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领</p><p class="ql-block">少将篇、 收藏版(第八辑)</p> <p class="ql-block">革命两上功常茌</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上人如生</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本辑收录少将(按姓氏笔划排序)</p><p class="ql-block"> 七画:(张姓59人)</p><p class="ql-block">张 华、张 雄、張西三、张西鼎、</p><p class="ql-block">张吉厚、张百春、张光华、张世盖、</p><p class="ql-block">张廷发、张廷祯、张行忠、张向善、</p><p class="ql-block">张闯初、张汝光、张汝三、张志勇、</p><p class="ql-block">张志毅、张荣森、张秀川、张秀龙、</p><p class="ql-block">张百祥、张希才、张希钦、 张怀忠、</p><p class="ql-block">张松平、张步峰、张驾伍、张英明、 </p><p class="ql-block">张英辉、张贤良、张明远、张国‘传、</p><p class="ql-block">张宗胜、张宜步、张宜爱、张实杰、</p><p class="ql-block">张学思、 张树才、张培荣、张清华、</p><p class="ql-block">张崇文、张柱国、张晓冰、张铚秀、</p><p class="ql-block">张强生、张缉光、张显扬、张献奎,</p><p class="ql-block">张梓桢、张雷平、张新华、张雍耿、</p><p class="ql-block">张德贵、张竭诚、张蕴玉、张震东、</p><p class="ql-block">张震寰、张潮夫、张耀祠。</p><p class="ql-block">(陈姓39人)</p><p class="ql-block">陈 力、陈 沂、陈 宏、陈 奇、</p><p class="ql-block">陈 波、陈 挺、陈 钦、陈 祥、</p><p class="ql-block">陈 彬、陈 熙、陈 德、陈士法、</p><p class="ql-block">陈云中、陈云开、陈中民、陈忠梅、</p><p class="ql-block">陈洪仁、陈文彪、陈外欧、陈发洪、</p><p class="ql-block">陈亚夫、陈坊仁、陈华堂、陈兴畴、</p><p class="ql-block">陈远波、陈克功、陈志彬、陈伯禄、</p><p class="ql-block">陈青山、陈茂辉、陈其通,陈明义、</p><p class="ql-block">陈美福、陈美藻、陈金钰、陈炎清、</p><p class="ql-block">陈宜贵、陈绍坤、陈信忠、</p><p class="ql-block">(此辑共98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84、张 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华(1912年12月115日-1998年5月5日),江西省永丰县沙溪镇周家排村委长潭村小组人。</p><p class="ql-block"> 先后从事苏区党的地方工作,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经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身经百战。</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曾任少共永丰县区委书记、第三军团连长。</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抗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华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分区锄奸科科长、团政委,冀晋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补训兵团第二旅旅政委、华北军区“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华北军大)一总队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和晋北、大同集宁等战役。</p><p class="ql-block">后任晋察冀军区分区锄奸科科长、团政委,冀晋军区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旅政委、军政大学总队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华先后担任冀晋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东补训兵团第二旅政委、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华历任海军航空学校副政委、海军基地防空司令部政委、海军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海军舰队航空兵政委。</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晋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8年5月5日,张华同志,因病在青岛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5、张 雄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雄(1908年-1963年月24日),原名张德仁,日东连青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举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雄历任红四军政治委员、办公厅秘书,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干事、特务营连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野战医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司令部第四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雄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第一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雄历任山东军区第十师政治委员,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五军副政治委员。参加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等重要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雄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七舰队政治委员、海军舟山基地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干部部部长、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3年8月24日,张雄将军于北京病逝,终年5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7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6、张西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西三(1905年—1976年1月),河南省南乐县梁村乡梁村街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张西山出生于河南省南乐县梁村一个地主家庭。</p><p class="ql-block"> 1924年,考入大名七师。在校期间,他受进步思想影响,阅读了大量革命书刊,思想有了很大转变。</p><p class="ql-block"> 1926年,因家遭不幸,离校回乡,在家乡创办了醒南第五女校和民众夜校。后相继任村长、守望队联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6年,任国民党南乐县第七十二联队守望队长。曾协同中共党员刘大风、刘汉生等人组织暴动,但未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擅战争爆发后,张西三先后任八路军直南第四支队第三中队副队长、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参谋长,河北省成安县县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参谋长,新编第八旅司令部参谋主任,大名军分区路南支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三军分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开始后,张西三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冀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第九军分区参谋长,冀南军区独立第五旅参谋长、副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二十九旅副旅长、教导团团长,桐柏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桐柏军区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参谋长,河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参加过宛(南阳)东战役,受到桐柏军区的通电表扬。1949年参加渡江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张西三历任中南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河南省军区参谋长,中南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6年1月病逝。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共75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7、张西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西鼎(1913年ー1977年),又名张醒华,化名邓谦。陕西省扶风县五泉乡(今属杨陵区)人。</p><p class="ql-block"> 幼年入本村私塾读书,后因家乡大旱辍学。</p><p class="ql-block"> 1930年,陕军甄士仁部收编灾民时在凤翔成立军官学校,张西鼎入伍当了学兵。甄部后隶属杨虎城的十七路军。</p><p class="ql-block"> 1934年入孙蔚如第三十八军教导大队。</p><p class="ql-block"> 193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被分配到第十七师任通信排排长。</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奉派回家乡筹建中共扶风县委,任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因无公开职业作掩护,中共组织派他到山西,加入在中条山与日军鏖战的国民党第三十八军赵寿山部,任补充二团通信排长,九十八团三营便衣队队长,教导大队区队长,连长,做党的秘密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9年2月, 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成立中共三十八军工作委员会,张为工委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的期,张西鼎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政治部主任、陕南军区第十七师政治部主任、陕西军区安康军分区副政委等职,参加了上党、邯郸、豫西、宛西等战役。为创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和解放陕南做了大量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西鼎同志历任陕西省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甘肃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7年7月31日逝世,终年6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5、张吉厚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吉厚(1909年—1975年2月17日),又名李兴第,男,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四乡(现属河南新县)人。</p><p class="ql-block"> 自幼家贫,从小就参加劳动。1926年加入农民协会,次年参加农民自卫队,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28年秋,张吉厚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1军1师1团当兵,团长就是著名的王树声大将。</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宣化店、孝感花园、攻克新集、豆腐店、苏家埠、麻城、长岭岗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p><p class="ql-block">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在西征入川陕途中,张吉厚升任营长,在陕西子午镇同杨虎城部两个旅和一个团交战中,他率部担任全军后卫任务,阻击敌人的追击,并歼敌一个旅及其零散部队,保障全军安全抵达汉中平原。继之又奉命率部先涉水探路,引全军安全渡过汉水,后顶风冒雪翻越大巴山,胜利进入四川。</p><p class="ql-block"> 1933年4月,张吉厚任红四军十师三十团团长,在余家坪战斗中,配合二十八团打敌后翼,取得辉煌战绩。在南坝场战斗中率全团掩护主力后撤,却被敌人包围,在指挥战斗中不幸负伤,但他仍然坚持指挥部队胜利突围。</p><p class="ql-block"> 长征胜利后,1936年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后转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吉厚任陕甘宁边区延安保安大队长、中央教导大队中队长、保安司令部教导营军事教员兼二队队长。</p><p class="ql-block"> 1941年5月,调任陕甘宁边区保安三旅九团副团长、代理团长,曾率领一个营的兵力,采用坑道作业战术,扫除了盘踞在杨桥田丰山寨顽匪张庭芝部,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3年,入中央党校学习,任第四部学员四支队党支部书记兼教育干事。2</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张吉厚调任山东军区东海分区独立一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7年7月,任东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先后参加了歼灭顽匪赵保原和收复威海、烟台的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参与指挥了威海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任东海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吉厚任华东步兵101师师长兼党委书记。12月,该师改为铁道兵第101师,参加抗美援朝,他任“中朝兴建铁路指挥局”副局长兼参谋长。在美帝国主义敌机狂轰滥炸的恶劣环境中,常深入前线指挥部队对空反击,保证铁路运输畅通,为抗美援朝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铁道兵部副参谋长,先后指挥过宝成、黎湛、鹰厦铁路建设。</p><p class="ql-block"> 1956年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64年10月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5年2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6岁。</p><p class="ql-block"> ★★★★★(全文共1204字)</p> <p class="ql-block">0689、张百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百春(1916年6月~1978年3月24日),河南新县人。</p><p class="ql-block"> 张百春生于1916年6月,新县陈店乡山背湾大张家人。幼时家贫。8岁放牛、打柴,12岁读了3个月私塾。</p><p class="ql-block"> 1929年,村苏维埃政权成立,其父被选为贫农委员、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及村苏维埃主席。他参加儿童团,任分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0年,3月,张百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光山独立团、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红二十五军二一八团任公务员、饲养员、通讯员、警卫员。</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百春一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政治部白军工作科科长,民运科科长,组织科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开始后,张百春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青年纵队政治部敌工科科长,联络科科长,七七一团政治处主任,一二九顾新编第四旅七七一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百历任吉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吉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三十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11月成立空二旅,刘善本任旅长,张百春任政委,同月,空二旅改称空二师,张百春任师政委。195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航空学校政治委员,后继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混成第四旅十一团政治委员、空军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空军第一文化速成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空军第二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百春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8年3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骨灰安葬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70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90、张光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光华(1912年-1986年10月10日),江西省宁都县固厚小洋旻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当地游击队,后在乡苏维埃政府任土地委员。1932年8月参国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光华任红一军团112师34团班长。红一军团2师6团3营8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北第三后方医院总支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光华先后历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卫生部政治处教育股股长,第一兵站总支书记、兵站政治委员。1940年5月起,调任冀鲁豫军区卫生部政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光华历任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政委兼教导团政治委员,年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4月任第二野战军第17军51师政委兼独山军分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兄光历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51师政治委员兼军分区政治委员,1952年在西南军区炮兵军械部领导开展“三反”运动中,被评为模范工作组组长。1954年起任西南军区干部部任免处处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干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10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2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1、张世盖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世盖(1918年—2000年),四川省巴中市恵阳区石城乡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张世盖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p><p class="ql-block"> 1931年,中共川北特委派阆中籍地下党员陈济堂到恩阳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发展党团员,发动农民闹革命。陈老师在学校培养发展了10多个有志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世盖入团后当了团支部书记。红军解放巴中县城后,陈济堂同驻在巴城的红12师34团联系,根据红军急需扩大部队的情况,在学校动员共青团员参加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3年2月7日,由张世盖率10名青年从恩阳出发,悄悄走小路,经八代王沟、雷破石到巴城参加了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3年张世盖在红四方面军红12师担任宣传员,后任巴中县保卫局排长、红30军特务队特务员、班长、排长。</p><p class="ql-block">1935年在四川青川镇战斗中负重伤。伤愈后在红31早军部当通信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世盖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政治部宣传员,第三十军军部排长。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世盖 任山西太谷县游击队第一大队副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独立支队连长,副营长,营政治教导员,冀南军区骑兵营政治教导员,新编第九旅二十五团营长,三十二团参谋长,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武工队队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世盖历任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十二团副团长,团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旅八十四团团长,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副旅长,中原军区第五十八军一七二师副师长,湖北军区独立第四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世盖历任公安军作战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兼民警总队总队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院长,第二炮兵五十四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九月月被授予大校军衍。</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二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1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2、张廷发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廷发(1918年4月9日-2010年3月25日),福建沙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张廷发同志1918年4月9日出生于福建省沙县一个手工业者家庭。1933年9月,他年仅15岁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廷发先后任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13师37团战士、班长、排长、通信主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1师司令部参谋、股长。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长征路上,他拖着溃烂的左腿从江江西出发爬雪山过草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廷发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司令部参谋,东进纵队司令部通信科长、作战科长,385旅轮训队队长、司令部作战股长,129师司令部作战科长、太行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参加了百团大战。1944年7月,张廷发同志任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道清战役、安阳战役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张廷发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长、南下大别山支队司令员,桐柏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中共汉南工委书记、桐柏军区汉南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襄樊地委书记、襄樊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率部参加邯郸战役,腿部中弹仍继续追击;胜利抵达大别山;指挥所属部队参加邓县、宛西、宛东、襄樊等战役,挺进汉南主动歼敌。收编民变武装、建立政权。参加樊城战役,积极配合淮海战役,大力支援渡江作战,开展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张廷发同志先后任第11军副军长,空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他曾第二次入朝作战。并成功开辟北京至拉萨空中航线,参加组织实施空军入闽作战、国土防空作战,有力打击了美军和台湾国民党空军的嚣张气焰。</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1969年10月和1970年8月,先后被送往山东鱼台和陕西大荔农场监督劳动。</p><p class="ql-block"> 1973年恢复工作后,张廷发任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党委第三书记,1975年10月任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党委第一书记。</p><p class="ql-block"> 1977年4月至1985年7月,张廷发任空军司令员、空军党委员。参与指挥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华北地区实兵演习和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等重大任务。</p><p class="ql-block"> 1985年7月,张廷发退出领导岗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廷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至1982年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在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0年3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208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93、张廷祯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廷桢(1909年-1983年1月12日),又名张廷秀,山西省原平市长乐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组织抗日义勇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0年在崞县中学上学时,参加了驱逐国民党崞县县党部的学生运动和农民反对农业附加税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主编《抗日半月刊》。宣传抗日救国,组织抗日义勇军,在县城和农村开展抗日宣传讲演。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先后担任县党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1935年在同蒲铁路段山西省职工委员会做建党和工运工作。1938年2月赴延安,先后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中央社会部训练班学习。19′38年7月到1945年8月,先后担任中央教导大队总支书记、组织股长、政治处副主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中央警卫团在张廷桢等人带领下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做到了自给自足。还给中央首长进行供粮代耕。1944年在延安张恩德追悼大会上。张廷桢在会上介绍了张恩德生平事迹后,毛主席作了即席讲演,这便是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最初稿。从此,“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廷桢任中央警备团政委。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中央决定撤出延安。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张廷桢任副政委,带领部队执行前卫任务掩护党,中央在陕北各地转移。张廷祯直接负责毛主席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1948年3月,张廷桢率领部队护卫党中央毛主席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p><p class="ql-block">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张廷桢率领中央警卫团部分部队,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的番号率先进入北平,他任总队长兼政委。为党中央和毛主席进北平做警卫准备工作。当年9月,张廷桢任中央公安纵队二师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前后</span></p><p class="ql-block"> 10月1日开国大典,张廷祯任阅兵副总指挥和天安门的警卫负责人;12月6日,毛主席第一次率团出访苏联,他护送到中苏边界等等。</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建立以后,1951年,张廷桢任中央警卫师政委;1956年任公安军干部部长;1957年,任总参警备部副部长; 1959年1月,北京卫戍区成立,他任副政委。</p><p class="ql-block"> 1960年8月他离职医病休养。1967年正式离休。</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34字)</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0694、张行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行忠(1913年-1998年10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历任红军营长、副团长、军部参谋、团长、南江县指挥长;</p><p class="ql-block"> 抗日军政大学中队长、大队长,河北保满支队支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七旅二十团团长;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随营学校校长,华北军政大学第二步校二大1队大队长,第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副校长、校长;</p><p class="ql-block"> 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校长兼成渝铁路筑路第四纵队政委,西南军区川西公安师师长兼政委,并任中共四土阿坝地区工委书记、军政委员会主席,四川茂县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张行忠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p><p class="ql-block"> 在晋察冀边区开展抗日反顽争;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华北战场并进军大西南,培养大批军事骨干;在四个土司管辖的阿坝地区平叛并长期镇守。</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年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68年离休,享受副兵团级待遇。 </p><p class="ql-block"> 1998年10月病逝于四川绵阳。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27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95、张向善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向善(1917年1月—1998年7月14日)曾用名张汝霖。山东省鄄城县人。</p><p class="ql-block">1936年春在省立第八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张家富裕殷实,将张向善送读了私塾。张向善聪明好学,少年时考上了山东省立寿张县第八师范。</p><p class="ql-block">在上师范前,家中早早给他娶了亲。妻子长其五岁,性情温顺,勤劳持家。按照家里的期盼和设想,这将是一个理想而传统的人生:夫唱妇随、衣食无忧。</p><p class="ql-block">但张向善却在师范学校接触到了马列主义。</p><p class="ql-block"> 1936年春在省立第八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四分校学习,后当游击队员。同年10月起,任山西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组织千事、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1940年12月后,任八路军第120师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县独立营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兼决死第3纵队9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作战。</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3旅69团政治委员兼团长、旅政治部主任,第60军179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上党、平汉、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扶眉、西南等战役战斗。