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见过石头堆叠的山,没有见过一块石头就是山。在加利福尼亚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心脏地带,一道令人屏息的巨大花岗岩壁拔地而起,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优胜美地酋长岩。</p> <p class="ql-block">这块全球最大的花岗岩巨型独石,高约916米。从远处眺望,它宛如一位巨人傲然屹立,气势磅礴,令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日光彻底漫过山谷后,沿着蜿蜒的谷底小径,向酋长岩的基座进发。视角陡然变换方才远眺的庞然巨物,此刻在仰望中获得了另一种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岩壁仿佛要向你倾倒下来,直插云霄的压迫感令人屏息。阳光慷慨地泼酒其上,岩壁呈现出一种粗粝而耀眼的银灰色,雨水冲刷出的深色水痕如泪痕蜿蜒,神的刻刀在岩石上留下冰川时代的巨大擦痕。</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酒落,为这条山间小径铺上点点金斑。一群徒步者手持登山杖,戴着遮阳帽,脸上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与期待。孩子们蹦蹦跳跳,充满活力,欢声笑语在林间回荡;大人们步伐稳健,不时停下欣赏周围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四周树木郁郁葱葱,山峦在远方静默守望,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静谧与深邃,而这群徒步者,正一步步走进这如诗的画卷,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户外故事。</p> <p class="ql-block">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酋长岩都如同直插云霄的天然城墙,它的面貌随光线的脚步与视角的流转而变幻万干,是每一位游客眼中无法磨灭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天刚破晓,站在隧道观景台远望,酋长岩巨大的轮廓仍沉浸在深沉的靛蓝之中,慢慢在晨曦中逐渐苏醒,山峦如墨勾勒的剪影庄重威严。</p> <p class="ql-block">它那赤裸而陡峭的岩壁,仿佛被远古巨匠以无匹神力劈凿而成,在晨光下闪耀着冷峻而恒久的光芒,向每一个仰望它的人传递着无言的力量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正午的阳光慷慨倾泻,将岩壁照耀得无比清晰,呈现出一种粗粝、坚硬、近乎耀眼的银灰色调。</p> <p class="ql-block">岩壁上的褶皱、裂纹,经年累月雨水冲刷的深色水痕,以及攀岩者挑战“鼻子”或“黎明墙”这些传奇路线时留下的微小痕迹,都在明亮的光线下暴露无遗。</p> <p class="ql-block">其实,酋长岩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纯粹的自然奇观。1958年,沃伦•哈丁团队以惊人的意志和智慧,完成了人类对其“鼻梁”路线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征服。此后,酋长岩成为了攀岩界至高无上的精神殿堂与终极试炼场。</p> <p class="ql-block">正午在谷底溪畔寻一处树荫坐下,又是另一番景象。从低处平视酋长岩,它那令人晕眩的高度感被稍稍化解,却显露出更为宽广的基座。</p> <p class="ql-block">溪畔阳光透过高大挺拔的红杉树酒下,林间光影斑驳。红杉林中的野炊那滋味,似乎比平日里在餐厅吃到的更加鲜美,或许是因为融入了大自然的气息吧。</p> <p class="ql-block">近处默塞德河潺潺水声清脆悦耳,河水映着岩壁的倒影,清浅地流淌,与那庞大静默的岩体构成奇妙而和谐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2015年,汤米.考德威尔和凯文•乔治森在“黎明之墙”上历经19天的艰难攀爬,最终成功登顶,这场撼动世界的壮举,将人类意志力的疆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阳光被茂密的森林筛过,在溪水中投下斑驳的光点,湛蓝的天空有飘过的白云。水流声在耳边轻响,带着山林的气息,清凉而温柔。在潺潺水声中仰望,岩壁的线条在树梢间延展,沉默的花岗岩似乎也多了几分被草木溪流缠绕的温润气息。</p> <p class="ql-block">2017年亚历克斯•霍诺德那震惊寰宇、无绳索保护的自由独攀,更是在酋长岩冰冷的岩壁上,书写下了人类勇气与技艺近乎神话般的巅峰篇章—每一步都踩在生死边缘,每一步都在重新定义“不可能”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现代攀岩源于登山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探索热潮,登山者开始系统性地攀登山峰。要登顶,就必须克服陡峭的岩壁,这催生了早期的攀岩技术。</p> <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后期,在英国湖区和威尔士、德国萨克森瑞士等地区,一些登山者不再满足于仅仅为了登顶而攀爬岩石,开始纯粹为了享受攀爬本身的乐趣和挑战,寻找并攻克难度更高的纯岩石路线。这标志着攀岩开始从登山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运动。