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我是在上海过年的。期间听说上海东博馆有书法展览,并且还有孙过庭的真迹,于是在年初二上午就坐地铁去了东博馆。</p><p class="ql-block">节假日休息,来看展览的人多到无法形容。有好多是从江浙一带自驾来看展览的。看展中有稚气未脱的孩童、有鹤发童颜的老人、更多的是五六十岁精神焕发的中年人。一言以蔽之都是些爱好书法的人。</p><p class="ql-block">东博馆太大了,馆藏的东西太多了,我光是在书画馆就看了三小时。书法我看得面面俱到,山水画实在是没精力欣赏了,看得我腰酸、背痛、眼花……于是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东博馆。如果想把所有馆藏品欣赏完,没有一天是根本不行啊!</p><p class="ql-block">五千年的泱泱大国,书法更是令人惊叹不已!汉字是依像形、指事、形声等法则构成的单体语言符号。书法依托于具有抽象构成性质的汉字。在长期的社会应用中,书家在汉字不同结体的基础上,用毛笔书写出具有丰富运动节奏的点、线,赋予其艺术生命力。</p><p class="ql-block">魏晋时期,书法出现以流派和风格的趋势,涌现了一批成就突出的书家。三国曹魏的钟繇以楷书名世,被奉为“正书之祖”。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变革旧体,开创史称“二王”的书体新风。南朝书风延续东晋新体;北朝流行北碑,书体楷隶杂糅,古拙,峻拔;隋代书法主要承接六朝,逐步融会南北楷书,脱去隶书笔意。馆藏《董美人墓志》与常丑奴墓志》是其中代表。唐代书法注重法度,尤以楷书为最;初期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为典范,其后则有颜真卿与柳公权。行书入碑,始于唐代李邕、张从申引风气之先。草书以“二王”为基础发展出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书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