来,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位于菁盛乡红水河岸边的匹夫关观景台。</p><p class="ql-block">相传很久以前,一仙女东飞至此,无法展翅过关,遂隐身于关下的石壁安身,后人立庙以祭祀,故亦叫做“娘娘隘”。现在观景台上的石崖上还保留着娘娘庙。</p><p class="ql-block">匹夫关关口右临红水河,左为悬崖陡壁,石峰耸立,雄奇险峻,令人惊心动魄。匹夫关上地势险峻,石壁上的小路只容一人通过,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一百多米深的悬崖,下面是波滔汹涌的红水河。古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概就是指匹夫关这样的隘口了。</p><p class="ql-block">1860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将石镇吉带兵攻打百色失利,沿红水河而下,经都安准备前往宜州庆远与石达开会合,安定司<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官潘凤岗和练勇们充分利用匹夫关峭壁万仞的地形,在山上堆满木头和石头。等石镇吉军队一到,木头和石头就往下滚动。此役</span>激战持续多日,石部全军覆没,石镇吉被俘。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的太平军勇士,遇到这种战法和关隘,也会弄得疲惫不堪,兵败匹夫关。百里关河,千载烟波,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用鲜血染红了大峡谷,史学家把这段战事载入《中国通史》,从此,匹夫关英雄大峡谷名垂青史。</p><p class="ql-block">1956年修通的都宜公路斩关而过,从此,车辆络绎不绝,匹夫关再不是令人生畏的“鬼门关”。如今,匹夫关下二级公路宽阔又平坦,河对岸还架起了高速公路,“匹夫关”已然成为人们追忆历史的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菁盛乡简单吃过午饭,我们驾车暂时离开省道S211,拐进了东城村的盘山小道,我们要去上岜屯的福海亭游览一番。</p><p class="ql-block">这段盘山公路约有11公里,开车大约需要半个小时。从山下眺望,那一座座翠绿的石山就是一个个硕大的箬叶粽子,那盘桓在山间的公路如同捆绑粽子的草绳一般反复缠绕着,可爱极了。每一条缠绕的“细线”都连接着一个村落,指引着游子缠绵悱恻的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车在山路上转了一个弯,红水河绕着山峦拐出了一个大弯的景象扑入我们的眼睛,<span style="font-size:18px;">惊叹这美景来得太突然,竟让我们有些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了,“一眼心动”该是此刻最贴切的形容。</span>我们立即停下车,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最热烈的感情拥抱这美丽的河湾。</p><p class="ql-block">清幽碧绿的红水河在山沟峡谷中蜿蜒流淌,在这里遇到了这一组巨大又突兀的石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U字形河湾,宛若一条绿罗绸缎一般缠绕着这群峰,竟是这世间最美不过的点缀。我们所在位置对面的第一座山峰高高尖尖的,犹如一只孤独又霸气的狼在昂首嚎叫,那“嗷呜”的狼声似乎还在这寂静的群山中回荡。</p> <p class="ql-block">有人称都安菁盛乡这一段为红水河第一湾,但普遍认为位于东兰县三石镇板文村的红水河第一湾景区为正宗。其实,“第一湾”的界定标准不同,结论自然就不同了。比如当红水河第一次拐弯是第一湾,又比如红水河拐弯的角度、长度、宽度等最大亦是第一湾,还可以是红水河拐弯处的风景最佳者为第一湾……其实“第一湾”只在我们的内心里,你若喜爱,它便是第一。</p><p class="ql-block">也有人将这里称作“仙女湾”,也许还流传着一个与仙女有关的故事呢,但是我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我们开车继续上行,又绕转过几道弯,仙女湾又来到我们的面前。于是我们又停下车,站在路边眺望,那蜿蜒的红水河正像一位轻挽水袖的蹁跹仙女款款而至,所过之处皆因她的点化而变得温婉美丽,活色生香。此时让我想起了洛水,想起了曹植笔下的洛神宓妃,想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好与眼前的景象正得以印证一般。</p> <p class="ql-block">福海亭坐落在快到山顶的地方,在麻灰的岩石上建立了一座双层各八个翘角的中式凉亭,每个翘角上都有一只神鸟,那是瑶族人民的吉祥物和图腾。亭子的顶端是几层重叠的葫芦状装饰,也是吉祥美满的象征。福海亭正面的左右廊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山岭沸腾峰竟起,水波激荡浪争流”,福海亭的磅礴气势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福海亭是观红水河第一湾的绝佳视角,站在亭子里放眼望去,四面环山簇拥着红水河随着山势蜿蜒奔流,山的巍峨与水的柔媚即是鲜明的对比,又是相依相偎不离不弃的天地间的永恒伴侣。</p><p class="ql-block">福海亭在这绵绵群山中独处一隅,傲视着群山河流,显示着他的威严与雄伟。但当你走进他,与他轻轻交会,慢慢感悟他,他又是温厚的,朴实的,或许也在等待远方的客人,或许是在等待那些远离家乡故土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从福海亭又沿着盘山公路下来,一路上看到有一波十多人的摩旅者停在路边欣赏仙女湾美景,极尽各种美拍收纳这方天地万物的景致。都是有着共同爱好的人,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好像久违的老朋友一般聊起了天。</p><p class="ql-block">我们回到S211线上继续向东北方向行驶,来到了菁盛乡上岭村,这里红水河依然蜿蜒流淌,青山与竹林相抱,有“十里竹海”之称。</p><p class="ql-block">更具情怀的是,上岭村是作家凡一平的故乡。他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度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他的作品以上岭村为原型,塑造了许许多多上岭村的故事、人物、民俗风情。读凡一平的作品总是那么亲切,大致因为那些生活的场景、小说中的人物或多或少与我们的生活契合吧。凡一平是壮族人民的骄傲,是这片热情的土地、澎湃的红水河孕育和激荡起了作家的灵感,</span>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的上岭村,因凡一平的创作活跃在各大文学作品中,成为了重要的文学地标,如同高密乡之于莫言的作品一般。</p><p class="ql-block">红水河的奇石,十里珑翠的竹海,凡一平满怀故土恋情的《上岭村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撰文石刻</span>,使得我们在红水河上岭村段停留的时间稍长了些。我想在这静静地感受一下这片土地的灵气,多么希望自己的脑海里吸取到“思如泉涌”的些微灵感,哪怕不行多记住几个美词妙句也是极好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驾驶半个小时,在八甫大桥即<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安红水河旅游风景道终点,我们告别了美丽的S211线,跨过八甫大桥,也挥手告别了一路蜿蜒相伴的红水河。转入县道驶经都安百旺镇、加贵乡,一路盘山环绕,在这群山绵延中兜兜转转,翻过不知道几个山头之后进入宜州北山镇,一路回到庆远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我们首次行走广西省道S211线,是一次难忘的自驾之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span>公路主干道沿红水河南北两岸伴随河道变化而迁回缠绕,沿线两侧村屯公路穿越喀斯特地貌的重重峰林,时而绕山而过、时而爬山而上、时而穿岩而过,九曲十八弯,状如盘龙,仰视、俯瞰、侧望,都会令人收获不菲,惊叹连连。因为此次行程时间安排有限,还有一些经典的景点我们尚未涉足,希望有机会再走S211线,再次领略这条公路沿途的美景,探索和收获更多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