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游历过祖国不少的名山,有一天突然想到还没到过五岳之首的泰山,感觉总缺点啥,立马跟几位好友联系,还真有没到过的,相邀4,5月份出发,领略五岳独尊的风彩和有二千多年传承的孔夫子老家。</p> <p class="ql-block"> 5月9号清晨从徐州下火车,直奔天下第一庄一一台儿庄,因她是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这里曾经是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但在1938年3月,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生死决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1万余人。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日本鬼子是打退了,台儿庄被催残得面目全非,断壁残垣,尸横遍野。以5万多年青的军人的性命换来的胜利,我在纪念馆里,只看到4千多有姓有名的牺牲者,还有4万多牺牲者是没留下姓名的。更不用说平民被杀后的无声无息了。让我想到南京大屠杀被杀30万同胞,留下名字的只有1万6,因没有留下姓名,日本人至今都不肯承认大屠杀的事实。而日本人每阵亡一个士兵都有名有姓,并尽量把他们的尸骨带回故里。</p> <p class="ql-block"> 傍晚的运河平静如明镜,没一丝丝涟漪,仔仔细细记录着一个个人间烟火故事,老百姓的酸甜苦辣都装进了运河水里,运河是几千年时代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整个小镇旧时的横样,只有这几面弹痕累累的墙了,一个个的弹坑,不知道有多少战士倒在墙脚下,稍无声息还没来得及告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 入夜,一河渔火,十里歌声依旧,打铁花,火龙把小镇的热情推向高潮,但这已经不是旧时运河商业的自然兴旺,而是给游客助个兴而已。</p> <p class="ql-block"> 微山湖红荷湿地,可惜时候不对,没见到万顷红荷,只见小荷露出尖尖角,不过十里芦荡野鸭戏水,水鸟追逐真真切切,若大的微山湖有一种"水天一色,顾影长啸,不知身之寄于旅"的感觉。登上盘龙岛,迎面而来的是御诊阁,原来乾隆来这里时水土不服,就医问诊过,不知道盘龙岛这个名字是不是因为乾隆来过而得的,不去求证了。</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是小李庄了,这里曾经是铁道游击队的驻地,这部电影我小时候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尤其是那首经典的插曲记忆太深刻了,站在小李庄,耳边立马想起了那动人的乐曲"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p> <p class="ql-block"> 尼山圣境,尼山五峰并峙,五水汇流,山环水抱之中,有孔子父亲生活过的鲁源村,孔子母亲的家乡颜母村,有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圣山、圣水、圣地的圣境景观和圣父、圣母、圣人的圣境格局。72米高的青铜铸造的孔子像,不管从哪个角度观看都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师者的形象。可惜夫子洞没开放,我向电瓶车司机老师问了一下,他向我指了下方向,我随手拍了张照。我在大学堂里,看到一幅双面刺绣夫子洞,总算看到了孔子出生的地方。导游跟我们介绍的是,因为孔子的母亲与父亲年龄差距太大,地位低,所以不允许在家分娩,才找了个普通的山洞,孔子出生后又见他相貌丑陋,头顶凹陷,继续让母子留在洞中,后见他聪慧才抱回家。现在看到的孔子像,几乎都扎了头巾,那是因为扎了头巾的孔子遮住了头顶凹陷,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从此男子扎头巾成了时尚,延续了好长好长时间。尼山境区建了一个高大上的大学堂,装潢考究,汇集了书法、彩绘、金银错、瓷版画、漆画以及铸造、木雕、生漆脱胎、泥塑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艺术形式,用建筑的和艺术的语言讲述着中国人的审美选择与精神追求。看得我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仁智礼义厅后,在礼乐堂刚好有音乐会开场,古琴和萧,编钟编馨等8种古典乐器合凑,把我带入了二千多年前至真至礼的古朴的音乐世界。孔子擅长用琴,其中有一款仲尼古琴就是以孔子的表字命名的,传承之今。</p> <p class="ql-block"> 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不断整修、扩建,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占地六百多亩的古代杰出建筑。