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自由行(2025年4月7日—10日)

郑文华

<p class="ql-block">河北省正定县,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7日--10日,我们一行4人自由行河北省古城正定。</p><p class="ql-block">游览了古城夜景 开元寺须弥塔 城隍庙 王士珍故居 天宁寺凌霄塔 赵子龙庙 荣国府 广惠寺华塔 临济寺澄灵塔 隆兴寺 府文庙 正定博物馆 元曲博物馆 。</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非常自豪的说,正定古城在元代是北方仅次于大都的繁华都会,元将史天倪曾镇守于此。清代一度作为直隶巡抚治所,相当于省会功能。</p> <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一个客栈门前的守门神,狮子驮着人,人驮着猴子,神态轻松悠然,一派和谐景象。</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须弥塔夜景</p> <p class="ql-block">古城大门</p> <p class="ql-block">古城门上的阳和楼</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华塔夜景</p> <p class="ql-block">临济寺澄灵塔夜景</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墙上远眺,可以见到3座塔。</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大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狮子在聊天呢,一个说一个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巨型赑屃</span>座</p><p class="ql-block">是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德政碑碑座。青石质,残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体重之大位居全国同类石刻之首。</p><p class="ql-block">2000年6月出土于正定县府前街西路,同年8月移至开元寺内。同时出土的还有碑首、碑身残段,是研究当时政治、军事、历史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残损的碑首和碑身</p> <p class="ql-block">在正定博物馆看到了完整碑的图片,称为风动碑。</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的大钟。</p><p class="ql-block">不能上楼,只能在下面往上看。</p> <p class="ql-block">在正定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大钟图片。</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须弥塔</p><p class="ql-block">河北省正定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开元寺须弥塔,又称"开元寺塔”或"须弥塔”,因风格与西安大雁塔、小雁塔相似,故有“正定雁塔”之称。</p><p class="ql-block">唐贞观十年(636年)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须弥塔塔体重建,四年后竣工,并命名“开元寺须弥塔”。</p><p class="ql-block">开元寺须弥塔是一座砖石结构九级密檐式方塔。塔高42.5米,平面呈正方形,共九级,通体为砖石结构。</p><p class="ql-block">下面为石砌方座,底层四角有八尊石雕力士像。正面有一拱门,塔内为中空筒状上下敞通,无台阶登攀。各层正面有方门,四角悬挂风铎,顶部有葫芦形的塔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开元寺须弥塔和钟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四角的石雕力士</p> <p class="ql-block">参观府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府城隍庙(道教庙宇)</p><p class="ql-block">府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北向南,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至北依次为戏楼、旱桥、牌楼、山门、正殿、后寝宫。其两侧是东西两庑和正殿左右的配房,以及后寝宫两翼的附属建筑。整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是集艺术、文化于一体的典型的中国道教庙宇殿堂布局。</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面有巨型算盘</p><p class="ql-block">城隍庙的算盘既是宗教符号(天算、因果),也是道德工具(劝善、自省),同时承载了民间对公平、财富的朴素信仰。其多重含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神道设教”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参观王士珍故居</p><p class="ql-block">王士珍曾任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总理。</p><p class="ql-block">王士珍旧居,建于1912年,原有东中西三路,现仅存中路,为两进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紫藤</p><p class="ql-block">这棵紫藤已有百年历史,是当年德国公使送给王士珍的礼物。原有两棵,东西对称,现仅存西边一棵。虽然经历百年风雨,依然枝蔓交融,生机勃勃。紫藤为长寿树种,每年暮春</p><p class="ql-block">时节,花开如瀑,灿若云霞。</p> <p class="ql-block">王士珍经常告诫家人要勤俭。在正定公馆二道门上贴有一幅对联,是王士珍亲笔所写,上联是“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下联是“惜衣惜食非惜财实惜福”。他经常以此联给家人侄辈讲解其含义,并告诫要去照办。</p> <p class="ql-block">正定保留的一段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凌霄塔</p><p class="ql-block">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宗年间(762-779年),初名永泰寺,北宋时期更名天宁禅寺。鼎盛时期沿中轴线建有牌坊、天王殿、重门、前殿、凌霄塔和后殿等建筑群,但民国初年多数建筑毁损,现仅存凌霄塔、重门及部分碑刻。‌‌</p> <p class="ql-block">凌霄塔‌(此图取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是九层八角形楼阁式塔,高40.98米,一至三层为砖砌,四层以上为木构,是中国现存极少的半木构塔之一。‌‌</p><p class="ql-block">‌四层以上保留唐代塔心柱结构,通过中心木柱与放射状扒梁稳定塔身,古建专家罗哲文称此结构“全国仅此一例”。‌‌</p><p class="ql-block">‌历经宋庆历五年(1045年)、金皇统元年(1141年)等多次重修,1981年落架大修后恢复金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参观隆兴寺</p><p class="ql-block">大门匾额写的是“敕建隆兴寺”,表明此寺是由皇帝下令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隆兴寺。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旨,于寺内铸造一尊巨大的四十二臂铜质千手观音-菩萨像,并盖大悲宝阁(目前正在大修,不能参观,管理员说2027年才竣工)。此后,寺内大兴土木进行扩建,以大悲阁为主体的宋代建筑群便相继告成。金、元、明各代对寺内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间,又曾两次奉敕大规模重修,寺院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帝王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赐额“隆兴寺”。</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石香炉</p><p class="ql-block">此石香炉为宋代雕制,由炉身、炉座两部分摞置而成,通高1.4米。