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 一条老胡同半个近代史

灯火阑珊

<p class="ql-block">东交民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造于中国13世纪的元朝鼎盛时期。胡同全长1.6千米,从天安门广场的东路一直延伸到崇文门内大街,是老北京胡同中最长的一条。早在元大都时期,这里就是运送粮食的重要小巷,因此称之为“江米巷”。东交民巷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现存建筑有法国使馆,奥匈使馆。比利时使馆、日本公使馆和使馆、意大利使馆、英国使馆等。现存建筑均保留原状,保持20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中主义风格,用清水砖砌出线脚和壁柱,采用砖拱券加外廊,木结构角檩架,铁皮坡顶。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20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1992年,东交民巷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东交民巷建筑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如今的东交民巷幽静而深邃,一座座西洋小楼点缀其间,似乎还在讲述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警示人们勿忘国耻,自立自强。</p> <p class="ql-block">法国使馆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5号,原为纯公府,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改建为法国使馆。法国使馆旧址现存中央喷水池、大门和4栋配楼,大门用砖做出壁柱和拱券。4栋配楼对称排列,为法国乡村别墅式,木构两层,有木外廊,也有砖做连续券廊。法国使馆旧址是在纯公府的中式建筑基础上修葺而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中式形制和体量。</p> 正金银行旧址 <p class="ql-block">正金银行旧址,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原为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北京支行,现为中国法院博物馆。正金银行旧址主体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一层,西洋古典风格,砖石立面。内为木结构,用花岗石做台基、壁柱、隅石、窗套和壁龛,转角中心设三层铁皮穹顶楼,作工套和壁龛,转角中心设三层铁皮穹顶楼。正金银行旧址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实证,有较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日本公使馆旧址</p><p class="ql-block">‍原为肃亲王府,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为日本使馆。日本使馆旧址保留了原肃亲王府花园部分,现存建筑有日本建筑师真水英夫设计的使馆办公楼和大门等。日本使馆旧址的大门及主楼造型是西方古典主义与巴洛克和中世纪多种要素的混合体,是近代西欧集仿主义的风格,更是近代日本模仿欧式风格的典型,对研究清晚期使馆建筑提供了大量实物参考</p> <p class="ql-block">圣米厄尔教堂</p><p class="ql-block">‍圣米厄尔教堂,又称东交民巷天主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是北京城区最小的天主教堂,为法国高嘉理神父创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圣米厄尔教堂为哥特式风格,占地面积2656.4平方米,清水砖墙,内部为木结构,立面为三个尖顶钟楼,用尖券、壁柱、玫瑰窗和壁龛装饰,主体建筑为高二层,坐北朝南,东西面阔三开间,南北进深十四开间。圣米厄尔教堂正门上方为教堂主保天使圣米厄尔(大天使米迦勒)的雕像。圣米厄尔教堂造型上别具特色,是西方传教士在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教堂,对研究清代的天主教建筑有重要研究价值。</p> 法国邮局旧址 <p class="ql-block">法国邮政局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9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为法国邮政局。法国邮政局旧址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四方造型,总体为单层建筑,高约6米,东西侧面宽约13米。法国邮政局旧址作为列强在京城修建最早的一批近代领事馆区建筑,在中式建筑框架下融入了诸多西方建筑特点的折中主义风格。</p> 西班牙大使馆旧址 今天的东交民巷饭店 <p class="ql-block">北京东交民巷饭店。元朝,这里叫“江米巷”,是早期京都贸易商埠的雏形。明清,这里成为国家机关的集中地,兵部、吏部、户部、钦天监等国家集权机构都设置在这里。清末,这里成为列强的使馆区和国际金融区,一些近代中外历史建筑完整地保存了下来。</p> 红都服装 <p class="ql-block">红都是北京红都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红都位于东交民巷,其品牌起源于有着百年历史的红帮裁缝。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五,六十年代出国都是在这里制装。</p> 比利时使馆旧址 <p class="ql-block">一条老胡同,半个近代史。值得回味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