曾在1947年3月发起的临汾战役中,率第69团担任主攻,出色完成战斗任务,为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战后,所在23旅被上级授予“临汾旅”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60军179师政治委员,川西茂州专署专员,中共茂州地委书记和茂州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79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3年9月回国,后任第20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副政治委员。1964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政治部主任。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1981年至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q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26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96、张闯初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闯初(1911年-1996年04月21日),湖南省平江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 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张闯初,湖南省平江县长田乡团石塘村人。1911年12月生于一贫农家庭。3岁丧父,靠母亲种地、纺纱抚养。只读了两年小学,11岁即去当学徒谋生,历尽艰辛。1929年8月参加平江赤色工会,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4月参加赤卫队,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1月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闯初于1930年5月随红五军参加攻打平江县城战斗,同年6月参加湘鄂赣红军独立师,7月随部队参加攻打长沙城战斗。战斗失利返回平江后,湘鄂赣红军独立师改编为红十六军,张闯初任红十六军第七师通信员。9月,参加第二次攻打长沙战斗,攻城失利后随部队转战湘鄂赣边区。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平(江)浏(阳)长(沙)县少秋区游击队队长,县独立营连长,少秋区军事部部长等职。1933年起,任湘鄂赣军区动员武装部一科科长、永新县军事部部长兼独立营营长。1937年初,任湘鄂赣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后又任军区独立营营长。他参加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及湘赣地区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闯初老后任湘鄂赣军区所属红军游击队在平江县嘉义集结,改编为湘鄂赣红军抗日游击支队。1938年初,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北上抗日。湘鄂赣红军抗日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张闯初随第一团由平江嘉义开赴皖南抗日前线,于4月初抵达皖南岩寺。随后,张闯初被调至第一支队司令部任作战参谋。1938年秋,调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先后任四队、六队队长及第二大队队长,负责培训于部。1940年8月,新四军军部组建特务团,张闯初任特务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闯初历任师参谋长、师政委、军副政委等职,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莱芜、孟良声、豫东、雕杞、淮海、渡江、解放长山列岛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军政委、福建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闯初同志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 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6年4月21日因病在南昌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1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7、张汝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汝光(1914年2月—2000年3月28日)原名张汝秀。河南省渑池县张村镇荆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幼年上过私塾,因家贫辍学。1930年到冯玉祥部队当看护兵。翌年6月,随冯部抵江西“剿共”,9月投诚红三军九师,被分配到军医处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2年月,张汝光入中央红军军医学校学习,1933年3月留校工作,后调总卫生部工作,福建四都、河田后方医院检查工作,帮助四都医院三所建成温泉皮肤病疗养院。之后,调中央红色医院工作。不久,任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二所所长兼主治医生。是年秋,中央′红军一部入闽作战,张汝光奉命到福建宁化后方医院二所帮助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张汝光任红星医院第三所所长,用担架抬着60余名伤病员随中央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调任红三十二军卫生部长。参加了山城堡战斗的卫生医疗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7年3月,部队到达镇原,待命援助西路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汝光随同从延安派往东北的千余名干部一起,到达沈阳,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后为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副部长,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参加秀水河子战斗,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西线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辽沈战役的医疗保障工作。为接收大批伤员,张汝光发出“村村设医院,家家做病房,人人当看护”的号召,除急需手术和重伤员留在基地医院外,其余大批伤员很快分送到各村。短短的几天中,前方送下来的万名伤病员都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安置和治疗。嗣后,参与了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卫生医疗的组织领导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汝光任中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任中南军区武汉医院院长,后任中南军区卫生部部长。1952年,率中国卫生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半年多。为全国全军的卫生事业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1953年任广州军区卫生部部长。1956年后,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主持编写了《军队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学》。</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71年下放任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1973年恢复工作,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曾率领军事医学代表团到苏联、罗马尼亚、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进行考察访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3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10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698、张汝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如三(1915年8月19日—2003年8月15日),原名郭万镒,绥远萨拉齐(今内蒙古包头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先锋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如三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北平市西城区一系列学生抗日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如三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区队政治委员、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天门沟妙峰山战斗、柏峪口北洋河战斗、平汉路破袭战、二道河伏击战、平西羊坊战斗和黄土岭战役、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湖</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如三历任旅政治委员、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二大队政治委员、华北军政大学一总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冀中大清河北大反攻、保卫承德赤峰、涞水战役、石家庄战役、青仓战役、保北战役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如山历任绥远军政干部学习团第1副主任,第9步兵学校政委,第32步兵学校政委,华北军区政治干部学校校长,解放军第6政治干部学校校长兼训练部部长,解放军第2政治学校副校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副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如三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8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金文共70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9、张志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志勇(1916年—2017年5月20日),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举命时卧</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志勇任陂孝北军区独立第一师三团班长,干事,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政治处技术书记,三十五团参谋,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参谋,红九军二十五师司令部侦察科副科长,作战科科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志勇先后历任新四军军部执法队政治指导员,一支队一团特派员,新四军第三师苏北盐城总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总队长,第三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时期张志勇历任东北吉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后勤部政治委员,西满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嫩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整训第四师政治委员,辽西军区第一七0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志勇历任空军师政治委员,空军航空工程部副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训练基地工程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7年5月20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5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0、张志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志毅(1912(壬子年)年07月—1997年)辽宁省台安县达牛镇赵荒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张志毅考入东北讲武堂。1931年,他参加了抗击日寇的长城战役。东北沦陷,他随部队转入关内,但抗击日寇的满腔决心却一刻也没有放弃。1936年1月,张志毅考入南京炮校尉官训练班,毕业后回部队任副连长,经东北救亡总会李华春介绍加入人民解放先锋队。同年12月12日,他参加了“西安事变”。第二年,张志毅又先后参加了淮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p><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积极要求抗日的张志毅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参加了八路军,同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辗转来到了延安。张志毅首先当上了延安抗大代区队长,并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教育科参谋、炮兵组长、军区炮兵独立营营长、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他担任炮兵组长参加了井陉煤矿攻坚战。担任晋察冀军区炮兵独立营营长时,他率领部队参加了上社、界安、灵山、口头、党埠等诸多战役,以及东庄、行唐等战斗。他首创了炮兵教导队,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活动,开荒生产,节衣缩食,受到萧克副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为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子毅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后方参谋长,炮二团第一团长、旅长、四野炮纵副参谋长、特种兵司令部参谋处长、炮二师副师长、炮五师师长。先后参加并指挥了四平、城子街、德惠、吉林、彰武、辽阳、鞍山等地区的战役、战斗。辽沈、平津战役时,他参加并指挥攻打了义县、锦州、太原、新乡等战斗,在辽沈战役中他首创并指挥了我军历史上百门以上群炮攻击敌阵地的战史。张志毅还参加了延安炮兵学校的组建工作,并担任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部长,亲自编写了我军炮兵最早的训练教程和条例,培养了大批的炮兵高级指挥干部,1949年参加四野南下战争,一路至广西,担任第五师炮兵师。</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6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1、张荣森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荣森(1917年-1984年),四川省通江县陈河乡人。</p><p class="ql-block"> :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曾任红四方面军第73师排长、连长,第31军师司令部参谋。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荣森任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副科长,参加了阻击日军西渡黄河的作战。1939年12月起,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旅司令部2科科长、第1团连长。参加了反“扫荡”斗争和大生产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诚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荣森奉命赴东北,任第二野战军热辽纵队第30旅60团参谋长。1946年5月起,任热北独立骑兵支队支队长、热北军分区副参谋长。1948年2月后,任东北军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6师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48军142师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荣森任副师长、代师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7年于苏联伏龙芝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回国,后历任师长、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校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6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84年在南京逝世。终年6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0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2、张秀川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秀川(1919年—2005年),原名张清湖,河北省深县人。</p><p class="ql-block"> 初中文化,曾于1936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先后任冀中军区第19支队侦察队队长,第一军分区营政治教导员,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2年12月起,任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16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16团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冀中区反“扫荡”和冀鲁豫边区反“扫荡”、反封锁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秀川随部赴东北,分别任东北民主联军保安4旅副旅长.辽南军分区副司令员,辽河支队司令员,辽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辽南独立1师政治部主任兼保安司令部主任,辽南军分区副司令员,辽河支队司令员,辽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辽南独立1师政治部主任兼保安司令部主任,辽南军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东北野战军独立2师第二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 2师副政治委员。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1军123师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张秀川历任师政治委员,1950年10月任第46军政治部主任,1952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10月回国后,任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62年,月任海军政治部主任。1966年5月任海军副政治委员,后任军政大学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秀川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犯有罪行,被开除党籍、军籍。</p><p class="ql-block"> 1982年被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决定对其免予起诉,退出现役。</p><p class="ql-block"> 2005年逝世,终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7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3、张秀龙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秀龙(1914年—2015年10月21日),湖北沔阳(今仙桃)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秀龙历任红二军团第三军九师十七团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秀龙先后任八路军一二0师独立第一支队参谋长,第二支队支队长,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四十五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秀龙历任江汉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旅长,江汉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北军区野战旅旅长,苏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淮南军区江淮独立旅旅长,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参谋长,二十二军副军长。参加了应城、刘子集、板栗园、忠堡斗战斗,第四、五次反围剿,中原突围、淮海战役、张八岭、金塘岛、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秀龙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要塞区政治委员,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曾参加了抗美接朝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秀龙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21日18点09分不幸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因病离世。享年10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61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74、张百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伯祥(1918年—2010年01月29日),山东莱芜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伯祥先后历任秘书、教导队队长兼指导员、副科长、科长等职,参加了沂水长仙桥战斗、滨海甲子山三次战役和滨海朱都战斗,参加开创皖北、临沂、赣榆根据地等作战行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滨海军区组织部部长、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胶东军区组织部部长、军分区副政委等职,参加和指挥了赣榆、沙河、青岛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张佰祥历任旅副政委、山东军区组织部部长,总政治部干部部一般兵种任免处处长、总干部部特种兵干部任免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组织部部长和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等职,为部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担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副书记期间,他组织制定下发了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的一系列制度规定,为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伯祥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p><p class="ql-block"> 张伯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0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5、张希才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希才(1912—1986.5.12.),六安市叶集三元乡人。张希才9岁就帮人放鹅、放牛,父长期在外帮工,积劳成疾,无钱医治,1926年冬去世。 </p><p class="ql-block"> 1929年,张希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少先队指导员。民国20年(1931)参加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红二十五军政治保卫局指导员、营政委、供给部政委。参加苏区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张希才从“抗大”结业,被分配到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十四旅直属队任党总支书记,后任该旅六八七团一营政委。到职不久,逢日军九路围攻太原。町店战斗中,他不幸负伤。因其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屡建战功,旅领导机关将其事迹编印成册,供部队学习。此后,张希才长期战斗在冀鲁豫地区,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七旅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直属师政委,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郑州、豫北等战役。并参加指挥了聊博、临清、聊扬、新乡、殉风、安乡等战斗,受到冀南军区的通令表扬。</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参谋长,华北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四十二旅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张希才先后任华北军区直属二张希才先后任华北军区直属二○七师政委、华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防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副政委、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5年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9月批准离休,享受兵团职待遇。张希才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仍关心后勤干部的人才培养,提出选拔人才的建议,积极参加撰写红二十五军战史,为红二十五军军政委吴焕先、军长徐海东等撰写革命回忆录,为教育后代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5月1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4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6、张希钦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希钦(1910年-1998年12月24日),河南省东明县(今属山东省)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张希钦岁上小学,12岁上高小。因家境困顿,一年后他被迫辍学,随父亲到河南洛阳和郑州一带谋生。但在洛阳和郑州也没有寻得立身之地,他又一路奔波来到上海。为混口饭吃,才13岁的张希钦在北洋军阀淞沪护军使署通信队当勤务兵。好不容易过了四年,他在军阀孙传芳的后方留守处熬成了公务员。却不料好景不长,一年后他不慎失去职业,开始了两年颠沛流离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的1930年,有一定文化功底的张希钦幸运地考入了南京军官学校,1933年从军校毕业。这时候,按照规定他应该待在学校等候分配。但那时著名的“长城抗战”战事正酣,作为热血男儿,面对国民政府的软弱,义愤填膺的他竟然瞒过学校,私自离开南京,直奔千里之外的北平,先在河北易县一支从长城撤下来的义勇军中做兵运工作,后将这支队伍带到张家口,并加入了察绥抗日同盟军,在同盟军18师任连长。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46年他以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代表的身份赴太原执行小组,与阎锡山谈判。后参与组织指挥在晋西南对敌实施攻势战斗和攻取晋西南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7年指挥攻取中阳及珍孝战役。4月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参谋长。先后参加保卫延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宜川、中条山、运城、黄龙山、瓦子街等战役战斗。同年胜利进军新疆。</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任第二军参谋长,参与指挥咸阳、西安战斗。同年任第一兵团参谋长,参与指挥扶眉、固关、临兆、清海、张掖等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应后年张希钦任新疆军区参谋长,1955年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8年,张希钦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后,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部副部长,1962年任部长。同年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他没有留在环境舒适的南京,而是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举家搬迁到新疆生活,因为他魂牵梦绕新疆的建设,新疆也是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此举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希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在新疆生活了十多年后,张希钦因病去北京看病。1998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41字)</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677、张怀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怀忠(1917年7月~1993年12月12日),原名张汝清,山东省文登县吴家村(今属荣成市斥山街道)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贫农出身。10岁入学读书,15岁高小毕业后,因生活困难而退学。1933年7月,到朝鲜谋生。期间,结识了曾参加胶东“一一 四”暴动失败后被国民党通缉而逃亡朝鲜的中共党员毕庶梓,并深受其影响。1936年8月回沈阳。11月,考入伪满训练处当二等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4月,张怀忠从军营逃出回山东老家务农。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发动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后,参加了荣成县黄山区救国会,任军事科长。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被调往中共胶东区委党校学习。6月,被任命为招远县红枪会三大队政委。负责改造这支群众会道门武装。后来,这支队伍被改编为招远县独立营,任营长。后调任到胶济一支队政委。1939年5月,任中共胶东区委警卫二营政委。8月,调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一区队队长。1940年2月,改任胶东军区特务团三营营长。1941年春,率营参加了5个月的反投降战役,并参加了发城围攻赵保原的战斗。8月,任胶东军区五支队三团为副团长。1942年7月,调任南海军分区参谋长。1943年,改任东改任东海军分区参谋长。1944年,参与组织指挥东海部队解放文登、荣成县城的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张怀忠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参谋长。同月,威海解放后,兼任威海卫警备区司令员。不久,任山东军区警备第四旅参谋长。1946年6月,率警备第四旅一个团及滨海军分区一个团在高密一线阻击国民党军第五十四军西上,坚持战斗三个月,圆满完成任务。9月,调任北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兼烟台警备司令员。1947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三十八师副师长,后任代理师长。1948年3月,调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二十一师副师长。5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二十师师长,率部参加了主攻兖州城的战斗。11月,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任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师长。4月,参加了渡江战役。5月,参加了上海战役。7月,任解放军第二十五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任华东军区司令部队列处处长、军训处处长。1952年10月,任山东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5月,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8年2月,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5月,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副院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2年3月,任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院长。 “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四人帮”迫害。1972年12月,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5年6月,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副部长。1978年4月,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82年5月,任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10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3年12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2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8、张松平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松平(1907年—1966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长安县人。