炉身正面浮雕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四周侍立药师十二神将,手持宝杵、宝剑、宝棒等兵器,给人以威武勇猛、栩栩如生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寺庙中早期的香炉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此座以佛教题材为雕饰的宋代石香炉保存至今,实为罕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摩尼殿(图片取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平面呈十字形布局的殿堂结构特征,四面正中各有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被梁思成为“艺臻极品”。‌‌‌‌</p><p class="ql-block">摩尼殿完整保留了宋代《营造法式》的建筑技艺,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顶部的“龙象神威”匾额,由康熙皇帝 题写,其背景与佛教中的“龙象”概念有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摩尼殿内倒坐观音像</p><p class="ql-block">倒坐观音像是摩尼殿的一件重要艺术品,因其坐姿与常规的观音塑像方向相反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观音像是明代成化年塑造,五彩悬塑,高3.4米,姿态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以生活化的姿态(左足踏莲、右腿踞起)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p><p class="ql-block">‌ 铜铸毗卢佛位于毗卢殿内‌。</p><p class="ql-block">毗卢佛像高6.72米,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莲座摞置而成,大小佛像共计1072尊‌。这尊佛像原本属于正定县城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后在1959年迁至隆兴寺‌。</p> <p class="ql-block">毗卢佛像‌</p><p class="ql-block">卢佛像是明神宗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佛像比例适度,作工精良,衣裙所镶花边都精雕细琢,一丝不苟,被誉为“国内同类造像中最精美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宋代转轮藏经橱</p><p class="ql-block">‌可旋转的木质藏经橱,直径7米,结构精巧且历史悠久,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之一。‌‌‌‌</p> <p class="ql-block">龙藏寺碑亭</p> <p class="ql-block">隋代龙藏寺碑‌</p><p class="ql-block">‌书法鼻祖‌: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楷书笔法融合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风格,被誉为“隋碑第一”。‌‌</p><p class="ql-block">‌碑文详细记录了隆兴寺的创建过程,是研究佛教与政治关系的关键文物。</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内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经幢</p> <p class="ql-block">三世中丞牌坊,又称许家牌坊。后迁移到此。</p> <p class="ql-block">园林风景</p> <p class="ql-block">龙泉井</p><p class="ql-block">龙泉井亭建于明朝 天顺七年 (1463年),采用重檐盝顶设计,高7.8米。亭内中央有一口八角琉璃井,井深三丈五尺。据 乾隆十三年 《隆兴寺志》记载,这里是宋开宝年间修阁铸佛、漂木涌铜的地方。相传井中有龙,求雨时非常灵验,因此得名龙泉‌。</p> <p class="ql-block">临济寺</p><p class="ql-block">临济寺,又名临济塔院,始建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驻锡此寺。临济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一派的发祥地,也是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庭。</p><p class="ql-block">1983年,国务院确定其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临济寺澄灵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临济寺的澄灵塔</p><p class="ql-block">澄灵塔高30.47米,为八角九级砖仿木构密檐式塔,建在八角形砖砌台基上,台上为石砌基座,再上为砖砌须弥座,束腰正面镶嵌清雍正皇帝谕旨石刻,其余各面均有二壶门花饰。</p><p class="ql-block">澄灵塔,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华塔</p><p class="ql-block">广惠寺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785-805年),金、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鼎盛时期寺院南北长239米、东西宽196米,布局包括天王殿、前殿、华塔、地藏殿等建筑。现仅存华塔,成为寺院的标志性遗存。‌‌‌‌</p><p class="ql-block">1961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华塔</p><p class="ql-block">华塔高33.35米(一说40.5米),平面呈八角形,由主塔及四座六角形小塔组成,主塔四层,第四层为圆锥形壁塑层,装饰力士、狮象、佛菩萨等彩塑,形如花束,故称“花塔”。‌‌‌‌</p><p class="ql-block">塔身融合金刚宝座塔与花塔特点,梁思成评价其为“海内孤例”。</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华塔</p> <p class="ql-block">广惠寺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是为了纪念在解放正定战役中英勇保护古塔的烈士赵生明而建立的。</p><p class="ql-block">副团长赵生明在1947年解放正定的战斗中,为了保护广惠寺华塔免受炮火破坏,毅然下令停止炮击,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0岁。</p><p class="ql-block">赵生明的英勇事迹不仅保护了广惠寺华塔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成为了正定城内独特的街名“生明街”的由来。1984年,正定县委、县政府在生明街路东建立了赵生明烈士纪念碑,2001年迁移至广惠寺内,与华塔一同见证着赵生明烈士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正定直饮水点</p><p class="ql-block">行人可以免费饮用45℃温热水,可以坐下休息会儿。</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饮水机在正定很多,多么友好温暖啊。</p> <p class="ql-block">古城外</p> <p class="ql-block">古城大门</p><p class="ql-block">城墙很厚,路面展现了时间久远。</p> <p class="ql-block">翁城</p> <p class="ql-block">赵云庙</p><p class="ql-block">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石家庄市古城东路一带)人,三国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p><p class="ql-block">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宏,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该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p> <p class="ql-block">赵云故里碑</p> <p class="ql-block">赵云庙外龙型植物造型。</p> <p class="ql-block">武士植物造型</p> <p class="ql-block">荣国府 是拍摄86版《红楼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现在有曹雪芹故居和书房展览</p> <p class="ql-block">在荣国府的花园里,遇到了盛开的牡丹花。