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广东行,6月3日:中国人不应忘却的历史

LHT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的6月3日。</p><p class="ql-block">6月3日,对于许多的中国人而言,这也许是一个极为平常、没有特殊印记的一个日子。</p><p class="ql-block">我也一样。如果没有4个月前的东莞虎门之行,自己也很难对这样一个日子产生如此强烈的印象。而由于这次的旅行,使得186年前这一天所发生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成为我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虎门销烟。</p> <p class="ql-block">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中国人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在天安门城楼正对的广场南面,矗立着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总高37.94米的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庄严肃穆,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她是无数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形象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镌刻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镀金大字。尤其是到了夜晚,在夜色的映衬和景观灯光的照射下,更显得遒劲有力,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背面的碑文,由开国总理周恩来用隽秀端庄的字体题写,内容则是此前毛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起草拟就:</p><p class="ql-block">"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碑文中所写到的三个时间段颇含深意。</p><p class="ql-block">"三年以来"是指从1946到1949年间所进行的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三十年以来"是指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p><p class="ql-block">"一千八百四十年"指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p><p class="ql-block">短短一段碑文,浓缩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不屈的抗争史。</p><p class="ql-block">中国的近代史,即以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标志。</p> <p class="ql-block">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设计有10幅精美的浮雕,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抵御列强侵略、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抗争的历程。</p><p class="ql-block">这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生动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p><p class="ql-block">"虎门销烟"在这组浮雕中位列第一。它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再现了鸦片战争前夕,著名的爱国主义政治家林则徐率领民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这一重大的历史壮举。</p><p class="ql-block">这一历史事件,定格于1839年6月3日。</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日,乙巳新年的正月初四,我们一行来到了广东东莞的虎门镇,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走进186年前的历史烟云,走近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为了这次出行,我们与同乡吴大哥等3家人避开春节期间的客流高峰,一大早从中山出发,绕行深中通道转广深沿江高速,一路导航,直抵东莞虎门镇。刚过9点,我们就到达鸦片战争博物馆, 成为当日参观的第一批游客。</p><p class="ql-block">这里也称为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和虎门林则徐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迎面是一尊林则徐的座姿雕像。造型饱满,正气凛然,很好地呈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雕像背后是一块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用工整的书法所撰写的碑文,记述下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林则徐出于满腔的爱国主义情怀,主持了虎门销烟、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浩然壮举。他给后人留下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再现了一个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和宽广胸怀。林则徐被后世称之为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是其人生最为浓重的一笔。</p><p class="ql-block">林则徐雕像的左侧,是当年销毁鸦片的销烟池。有孩童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听爸爸妈妈讲述100多年前的那件往事,相信爱国主义的种子会从此深埋心间。</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馆序厅,迎面一座群雕,再现了虎门销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1839年6月3日,中国清政府委任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p><p class="ql-block">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强了中国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林则徐被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为政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深为后人所称颂。销烟开始的6月3日,在后来的民国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p><p class="ql-block">但是,因这次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由此成为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p> <p class="ql-block">罂粟花原本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在许多国家都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合法种植。