</p> <p class="ql-block">20世纪30-60年代,美国加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成为世界攀岩中心之一。这里巨大的花岗岩壁催生了大岩壁攀登技术和文化。使用大量岩钉和绳梯的“围攻式”攀登是早期特点。</p> <p class="ql-block">代表人物如 Royal Robbins等提倡“干净攀爬”运动,这样减少对岩石的破坏,提倡使用可移除的岩塞代替永久性的岩钉,推动了传统攀岩伦理和技术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攀岩运动有这样一些主要类型:</p><p class="ql-block">抱石(高度通常低于5米的巨石或岩壁上攀爬,下方铺设保护垫)</p><p class="ql-block">运动攀岩(沿预装好永久性保护挂片的路线攀爬。)</p><p class="ql-block">传统攀岩(攀岩者一边攀爬,一边在岩石裂缝或特征中放置可移除的保护岩塞、机械塞,并将绳索扣入这些临时保护点。</p><p class="ql-block">室内攀岩(在人工岩壁上进行,可模拟以上各种形式。是安全入门、训练和比赛的主要场所。)</p><p class="ql-block">速度攀(在标准化的岩壁或线路上,以最快速度攀爬。是奥运会项目之一。)</p><p class="ql-block">竞技攀岩:(在人工线路上进行的比赛,通常包括难度攀岩(运动攀)、抱石和速度攀三个项目。)</p> <p class="ql-block">攀岩本身是一个谱系。当您使用可靠的安全装备并在受控或风险可管理的环境下进行时,它是一项强调技巧、力量、平衡、解决问题的身心挑战型运动,风险相对可控。</p> <p class="ql-block">但如果您主动移除保护或置身于极端不可控的环境(如高海拔大岩壁) 时,您就完全进入最纯粹、最极端的极限攀岩形式。电影《极盗者》对徒手攀岩有精采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优胜美地山谷尚未完全苏醒,寒气凝在草叶尖上。我们看到一支七人的攀岩小队,正嵌在“鼻子”路线著名的“大屋檐”下方正在攀岩。</p> <p class="ql-block">長焦镜头锁定这个 领攀者,他身体微微后仰,几乎与岩壁平行,正面对一段光滑得令人绝望的花岗岩板。</p> <p class="ql-block">他用岩锤小心翼翼地将一枚机械塞 敲入一道狭窄的垂直裂缝中,他用力拽了拽连接快挂的尼龙绳,确认牢靠后,才将主绳扣入快挂的锁门。“‘Safe!” 他向下喊了一声。</p> <p class="ql-block">一个扎着深色马尾瓣的女子紧跟在其后,仰头紧盯着上方每一个动作。她的双手牢牢握紧通过保护器连接领攀者的绳索,利用队友设置好的保护点,手脚并用地向上推进。动作略显滞重。</p> <p class="ql-block">岩壁没有明显裂隙,只有几处微小如硬币边缘般的凸起,双脚在冰冷的岩石表面反复摩挲、试探。突然,身体如压缩的弹簧般向上、向右猛地一荡!左手闪电般探出,死死扣住上方一道窄缝的边缘。整个身体借着这一荡之力,瞬间完成了位置的转换。</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人正利用绳索系统分段上升,每一次引体向上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汗水从安全头盔边缘渗出,砸在下方队友头盔上,发出细微的“啪嗒”声,他们像一组精密的齿轮,依靠绳索、器械和绝对的信任彼此咬合,在垂直的世界里一寸寸向上挪移。</p> <p class="ql-block">石𤩹依旧沉默,以它亿万年的冰冷和绝对的高度,定义着“永恒”与“不可能”。而那些攀登其上的人类,用绳索、岩塞、血肉之躯和燃烧的意志,在不可能中一寸寸凿出“可能”</p> <p class="ql-block">仰望者的心脏却追随着岩壁上人一同在绝境中搏动。攀岩是人类以最原始的工具和最精妙的协作,向沉默的星球伟力发出的叩问,向上,再向上,人类精神在极限绝境中总所找到属于自己的支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渺小之躯在永恒的岩壁上刻下短暂却耀眼的生命印记。</span></p> <p class="ql-block">攀岩者将自己身体和生命交付给冰冷的岩石,用指尖最细微的触感、脚尖最精准的踩点,以及超越肉体极限的意志力,在垂直的绝壁上与重力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角力。他们是如此渺小,小到几乎要被岩石的宏大彻底吞没;然而那份挑战绝对高度的勇气,那份在寂静中爆发的生命意志,又让他们在岩壁的永恒背景上,刻下了人类精神所能抵达的惊人刻度。</p> <p class="ql-block">坐在在优胜美地谷底这片厚实的绿毯上。抬头仰望酋长岩巨大的岩壁,它却成了一堵以绝对垂直的姿态,从云端轰然砸向大地的墙。不能痴迷看得太久哦,一个过客,否则在酋长岩眼里,您也坐成了一块会呼吸、会思考的、微不足道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双脚盘坐于丰饶的谷底草地上,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酋长岩的对峙</span>慢慢从最初的震撼与压迫,渐渐沉淀为一种奇异的安宁。渺小感并未消失,但已不再令人恐慌。它转化为一种澄澈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确如草籽,如微尘,是时间长河中短暂的一瞬。然而,这一瞬的存在,能感知岩石的冰冷与草叶的柔软,能体会压迫的重量与生命的顽强,能在巨岩的永恒阴影下,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与大地脉搏的共振,这本身就是宇宙间一个微小却真实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阳光如灼热的熔金,猛然点燃了岩壁最顶端。