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07年,张松平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王寺镇王寺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打过长工。他是西安市长安区唯一的开国将军。</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 1929年,陕西遭年馑,张松平为生活所迫,投冯玉祥部队当兵。1931年12月,张松平随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一部参加宁都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五军四十三师特务连司务长。</p><p class="ql-block"> 1932年,张松平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军医处司务长。6月,张松平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卫生队队长。 </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张松平参加了长征。在长征途中,有一次,他同两名红军战士被敌人围困在山洞中,仅靠一头死牦牛苦撑40多天。在三人爬下山追赶大部队途中,不幸落入敌手。在敌人处决他们前夜,张松平和同伴磨断绳索,打死哨兵,冲上城墙逃跑。敌军闻声追至,一名战士牺牲,张松平和另一名战士跳下城墙逃出虎口。那名战士脚脖扭伤回乡养伤,张松平只身讨饭追赶红军。后被红军侦察队怀疑为“国民党军密探”捕回,幸遇刘伯承才证实身份回归部队。</p><p class="ql-block"> 1935年2月,张松平任红五军团供给部管理科科长。1936年1月,张松平任红五军团供给部军实科科长。10月,张松平任中国工农红军援西军供给部军实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面抗战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张松平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1940年5月,张松平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四旅供给处处长。1942年,张松平任冀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后任部长。1944年5月,张松平任平原省军区供给部部长。</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张松平任冀南军区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7年,张松平任中共冀南区委员会财政经济部副部长、财经办事处秘书长。1948年5月,张松平任冀南行政公署工业处处长。1949年5月,张松平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商业厅厅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组建食品工业部,张松平任食品工业部办公厅主任。1950年11月,食品工业部撤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张松平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1年1月至1957年9月,张松平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部副部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张松平快速组建起5处三室的油料部机构。为了调四川大学一名副教授,张松平请示中央军委并由周总理亲自写信才调成。面对志愿军作战油料奇缺,国内尚无产油能力的局面,由中央军委、政务院和周总理决策,张松平领导油料部主办,大量进口油料。在面对帝国主义封锁,油桶和制造油桶铁皮奇缺的情况下,张松平建议向苏联东欧国家订购制桶铁皮。同时,实行油桶回收奖励制度,解决了油桶紧缺问题,从而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油料供应。</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6年10月20日,北京逝世,终年59岁。张松平逝世后被批准为烈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1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79、张步峰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步峰(1914年-1999年10月28日),河南省安阳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入伍,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7 年入西北军当兵。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随部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 。 </p><p class="ql-block"> 先后任红5军团第43师127 团医生,红1军团第1师卫生部医生,第2 师第 2 团卫生队队长、师卫生队副队长,第4 师卫生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剩”、长征和直罗镇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步峰历任八路军第 115 师343旅686团卫生队队长、独立旅卫生处处长、鲁西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黄河支队卫生处处长,鲁西军区卫生部部长,冀鲁豫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鲁西地区反日伪军“扫荡”作战。[2]</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步峰任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第18兵团后勤部第一副部长。曾参加太原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云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5 年被授矛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 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 年10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0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0、张驾伍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驾伍(1911年-1963年6月3日)曾用名张成德。陕西米脂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张驾伍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一个农民家庭。</p><p class="ql-block"> 1911年,张驾伍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一个农民家庭。</p><p class="ql-block"> 1918年,就读于米脂桃镇小学,1928年,考入米脂三民第二中学。在校期间,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地下交通,还与同学上街、下乡宣传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回家务农。</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米东区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支部书记和米东二区区委宣传委员。</p><p class="ql-block"> 在反“围剿”期间,与张汉武、郭文华等钻山窑上寨子,昼藏夜出,坚持斗争。</p><p class="ql-block"> 1934年,参加红军游击队。</p><p class="ql-block">1935年,夏季时担任红军十五支队经济员,后相继任六支队政委、独立团营政委、红二十八军一团营政委、独立四营政委,随军转战佳县、吴堡、绥德、米脂等县。</p><p class="ql-block">1936年,红军东征前后,带领四营三上神府,多次打败敌人围追堵截,完成护送过往负责人和归队伤病员任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初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驾伍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营政治教导员。</p><p class="ql-block"> 1938年,赴瓦窑堡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任十队政委等。冬季,奉命进入山西灵寿县陈家镇,参与抗大二分校筹建,为晋察冀培养政治军事人才。曾任大队总支书记、供给处政委。</p><p class="ql-block">1943年,返回延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6年,张驾武赴东北参与开办东北军政大学(原抗大),任大队政委,协助解放区开展减租减息、土改运动和剿匪。</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任军大西满分校政委。后随军南下,任军大江西分校、湖南分校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只和国成立以后,张驾伍历任中南军政大学江西分校副政治委员,湖南分校政治委员。第二十二步兵学校政治委员。1951年后担任第二十二步兵学校政委、第一高级步校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6年起担任中央军委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兼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逝。</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少将衔。获二级八一勋1963年6月3日,张驾伍将军在北京病逝。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3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23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0681、张英明 少将</p><p class="ql-block">(未找到授街后图片)</p> <p class="ql-block"> 张英明(1918年-1995年11月29日)原名张武。山西省灵石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7年编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p><p class="ql-block">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祝英明任历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二纵队指导员、晋绥新军总指挥部留守处副主任兼八分区供给处处长、晋绥军区政治部总务科科长、晋绥八分区供给部部长兼留守处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摊战争爆发后,张关明先后历任山西决死队第二纵队连指导员,副官处副主任,副官长,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留守处主任,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留守处副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总务科长,第八军分区供给处处长,吕梁军区供给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英明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后勤供给部部长,第一野战军二军后勤部政治吕梁军区供给部副部长、西北野战军二纵队后勤供给部部长、二军后勤部政委,一兵团酒迪运输司令部政委等职,先后参加了晋西南、瓦子街、扶眉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英明历任新疆军区张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财务部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兼生产部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部长,乌鲁木齐军区后勤部部长。中苏石油公司管理委员会主任、后勤部副政委兼财务部政委、后勤部政委兼生产部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 张英明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宗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95年11月29日,张英明同志因病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7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6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2、张英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英辉(1913年-2000年10月14日)兴国县长冈乡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张英辉出生于贫苦农家。1928年参加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的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历任红四军政治部保卫队勤务员,南路军独立团班长,红七军军部电话员,红三军团五师电话班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任陕甘地区关中红一团特派员、团政治委员,陕北红一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英辉一再要求上前线。来到连队的张英辉作战英勇。1939年10月中旬,时任十连连长的张英辉率部参加了摩天岭战斗,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取胜,俘虏伪军100多名,缴获战马70多匹和大量枪支弹药。</p><p class="ql-block"> 1939年11月,张英辉任一团三营营长,率部参加雁宿崖伏击战和黄土岭战斗,数千日寇大部分被歼,被称为“名将之花”的日寇中将阿部规秀被炸死。</p><p class="ql-block"> 1940年秋,张英辉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p><p class="ql-block"> 1941年他担任特务营营长,有一次接到杨成武司令员命令,率队武装运粮,通过封锁线时被敌人发觉包围。他沉着应战,指挥部队突围脱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英辉历任晋察冀军区三纵八旅二十三团团长、七旅副旅长、八旅旅长,十九兵团一八七师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六十三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张英辉所属部队英勇作战,完成多次重大战斗任务,立下不朽功勋,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高度评价和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4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3、张贤良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贤良(1908年—1997年)湖北省公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贤良历任红三军第八师卫生部运输员,红二方面军第四师政治部管理员。参加了洪湖、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 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成争爆发后,张贤良先后任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司令部副官处副官,独立旅司令部管理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独立第一旅供给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贤良历任西北野战军独一旅供给部部长。参加了宜川、西府陇东、扶眉、兰州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军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七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45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4、张明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明远(1909年12月—1996年3月20日)甘肃省岷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同年12月底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09年12月,张明远出生于甘肃省岷县西寨镇坎卜塔村(今坎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张鹏远,张朋远。参加红军后改名为张明远。父亲是个皮靴匠,母亲是一个饱受苦难的农村典型妇女。</p><p class="ql-block"> 张明远六岁那年,父亲送他去本村私塾读书。他白天去读书,晚上回家帮父亲干些小活计。大哥带着二哥到深山里烧炭、砍椽子,背到二百多华里地的陇西去卖,换些粮食回家,但无论如何也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张明远十二岁那年,父亲只好让他辍学,在家干活。</p><p class="ql-block"> 1925年5月,张明远将自己卖了60个大洋,20元作为路费,剩余的留给母亲,顶替别人当了壮丁,入西北军冯玉祥部高树勋十二师三十六旅当兵,先后当过班长、新兵教官。旅长调他到手枪队当警卫。</p><p class="ql-block"> 他还参加张明远参加了冯玉祥和马步芳之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0年4月,张明远随军参加中原大战。不久,张明远所在部队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调往江西参加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二十六路军到江西与红军初战便损失一个旅,加之备受蒋介石的歧视排挤,粮饷不济,又活埋有病士兵,军队士气非常低落。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全体官兵不愿和红军打仗的情绪普遍存在,要求北上抗日的情绪日趋增长。当时,张明远在第二十六路军二十五师七十四旅当兵。</p><p class="ql-block"> 1931年12月14日,在共产党人刘伯坚的周密策划下,该军参谋长赵博生、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等人于在江西宁都发动了著名的“宁都起义”。张明远随同一万九千余名官兵集体参加了红军。</p><p class="ql-block"> 12月底,张明远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2年2月,张明远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四十一师机枪连班长、排长、连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直属队特派员等职。7月,张明远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保卫干部训练队队长。8月,在江西建宁县,张明远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侦察科长。9月,红一方面军指挥机构回到瑞金后,他被调到红三军团保卫局任侦察科长。他参加了第二至第五次红军反“围剿”战争。</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张明远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他先后参加过飞夺泸定桥,遵义战役,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斗。他三次过草地雪山。张明远的侦察科担任长征的先遣队。</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撤销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会议期间,张明远带领侦察科的几十名同志,负责内外警戒工作。在抢渡金沙江的战斗中,张明远经过深思熟虑,带领四名侦察员,装扮成国民党军官,直奔国民党皎西坝子乡公所,日行二百里,活捉了代理乡长(乡长已坐滑杆逃跑),又星夜兼程赶到皎平渡,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占领了皎平渡,并找到四只船,为红军渡江创造了条件,立了头功,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强渡大渡河时,他紧随十八勇士,护送刘伯承同志顺利过江,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明远先后任八路军交通管理局局长,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总务处处长,中共中央党校一部校务处处长,华东干部第三大队队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兵站部部长,依兰县县长兼县独立团团长,合江军区后勤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成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明远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兼党委书记,东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明远历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武官,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勤指挥部部长、后勤部副司令员、后勤部部长兼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车辆管理部部长、运输部部长、军械部部长,第五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6年3月20日,张明远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75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5、张国传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国传(1910年8月11日—2009年1月1日,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吕冲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事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国传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1师31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国剿”作战,西征转战,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 三个方面军会师后,任援西军随营学校政治指导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初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成争爆发后,张国传先后任八路军第129 师教导团营政治教导员,游击大队大队长,独立第2大队政治委员。1938 年4月任晋冀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40 年任第129 师新编 10 旅30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中对正太铁路的破击战。战后任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大杨虎、杨山集、汤阴县城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成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 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16 旅政治委员。参加了出击陇海路,进军大别山作战。</p><p class="ql-block"> 1948 年5月任鄂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次年5月任湖北军区黄冈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张国传历任湖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军区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4年于军事学院毕业后,先后任第55军副军长,工程兵学院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参谋长、顾问。</p><p class="ql-block"> 9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9年逝世,享年9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72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6、张宗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宗胜(1913/1914年-1988年08月17日)湖北省大悟县高店乡张家湾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幸。′命战争时期,张宗胜任陂孝北县少共区委书记。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2师34团排长、连政政治指导员,第10师30团营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口战争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宗胜先后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独立营政治教导员、第九军分区24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冀中军民反“扫荡”作战。1943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宗胜分别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独立第7旅、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第16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第68军204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察南绥东、保北、察绥、平津、太原等战役。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宗胜历任第20兵团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1年6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政治委员、某军副政治委员,参加了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和金城战役。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8月17日在沈阳逝世。享年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7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7、张宜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宜步(1913年~2011年03月23日)福建永定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9年6月,朱、毛红军第三次入闽。解放永定后,张宜步加入了少先队、赤卫队组织。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萍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宜步历任福建军区后方留守处收发文印员,红军第十三后方医院院部书记。红八军团卫生部书记,军团部书记。红五军团三十九团二营营部书记兼通讯班班长、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师二七三团政治处书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会师后任师政治部宣传科宣传队分队长等职。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湘江战役、遵义战斗、四渡赤水、土城战斗、北盘江阻击战、金砂反击、山城战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战时期,张宜步先后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和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冀南青年纵队政治部秘书兼总务科长、青年纵队供给部政委、新四旅供给部政委、冀南军区军工科政委、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第四分区后勤科政委、冀豫鲁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过山西七坑村战斗、广阳战斗、神头战斗、响堂铺战斗、反九路同攻、漳南战役、反石友山战役、百团大战、平汉路破袭战、冀南反合围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宜步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二纵队供给部政委、军区后勤第一副政委、刘邓部队进军大别山第二办事处政委、供给部政委、第二野战军三兵团第十军后勤部政委兼供给部政委等职,参加了山西上党战役、平汉路邯郸战役、定陶战役、金巨鱼战役、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成都战役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宜川历任川南(四川)行署工商厅长、劳动局长,曾组织工人修成渝铁路,后又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军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械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东海舰队后勤部部长、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党委委员、常委、代理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 曾被选为上海市第三、四届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被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授予模范离休干部称号。</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65年定为行政8级正军级,1985年2月定为副兵团级待遇。</p><p class="ql-block"> 离休后,享受兵团级待遇。</p><p class="ql-block">2011年3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2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8、张宜爱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宜爱(1913年12月—2002年3月15日),安徽省六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宜爱历曾任过红四方面军特务队四大队分队长,鄂东北游击司令部四大队大队长,红二十五军手枪团副团长,第二二四团㇏导员,红二十八军特务营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宜爱1938年2月中旬,随部编入新四军,任第四支队第七团第三营政治委员。8月下旬至9月中旬,指挥第三营在桐城三十里铺、安(庆)桐(城)公路范家岗、棋盘岭、安庆西北潘家月山接连袭击敌人,配合正面战场,钳制日军西犯。参加无为、庐江讨伐战役。1939年6月,奉命到江浦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统一战线,相机打击敌人。1940年2月,到江北指挥部上干队学习;7月,改任第九团第二营政治教导员。参加津浦路西反“扫荡”、反桂系顽军,保卫根据地的战斗。1941年3月,第四支队第九团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十一团,任该团第一营营长。3月18日,率第一营参加反“扫荡”战斗,激战七天,与兄弟部队击退日军7000人的进攻;7月,任第四旅第十一团副团长,带两个连到嘉山地区活动;11月,参加大桥反顽战斗,第十一团作为攻坚582 I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人物辞典主力,与敌激战20个小时,毙敌300余人,俘虏800余人。师长罗炳辉授予第十一团“铁锤子团”光荣称号。1942年2月,调任第五旅第十四团副团长。参加运河南岸三岔口伏击战和淮北地区的反“扫荡”战斗。1943年1月,任第二师津浦铁路便衣大队大队长。1944年9月,任第四旅第十一团团长。参加攻克周家岗、滁县花山以及萧家圩、界牌等日伪军据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下旬,指挥第十一团参加黄疃庙反顽作战,在富旺集配合兄弟部队围歼出援王子城的顽军,全身11处受伤。10月,所部编入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调往山东。11月,在津浦路中段战役中,率部参加临城韩庄战斗,全歼伪军张乃宇部。1946年6月,参加朝阳集、泗县战斗。1947年春,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参谋长。后任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七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副师长。参加孟良崮、南麻临朐、胶河、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漳厦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宜爱历任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师长,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因参与林虎反党杀权活动,被开除党籍,剥夺军衔和勋章。</p><p class="ql-block"> 2002年3月15日,张宜爱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9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89、张实杰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实杰(1922—2016)又名赵浩然。山东省邹平县马头镇三合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年仅16岁的张实杰参加抗日组织。