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6-2),欧阳宁静律师和我接待一桩较为复杂的法律咨询,事关遗产继承,看似是法律的知识的解答,欧阳宁静律师说觉得更像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回望,引领我们翻阅中国近代法律制度的斑斓画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贺老先生,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那是大清王朝尚有余晖的年代,也是风云变幻的年代,老先生的人生,在1954年的香港画上了句号。他跨越了大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漫长旅程,香港公证人提供的资料就如历史画轴,缓缓展开在我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贺老先生在世时,家境富足,娶妻纳妾,拥婢成群,旧时的婚姻制度如法制史教科书就在我眼前,这份香港公证人出具的故纸资料堆,描绘的是一幅的岭南殷实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诉讼的原告,已是87岁高龄的贺先生,据其儿子提供的线索,他疑似是贺老先生妾室(俗称二房)的骨肉。而被告,则是贺老先生大陆妻子(俗称大房)的后裔,他们为了证明继承的合法性,甚至拉上了贺老先生疑似婢女(俗称三房)所生子之媳,这一场纷争,围绕的,是广州某区一幢390平方的私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被告双方的年龄加起来达256岁,年龄数字背后,是岁月的沉淀,也是个人和家族历史的见证。宁静律师翻阅那厚厚的证据资料,她感觉在窥视过往百年由动荡到平安中国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贺老先生的美好时光,在四九年被彻底打断,他携妻带儿逃往香港定居,只留下孙辈在大陆,经历了土地革命、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文革,直至改革开放的春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办发《84》44号文件的规定,当年被没收的房产,终于又回到了贺老先生孙辈的手中。1988年,六人共同办理了共有产权证,然而,疑似二房、三房之人,却并未被包括在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8年,于宁静律师而言,那是遥远的年代了,对我来说也是回忆了,光阴如梭,岁月如刀,时间来到了2024年,贺老先生疑似二房的儿子,在其子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广州某区,发起了这场遗产继承之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律师,欧阳宁静律师翻阅资料,闭卷而思,她首先确定的,是诉讼主体资格并未构成完整的证据链闭环的感慨。同时,我不禁感叹,港澳的经济,似乎真的已落在了时代的后面。以往,港澳人士到大陆来争遗产,实属罕见,而今,却真实地发生在了我的眼前,让人思绪万千,既有世事无常,也有法律和人性的交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