其中的红罂粟(虞美人)花色红艳,在欧洲文化中象征着纪念,也常用于园艺观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将其视为一种观赏植物。</p><p class="ql-block">罂粟还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p><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希腊和中国都曾用罂粟镇痛、镇静或治疗腹泻。中医中"罂粟壳"(俗称"米壳")曾用于止咳、止泻。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曾听老人讲过,如果肚子疼,找两颗大烟壳,用开水冲泡口服,很快就止痛转好。但如果长期吸食,会导致严重成瘾、呼吸衰竭甚至丧命。这便是罂粟家族中的另一个品种——鸦片罂粟或大烟罂粟。</p><p class="ql-block">善良的人们无法想象,在自然界生长的一种原本可以造福人类、美化生活的植物,竟然成为残害人民的特殊商品,甚至因此发动罪恶的侵略战争。</p> <p class="ql-block">沿着博物馆的参观展线前行,气氛显得有些低沉压抑。博物馆以丰富的展品和现代化的陈展方式,生动再现了因鸦片贸易、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那段屈辱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8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效率提高,对生产原料和商品市场的需求增加,便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然而,他们所觊觎的中国当时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英国商品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许多中国人因吸食鸦片身体健康受损,还使得大量白银外流,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p> <p class="ql-block">鸦片走私及后来日渐猖獗的公开贸易,给中华民族带来无尽的灾难,引起了全世界对这种罪恶的商业行为的强烈谴责。一些怀揣正义和良知的人士,纷纷站出来发出时代强音,对帝国主义的罪恶行为予以谴责与抨击。而中国众多的志士仁人更是口诛笔伐,揭露其罪恶,唤起民众之觉醒。</p> <p class="ql-block">中国政府忍无可忍,被迫发出禁烟令。1839年4月,清政府钦差大臣林则徐奉命赴粤治理鸦片问题。</p><p class="ql-block">1839年6月3日(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举世瞩目的虎门销烟开始。林则徐下令将各地收缴而来的鸦片共计两百三十七万斤全部摆在沙滩,直到25日连续23天将其公开销毁。</p><p class="ql-block">在具体方法上,他听取民间建议,提前挖好两个大池子,采用"海水浸化法",将海水加上生石灰以及盐水搅拌后,彻底将烟土融化。这样销烟现场不会产生巨大烟雾,不至于造成在场民众被动吸食,也不会遗留残渣,这在是当时最有效的禁烟方法,虽过程繁琐却能够取得治标治本的效果。</p><p class="ql-block">为扩大影响,大造声势,林则徐特意组织各级官员和民众到现场围观。他还特意邀请一众外国商人到场,以彰显中国政府禁烟的决心,教育广大民众远离毒品,同时也对那些外国不法商人以警示。</p><p class="ql-block">1839年6月3日,这个特别的日子,中国人不应忘记。</p> <p class="ql-block">发生在中国虎门这场轰轰烈烈的销烟运动,被后世誉为“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之序幕,人类禁毒旷古未有之壮举”。民族英雄林则徐也由此赢得了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向往时代文明的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内的国际有识之士,都对这一伟大壮举及林则徐本人高贵的民族气节、高尚的个人品格给予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1928年,国际联盟在国际禁烟会议上,把这次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97年,美国林则徐基金会在纽约市华埠中心街头,树建起林则徐铜像。这是屹立于西方世界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雕像。2005年6月26日世界禁毒日这一天,纽约市政当局又将华埠东百老汇街命名为“林则徐街”。</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的正义行为,后来却招致帝国主义的疯狂报复。</p><p class="ql-block">1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损害英国利益等为借口,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从此开始。</p><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后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割地赔款,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多个通商口岸,并给予英国多项特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使得小农经济不断解体。</p><p class="ql-block">这场战争,因起因是帝国主义为了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战争,而被史学家形象地称之为“鸦片战争”。</p><p class="ql-block">令人痛心的是,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腐朽软弱的晚清政府竟然将禁烟英雄林则徐革职流放。然而,一身正气的林则徐初心不改,威武不屈,就在他被贬新疆的路上,为我们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豪迈诗句。</p> <p class="ql-block">义律,是小时候学习历史知识时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历史人物。他在鸦片战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p><p class="ql-block">据《东莞县志》记载,义律最早于1834年以船务总管的身份来华,后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林则徐虎门销烟后,是他向英国政府报告中国市场的广阔和不公平待遇,最终导致英国派遣舰队来华,引发了鸦片战争 。在很长的时间内,义律就是“侵略者”、“鸦片贩子”的代名词。每当提及这个名字,便心生厌恶痛恨之感。</p><p class="ql-block">后来,有研究学者称“此义律”非“彼义律”,在鸦片问题上,他也不是过去所认为的支持鸦片贸易,反对禁烟;又有人说由于在翻译人名时,将担任商务监督的查理·义律与他的堂兄、担任侵华英军总指挥的乔治·懿律因读音相同而混为一人,产生误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对堂兄弟都参加了那场罪恶的战争,在维护英帝国利益,欺压中国人民方面,二人没有根本性的区别。</p><p class="ql-block">那场战争从另外一面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贫穷没有尊严。</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正是这场丧权辱国的战争,给中华民族以警醒,让我们在被动挨打之后开始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时至今日,安不忘危,警钟长鸣,成为我们今天的中华儿女所不能忘、不敢忘的历史责任。