那光芒锐利如剑,由上至下寸寸切割着将冰冷的岩石,整个岩面一层层浸染成一片片暖橘色,再逐渐延展为赤红,最终蔓延至整座岩壁。</p> <p class="ql-block">随着太阳逐渐西沉,光线象熔化的黄金从近干米的高处倾泻而下,燃烧着坠入酋长岩坚实的怀抱。这道短暂却无比辉煌的金色洪流,是阳光与岩石在精确时空里共同谱写的神迹,让整座岩壁都笼罩在一种近乎神圣的、燃烧般的壮丽之中,形成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长久地坐着,任由草叶的凉意透过布料渗入肌肤。背包被随意丟在一旁,像个卸下的壳。与酋长岩的对峙,从最初的震撼与压迫,渐渐沉淀为一种奇异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许多人把车停在路边,以至几乎没有空位再让车插进来。等待着目睹这堵高达九百多米的石墙在光线中不断变化。酋长岩以一种亘古的、不容置疑的存在感䇄立在这里,它不需要咆哮,不需要彰显,仅仅是“在”那里,便足以让所有仰望的生物本能地缩紧心脏,感到自身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草叶般脆弱易折。</p> <p class="ql-block">迎着傍晚夕阳的余晖,车轮碾过优胜美地山谷蜿蜒上升的山路,仿佛在攀爬一条通往天空的阶梯。目的地是冰顶点(Glacier Point),那个传说中能将优胜美地的磅礴气魄尽收眼底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当双脚终于踏上冰顶点开阔的崖缘,一股混合着松木清冽与高山凛冽的空气瞬间涌入肺腑。视野毫无遮拦地铺展开来,整个优胜美地山谷如同一幅巨大的立体画卷在脚下徐徐展开。远山如黛,层峦叠嶂,深邃的谷底森林像一片墨绿色的绒毯。</p> <p class="ql-block">站在冰顶点,可以清晰地看到酋长岩陡峭的崖壁和巨大的体量,仿佛一堵天然的城墙矗立在山谷之中。从这个角度还能欣赏到酋长岩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围山脉、峡谷形成</span>的整体布局,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它就那么静静地矗立着,夕阳为它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橙色,巨大的岩体在逆光中呈现出近乎剪影般的轮廓,沉默、威严、不可撼动。夕阳把光线懒散的浸透到酋长岩,使其花岗岩表面变得更加明亮耀眼,岩石的颜色也更加鲜艳。</p> <p class="ql-block">在冰顶点这个几乎与它顶端平齐的视角望去,酋长岩不再是谷底仰望时那种令人眩晕的压迫感,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宏大、更完整的姿态。它不再仅仅是一面墙,而是一座山,一座由纯粹岩石构成的、棱角分明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日头西斜,酋长岩再次被染上浓烈的橙红,如同燃烧的火焰。随着太阳逐渐西沉,光线不断变化,酋长岩的颜色也从橙红变为深红,再到紫红色,让人陶醉其中。阴影从谷底迅速爬升,吞噬着岩壁的下半部分,而上半部分则在夕阳的余晖中愈发辉煌壮丽。</p> <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月亮开始点缀深蓝色的天幕。酋长岩巨大的黑影融入群山,轮廓依然法晰,如同一个在山中沉睡的巨人。但仍能清晰地看到它标志性的特征:那道巨大的、被称为“鼻子”的中央裂缝系统,像一道深刻的疤痕纵贯岩壁,那是无数传奇攀登的起点和通道。</p> <p class="ql-block">四时轮回,酋长岩从不以单一的面目示人。这块巨岩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大约一亿年前地球深处炽热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后形成了花岗岩。随后,地壳抬升运动让这片区域逐渐升高,再经过冰川侵蚀、风力侵蚀、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的不断雕琢,周围的岩石逐渐被剥离、磨损,最终留下了这块高耸挺拔、垂直光滑的巨型独石。</p> <p class="ql-block">当最后的天光隐没于群山之后,优胜美地陷入深邃的宁静。仰望夜空,天空如一块淡蓝色的绢帛,轻柔而澄澈。几朵粉紫色的云彩,似被天边的余晖染上了梦幻的色彩,慵懒地飘浮着。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悬于云间,洒下清冷的光辉。远处的山峦,有的覆着皑皑白雪,在微光中闪烁;有的裸露着褐色的山体,沉稳而坚毅。</p> <p class="ql-block">当云影掠过酋长岩,<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光洁的花岗岩表面投下瞬息万变的斑驳,</span>西侧陡峭的“船长”(The Captain)区域更加挺立,而东侧的阴影则深邃如墨,凹凸是出岩壁的立体感和刀劈斧凿般的凌厉线条。仿佛巨岩有了呼吸,有了脉搏。</p><p class="ql-block">这座由星球之力锻造、被冰川打磨、最终被人类勇气所点亮的巨大花岗岩体,早已超越了它作为一块岩石的物理存在。它是每一位普通访客眼中无法磨灭的风景,以其纯粹、磅礴的存在,提醒着我们自身在时间长河中的位置,以及那颗始终渴望向上、渴望触摸天际的不息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