1939年,张实杰入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实杰先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独立营连政治指导员,山东纵队第三旅八团连政治指导员,连长,渤海军区清西独立营副政治教导员,特务营政治教导员,渤海军区直属第一团营政治教导员,山东军区第七师十九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山东渤海区反顽、蒲滨、商河等战斗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实杰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二十旅五十八团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七师四十九团副团长,团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团长。参加了山海关、四平保卫战,四平、锦州、天津攻坚战、渡江战役等。</p><p class="ql-block"> 1949年,张实杰作为团长率领的解放军部队率先进入广州。因骑白马获名“白马将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实杰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行星功勋荣掌?</p><p class="ql-block"> 2016年3月2日,张实杰在广州辞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16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690、张学思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学思(1916年1月6日—1970年5月29日)奉天海城(今辽宁海城)人。</p><p class="ql-block"> 生于奉天(今辽宁沈阳)。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胞弟。</p><p class="ql-block"> 1928年入奉天同泽中学读书。1931年初到北平入私立汇文中学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3年3月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到廊坊东北军六十七军特务大队做兵运工作。</p><p class="ql-block"> 1933年9月经长兄张学良介绍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p><p class="ql-block">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获释继续学习,1937年初毕业后到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受中共组织派遣,曾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将领,为争取释放张学良进行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到延安,后入马列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起,张学思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直属二队(亦称东北干部队)队长。1940年率队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参加了冀中区1941年春季、秋季反“扫荡”和1942年五一反“扫荡”、威县掌史村突围战。1943年起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参谋处长。1944年调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平西地区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巩固南满根据地的斗争和四保临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6年2月—1948年6月,任东北大学校长(此东北大学是共产党于1946年在本溪创建的,1950年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受命创建海军学校,任安东海军学校副校长。同年9月作为军队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3年被任命为海军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56年,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海军将领,张学思被拟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但苏联方面却提出异议,说他是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不同意接收他去留学。周恩来得知后,立即向苏方提出:张学思在青年时代即背叛了家庭,追求进步,在白色恐怖中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共产党,为党做了许多工作。他是在长期斗争中锻炼成长、经过考验的优秀军事干部,我们党一直很重视对他的培养。经过周恩来说明,苏联同意了中方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1958年,张学思毕业回国后任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文革”中,林彪一伙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学思逮捕关押。</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0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2O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1张树才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树才(1914.1.1-1969.9.8),湖北省黄冈县阳逻镇(今武汉市新洲区)人。</p><p class="ql-block"> 10岁丧父,到武汉在纱厂做学徒工。1927年4月,参加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任二十军教导团战士,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树才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特务营连副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第四军教导团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政治部副主任,军委后方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期间 </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张树才。任新四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部主任,淮南军区路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树才历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陕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陕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兼汉江军区政治部主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卫生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党委副书记,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56年任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1年任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1965年后任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p><p class="ql-block"> 1955年 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9年9月8日逝世,终年5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2、张培荣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培荣(1908年 - 1990年12月29日),湖北省麻城市黄土岗镇上畈村张家凹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1月,张培荣参加麻城县游击队。1930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培荣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连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二七七团营长、副团长、第二七六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3月,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强渡嘉陵江,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培荣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队长、第一分校支队长、营长,冀中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二十三团团长,南进支队第十六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第二军分区独立五团团长,第十四旅四十一团团长。参加了反“扫荡”和反顽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培荣历任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二旅六团团长,鄂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县指挥长、五县司令员,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第三十五团团长,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六军四十八师副师长。参加了中原突围和淮海、渡江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培累历任川南军区泸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西康军区副司令员,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12月29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2岁。骨灰被安放于麻城市革命公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9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3、张清化 少将</p><p class="ql-block">(未找到授衔后图片)</p> <p class="ql-block"> 张清化(1915年—2002年)河北省获鹿县人。</p><p class="ql-block"> 张清化是石家庄人,23岁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经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编译科当科员,皖南事变后,在军委作战局担任副科长、科长。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成争爆发,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军政大学编译科科员,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参谋,军委一局第二科副科长,报导科科长,材料室副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清化历任军委一局敌军科科长,一室副主任。作战部一局副局长兼作战室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清化历任总参谋部测绘局副局长,代局长。一九五九年于苏联古比雪夫红旗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局长兼测绘学院院长,总参谋部测绘局顾问,总参谋部作战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p><p class="ql-block"> 2002年逝,终年8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49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4、张崇文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崇文(1906年12月—1995年9月1日)浙江临海县人。</p><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学肄业。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苏联,入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代就读于当地小学,青年时代就读杭州法政专科学校,受中共地下党员老师的影响和教育,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1925年“五卅惨案”后,担任杭州学联宣传部长,同年6月被选为杭州学生代表赴上海出席全国第七届学生代表大会。[3]</p><p class="ql-block">1926年1月进入上海大学学习。[1]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革命的需要,12月回到临海,组建了中共临海县特别支部,担任特别支部书记,成为临海县中共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1927年7月,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共同反共。中共中央决定把武汉已经暴露不能继续工作的党团员撤退到各地,并派了多个年青的党员,往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张崇德、张崇文兄弟俩均在被遣赴苏学习之列。9月间从上海出发,11月到达莫斯科,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p><p class="ql-block">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杭州中心县委组织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0年11月因叛徒出卖遭逮捕,被判处无期徒刑,关押7年之久。他在狱中面对酷刑和死亡,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质。</p><p class="ql-block"> 1937年出狱后,任中共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兼台州工委书记。[2]1937年11月,他来临海组建了中共临海县临时工作委员会,任书记,并当选为临海抗日自卫会训练委员会常委。在此期间,他作了《抗日必胜论》和《汉奸问题》的演说。领导和发动临海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 1938年参加新四军,先后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苏北指挥部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1师兼苏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副教育长、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黄桥决战等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崇文历任华中野战军随营干部学校校长,雪枫大学副校长,华中军政大学教育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三野战军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莱芜、淮海、渡江和上海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崇文历任人民解放军第三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总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国防科委副秘书长,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崇文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0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5、张柱国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柱国(1913年-1992年10月20日),山西省繁峙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繁峙县三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会员,中共繁峙县委宣传部部长。参加了繁峙地区1943年秋季反“扫荡”斗争。1944年任中共繁峙县委书记兼县支队政治委员,领导县军民反“扫荡”、反封锁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柱国万任北岳区雁北专员公署专员,组织支前工作。1947年任北岳军区后勤部参谋长。1949年任第20兵团后勤部代理部长、政治委员。参与组织领导了绥远、大同、集宁、张家口、太原、平津等战役战斗中的后勤保障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柱国历任公安军后勤部政治委员。1952年起,任东北军区公安总队政治委员,公安军第22师政治委员,公安内卫第4师政治委员,黑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兼人民武装警察黑龙江省总队第二政治委员,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叫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茶获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学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5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6、张晓冰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晓冰(1919年-2002年11月25日)原名张珠。河北省玉田县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参加革命,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9年任冀中军区司令部教育股股长。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后,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股长。1942年在饶阳、武强、献县地区坚持游击作战,参加反“扫荡”作战。1943年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军训股股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张晓冰随部队赴东北,深入北票地区组织发展武装。参加北票战斗后,部队被编为冀热辽军区第22旅67团,任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任旅参谋长。1947年4月任热河军区热辽军分区参谋长。同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3师参谋长。1948年任副师长。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45军134师副师长。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晓冰任副师长,率部在广西追歼国民党残部和剿灭土匪。1952年10月任新组建的第54军134师师长。率师在辽东半岛担负守卫海防和作战训练。</p><p class="ql-block"> 1953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54军134师师长、军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8年回国后,任第二海军学校校长、海军工程学院副院长。1962年5月任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1966年5月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任′1966年5月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2年1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7、张铚秀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铚秀(1915年7月26日—2009年8月14日)江西省永新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参加虹桥村农民暴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铚秀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中队长等职,参加了江西田里、金华山,湖南松山等战斗和第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铚秀先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新四军中队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支队参谋长兼军分区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卫岗、苏南、丹阳上下会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铚秀历任新四军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涟水、新泰、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莱阳、潍县、周村、济南、淮海和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建立了功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张铚秀历任副军长、代理军长、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山东省委常务副书记、昆明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昆明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军政军民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张铚秀于1969年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他在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因病离开后任西线战役总指挥。</p><p class="ql-block"> 1980年,张铚秀升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了1980年至1985年的中越边境冲突,他先是指挥云南方向部队拔点作战和部队轮战,取得了胜利,1984年,他又亲自指挥了两山战役,取得了胜利,收复了老山、者阴山。他是解放军从事作战指挥年限最长的将领之一。</p><p class="ql-block"> 张铚秀同志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2007年8月1日,张铚秀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代表军队老干部发言。</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14日晨因患癌症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4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8、张强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强生(1916年—1977年01月12日),江西省安福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零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i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强生历任湘赣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部司号长,游击队分队长。参加了湘赣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央红军长征后,坚持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强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连长。</p><p class="ql-block"> 1940年7月起,任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二团参谋长、营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四团参谋长,第二旅五团团长,苏南茅山地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参加了苏南反“清乡”斗争、天目山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张强生历任新四军第1师16旅48团团长,华中野战军第11纵队三十一旅参谋长。</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任苏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同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三旅副旅长。</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九军八十七师师长。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漳厦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继任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1月,张强生历任空军第十一师师长。后任华东军区空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防空高炮师师长。1958年1月任空军第四军副军长。</p><p class="ql-block"> 1960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 1969年12月任济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秋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7年1月1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699、张辑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缉光(1916年一1995年12月16日)原名张行熙。山东省(原桓台县)淄博市张店区四宝山镇隽家山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底加入八路军。</p><p class="ql-block"> 1929年起,张缉光哥仨随父在天津上学。起初在天津私立河北中学预备班复习,至第二年即考入扶轮中学。1933年其父病故,兄弟3人均由天津返回原籍。长兄、二兄继续上学,张缉光在家劳动一年。1934年7月人山东省建设厅所办的工程人员训练班电气科学习。学习6个月后毕业,被分配到平度县电话事务所当管理员。时值共产党员于聿川在县民众教育馆任馆长,他介绍张缉光读了不少进步书籍,诸如社会科学、大众哲学及世界知识等。在于聿川的帮助下,张缉光对革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37年7月又考入济南齐鲁中学高中部学习。在此期间,由于聿川介绍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时因平津被日军占领,济南形势紧张,张缉光学习几个月后便又回到家乡。12月共产党员赵明新联络孙铁民、张冲凌、张缉光等几个知识分子,组织成立了“民先”区队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1月入党后任区委宣传委员。</p><p class="ql-block"> 曾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政治部组训科科长,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第2师政治部秘书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坑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辑光先后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政治部秘书长、宣传科科长、政治部代理主任,山东军区清河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垦区分区独立团政治委员,渤海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多次参加反“扫荡”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辑光历任山东军区渤海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第28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郓城、上蔡和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国成立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华东军区吴淞要塞区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炮兵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辑光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第四届政协常委。</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9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12月6日在济南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2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00、张显扬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显扬(1915年-2005年5月13日),四川省通江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排长、连长等职。参加了长征。 </p><p class="ql-block"> 张显扬,四川通江碧溪场郑家营村人。9岁放牛,18岁参加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3年,张显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四团排长、连长。参加了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p><p class="ql-block">1934年8月,因聪明伶俐被调入红四方面军军部学习,参加了反刘湘的六路围攻战役。战后被提升为排长。1935年在陕南战斗中负重伤,伤愈后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连长征。</p><p class="ql-block"> 1940年任连长时,奉命在襄垣扩充了一个营的武装力量,被旅首长授予“模范干部”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显扬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排长,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第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夜袭阳明堡、黄崖底、神头岭等战斗和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中,张显场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九旅二十五团副团长,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四五团团长,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副旅长,中原军区第二十五旅旅长,豫西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五军四十三师师长。</p><p class="ql-block">参加了邯郸战役、陇海路战役、定陶战役、鄄城战役、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滇南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张显扬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五军四十三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邯郸、豫西、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显扬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军区昭通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50年年底,西南军区命令决定,张显扬之四十三师脱离十五军建制,留守云南昭通,第十军第二十九师编入十五军建制,参加抗美援朝。</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5年5月13日逝世,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6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01、张献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献奎(1916年02月-1999年08月07日)山西省忻县(今忻州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参加山西牺盟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16年2月生于山西忻县(今忻州市)。15岁时考入太原私立平民学校。</p><p class="ql-block"> 1936年冬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总会当司务秘书。</p><p class="ql-block"> 1937年5月入太原军政训练班学习,7月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0总队任工作员。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献奎先后任决死队第10总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长兼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代理主任。1940年10月起任晋西北军区第八军分区5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5支队政治委员、第6支队支队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岚县寨子村战斗。曾获晋绥军区战斗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献奎历任吕梁军区独立12团团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4旅12团团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第4师12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羊马河、蟠龙、沙家店、黄龙、瓦子街、西府陇东、荔北、陕中、扶眉等战役战斗和进军新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献奎历任新疆军区骑兵第8师政治委员兼中共莎车地委书记,第二步兵学校副校长、校长。