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3月中旬,我们一行12人在前往福建的途中,专程来到心驰神往的安徽西递和宏村。作为徽派古村落的典型代表,西递拥有近千年历史,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 。在2000年11月30日与宏村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黟县西递镇,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一1054年),历经明朝景泰中叶(1450一1457年)的发展,至清代初期达到鼎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落整体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穿村而过,形成“山环水绕”的独特景观。村落以一条纵向主街和两条沿溪道路为骨架,构成东西为主轴、南北延伸的街巷体系。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砌,古建筑多为木构架、砖墙围护,并以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来装饰 ,整体布局严谨和谐,空间层次丰富,建筑色调素雅古朴,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典型特征,是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徽派文化的重要载体,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座, 完整保留了徽州传统聚落的营造智慧, 其10.7平方公里的村域范围内,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堪称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宗法制度与建筑艺术的活态标本。西递村享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进入西递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壮观的牌坊。这座矗立在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楼,是这个古村落最醒目的文化地标。这座建成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的明代建筑瑰宝,通体采用黟县特产的"黟县青"大理石精雕细琢,完美地融合了浮雕、透雕、圆雕等传统工艺,堪称明代建筑艺术与雕刻技艺的巅峰之作。</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牌楼主人胡文光是西递本土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高中举人,历任县令、刺史等职。其在胶州任刺史时,因平定倭寇立下赫赫战功,获嘉靖皇帝特准建造此牌坊。牌楼正中"恩荣"二字熠熠生辉。作为封建社会功名体系的物质载体,牌楼既是皇权恩宠的实物见证,更是对这位儒将文治武功的最高褒奖。</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递村古民居以其优美的建筑造型和素雅的色调而闻名。建筑外部轮廓比例协调,青瓦白墙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呈现出清新雅致、明快脱俗的独特韵味。其中"马头墙"的设计尤为突出,不仅打破了墙面的单调感,更赋予建筑灵动之美,成为西递古民居的显著特色。</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敬爱堂是一座宗祠,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溪水绕堂流过。敬爱堂现为“西递民俗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敬爱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具有采光的作用。上庭梁上悬挂彩灯,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敬爱堂”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是家族议事、婚庆、训诫的厅堂。</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敬爱堂的后厅有一个斗大的“孝”字特别引人注目,据说是南宋朱熹所书。细看这个“孝”字,集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孝”字的上部像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而人面的后脑却分明像一个尖嘴的猴头。</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膺福堂是西递古村的核心景点之一,为清代二品官胡尚赠的故居,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与官邸气派,被誉为“官商府第的典范”,距今已有360余年历史。鹰福堂更是一方静谧雅致的文化天地。“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灯” 的楹联与水墨丹青的山水画相映成趣,令人心情变得开阔和明亮。而四周陈设的明式家具与文人雅玩,更将这里装点得古韵盎然,仿佛时光在此驻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福满堂”取自“福”文化。厅堂正面的对联选用林则徐的千古名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两句气势磅礴的联语不仅展现了登高望远的广阔胸襟,更彰显了自立自强的豪迈气概, 堪称徽州人文精神的诗意表达。</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夫第”是西递村的一处明清古民居。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为朝列大夫、知府胡文煦的故居。四合院二楼结构,正厅高大宽敞,厅前设天并。胡文煦是西递胡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大夫第”反映了胡氏家族在清初的政治地位。</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世界遗产的西递村,文化底蕴深厚,还拥有徽州三雕和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徽州文化的重要活态传承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