</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创立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玉振坊石刻,四楹,石鼓夹抱,四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四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阅。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额枋上雕火焰宝珠,明间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上层刻绦环花纹。</p><p class="ql-block">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p> <p class="ql-block">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据此,清世宗于雍正八年(1730年)钦定孔庙正门名“圣时门”。</p> <p class="ql-block"> 孔庙里有很多碑,都是当时书法大家之作,大多是记载修缮,祭孔典礼等,其中最有名的三个碑是《乙瑛碑》、《礼器碑》和《史晨碑》,这三块碑刻合称“孔庙三碑”,是汉代隶书的典范之作,被历代书法家奉为经典,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但在扫四除时,被破坏严重,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洪武碑因太重了,没办法破坏而幸存。</p> <p class="ql-block">孔庙奎文阁东侧的龙柏,树龄已有千年左右,树干上布满了螺旋状的波纹,宛如几条小龙盘柱欲飞。相传乾隆皇帝祭拜孔子时曾靠在这棵树上,从此树干上便出现了龙型树纹,成为了人们争相触摸的“吉祥物”。紧挨着龙柏的,是一棵已经枯死的凤柏。虽然它已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但那枯枝的形态却宛如一只展翅的凤凰,与龙柏相映成趣,寓意着龙凤呈祥的美好愿景。这两棵古树,一龙一凤,</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的桧柏,它是三孔景区中树龄最长的树,高达20.5米,胸径0.8米,树冠直径约8米,树龄已达2100年。这棵古树身姿挺拔,枝叶繁茂,我靠在这颗古树上,仿佛听到有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2千多年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漫步孔庙,邂逅古建奇妙。如“勾心” “斗角” ,似心相扣,如角相斗 。一勾一斗,藏千年营造智慧,在檐下光影里,续写中式美学浪漫,让历史与建筑对话,诉说往昔匠心 。</p> <p class="ql-block">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殿四周廊下共有二十八根雕龙石柱。其中前檐的10根为深浮雕,规格之高胜过皇宫(皇宫只有9根龙柱),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柱脚缀以山石,衬以波涛。10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大成殿龙柱是对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的高度尊崇与敬仰的体现,象征着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在孔庙东侧。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历代孔家嫡长子所居住办公的地方。衍圣公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孔宗愿由文宣公改封为衍圣公,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衍圣公封号废止。孔德成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孙,为末代衍圣公。</p> <p class="ql-block">阁老凳是孔府大堂与二堂之间通廊两侧的明代红漆长凳(长约3.7米 )。其得名与明代内阁首辅严嵩(“严阁老”)相关:严嵩孙女嫁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他因贪腐获罪后,求孔尚贤向皇帝说情,孔尚贤坚守原则避而不见,严嵩遂在此凳枯坐良久。此凳留存至今,也称作"冷板凳"。既彰显衍圣公不徇私情的品格,更成为警示后人坚守公正、廉洁奉公的文化信物,承载儒家“修齐治平”的德治智慧 。</p> <p class="ql-block"> 孔府的太湖石,瘦透漏皱间藏着岁月的呼吸。孔洞如时光凿出的眼,凝望过无数晨昏。游人的目光在它周身流转,它却默守古朴,将园林雅趣与千年文脉,悄然沉淀在这玲珑骨相里 。</p> <p class="ql-block">孔府这幅壁画里,形似麒麟的“贪”兽藏着警示:它占尽八仙渡海法宝,仍对天际骄阳虎视眈眈,妄图吞尽光华。可贪婪如渊,最终让它葬身沧海。人若学这贪兽,欲壑难填,又怎逃得过命运的惩戒?