</p><p class="ql-block"> 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战术教授会副主任、主任,军事学院合成军队指挥系二部主任、院训练部副部长、训练研究部部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部长、副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献奎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9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0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02、张梓祯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梓桢(1913年9月—1982年8月22日)曾用名张松操、张天喜。山西省灵石县交口镇(今交口县)回龙乡下庄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6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19年,张梓桢6岁的时候,被过继给大伯父。没有亲生子女的大伯父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张梓桢身上,让他念书。他们还请了先生算卦,先生一句“此子将来有官无印”。虽然没有印,大伯父也很高兴,更加省吃俭用供张梓桢读书。张梓桢曾在村办小学和回龙小学读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张梓桢报考山西省立第一师范。考完后,老师告诉他,初试被录取了,卷号、名次、姓名都没错,可是揭榜时,他的名次上面竟是一个姓高的学生。张梓桢被别人顶替了。这时,他开始嗅到现实社会的一点黑暗。之后,张梓桢又考上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三年后又考入太原师范学院。</p><p class="ql-block"> 1935年,张梓 张梓桢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学校地下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支部书记,积极从事学生运动。</p><p class="ql-block"> 1936年3月,在学校里就喜欢当“职业革命家”的张梓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东征期间,张梓桢奉上级之命任红军孝(义)灵(石)汾(阳)游击第三大队大队长,活动于中阳、孝义、隰县一带。后来,张梓桢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独立二营连指导员。不久后,张梓桢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的干事。同年6月,张梓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4月,张梓桢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干事,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张梓桢的工作就是利用日军俘虏,瓦解日军斗志。后来,日军俘虏多了,张梓桢就开始对日本的风俗习惯进行研究,抓住日本士兵的心理要害,发他们思家厌战情绪。</p><p class="ql-block"> 全面抗战开始后,1939年8月,张梓桢调任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干事、教育科科长。</p><p class="ql-block"> 1940年5月,张梓桢调任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大队政委兼教导大队代政委。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教育干事、教育科科长兼宣传大队政委,一一五师教导大队代政委,一一五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梓祯任山东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部长,辽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辽宁人民军政学校教育长,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副校长兼副政委,旅大警察学校副校长兼政委,辽东军区独立第五师政委,第四野战军第50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梓祯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联络部部长兼秘书长,旅大警备区副政委、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梓祯是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22日,张大连逝世,享年6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21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03、张雷平 少将</p> <p class="ql-block">张雷平(1918年12月—1975年7月18日),原名邵泽普。江苏省沛县祁庄人。</p><p class="ql-block">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7年,张雷平在泰州城区伪警察局谋职,后到泰县伪警察局任班长。1939年初,中共党员俞铭璜受组织到泰县和泰州一事活动,秘密发展党员。这时,具有抗日救民思想的张雷平结识了俞铭璜,参加了革命。2月,张雷平经俞铭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同时成立的中共泰县工委组织部长兼城区区委书记,从此脱离泰县警察局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雷年先后任中共泰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兼城区区委书记。1940年6月起,任中共江都县委副书记兼独立营政治委员,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兴化县委书记,中共苏中第一地委组织部部长,第二地委组织部部长兼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台北独立团政治委员和兴化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了苏中反“扫荡”斗争和兴化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雷平任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特务一团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八十七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三十旅政治部主任,三十四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江淮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警备第十五旅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涟水保卫战,苏中地区坚持斗争和淮海、渡江导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雷平任第三野战军三十军九十师副政委、政委,水利一师政委,志愿军炮兵第三师政委,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志愿军炮兵政治部主任。1958年9月起,任国防科工委二十基地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正军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5年7月18日,张雷平在北京逝世。终年5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7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04、张新华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新华(1911年-2003年5月29日)福建省宁化县曹坊乡滑石药里径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春带领村青年成立赤卫队,任赤卫队队长。不久敌人抓赤卫队员,他告别母亲参加了红十二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新华先后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107团1连班长、军委红星炮兵营3连连长、红一方面军一师1团1连连长、红二方面军四师11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在长征途中。先后参加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和突破乌江天险等重要战斗战役,直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长征结束。</p><p class="ql-block"> 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新华先后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4团参谋长、独立2团团长、120师第三支队副团长、晋西北军区工卫旅参谋长、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21团团长,1943年初任交城县委委员,先后参加了“反扫荡”、百团大战、八分区“挤敌人”和大反攻作战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新任吕梁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西北野战军7纵12旅旅长、第一野战军7军20师师长。张新华,,参加了太原、扶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第七训练基地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福建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1月离休。</p><p class="ql-block"> 2′003年5月29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05、张雍耿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雍耿(1917年—1994年1月7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鎮立衬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成时期,张雍耿同志在1930年就加入了少先锋队,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红军放哨等革命活动。投入革命队伍中,历任红三军团战士、宣传员,中央红军第五后方医院副特派员、分保卫局侦察科员,红军第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副特派员,闽西红军永定大队大队长,第七支队特派员,闽西红军第七支队四大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并由江西转战闽西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张雍耿同志英勇善战,意志顽强,出生入死,不屈不挠,表现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张雍耿同志历任闽西抗日义勇军二支队一大队党总支书记,新四军支队政治部组织干事,新四军政治部保卫部巡视员、第二支队三团政治处调查股股长、教导总队政治处调查统计科科长、第三支队军法处主任、华东党校学员、第六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浙西军分西政治部主任、一纵一旅一团政治委员等职。张雍耿同志能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斗争方针和政策,善于政治攻势,积极对敌作战,参加了江南反扫荡战斗、皖南事变突围战斗和孝丰反顽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雍耿同志历任苏南区党委社会部副部长,苏南行署公安局副局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二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八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等重大战役中,多次指挥一个团担任主攻,英勇、善谋、灵活、果断,为战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渡江战役中,他率一个师担任第一梯队,强渡长江,之后又挥师南下,乘胜追击,取得节节胜利,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雍耿同志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六师政治委员,空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兼福建前线指挥所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福州指挥所政治委员,空军第八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顾问(大区副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雍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1日7日在济南逝世,享年7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0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06、张德贵 少将</p><p class="ql-block">(未找到授衔后图片)</p> <p class="ql-block"> 张德贵(1914年-1987年3月6日)四川省巴中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曾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219团政治处干事、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师直属队中共总支书记、师司令部连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宣达战役、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二万达长征。到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等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德贵先后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772团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卫生处政治委员、旅直属队中共总支书记、团政治处副主任等职。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战斗和百团大战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德贵历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社会部第1科科长、黑龙江军区警卫团政治委员、独立第2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德贵历任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组织部部长,军区干部部部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7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内蒙古军区呼伦贝尔盟分区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 1995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7年3月6日在呼和浩特逝世,终年7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1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07、张竭诚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竭诚(1917年一2001年2月24日),原各张万春。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曾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第74师特务营通信班班长、军部交通队排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次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1月随红25军长征,参加了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反“围剿”作战。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参加了直罗镇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竭诚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司令部参谋,第689团参谋、3营代理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鲁豫边区反“扫荡”作战。1940年夏,随部南下华中。后任新四军第3师淮海军分区第2支队5团团长、副支队长、第3支队支队长,第3师独立旅3团团长。率部</p><p class="ql-block">在苏北淮海地区进行抗日和反顽斗争。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端诚任随新四军第3师赴东北,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18团团长、副师长、师长,第四野战军第39军117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代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及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曾受到中朝联合司令部的通令嘉奖。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1953年7月回国后,任军长。1960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竭诚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1年2月24日在沈阳逝世。享年7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7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08、张蕴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蕴钰(1917年1月14日—2008年8月29日)字海城。河北省赞皇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17年1月14日,张蕴钰出生于河北省赞皇县武昌村一户普通的农户家庭中。</p><p class="ql-block"> 1930年春,党组领导发动了名震冀西的“三七”农民暴动。张蕴钰深受革命进步思想感染,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面抗战爆发后,20岁的张蕴钰再也不能安心读书,便中断学业,和兄长张蕴珊一起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张蕴钰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张蕴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平汉游击队副队长。</p><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张蕴钰在与日军作战中负伤。10月,张蕴钰任独立支队司令部队列训练股长。</p><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张蕴钰任晋冀豫军区(边纵)司令部参谋,之后,张蕴钰被任命为为边纵一大队大队长。以一个连为基础,到赞皇县、高邑县、元氏县等地区组建部队。张蕴钰还参加了清河、马岭、大陈庄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0年1月,张蕴钰任副团长。3月25日,张蕴钰率部在京汉铁路柳林镇进行破袭战。11月,张蕴钰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1941年6月,张蕴钰回到赞皇,任太行军区一分区独立营营长,与敌人作反“蚕食”斗争,曾袭击南壕村敌据点,1944年,张蕴钰调任分区教导队长,参加了分区地委整风领导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蕴钰被派往石门市办事处任主任,驻获鹿县永壁村。</p><p class="ql-block"> 3月,张蕴钰随秦基伟、陶希晋到石家庄参加停战谈判。5月,张蕴钰到北平,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第二十五小组组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29日,发生了驻天津美国军队配合国民党军进攻河北省香河县安平镇的安平事件,我军伤亡十余人。由于这是张蕴钰负责的地区,他到安平镇作了实地调查。</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张蕴钰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参谋长。9月,张蕴钰随部队过黄河,参加解放宜阳县、鲁山县、宝丰县以及解放洛阳和郑州的诸次战斗,后又参加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张蕴钰调任军副参谋长。淮海战役胜利后,9月,张蕴钰随部参加解放广州战役,之后进军昆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之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张蕴钰随部队开到四川泸州。参加了西南剿匪的斗争。7月,张蕴钰被任命为15军参谋长。12月,15军奉命入朝,张蕴钰改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51年3月下旬,张蕴钰随部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4月22日,志愿军开始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参谋长,核武器试验靶场(0673部队)主任,核试验基地(新疆马兰基地)司令员,“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委员,沈阳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核试验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司令部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8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8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09、张震东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震东(1907年—1984年4月15日)六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7年参加农民暴动。1928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安独立团班长,黄安独立师连长。1932年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营长。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多次反“围剿”作战。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奉命留在原地坚持斗争。任重新成立的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副团长。1933年任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副师长。率部参加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曾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五团团长。1934年11月随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任陕北补充师师长,同年12月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震东 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副参谋长、抗日挺进支队参谋长、司令员,江南指挥部苏皖支队参谋长,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参谋长,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参谋处处长,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率部参加开辟巩固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震东先后任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苏中野战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苏北军区第九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2月任苏北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震东先后任苏北军区司令员、安徽省军区第二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震东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1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5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10、张震寰 少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震寰(1915年10月21日~1994年3月23日),北京人。</p><p class="ql-block">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与进步刊物《现实月报》和北大新文学研究会的创办工作。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民先北平总部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1936年9月,参加革命,任北平总队秘书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受党的派遣先从北平到达武汉,组织平津流亡同学会和“民先”武汉队部,后在河南开封革命刊物《抗日早报》社工作,积极参予组织学生运动,支援抗日军队,开展地下斗争,继而又到河南大学游击训练班任总队长,在国民党第十五军干部训练班任中队长、指导员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1938年初,受“民先”派遣,前往江苏徐州组织“民先”华东队部。</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随后,到国民革命军第51军徐州战地服务团任副团长,在极端复杂的斗争中开展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民抗战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震寰1939年1月,入伍,先后担任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苏皖边区党委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0年9月,任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3年1月,任新四军第四师九旅政治部代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任新四军四师九旅政治部主任,后兼任该旅二十六团政委。参加了淮北反“扫荡”战斗、山子头战役和恢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西进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张震寰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9旅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炮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政治委员。他先后率部参加过淮北朝阳集、宿北、讨伐郝鹏举、莱芜、鲁南、孟良崮、胶河、益林等许多重大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50年代末,张震寰积极参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开创工作,为组建国防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试验基地,为建设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7年~1965年,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秘书长兼任国防工业办公室五局局长、国防科技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国防科委党委常委等职。</p><p class="ql-block"> 1964年,作为首次核试验委员会成员兼试验部部长,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工作。</p><p class="ql-block"> 1965年,作为第二次核试验委员会成员,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p><p class="ql-block"> 1967年6月,我国首次氢弹空爆试验现场指挥主要成员,负责这次氢弹试验的组织工作。</p><p class="ql-block"> 1968年,受林彪迫害离开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 1975年,恢复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7年,向中央提出了研制亿次巨型计算机的报告。1977年11月,经党中央批准后,由他负责和制工作。经过6个春秋,“银河”亿次计算机于1982年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巨型机的国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1978年,他参与组织领导了远洋测量船队的组建和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的研制试验。</p><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主管武器战术技术论证工作。</p><p class="ql-block"> 张宸寰是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4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52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11、张潮夫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潮夫(1908年10月3日—2005年2月16日)湖北省大悟县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潮夫历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73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9军政治部保卫局保卫科长、第25师73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潮夫先后历任新四军第3支队6团营教导员,江南指挥部挺进纵队第1团政治处主任,第4团政委,第4军第1师1旅2团政委,第2旅6团政委,苏中军区特务2团政委,苏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参加了浒墅关、郭村、黄桥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张潮夫历任苏中军区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18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8师副政委,第三野战军第34军101师政委,第8兵团后勤部政委。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潮夫历任第10兵团后勤部政委,华东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5年2月16日,在南京病逝,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2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12、张耀词 少将</p> <p class="ql-block"> 张耀祠(1916年2月5日[5]-2010年10月30日)江霄省雩都(今于都)县葛坳乡新安子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张耀祠1933年参加红军,在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成立后的第一天,也就是当兵以来的第一班岗就站在了毛主席门口。他站在那里,手持着枪,感到既紧张又激动。下哨后,他兴奋地对全班战友讲:“今天,我见到毛主席啦!”从此以后,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 他还担任过红八军团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国家保卫局侦察科科员。参加了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耀词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第三中队队长、组织干事,延安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保卫干事、参谋、组织股副股长、供给处副主任,营政治教导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张耀词历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二师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4月,张耀词调至中南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他的职责是保卫毛主席,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他就住在毛主席卧室咫尺之遥的更衣室,与毛主席朝夕相处。多年来,一直掌管着中南海的安全保卫工作,对这里的每处环境、每个哨位,他都了如指掌。</p><p class="ql-block"> 后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委,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1976年10月,奉党中央之命参与了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斗争。