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端午前夕,我来到陕北清涧县。清晨,天空澄澈如洗,似被清水涤荡过一般。文学爱好者的我怀揣着一颗沉甸甸又滚烫的心,那里面装满了对路遥先生的崇敬与隐隐的期待,朝着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的路遥纪念馆缓缓行去。</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的景致,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长卷。城市的喧嚣如退潮的海水,渐渐远去;乡村的宁静则似轻柔的薄纱,慢慢笼罩过来。我的心,也随着这景致的变幻,一点点沉静下来,好似一颗石子,缓缓沉入深潭。我深知,这一趟行程,绝不仅仅是对一位伟大作家的简单缅怀,更像是一场灵魂的深度洗礼,让我在喧嚣尘世中寻得一方宁静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一迈进纪念馆的大门,一组雕塑便如同一道炽热的光,直直地撞进了我的眼眸。那是一头金黄色的耕牛,它昂首挺胸,四蹄高高扬起,仿佛在奋力挣脱大地的束缚,向着天空嘶鸣。它的身后,拖着两本直挺挺立着的书——《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这组雕塑,就像一把灵动的钥匙,将路遥先生的创作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恰似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我静静地伫立在雕塑跟前,恍惚间,仿佛能听见那头牛粗重而又充满力量的喘息声,那声音,如同黄土地上滚动的闷雷,震撼着我的心灵。它脚下的黄土地,厚实得如同岁月的沉淀,坚实得仿佛能承载世间的一切苦难与希望。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那情感如同一股暖流,在我心底汩汩流淌,满满当当都是对路遥先生深深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宛如一首中西合璧的优美乐章。欧式建筑的三角房顶,像一顶顶精致的礼帽,优雅地戴在建筑之上;廊道蜿蜒曲折,似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各个空间;罗马石柱则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庄严地守护着这片文学的圣地。而陕北窑洞的窗户,小巧而又质朴,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透着黄土地的质朴与温情;花格房棱,精致而又细腻,仿佛是岁月精心雕琢的花纹。这种独特的设计,恰似路遥先生那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文学世界,既有着西方的浪漫与深邃,又有着东方的厚重与质朴。他以陕北这片广袤而又贫瘠的土地为根,用他那如椽之笔,把一个个鲜活而又深刻的故事从土地里挖掘出来,让无数读者的心灵为之震颤。</p> <p class="ql-block">在解说员的引导下,踏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困难的日子”展区。这里,仿佛是一个时光的胶囊,封存着路遥先生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展台上,摆放着他童年时期的照片和生活用品。那些破旧的衣服,补丁摞着补丁,像是岁月刻下的伤痕;简陋的文具,粗糙而又陈旧,却承载着他对知识的渴望。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讲述者,诉说着他成长路上的艰辛与坎坷。我一边听着解说一边静静地凝视着这些展品,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瘦弱的孩子,在贫困与苦难的泥沼中艰难前行。他的童年,是在饥饿与劳累的交织中度过的,可他的脊梁,却始终挺得笔直,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便是“山花时代”展厅。这里,宛如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将路遥先生在农村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重现在眼前。展厅里,摆放着一些古老的农具,那些农具上,还残留着泥土的气息,仿佛刚刚从田间地头归来。墙上挂着的照片,定格了他和农民一起劳作的瞬间。照片中,他挽着裤腿,赤着双脚,双手沾满了泥土,可他的脸上,却洋溢着朴实的笑容。那双手,虽然粗糙而又布满老茧,却紧紧握着笔,在岁月的纸上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此时,仿佛能听到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那声音,如同春蚕食桑,轻柔而又坚定。那些文字,就像山间的野花,虽然不起眼,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岁月的风雨中傲然绽放,散发着淡淡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大学生活”展厅,宛如一扇通往青春岁月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路遥。展台上,摆放着他在大学时期的笔记本、信函和照片。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字迹工整而又清晰,见证了他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每一页笔记、信函中,他与朋友、老师交流着对文学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那些文字,充满了青春的激情和梦想的力量,让我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怀揣梦想的青年。他用自己的笔,书写着自己的青春,那青春,如同燃烧的火焰,炽热而又明亮;也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文学的意义,那意义,如同夜空中的北斗,为无数人指引着方向。</p> <p class="ql-block">"辉煌人生”展厅,是纪念馆里最让人震撼的地方,仿佛是一座文学的殿堂,闪耀着路遥先生辉煌成就的光芒。这里,摆满了路遥的各类文学作品、获奖证书和照片。《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些作品的不同版本,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整齐地排列在展柜里。每一页纸,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静静地站在展柜前,一页页翻看着这些作品,心中满是敬意。那些文字,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读者的心灵。路遥先生用他的笔,描绘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有着喜怒哀乐,有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他的作品,让无数人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那希望,如同黑暗中的曙光,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那方向,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人们指引着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平凡的世界”展厅,宛如一部生动的纪录片,专门展示了路遥创作这部巨著的历程。这里,陈列着他的创作手稿、影像视频和照片。那些密密麻麻的手稿,字迹或潦草或工整,却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每一行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他心灵的倾诉,诉说着他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与痛苦。影像视频中,路遥先生那坚毅的眼神,如同燃烧的火焰,透露出他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疲惫的身影,却像一座巍峨的山峰,让人感受到他为创作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用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百万字的巨著,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这幅画卷,既有时代的风云变幻,又有人物的悲欢离合,它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精神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永远的怀念”展厅。这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思念之情,仿佛是人们对路遥先生深深的眷恋在空气中流淌。墙上挂着巴金、王蒙、陈忠实等著名作家的题词,每一笔每一画,都饱含着对路遥的敬意与怀念。那些题词,有的刚劲有力,如同一把利剑,直插人心;有的飘逸洒脱,如同一缕清风,拂过人们的心田。我看着这些题词,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暖流,如同冬日里的阳光,温暖着我的心灵。路遥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可他的精神和作品,却像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他的文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黑暗中不再迷茫;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在困境中永不放弃。</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仿佛是路遥先生那温暖的怀抱。我静静地站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望着那组雕塑,心中感慨万千。路遥先生用他的笔,书写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那些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与美好。他的精神,就像那头金黄色的耕牛,坚韧不拔,默默耕耘,在岁月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这个端午前夕,我来到这儿,不光是为了缅怀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为了从他身上汲取力量,那力量,如同潺潺的溪流,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勇敢地前行。“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