</p> <p class="ql-block">孔府的影壁间,一幅山水悄然铺展。湖水漾着浅蓝,远山衔着天青,林木在画里列队。檐角如黛,裁下一片荫凉;身前绿植探翠,与画中景致暗通款曲。这壁上天地,把湖山的悠远、园林的精巧揉作一处,似在说:哪怕囿于庭院,也能藏进一整个烟波浩渺的天地 。最最奇妙的是,不管你走向哪个角度,一条大道始终通向你脚下。</p> <p class="ql-block"> 五柏抱槐,五柏抱槐是孔府后花园的独特奇观:明代一株柏树遭雷击,主干裂为五枝(故称“五君子柏”),至清代,槐树种子借风或飞鸟机缘落入五柏中心的泥土,竟生根发芽,与柏树共生,形成“五柏抱槐”之景 。古柏虬枝苍劲,槐树翠叶葱茏,枝叶交融如共生共同体。清代诗作“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生动勾勒其坚韧风姿 。诠释“和而不同”的哲学——既呼应儒家文化包容万象的胸襟,更象征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精神,成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符号,凝萃着生命共生的智慧与力量 。</p> <p class="ql-block"> 孔林是孔家2千多年的家属墓地很大很大,我们是乘电瓶车观望,孔子墓居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碑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墓东为子孔鲤墓、南为孙孔伋墓,构成“携子抱孙”布局;墓西“子贡庐墓处”,纪念子贡守墓六年(众弟子守三年,子贡独守六年),尽显师徒情谊。 孔林以2500余年的墓葬延续,见证中国丧葬制度、政治文化、艺术风格的演变:墓葬布局藏“携子抱孙”的宗法智慧,碑刻书法反映时代审美,古树年轮载物候变迁,是儒家文脉传承的“活化石”,更是窥探历史纵深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孔子博物馆占地面积很大,从入口到博物馆门口,走了好长好长的路,进博物馆后,看到一面线装书墙,我顺手翻开一本,才知道是装饰品,只有皮没内容,心里很不爽,往前走看到一些青铜器,跟孔子也关系不大。看到一墙竹签书,上面提示不要触摸,一看就是假书,整不明白为啥要用假书来装饰博物馆。其实历代衍圣公从没卖过家中物件,离开大陆时带了一部分去台湾,存在台湾孔子博物馆也没打开过,后代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宝贝。大陆解放时,衍圣公里有很多很多文物和书籍,把这些宝贝来充实孔子博物馆多好。我只好搜了一下孔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直奔三宝而去。</p> <p class="ql-block">第三名,战国镶金银质猿形带钩,将动物形态与带钩“束带”实用功能完美融合,工艺复杂精细,是战国 审美趣味与金属技艺 的具象体现。</p> <p class="ql-block">第二名,战国黄玉马,因太小,我们找了很长时间才见真容。长5.8cm、宽1.7cm、通高5.7cm,马呈站立姿,昂首竖耳、鬃尾雕琢入微,玉质青黄间沁斑 。以阴线刻、浅浮雕、圆雕 结合,神形兼备,填补战国“玉马”题材实物空白,折射当时玉雕工艺水准。</p> <p class="ql-block"> 第一名, 商周十供是一个展厅,清乾隆祭孔时,从清宫甄选 10件商周青铜礼器 赐孔庙(原称“周十供”,后鉴定含3件商代器物,改称“商周十供”)。含商代《木工鼎》《册父乙卣》《兽面纹觚》,周代《四足方鼎》《窃曲纹簋》《饕餮纹甗》《牺尊》《伯彝簋》《夔龙纹簠》《夔龙纹豆》,涵盖盛酒、饮酒、烹煮、盛食器型 。工艺精湛(嵌金银、绿锈红斑尽显古朴),是 祭孔礼制与商周青铜艺术 的巅峰见证。</p> <p class="ql-block">今天爬《水浒传》里的梁山,南宋时期黄河水泛滥,老百姓税赋重,官逼民反等种种原因,一部分人逃上梁山,揭杆起义。施耐庵笔下的好汉坡,醉仙居,分军岭,黑风口,忠义堂一一寻得,分不清是现实存在过,还是在戏里,但八百里烟波浩渺的水泊真没寻得。据说是因黄河改道,泥沙淤积而消失了。虽然好多研究者说施耐庵笔下的《水浒传》并水发生在此,有说发在诸暨白塔湖,有说发生在太湖。其实南宋那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多地发生揭杆起义蛮有可能,施耐庵写的是小说,又不是史记,多地方故事提炼,小说本来就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东东。</p> <p class="ql-block">石碣亭,刻有梁山108将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岱庙始建于汉代武帝时期,由汉武帝刘彻命人建于博县境内,时名为泰山庙。武周时期,武则天命人将泰山庙移建于今处。北宋真宗年间兴建天贶殿;雍正七年,清廷重修泰山庙,改称岱庙。是黄帝登泰山封禅的行宫,所以规格建制都跟皇宫平齐。</p> <p class="ql-block">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宣和重修泰和庙记碑,是宋徽宗在位20年修岱庙记载,驮碑赑屃(bìxì)与古柏相伴。碑身斑驳,刻着往昔故事;赑屃憨态,承载岁月重量。