197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79年任成都军区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耀词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候补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他著有《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等。</p><p class="ql-block"> 2010年10月30日在南昌逝世,享年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3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13、陈 力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力(1917年-1976年)曾用名陈昌亨。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王沙村上王沙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青团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力历历任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反 “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力先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一旅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力历任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华北军政大学炮兵大队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陈力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铁道兵学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力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6年在江西省宁都县家乡病逝,终年5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1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14、陈 沂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沂(1912年12月4日~2002年7月26日)字孟秋。曾用名余立平,笔名陈毅。贵州遵义新蒲新区新州人。</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p><p class="ql-block"> 陈沂出生于1912年12月24日,17岁参加革命,19岁加入共产党。与其他将军通过参加起义不同,他从左联外围组织“青年反帝联盟”入手,两年后正式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展开了他的文化工作生涯。</p><p class="ql-block"> 1929年,陈沂赴上海求学,并投身革命。1931年,他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参加了北平左联,并担任候补执委。“九·ー八”事变后,北平各大学学生组织南下请愿示威团,陈沂是示威团的领导成员,并担任纠察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沂任北方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靓战争爆发后,陈沂先后任八路军晋南干校校务部主任,1940年初任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党支部书记时来到武乡,不久调中共中央北方局任干事,后任《新华日报》太南版总编,冀南日报社总编,鲁西日报社、冀鲁豫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大众日报社社长,新华社山东总分社社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宣传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沂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东北民主联军、中共中央西满分局宣传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沂是中共八大列席代表、十二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他作有《我们从朝鲜同来》、《停战后的朝鲜》、《十年历程》、《脚印》、《白山黑水》等。</p><p class="ql-block"> 2002年7月26日9时05分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5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14、陈 宏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宏(1915年-2004年5月21日)原冻嘉惠。安徽金寨古碑锁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宏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宣传队队长、青年科科长。参加了参加了血战新集、土桥铺、漫川关突围、挺进大巴山等几十次战斗,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抗日战争时期,陈宏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1937年,陈宏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大学习,结业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成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宏任鲁中军区副旅长、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师长、纵队参谋长。参加了率部参加了碾庄圩、开封、莱芜、孟良崮、太子堂、胶济路西段及淄博、蒙山、沂源、沙土集、洛阳、宛西、开封、睢杞、鲁南岱崮战斗和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陈宏历任渤海军区政委、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成都军区、南京军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p><p class="ql-block"> 2004年5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1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15、陈 奇 少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陈奇(1910——1956.4.2),河南罗山县潘新镇人。</p><p class="ql-block"> 1910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奇历任红四军三十九团战士、三十六团班长、九军二十五师师部排长、新兵营长、二十七师营教导员。[1934年2月任二十七师八〇团营长。参加了保卫鄂豫皖根据地、创建及保卫川陕根据地的战斗,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及西路军西征4]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奇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一团副团长,1937年7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受训,任学员。</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任区队长。同年8月,随延安赴山东干部大队去山东敌后根据地,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一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1939年3月,四支队的三个团整编为三个基干营,一团整编为一营,任营长。</p><p class="ql-block">1940年4月,四支队三个基干营重新合编为新的四支队一团,任副团长。</p><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任三团团长。三团团长[4],蒙南支队支队长,第一旅二团副团长,鲁中军区第二团团长兼沂山军分区司令员,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一旅旅长,淄博张卫戍司令员。[4]</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陈奇任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一旅旅长。在收复淄博后曾兼淄博张卫戍司令员。</p><p class="ql-block">1946年3月,因重病住院。1947年2月,1948年2月任胶东新五师师长。</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任九十五师师长。</p><p class="ql-block">1950年初,陈奇奉命率九十五师自青岛赴福建,途径南京时,痼疾急性发作,大量咳血任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任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胶东军区新五师师长,华东军区第三十二军九十五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1950年初,陈奇奉命率九十五师自青岛赴福建,途径南京时,痼疾急性发作,大量咳血,送医院抢救治疗。后在青岛、济南、南京等地养病。1952年,评准军级。</p><p class="ql-block">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56年4月29日在南京家中逝世,年仅46岁。后追授烈士称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5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16、陈 波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波(1908年—2009年12月3日)原名陈汉清,河南新县(原麻城乘马九乡)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波任鄂豫皖红1师第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第1师1团副营长,红4方面军第4军10师30团副团长,援西军司令部第2科科长。参加了苏区反“扫荡“斗争 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陂 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特务团参谋长,副团长,太行军区荣军学校校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波历任东北军区通化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辽宁军区副参谋长,东北护路军南满指挥部司令员,东北铁路公安总队副总队长,东北铁路公安局副局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波历任东北铁路公安总队总队长,司令员,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后勤部政治委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年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9年12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6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17、陈 挺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挺(1911年~2005年2月18日)福建省福安市白石乡山头仔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闽东兰田暴动,随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挺历任闽东独立三团特务队队长,闽东红军独立师连长,福寿(福安、寿宁)独立团特务队队长,独立四团团长,参加了开辟闽东苏区的斗争,坚持了闽浙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挖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挺历任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历任新四军六团营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支队长,参加了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是京剧《沙家滨》的人物原型之一。“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18旅52团团长,苏中军区特务三团团长,参加了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挺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一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一师副师长,三师师长等,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挺历任福建省军区福安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闽北指挥部副司令员,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八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七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陈挺同志退休后(副兵团职待遇)。</p><p class="ql-block"> 2005年2月18日因病在苏州市逝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687字)丿1</span></p> <p class="ql-block">0718、陈 钦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钦(1915年~2003年5月7日),四川南部县谢河镇碑院寺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事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钦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副连长,连长,第八十一团副营长,营长,红九军教导师司令部作战科长,团参谋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个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钦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教员,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科科长,渤海军区团参谋长,第七师司令部参谋主任。</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钦历任山东军区第八师参谋长,东北松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合江省军事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冻钦历任东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华东军区空军参谋长,南京军区空军第二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央早委颂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5 月7 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王共54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19、陈 祥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祥(1916年12月-1997年06月23日)原名邸银国。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八军、第二十五军通信员。 </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剩”作战。1934年11月红军第二十五军主力长征后,留在皖西,任重建的红军第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通信班班长。</p><p class="ql-block"> 1936年夏调潜山、太湖、英山等县便衣队工作。参加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成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陈祥入第二十八军干部学校学习。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随红军第二十八军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任警卫班班长、排长、组织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巡视员。1939年5月,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第三营政治教导员。1940年5月7日夜,率第七连去定远县藕塘镇执行任务。8日拂晓,得知日军突然包围了在藕塘地区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部,当机立断,率该连迅速抢占藕塘东南的宝塔山,与敌激战,牵制了2000多日军。午后,第七团第二营赶来增援,将敌击溃,掩护了支队领导机关和一批伤病员安全转移。8月,调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干部学校学习。1941年4月,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党总支部书记。同年11月任第二师第五旅第十五团政治委员兼中共泗(县)五(河)灵(璧)凤(阳)县党政军委员会书记。1942年3月,任第二师第六旅第十七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津浦路东天长至仪征公路破击战,津浦路西反顽作战及攻占青家岗伪据点等战斗。7月初,率部攻打仪征县十二圩日伪据点,激战5小时,歼灭日伪军200余人。1943年2月,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5月,陈祥参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进军东北,任东满军区朝鲜支队政治委员,吉林军区独立第一师第四团政治委员,吉林军区吉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吉林警备区政治部主任、警卫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政治部主任。参加渡江及解放广州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祥历任广东军区珠江三角洲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粤中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南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工程兵副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δ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7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1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20、陈 彬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彬(1919年9月26日—1998年12月21日),原名陈大孝。四川省通江县麻石坊区陈家道角里村人。</p><p class="ql-block"> 6岁时读了3个月私塾,辍学后在家放牛、割草,做小生意。</p><p class="ql-block"> 1932年,陈彬的父亲当了村苏维埃主席,13岁的陈彬参加了儿童团。1933年,地主还乡团搜捕他父亲,父子逃离家乡,参加了红军。陈彬的父亲在红10师29团5连当炊事员,陈彬当勤务兵</p><p class="ql-block"> 1933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彬经历了川、陕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暴发后,陈彬先后历任报务员、教员、分队长、电台区队区队长、通讯科科长等职,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特别是为保证部队的通信联络做出了显著成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彬先后任军分区参谋长、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大队长、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无棣城攻击战、平原攻击战、天津小站攻击战、济南战役和剿匪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陈彬先后任总参军务部处长、副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他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61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他积极推进国防工业体制改革,为军工更好地担负起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参与组织领导了多项战略武器、常规兵器和通信卫星的研制和试验,组织指挥了洲际运载火箭、潜艇运载火箭和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等多项重大试验任务,并获得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陈彬是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荣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8年12月21月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7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21、陈 熙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熙 (1918—1990.12.14)江西省兴国县兴莲乡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少共莲塘区委组织部长。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熙历任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师政治部宣传员,红五军团政治处技术书记、文化科科长,红三十军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他服从组织调配,随红军左路军三次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参加了广西虎秦岭战斗、贵州土城战斗、甘肃高台、石窝和红柳园子等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3月,陈熙在甘肃张掖的倪家营子战斗中,陈熙担任正面阻击的任务,利用几间土屋子掩护,击溃敌人骑兵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敌人恼羞成怒,向土屋子猛轰。突然,屋子塌下来,将陈熙埋在里面。直到战斗间隙,战友才将陈熙从土堆中挖了出来。最后,他随红军西路军残部,进入新疆。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陈熙英勇顽强,不断走向成熟。</p><p class="ql-block"> 1942年7月,在新疆学习就要结束时,原来与我党合作的新疆国民党政府主席盛世才突然翻脸不认人,无理地关押和迫害我党派往新疆的全体干部和学员,甚至连家属都不放过。航空队的同志不为盛世才的淫威所屈服,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为尽快取得与外界的联系,在黑夜里,陈熙曾三次踩着战友搭成的人梯翻墙而出,与苏联驻新疆领事馆联系,反映飞行队遭到关押监禁的真实情况。消息很快传到各地,引起了我党的抗议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使盛世才的暴行的有所收敛。通过党中央营救,陈熙于1946年6月回到延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部分地区被我军最早解放,并缴获了日军的一批教练机。党中央决定利用这批飞行器材、基地设施及航空图纸。陈熙奉命到东北创建我党第一所航空学校,任飞行大队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大队长。在创建航校工作中,他率先垂范,艰苦奋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熙奉命参与组建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并任校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航空学校当校长时,加强学校的全面建设,对学员严格要求,总是一个一个放单飞,培养了大批过硬的飞行员。</p><p class="ql-block"> 陈熙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培养了大批过硬的飞行员和中、高级指挥人才,为人民空军建设作出了贡献后历任空军军事学校管理部第一副部长,空军军校部部长,空军学院第一副院长、政治委员。在空军军校部任部长期间,他参与了从单一航校发展为多专业、多兵种、多层次的空军院校建设,卓有成效。</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p><p class="ql-block"> 1978年重新恢复工作。任空军学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早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23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22、陈 德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德(1914年-1983年8月25日),广东省潮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德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文书,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德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政治处副主任,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十六团政治委员,清河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七师二十一旅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七师二十一旅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八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一四五师政治委员。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委员,广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山东省军区政治委员,广州军区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德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8月25日,陈德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6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10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23、陈士法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士法(1911年~1992年8月15日),曾用名陈士发,江西会昌人。</p><p class="ql-block"> 1933年,陈士法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陈士法,1911年12月出生于会昌县珠兰乡龙车村的一个贫民家庭。因家贫,陈士法幼年时给地主放牛,后他又当缝衣学徒。1931年11月,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解放了会昌,陈士法在当地参加了赤少队。第二年,他又加入了苏区缝衣工会。1933年9月,陈士法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陈士法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团警卫连战士,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苹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法参加了为保卫中央苏区的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在1934年2月的广昌战役中,他负责攻击任务,作战勇敢,被提升为班长。10月,他随红军主力参加长征。长征途中,他克服负伤而无药医治的困难,强忍伤痛不掉队,胜利到达陕北。在直罗镇战斗中,他带领全班战士担任攻击主力,出色完成任务,被提拔为排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士法先后任八路军115师随营学校区队长,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队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歼灭战,胜利完成伏击任务。随后,开赴河北阜平、曲阳地区展开敌后游击战争。他广泛发动群众参军,受到上级嘉奖,被提拔为师特务营长。1941年,敌伪顽纠集7万人马对沂蒙山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他率领全营官兵,克服重重困难,机智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掩护数千人的领导机关转移,为取得反扫荡的胜利立功受奖。12月,他调任教导第2旅4团副团长。1942年精兵简政后,他被派往地方,担任临沐县独立营营长。因成绩突出,陈士法调任鲁南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1945年7月,他改任23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士法先后担任山东野战军第8师22团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22军65师师长等职。在每次战役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英勇果敢、团结部属、指挥若定。他以善于打攻坚战而闻名,多次带领部队胜利完成主攻任务。[3]</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士法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舟嵊要塞区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2年8月,上海病故,享年8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3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24、陈云中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云中(1917年—1995年10月24日)江西省永新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 1932年4月,陈云中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红军时期,陈云中同志历任红三军团五军四师文书、通讯员、测绘员。红二十八军作战参谋,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云中历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参谋,第四纵以彦谋、平西挺进军司令部作二十支队侦察科科长,作战斗科长,冀东军区十三团参谋长、团长、十六团团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期间,陈云中历任冀晋纵队第二旅副旅长,热河军区独立第十三旅副旅长,冀察热辽军区军政学校训练部副部长,第十九军分区副司令员,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补训第一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中历任川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宜宾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东海舰队第六支队支队长,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让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作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5年10月24日病逝,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8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25、陈云开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云开(1912年—1990年10月12日) 江西省泰和县万台南坑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云开历任红六军团司令部译电员,第五十三团连政治指导员,游击第一支队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执行科科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云开先后任八路军一二○师晋南工作团副主任,三五九旅炮兵营政治委员,晋西北独立第一团政治委员,雁北支队政治委员,雁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开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政治委员,第一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开。,任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56年01月到59年0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部主任、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曾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10月12日逝世。享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63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26、陈中民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中民(1918年—1987年),山东省济南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忠民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任鲁西北范筑先纵队副营长、营长。