</p> <p class="ql-block">府文庙</p><p class="ql-block">府文庙大成殿是孔子的享殿,也是文庙建筑群最重要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殿前有月台,与大成殿“凸”子形布局。月台是举行祭孔仪式的主要场所。大成殿之名始于宋,明嘉靖以来殿内正中供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十二哲的塑像。</p><p class="ql-block">1933年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来正定调查古建筑,并写下了《正定调查纪略》,其中称:“府文庙大成殿的庑殿琉璃顶,的确很有点宋元风味,但是梁架斗拱则系明末作法。”</p> <p class="ql-block">府文庙创修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元末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经明、清两代增修扩建,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增建重修,已极具规模。依照《正定府志》记载,府文庙大门朝南,分中、东、西三路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 文庙现存建筑仅为中路的戟门五间和东、西配房各三间。戟门,坐北面南,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为单檐悬山式建筑,布瓦顶,经专家鉴定,戟门为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6年,府文庙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府文庙仅存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唐朝古碑</p><p class="ql-block">《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俗称李宝臣碑,又名风动碑或封冻碑。</p><p class="ql-block">王佑撰,王士则书并篆。此碑刻立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已在正定城中耸立了1000多年。碑文主要记述了李宝臣牧恒期间因滤沱水涨,水溢至城,发动民众修途、修堤疏导。在百姓负担过重时,为免于民众苛税之苦实行了'封征不赋'的安民政策等。</p><p class="ql-block">此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书法、雕刻等艺术价值。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碑在亭子里,看不清碑文。只能看到亭子外面的文字。</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碑,1953年,这里修建了碑楼。如今,龟趺座半埋地下,只露上半部,是显示正定古城地形、地平变化难得的实物。《正定县志》称此碑为“风动碑”。正定人也这么叫,但是大都不知道出处,甚至于有以讹传讹,叫成“封冻碑”的。</p> <p class="ql-block">参观正定元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正定元曲博物馆位于古城中心位置,是由建于民国年间的马家大院“改造”而成。博物馆陈列以“曲韵天成、遗音流响,正定元曲文化列”为主题,共分四个单元。</p> <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原为清末民初的典型四合院建筑,由马氏家族修建并保存至今。2016年,正定县将其改造为元曲博物馆,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元人绘元代戏班赶路图(娟画)</p><p class="ql-block">正定是元曲创作的发源地,是元杂剧的发祥地和创作中心。</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p><p class="ql-block">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p><p class="ql-block">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朴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是真定(今正定)成就了他的元曲生涯。</p><p class="ql-block">‌白朴(1226—约1310后)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流寓河北真定(今正定),晚年迁居建康(今南京)。在正定期间,他成为当地元曲创作的核心人物。</p><p class="ql-block">‌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以杂剧和散曲著称。</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现存杂剧《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前者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后者是四大爱情剧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朴作品《墙头马上》</p> <p class="ql-block">真定元曲创作领袖—史天泽</p><p class="ql-block">‌ 史天泽 ‌(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永清县)人,是 大蒙古国 及 元朝 初年的著名将领。</p><p class="ql-block">史天泽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与一些杂剧作家来往密切,支持元初真定杂剧的兴盛,对元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史天泽的好贤乐善和礼贤下士,吸引了大量金代文人迁居真定,为元曲的创作和演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元曲</p> <p class="ql-block">参观正定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正定县博物馆是2021年1月8日设立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占地22.32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一层,地下两层,分设9个展厅,建成于2019年12月。</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华塔</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在正定考古</p> <p class="ql-block">华北大学在正定。</p> <p class="ql-block">原来正定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华北大学是现在很多大学的根。</p><p class="ql-block">工学院独立出来发展为北京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p><p class="ql-block">农学院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p><p class="ql-block">二部外语系离开学校,同北平外事学校合并为北平外国语学校,后逐步发展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p><p class="ql-block">三部离开学校后分别筹建、创立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国京剧研究院等。</p> <p class="ql-block">正定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p><p class="ql-block">吴玉章(1878年12月30日—1966年12月12日)</p><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他于1950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造像</p><p class="ql-block">“天统五年贾乾德妻造”彩绘透雕双思惟菩萨石造像(北齐)</p> <p class="ql-block">鎏金十一面立式观音铜造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的正定标志</p><p class="ql-block">参观博物馆的时间短,没有都看完,有点遗憾。有机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