千年时光流转,它们静静伫立,任树影婆娑、把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融在这一方天地,成为触摸岁月温度的鲜活印记 。</p> <p class="ql-block"> 见岱庙 “挂印封侯柏”,方知岁月藏故事。枝干交错如印绶悬挂,千年时光打磨下,它是自然奇景,更是文化符号,把古人对仕途的憧憬,化作柏间永恒,供后人揣度、感怀。</p> <p class="ql-block"> 汉柏连理夫妻树,皲裂如岁月刻章,枯荣交织。空心躯干曾纳风雨,残存枝桠仍擎苍绿,在红墙黛瓦间,以斑驳纹理诉说千年守望,是时光淬炼的活着的历史,每道褶皱都藏着朝代更迭的余温 。</p> <p class="ql-block">岱庙三宝,也被称为泰山三宝,分别是温凉玉圭、沉香狮子、黄釉青花葫芦瓶。</p><p class="ql-block"> 温凉玉圭:是乾隆皇帝为恭贺母亲钮祜禄氏孝圣宪皇太后寿辰,于1771年东巡泰山时御赐岱庙的。该玉圭色白微青,上半截浮雕“日月星辰”和“海水江崖”纹饰,下半截阴刻“乾隆年制”四字楷书。它采自新疆和田,其奇妙之处在于用手触摸时,上半截手感凉爽,下半截手感温和,这是由于玉材上下密度不同所致。</p><p class="ql-block"> 沉香狮子:为一对,是用沉香木的树疙瘩精心镌刻黏合而成,沉香的凹凸疙瘩自然形成了狮子的卷毛,造型栩栩如生。据传,乾隆皇帝因香妃对狮子情有独钟,便在登临泰山时御赐了这一对沉香狮子,借用舞狮的吉祥寓意,期盼自己如狮子滚绣球,功德在后头。</p><p class="ql-block"> 黄釉青花葫芦瓶:束腰葫芦状,有半圆形盖,盖钮呈蘑菇形,通体施黄釉,瓶上绘满青花云纹,是明嘉靖时期景德镇御窑制品。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皇帝将其御赐泰山岱庙,以祈求国运昌盛,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泰山脚下,人潮攒动,巍峨山峦在旁静立。这一方天地,承载着千年登临足迹,十二龙柱,柱体雕刻以龙为主的图案。它们代表历史上有记载12位到泰山封禅祭祀的帝王,即黄帝、舜帝、周成王、秦始皇、西汉汉武帝、东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 ,是泰山文化与帝王封禅历史的体现。今天我们也成了这山水人文长卷里的一抹身影,即将踏上与泰山对话的旅程,去探寻它的雄浑与厚重 。</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最省力的登山线路,天外村至中天门乘景区交通车,然后乘缆车向泰山高处进发,“南天门站” 已在眼前。窗外山峦起伏,满心期待即将抵达,这一程,是奔赴泰山之美的奇妙旅程,每一眼风景,都在书写与泰山相遇的惊喜 。</p> <p class="ql-block"> 登顶泰山天街,古建巍峨,山风拂面。站在此处,望群山连绵,感天地辽阔,此刻与壮美山河相逢,这方天地,值得奔赴 。</p> <p class="ql-block">泰山之行,邂逅孔子庙。泰山的巍峨里,触摸儒学文脉,让旅途多了份文化传承的厚重与温度 。</p> <p class="ql-block">泰山之约,我们登顶啦💪 与好友在刻满历史的摩崖石刻前打卡,“五岳独尊” 的豪迈、“登高壮观天地间” 的壮阔,都成了旅程注脚。一路攀登的汗水,在这方天地里,化作与山川对话、和古迹共情的珍贵记忆,泰山行,值!</p> <p class="ql-block"> 泰山之巅,我与群山对坐🌄 风拂过衣襟,把攀登的疲惫吹成畅快。这一路,用脚步丈量山的高度,此刻静坐石上,看远峰连绵,才懂“会当凌绝顶”的壮阔,</p> <p class="ql-block"> 在趵突泉景区,李清照故居在此,凝视李清照雕像,她着素衣,手持书卷,似要把“知否知否”的婉约、“生当作人杰”的豪情,轻轻诉说。千年过往,词韵仍在,她以笔为舟,载着宋词的温婉与坚韧,在时光里,永远亭亭而立 。</p> <p class="ql-block"> 在趵突泉畔,阳光透过柳枝,洒在肩头。我们站在这汪清泉旁,看水花轻涌,听岁月低吟,把旅途的惬意,融进泉城的诗意里,愿时光慢些,让美好多停留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 在泉边邂逅这方小天地,绿树成荫,清泉如镜。我们的身影与周遭景致一同倒映水中,像把生活的片段,轻轻放进自然的画框。这一刻,喧嚣远了,只有绿意、清泉,和同行的温暖,在心底慢慢漾开 。</p> <p class="ql-block"> 因《还珠格格》,“大明湖畔夏雨荷”,原著里夏紫薇称夏家原住趵突泉畔与千佛山下,推测乾隆于明湖烟雨遇夏雨荷,不过琼瑶申明故事是杜撰,但当时的我深以为真,反正传说都是这样来的,有几个会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 大明湖漫步结束,我们登上了回家的列车,这趟山东行就结束了,心中的那点遗憾补上了。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浑;三孔“仁义礼智信”的深邃。齐鲁大地,一山一圣,绘就文化长卷,让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磅礴,在足迹里交融,值得铭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