</p><p class="ql-block"> 1941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参加了多次反“清剿“和“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 </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陈忠民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参谋长。先后参加了陇海、定陶、巨野、滑县等战役。在参与指挥阻击向鄄城进犯的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浴血奋战11天,保证了主力部队作战的胜利,受到的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 1948年任五旅副旅长兼鄂豫军区一分区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9年初,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军二十八师师长,参加了渡江战役及进军大西南和成都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陈忠民历任二十八师师长兼川南军区宜宾分区司令员、地区专员。1951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 1954年底赴苏联,先后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学习。</p><p class="ql-block"> 1958年任高等军事学院科研部副部长。1963年后任训练部部长、副教育长兼战役教研室主任, 1969年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1972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军事系主任,军事学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忠民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陈中民因病抢救无效于1987年5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5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27、陈忠梅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忠梅(1918年-2000年3月15日),福建永定县湖雷镇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草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中梅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忠梅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直属队青年干事,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连指导员,东进支队第二大队营副教导员、教导员,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十三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十三团副团长,山东军区特务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忠梅历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4师参谋长、副师长,23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6军78师师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和解放上海。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忠梅先后主要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6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1954年毕业于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任第26军副军长兼参谋长,长山要塞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等。</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3月15日因病在福州逝世,</p><p class="ql-block">享年8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37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28、陈仁洪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仁洪(1917年11月-1990年2月28日)原名王继祥。江西铅山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p><p class="ql-block"> 当过儿童团长、区团委书记。1931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上饶铅山独立营政委、闽北军分区政治部青年干事。红军长征后,陈仁洪任闽北军分区教导大队1中队指导员,参加开辟资溪光泽贵溪游击区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1930年起任共青团江西省铅山县王伯坂区区委委员、团县委书记。1931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铅山县军事部赤卫军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3年秋起任铅山县独立营政治委员。1934年2月起任江西省上铅县警卫营政治委员,11月起任闽北军分区政治部青年干事。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 1935年2月起任闽北独立师三团一营政治委员,10月起任红四团一营政治委员,12月起任闽浙赣第二纵队一支队政治委员。1936年9月起任闽浙赣第四纵队一支队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起,陈仁洪历任一支队支队长。同年11月起任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二营营长。1941年4月起任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五十六团一营营长,7月起任五十七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入中共月入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二期学习。1943年2月起任新四军第七师独立团副团长。1945年5月起任新四军七师抗日军政大学(抗大十分校)教育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起,陈仁洪历任新四军第七师二十一旅参谋长。1946年10月起任华中第六纵队十七师参谋长。1948年5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师副师长,12月起任十六师代师长。1949年3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七十师师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仁洪历任陆军第二十四军七十师师长(任期内,1951年5月至7月在华东军区高干训练班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至1953年61953年6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七十师师长。</p><p class="ql-block">1953年6月至1955年、1955年至1956年4月相继任志愿军第二十四军副军长及陆军军副军长。1956年4月至1957年在解放军第五○速成中学学习,其间:1956年5月至1957年11月任校党委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7年9月至1960年夏在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75年10月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其间:1970年6月至1973年8月任卫生部军管会主任)。</p><p class="ql-block">1977年12月至1982年10月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82年10月至1985年6月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其间:1980年4月起任军区党委常委、1982年10月起任军区党委副书记,1980年5月至1983年2月兼任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60年10月主1964年周月任陆军副军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仁洪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3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29、陈文彪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文彪(1910年—1962年11月24日) ,湖北汉川人。</p><p class="ql-block">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转人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幸命成争时期,1929年7月,陈文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在汉川县游击队和红3军当战士、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团中共总支书记。参加了瓦庙集、龙家寨、浯溪河、桃子溪等战斗和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开国将帅“围剿”斗争。</p><p class="ql-block"> 1935年1 1月任红2军团第5师15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二方面军第2军团第6师16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3期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7月,陈文彪先后任蟠龙抗大第7大队支队长兼4队队长。 1939年1月起,任晋察冀军区抗大第二分校大队长、第3团团长、高干科队长。参加了冀中军区“五一”反“扫荡”作战。1943年2月带高干科人员返回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1团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6月,陈文彪参加八路军南下第3支队。㇏㇏㇏随部赴东北,任辽西军区保安司令部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起,任冀~察热辽军分区、独立第3师和东北野战军第1 1纵队33师政治委员,1948年10月任冀察热辽军区的后勤司令部主任,次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6分部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政治委员、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区炮兵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6月后,曾任军委总军械部、总参谋部军械部和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1960年3月任总后勤部军械部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p><p class="ql-block"> 1962年11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二岁。</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2年11月24日逝近世,终年5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67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30、陈外欧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外欧(1910.12.~1984)原名陈外苟。茶陵县桃坑乡马溪村人。</p><p class="ql-block"> 陈外欧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地</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陈外欧就在当地为茶陵游击队站岗放哨,充当向导。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10月参加茶陵游击队。1931年12月,青团转为中共党员。</p><p class="ql-block"> 历任茶陵县游击队班长,茶陵县八区警卫连排长,副连长,红军第四分校连长,红六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红十七师四十九团一营营长,军团特务团参谋长,红军第六分校大队长,教导团团长,红二、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教育长,红十六师参谋长,红六军团教导团团长,四十九团团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外欧先后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副营长、副团长、团长,南下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等。参加了百团大战、保卫边区、南征北返等战役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外欧厉任三五九旅副旅长,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副旅长、十分区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一野第一军参谋长参加了宜川战役、西府战役、澄郐战役、荔北战役、陕中战役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建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陈外欧历任任西北军校教育长,第一通信学校校长,军委测绘总局局长,国家测绘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总参谋部顾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外欧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4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0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31、陈发洪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发洪(1916年5月—1980年6月2日)安徽省霍邱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陈发洪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一个雇农家庭。家里房没一间,地没一垄,依靠耕种地主的几亩薄地勉强度日。</p><p class="ql-block"> 1923年,因当地连年灾荒,兵匪横行,陈发洪随父母逃荒来到了安徽省霍邱县南乡大顾店子 。为了维持生活,父亲四处帮工,母亲给地主家干活,刚刚8岁的陈发洪也给这家地主当了牧童。过度的劳累,使陈发洪的父母先后病倒,狠心的地主把他们赶出了门外。</p><p class="ql-block"> 1924年春天,由于无钱治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陈发洪的父母相继离开了人世,陈发洪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当地来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两个月后,经赤卫队负责人夏久潭介绍,陈发洪先后参加了少先队和霍邱顾店子游击队,在霍邱县六区游击队担任班长、排长。陈发洪作战勇敢,战斗中曾多次负伤。</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交通队队长,红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连政治指导员,川陕省苏维埃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二七一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总卫生部保卫局局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发洪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七七〇团政委,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第三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吉东警备二旅政治部主任,吉林军区吉东(吉敦)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第二十九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发洪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警备二旅政治部主任,吉林军区吉东(吉敦)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第二十九师政治部主任、政委,第四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一四〇师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政治部主任兼湘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会同军分区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第47军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第二炮兵第二政委,昆明军区副政委,武汉军区副政委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0年6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儿03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32、陈亚夫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亚夫(1914年—1990年07月01日)原名陈凤元。河北满城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曾在保定地区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37年参加八路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亚夫 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10大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易县游击支队副政治委员,第45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黄土岭战斗和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亚夫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第6旅政治部副主任,纵队随营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2纵队4旅政治部主任,第19兵团第65军独立31师政治委员、第194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绥远、清风店、平津、太原、兰州、宁夏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陈亚夫继任师政治委员。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194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回国。1961年毕业于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后历任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石家庄步兵学校政治委员,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政治委员,第一外国语学院政治委员,总参谋部第三部副政治委员兼工程技术学院政治委员等职。曾担任过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确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7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8字)</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733、陈坊仁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坊仁(1916年—1967年6月) 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乡永丰村人。 </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出生于贫苦农家。少年时手脚勤快,精明能干,得人喜爱。</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兴国县区苏维埃政府儿童团团长。1930年4月在兴国县独立团任通信员,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坊仁历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二营代营长,红二十八军第三团政治委员、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参加了新田进攻战,突破敌第一道封锁线;袭击广东仁化县城口,突破敌第二道封锁线;进击湖南九峰山东北地区,突破敌第三道封锁线;抢渡湘江,在界首至角山铺浴血抗敌,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曾抢救过负伤的杨成武同志。参加了遵义城歼灭战,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北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参加直罗镇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 ,冻坊仁历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营长,宋邓支队大队参谋长、大队长,冀热察挺进军参谋处处长、第七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七团团长、第三军分区四十二团团长、第五军分区司令员。1937年9月,时任二营营长的陈坊仁随部队东渡黄河,首批出师抗日。9月底至10月下旬,以营为基础组成雁北支队,先后收复井坪、平鲁县城,并取得辛庄、周庄等伏击战胜利。随后,陈坊仁所在部队在晋察冀热地区坚持了八年抗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坊仁历任晋察冀军区冀晋四纵队十一旅旅长、第三纵队九旅旅长等职。1945年10月,陈坊仁受命率四旅部队攻克山西浑源县城,全歼守敌1000余人,击毙伪司令和日军指挥官,俘获伪县长。1947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石家庄战役,陈坊仁率领九旅于11日投入战斗,经六昼夜激战,完成歼敌任务,俘守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枪炮弹药。党中央通电嘉奖。1948年1月,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第三纵队攻击涞水,九旅进至庄町地区阻止援敌。九旅协同纵队主力,经一昼夜激战,全歼敌新编三十二师共5000余人,逼敌第三十五军军长自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陈坊仁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六军副军长、六十八军军长。1950年10月19日,陈坊仁率六十六军赴朝鲜作战,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突破“三八线”,完成战斗任务。陈 </p><p class="ql-block"> 坊仁回国并调任六十八军军长。1951年6月9日,陈坊仁再次奉命入朝作战。他指挥六十八军在朝鲜英勇奋战,与美伪军针锋相对,寸土必争。1953年7月14日,六十八军六九团和六七团直捣伪首都师第一团(即“白虎团”)团部,一举全歼“白虎团”团部、美军五五五炮兵营大部和火箭炮连,击毙敌团长,缴获“白虎团”团旗。抗美援朝期间,六十八军与敌作战1000余次,歼敌74844名,击毁击伤敌坦克152辆,击落击伤敌机696架,并缴获大批武器装备。</p><p class="ql-block"> 陈坊仁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两枚。</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陈坊仁历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坊仁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7年6月病逝于北京,享年5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46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34、陈华堂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华堂(1911年-1983年11月5日),湖北天门人。</p><p class="ql-block">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曾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第七师战士、班长,排长,教导团排长。参加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转战湘鄂边。</p><p class="ql-block"> 1934年冬任红六军团特务团五连连长。1936年任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三营营长。参加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多次反“围剿”作战。11月随军齐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秋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参谋长,10月到达甘肃会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1月,堂历任红六军团特务团团长。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营长、大队长兼教育处处长,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43年任胶东军区西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率部参加巩固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先后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华堂历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南京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副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华堂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3年11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43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35、陈兴畴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兴畴(1917年—1997年)原名陈志远,江苏省铜山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年参加反帝大同盟。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参加绥远地区抗日游击队。陈兴畴是西农地下党的开创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兴畴先后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干事,中队副政治指导员,抗大第三分校政治部干部科股长,副科长,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干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冀中军区第二纵队二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政治部联络部部长,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补训师政治委员,第四十六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兴畴万任骑兵师政治委员,空军第一航空预科总队政治委员,空军第七航空学校政治委员兼校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84年,应西农党委的要求,陈兴畴专门撰写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建党前后》一文,介绍了自己组织新文字研究会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和成立西农地下党组织的经过,后被收录于《西农爱国民主革命活动回忆录》一书。1986年,陈兴畴满怀深情回到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母校,参加了西农党委召开的西农地下党活动座谈会,与当年的老校友及学校师生会面,受到学校党政领导和师生员工的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p><p class="ql-block"> 197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3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35、陈远波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远波(1913年~1963年5月31日),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 陈远波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瑶岗背一个贫苦家庭,他的大哥、二哥以及自己的爱人都牺牲在革命路上,是名副其实的“全家革命”。</p><p class="ql-block"> 1934年,陈远波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西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任共青团太雷县委书记,少共川康省委组织部长、庆阳步兵学校政治教员。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远波先后任八路军一二〇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巡视团主任,大青山骑兵第一团政委、团长,吕梁军区第七军分区副政委员。</p><p class="ql-block"> 建国以后</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远波和家里取得了联系,得知母亲尚在人世,便赶回来看望母亲,并给母亲带了一些布料。村里人以为将军回来了,带的一定是绫罗绸缎之类的高级料子,谁知到他家一看,全是棉织土布。</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陈远波带孩子回家看望祖母,乡亲们看见他的孩子穿的也是一些土布,不禁问他:“你做了这么大的官,子女穿得这么土气,不怕人家笑话?”陈远波哈哈大笑,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不是发财摆阔的。生活节俭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统。”一席话,说得乡亲们频频点头,对他更加钦佩和尊敬。从此,陈远波朴素的名声就在家乡传开了。</p><p class="ql-block"> 陈远波的父亲去世得早,兄弟们又都参加革命去了,只剩他的母亲孤苦伶仃一直借住在堂伯家的一间屋子里。土改后,陈远波家分到两间房子,母亲一住就是十几年。</p><p class="ql-block">后来,陈远波母亲住的两间土坯房不幸倒塌了。县政府根据当时的政策,决定拨一笔款,帮他家里建几间新房。陈远波当时因病正在住院,得知情况后,他不顾自己还在住院期间,急忙赶回家找到县政府负责民政的干部,说建房的费用不能全部由公家负担,应该自己家里承担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负责此项工作的干部回应道:“拨款是根据政策决定的,您要是不愿意,那县里补助4000元钱,其余的您自己解决。”</p><p class="ql-block">陈远波连连摇头:“不要这么多,县里补助1000元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对方大吃一惊,说:“陈部长,您收入也不高,补充4000元,您还很吃紧啊。”</p><p class="ql-block">陈远波动情地说:“国家刚度过困难时期,不能补助太多,况且,如果普通群众的房屋倒塌了,是不是也能补这么多?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要和群众一样。”</p><p class="ql-block">陈远波是参加过长征的干部,本来有规定可以由政府补助建房屋一幢。没想到陈远波还嫌补助款多,当地干部非常感动。最后,县政府商定补助了陈远波家2000元。</p><p class="ql-block">房屋一开工,陈远波返回北京。返京途中,他惦记着家里建房的事情,先后写了三封信回家。第一封信交代母亲建房要节省开支;第二封信,请母亲代他送还所借的一个装面粉的布袋;第三封信叮嘱母亲建房不要少给工匠工资和材料费,房子建好后不要请客送礼,铺张浪费。陈远波家的新房子建好后,过往的乡亲感慨地说:“这哪里像一位高级干部的房子,甚至还不如我们普通农民的房子啊。”</p><p class="ql-block">陈远波从兴国回到北京后,又住进了医院,一个月后不幸因病逝世,但他勤俭节约、克己奉公、为国分忧的本色,却长留人间。</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63年5月31日在北京逝,终年5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39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36、陈克功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克功(1910年—1992年2月),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 史家畔乡陈家东沟人。</p><p class="ql-block">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任中共安定县(今子长县)区委书记。