</p><p class="ql-block">如果说,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成为英帝国主义侵华的导火索,引发了那场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鸦片战争,那么从今天来看,更应该把它让中华民族警醒与奋起的历史新起点,反抗外来侵略的的序幕和前奏。</p> <p class="ql-block">告别历史的虎门,走进今天的东莞。</p><p class="ql-block">18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个因盛产莞草而得名的传统农业县沧桑巨变,换了人间,一跃而为中国珠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发达城市。</p><p class="ql-block">自1978年8月,东莞从引进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开始,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方式叩开全球化大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几十年间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独特的“东莞模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这颗"湾区新星"不断实现新突破,向着科技创新与开放融合的"制造之都"华丽转型。</p><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末,东莞市常住人口1057.0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2.15亿元,其经济总量远超许多地级城市甚至一些省级行政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了最能代表东莞目前发展水平的松山湖,东莞市政府把最美丽的松山湖交给科技与教育,让位于新质生产力。</p><p class="ql-block">科技创新是东莞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在松山湖科学城,在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在万汇云谷,我们听不到隆隆的机器轰鸣,看不见高大的烟囱喷云吐雾,整个园区如同一个大花园,在花红柳绿、波光粼粼的生态环境中悄无声息地成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机构深度布局,华为、OPPO、vivo等三大手机龙头企业集聚东莞,东莞正在朝着"世界智造高地"阔步前行。</p><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那一天,尚在春节的假期中。整个环湖地带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许多游客一家数口结伴出行,或散步,或骑行,或歌唱,或摄影,或在草地上席地而坐,放松心身,尽情享受着这节日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当日中午,我们在松山湖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个小餐厅就餐。我们用手机扫码点餐、结算,免去了很多人工劳动,给我们送餐的也是一个会行走的小机器人。当然,这样的智能服务目前在国内也并不罕见,但它背后所表达的却是当代中国高科技应用的普及性。</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西方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侵略他国,掠夺他人财富,靠的是他们当时的高科技。而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自己的高科技,却更多地用于和平目的,用于造福人类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2月20日,我们再次来到东莞,走进了最让东莞人骄傲、最长中国人志气的华为欧洲小镇。</p><p class="ql-block">华为欧洲小镇(又称溪流背坡村)是华为公司在松山湖打造的全球研发总部园区,耗资达100亿元之巨。它以牛津、巴黎、卢森堡等12个欧洲经典城市为蓝本,将它复刻到中国,成为"现实版的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园区由华为公司实行半开放管理模式。我们进来时,园区的道路尚可通行。但我们返回时,正好赶上公司下班时间。工作人员迅速将道路封闭,只允许华为公司内部车辆通行,而我们则绕行很远才到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每一座建筑各有各的独特风貌,人不出国便可游览整个欧洲。这里已成为东莞的网红打卡地。欧洲小镇的加入使松山湖从3A级旅游景区提升为4A级旅游景区,景区风景不亚于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但这里又实实在在是华为的办公区域。外来游客可在景区马路上欣赏到欧洲小镇风光。如要抵近参观,则需要提前预约申请且有名额限制。</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桥头看风景。一列小火车沿着曲曲弯弯的小铁路,由远及近地向我们驶来。此时小火车是华为职工上下班的通勤车。</p><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级的大公司,华为智能终端全球总部及研发中心,同时融合华为大学、中试中心等机构均分布其中,通过小火车将各处串联起来。</p><p class="ql-block">陪同我们的当地朋友介绍说,园区之所以打造成如此风格,是因为公司的研发工作需要大量的计算,而欧洲“盛产”数学家、科学家,华为公司将他们引进来此工作。不同风格的小区风景,正是为这些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营造出一种“家”的氛围,好让他们安心的在这里生活和工作。</p><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心中升起许多感慨。在贫穷落后的年代,不少人为能够在外资企业工作而备受羡慕。尔今,为数众多的数学家、科学家在为我们中国企业打工。这种变化,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骄傲,100多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永远和我们告别。</p> <p class="ql-block">在改革开放之前,除了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之外,自己印象中还有一个能和东莞发生联系的记忆点,便是这里著名的"举重之乡"石龙镇。</p><p class="ql-block">这个仅几万人口的小镇,曾经创造出在世界举坛上令人瞩目而经久不衰的辉煌。新中国刚刚成立,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选手陈镜开就出生在这里,他本人先后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一个为中国夺得奥运举重金牌的曾国强,也出自石龙镇。先后数十人次的石龙籍举重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夺得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如今,在这个多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日常的体育锻炼和养生保健方式日趋多样性,跑步、攀岩、骑行、划船、赛车、飞行……等等,更加丰富多彩,与这个时代同步,而不只是举重。</p><p class="ql-block">因为年轻,才拥有无限可能,东莞未来可期,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采自网络,谨致谢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