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克陈克功历任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二十支队政委,县独立营政委,中共安定县委军事部副部长,独立一营政委,蟠龙游击大队政治指导员,参加陕西横山、劳山和红军东征、西征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克功先后历任保安四大队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兼关中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关中军分区保安纵队副政委,警备第三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带领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大练兵活动,发展抗日武装,为巩固和发展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做出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三团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人民武装处副处长,延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警备四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后勤部政委,参加延安保卫战、黄龙山、扶眉、宝鸡、兰州等战役,为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克功历任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一师政委,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1955年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8年参加和指挥平息西藏、青海反革命叛乱的战斗。1964年起,历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后勤部部长、兵团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2年享受副兵团职待遇。</p><p class="ql-block"> 1992年2月,在西安逝世。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06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37、陈志彬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志彬(1917年—2000年2月7日),湖南省茶陵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志彬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湖南茶陵县儿童局书记,湘赣省保卫局秘书,红6军团政治部保卫局秘书。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抗日战成争爆发后,陈志彬历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保卫局1科副科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特务团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志彬历任热河军区22旅政委,热河军区热东军分区政委,冀察热辽军区独立8师政委,第四野战军14兵团政治部秘书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志彬历任任湖南军区长沙军分区副政委,湖南军</p><p class="ql-block">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湖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湖南军区副政委,湖南省军区第2政委,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2月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3岁。[2]</p><p class="ql-block">曾任职务</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湖南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志彬是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2月7日,陈志彬同志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0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38、陈伯禄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伯禄(1905年—1976年4月18日)原名陈进堂。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银山畈村周家湾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陈伯禄全家六口人,靠租佃的五间房、六斗田和父母打柴、挑担、给富人家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境相当贫苦,时常缺吃少穿。陈伯禄12岁时,上过一年半私塾。陈伯禄15岁那年,父亲双目失明之后仅能帮人做些推磨活。从那时起,陈伯禄就和母亲、弟妹一起承担耕种,生活更加困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地</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草命战争时期,陈伯禄曾担任商城六乡赤卫队指导员,商城三区游击队第三中队队长,皖西北军事指挥部交通部大队长,皖西北特(道)委特务队第六分队中队长、指导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第一营第一连副排长、第一连文书,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二师连、营部文书、第九十三师二七九团营、团部文书、师部文书、第九十三师二七九团政治处宣传队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伯禄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第三营营部少尉秘书、支部书记、第十一连指导员、第九连指导员、特务连指导员、东进纵队第一支队第一营教导员、第二营教导员、第八支队第二团政委、东进纵队第一团政委,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基干团(第二十七团)政委、新编第九旅第二十五团政委、军区司令部通讯科副科长、第五(衡水)军分区副政委兼地委书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伯禄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后勤部政委,冀南五地委武装部部长,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河北军区唐山军分区副政委,华北军区后勤部营房管理部政委,天津市公安总队第二政委、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人民武装警察总队政委,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军事法院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76年4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62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39、陈青山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青山(1919年—2003年3月27日)原名荣火。福建省惠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幼时随父亲移居马来西亚,1936年加入马来西亚共产党,1940年由马来亚共产党派遣到新加坡从事工运,担任抗日救亡运动的总指挥,被英国殖民当局监禁,1941年服刑期满,被马来亚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旋即回国,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青山参加海南岛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第一总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第四支队政委,琼崖人民抗日游击独立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青山历任琼崖独立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三总队政委兼组织部部长。长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配合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解放海南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到政治学院学习。1957年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9年任海南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海南军区副政委,1978年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3年3月27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0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40、陈茂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茂辉(1912年-2015年3月23日)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茂辉历任上杭县赤卫团排长,1930年进入闽西红军学校学习,此后任红23军66师266团三连指导员,参加了闽西苏区反“围剿”作战。</p><p class="ql-block">1931年进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三营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p><p class="ql-block">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历任福建军区独立营政治委员,闽西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永定独立营政治委员,中共上杭县区委书记,中共永埔县委副书记兼中心区委书记等。</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武辉被编入新四军二支队,历任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军部特务营教导员,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第三科科长。</p><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后,历任苏中军区如皋自卫总队总队长兼警卫团副团长、团长,第七师兵工部政委,苏浙军区第二军分区参谋长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茂 任华中军区特务团政委,华中军区1师2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11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3军68师政治委员等,参加了莱芜、盂良崮、淮海、渡江和上海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8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学习。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三政治委员、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副兵团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1982年7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15年3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3岁。</p><p class="ql-block"> 陈茂辉著有自传《征途》、《决战的尾声》留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92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41、陈其通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其通(1916年—2001年9月22日),男,四川巴中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其通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少共巴中县委书记,县独立团政治土地委员,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 ,陈其通先后任延安补充团政治处主任、宣传股长、旅宣传队长、团参谋长、八路军留守兵团烽火剧团中队长,延安艺术学校教员,中队长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其通历任保安团团长兼政委、辽南军区武装部部长,军政学校政治委员,东北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其通先后历任: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兼总政治部文工团团长,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陈其通同志是我军自己培养出来的艺术家,被誉为“红军戏剧家”。在他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的各类剧目多达百余个,获各类创作、导演奖28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其通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是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5年被授予大较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61年8月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8年7获中国人民解放一级红星功勋荣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著有话剧剧本《黄河岸上》《炮弹》《同志间》《万水千山》《井冈山》,歌剧剧本《柯山红日》《两个女红军》等作品留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001年9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94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42、陈明义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明义(1917年3月~2002年5月24日),原名陈培义,曾用名陈赤,河南商城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人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朋义历任河南商城县儿童团大队长,后历任中共皖西北道委保卫局政治侦察员,保卫营排长,副连长,六霍县独立营政治委员,川陕省政治保卫局侦察队队长。1935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参谋。参加了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陈明义历任八路军路第一二九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太行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晋冀豫先遭支队参谋长,新编第四旅参谋长。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冀南指挥部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参谋长,豫皖苏军区参谋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十八军参谋长。参加了淮海、渡江、衡宝、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明义任进藏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1973年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明义是第三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代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5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功勋章。</p><p class="ql-block"> 2002年5月24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4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43、陈美福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美福(1914年一2000年12月3日),原名陈湘友。江西省兴国县 社富乡稠村村人。</p><p class="ql-block"> 他家世代务农,生活贫苦。1930年1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儿童团长,积极配合游击队同“靖卫团”作斗争。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7月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陈美福组织20多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美福历任红二军第三十四师一一一团排长,中央军委警卫营连长、副营长、警卫团副团长,陕北独立一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斗。战斗胜利后,他被选送到瑞金红军学校读书,毕业后在三军团当政治指导员。他参加了兴国古龙冈、樟木山阻击国民党部队的战斗,参加过打石城、打武平的战斗,转战闽粤赣三省。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他曾坚持打五天五夜仗不睡觉。后来部队开到福建打水湾,一口气又追击敌军七八十里,不吃不喝,冲锋在前,表现了顽强的革命意志。</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长征途中,陈美福屡历险境。抢渡乌江战斗中,所乘坐的竹筏被敌人炮弹打散,落入冰冷湍急的水中,他背着枪弹,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泅渡,还救护着一位伤员,游到对岸。在飞奔泸定桥战斗中,他和战友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双手抓住铁索,双腿倒挂在铁索上,身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周围是嗖嗖的弹雨,他咬紧牙关,靠两手两腿一抓一接、一伸一屈攀缘过桥,当到达彼岸时,双手都已脱皮流血,却也顾不上包扎,端起枪,越过敌人在桥头设置的屏障,继续向前冲锋。过雪山时,他被小雪崩埋过一次,幸亏命大,他奋力爬起来,抖去身上的雪,又追赶部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美福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参谋长、警备第一旅三团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作战科科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任东进干部纵队直属支队支队长,旅大警官学校教育长,旅大市公安总队总队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陈美福历任旅大市公安总队司令员,旅大警备区第一副司令兼参谋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后勤部副部长、后勤部顾问。</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0年12月3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00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44、陈美澡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美藻(1914年~1989年1月9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p><p class="ql-block">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1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在红四军任通讯员、班长、排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p><p class="ql-block"> 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红三十军政治部共青团团委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党务委员会委员。1934年8月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党委书记,11月任红三十军党委书记。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多次反“围攻”作战。1935年5月随军长征,先后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政训班队长兼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总支副书记。</p><p class="ql-block"> 1936年3月任月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政治处主任。10月长征到达甘肃会师,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同年底任第十师第三十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美藻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三营教导员、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部干部科副科长、组织科科长,山东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参加建立太行抗日根据地和鲁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美藻先后任鲁中军区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四师政治委员,第十纵队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八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渤海军区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美藻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19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45、陈金钰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金钰(1914年1月5日-2008年4月4日)原名陈锦如。,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花桥镇陈巷人。</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幼时家里很穷,母亲早逝,父亲靠帮人杀猪维持生活。4岁时,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又相继生了两个孩子,一家五口的生活靠父亲一人承担。8岁时被父亲送进私塾,半耕半读,白天在学校读书,放学后就放牛。</p><p class="ql-block"> 1925年至1926年,他的家乡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田地无收,生活转入困境,陈金钰便辍学回家,放牛、种田、干农活。因家境贫寒,父亲积劳成疾,于1927年患肺病去世。陈金钰因年纪小投寄于伯母家生活,但生活却是独立的,朦胧中他意识到,只有独立才能生存。</p><p class="ql-block">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北伐军从九江武汉向北追击北洋军阀路过他的家乡,“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宣传口号影响着他。因年龄小,他不能参加起义队伍,就加入了少先队,并担任小队长,带领少先队员们到处活动。</p><p class="ql-block"> 1929年,当地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年少的陈金钰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那一年他仅15岁。1930年,陈金钰走进了红军队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金钰历任红十五军三团副排长,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排长,连长,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副营长,营长,第九十三师特务营政治委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金钰被派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学习。1937年9月,任八路军工作团团长,率领部分干部和小分队在山西晋东、昔阳、和顺、平定、河北冀西、井陉、获鹿等地组织建立了抗日游击队,任八路军独立游击大队长兼政委。后任八路军129师游击支队支队长、独立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386旅16团团长,参加了反“六路围攻”、“九路围攻”、“百团大战”、“反扫荡”、“反清剿”等著名战役。1944年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陈金钰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4旅政委、新四军3师十旅副旅长、8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4师师长、辽东军区独立3师师长、东北军区独立165师师长。参加了保卫四平、三下江南战役、辽沈战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金钰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历任第九步兵学校校长、石家庄步兵学校校长,副军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等职。1969年,被调任为北京军区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金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2008年4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1171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46、陈炎清 少将</p> <p class="ql-block">陈炎清(1910年—1996年ⅰ11月2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二程镇铁匠岗村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地革命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炎清历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二二○团排长,红二十八军第五十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三○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炎清厉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七大队营政治教导员,第九大队政治委员,第二军分区十九团营政治教导员,第三十四团政治委员,团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炎清万任冀察热辽军区第二十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独立第八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永顺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湖南省兵役局副局长,局长,邵阳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64年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56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47、陈宜贵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宜贵(1914年—1997年6月23日),又名冯少堂,丘县姚李区大固店乡塔寺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第73师219团班长,红30军第88师264团连政治指导员、团部书记、师政治部秘书长,红9军政治部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了鄂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随部西渡黄河,参加了西路军艰苦作战。曾任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奉命东进,后孑身回到延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宜贵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第三军分校3大队政治指导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第3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察南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宜贵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11旅政治委员,第19兵团第64军191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张家口、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战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陈宜贵历任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保卫开城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回国后,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97年6月23日逝世,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828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48、陈绍坤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绍昆(1921年-2020年10月10日)江苏省宿迁市人。</p><p class="ql-block"> 1939年入伍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全民拉战开始后,陈绍昆历任苏皖抗日军政干校干事,八路军苏皖纵队随营学校分队长,中队长,泗阳县四区区长,中共区委书记,区中队政治指导员,六区区长兼游击大队大队长,中共七区区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治教导员,县总队副总队长,县警卫团政治处主任,淮海军分区新一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三十团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绍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八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建国以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绍昆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曾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青年部副部长,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70年6月,任冶金工业部革命委员会主任。1975年1月至1977年,任冶金工业部部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绍坤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615字)</span></p> <p class="ql-block">0749、陈信中 少将</p> <p class="ql-block"> 陈信忠(1915年-1989年12月3日)江西省永新县龙门镇黄冈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8年参加红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抗日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信中历任苏皖抗日军政干校干事,八路军苏皖纵队随营学校分队长,中队长,泗阳县四区区长,中共区委书记,区中队政治指导员,六区区长兼游击大队大队长,中共七区区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治教导员,县总队副总队长,县警卫团政治处主任,淮海军分区新一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三十团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解放战争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陈信中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八团政治委员、东野2纵5师15团政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中国成立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陈信中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一六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一一七师副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政治委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青年部副部长,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冶金工业部部长。1970年6月调任冶金工业部革命委员会主任,1975年1月出任冶金工业部部长,1977年卸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忠信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p><p class="ql-block">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 1989年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文共717字)</span></p> <p class="ql-block">此辑收集98位将军。谢谢光临!</p> <p class="ql-block">请看下辑(第九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