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何艳萍有个想法,在七十岁之前回牧鹿湖转一圈! 她很有激情发给我感言:<br> <b>魂牵梦萦、心心念念的牧鹿湖呀,根植于我们的心海,流淌于我们的血液、想想那里的沟沟壑壑、堤、湖、河、渠…就浮想联翩,心潮起伏……<br> </b><br> <p class="ql-block"><b> 四十八年前的三月,我俩站在解放牌汽车的货箱里,从哑巴渡出发,离开牧鹿湖,满满的眷恋、忐忑、不安。但更多的是憧憬……</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我两手牵手回来啦!第一站依然是哑巴渡……</b> ”谢谢老班长周尚文同学的支持,让我们的心愿得以实现!</p> 从浪拔湖进哑巴渡的树枝自然形成的拱门,像是专门迎接游子归来的守护神。 <p class="ql-block"> 车到哑巴渡,我们停下来拍照!回忆当时我们工作的每个地方的位置!水机站,乡政府,供销社,农机站 …… </p><p class="ql-block"> 四十八年,一切都改变了模样。我们满鬓斑白,家乡没有了往日的兴旺!屋旧人稀啊......</p> " 童年已随纸鸢远,空留长线牵夕阳。巷口童谣随风散,檐前旧燕去何方?石桌残棋覆青苔,竹影婆娑映老墙,忽闻邻家唤乳名,恍若隔世梦一场。" 借来放到这里比较合适吧? 顺大堤往北,看到蒙蒙细雨中翠绿的植物,清澈的河水,偶尔出现的牛牛,好美!好亲切!<br> 经过何艳萍的家附近。 农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白墙红瓦在歌颂新农村的喜悦。 经过东耳垸,何艳萍曾经担任民办教师的校园展现在眼前!<div> 破旧的楼房,透露出当年的凄凉!坐在车里,不忍拍摄!大多人家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们随同进城就读,乡村学校自然被冷落。<br></div> 就如同今日风雨飘摇无法动摇老天,没有学生的校舍也就只能任其人去楼空,没有多少可以利用。 家乡这条美丽的河,系属沱江。有空多来河边垂钓,或者多到河边走走,应该会神清气爽,那就真的不用劳神费力去远方。 河边的牛儿正在吃草,它可不知道有人在羡慕它的生存空间无比优良。 而后是南红大队!记不清当年开万人大会的场地在哪里?却挖掘出当年那个像细媳妇,那个笨笨廋廋的小女孩是怎样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保卫友谊,保卫同事,保卫解放军的! <p class="ql-block"> 班长用地道的乡音给同学发令,把骆良金的电话号码发过来哦!</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北,告丰咀到了。骆良金同学的家就在渡口附近。下车询问,正好遇见骆同学的媳妇。</p> 媳妇带我们进门,让座,递烟,倒水,一溜顺的操作,亲切自然没有陌生感!艳萍像回到自己家里,翘首盼望被电话叫停玩牌,回家见老同学的骆大哥。 我站在大堤上,远远望去,就觉得自然带来的色彩,美!层次,美!错落有致,残缺不齐,也美!不忍心错过美,也不愿意放弃美,顶着毛毛雨不停地按下快门。远处的荷塘一片荷花更加俏丽,只可惜老天不作美!<div><br></div> <p class="ql-block"> 看看骆大哥家门帘子,可以想象农村为防蚊虫采取的措施。</p> 曾记得我们在中学时排练过《收租垸》,里面有几句唱词还记忆犹新“牧鹿湖,难顶垸”。今非昔比,家家农民的生活都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哦! 每天清晨,看看阳光升起,满目翠绿是多么养眼养心! 端上一杯清茶,站在大堤上,张开咀呼吸的是清新透甜的空气。吼一嗓子,声传数里,是何等惬意。 带上乖乖孙子孙女,在清净的河堤上,跨上自行车,骑行数里,应该祖孙同乐,酣畅淋漓! “赤脚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著脚步滴答滴答响”,是不是就找到了歌曲作者的感觉? 这一盆草颜色特别,是不是“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的原型。其实,别人知道有何意义呢?像穿鞋子一样,脚在鞋里,只要自己感觉好才是真的好! <p class="ql-block"> 看到骆大哥匆匆离开,那矫健的脚步,没有七十多岁人的拖沓,那直直的背影,也不像七十多岁人的佝偻!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很不逢时的:本来成绩优秀的他可以参加77年恢复的高考,可他在部队;在部队能推荐考军校的时候,他超过了考试的年龄;回家当民办教师本可以转正的,又因为超生失去资格!可是他乐观的面对一切命运的不公,真是一个相当有自我调适能力,相当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适用生活的能人。难怪现在他带领的腰鼓队在当地可是超级棒的。</p> <p class="ql-block"> 坐在骆大哥家轻松地闲聊,仿佛回到我们高中毕业的时候:班主任带我们一行十来个人,也是围绕大堤边的同学家吃住玩一周多,把三十四公里的围垸玩了个遍。</p> 一路再经三岔河,驿马头,揭家洲,牧鹿,文华,落脚到红堰湖。把住在附近的同学继续召唤过来,一起吃饭。 真正实现了我们两策划回故乡的安排:不提早告知谁,不最先邀请谁,遇到谁就是谁。哈哈 <p class="ql-block"> 这一桌有:何艳萍,余春香,陈佑云 ,宴干政,彭曾益, 骆良金, 周尚文,周国华!几十年一晃而过,即使碰到了没有同学介绍也会认不出来哦!</p> 我差点把她认成甘月香!其实她叫余春香! 我也叫来了我的同学老班长周国华。没想到,老同学兼三线战友姚佳贵夫妇就在附近请家里亲人聚会。我们立马奔过去相见!四个老同学凑到一起。缘分哦!好多年不见,彼此健康福气! 回程的车上,我还忍不住要记录下我们的巧遇。 人生如此美妙,不要天天想念,那人就在心间!不要时时问候,见面就知冷暖!<div> </div> 回故乡这三天两晚,艳萍陪我住在南县的维也纳酒店,吃着早餐,我们聊不完的话题。 她比我能睡,我比她会吃。我唱歌,吹萨不停折腾。她最爱太极,炒股,美食养身。 同学们好可爱,一声呼唤,来了一桌。 女同学多拍一张看看! 年轻的嫂子中间坐,幸福洋溢在我们脸上。 <p class="ql-block"> 用何艳萍早上发给我报平安的回复文字收尾:</p><p class="ql-block"> “<b>昨天手机没电了。平安就好,感觉好就好!认识几十年,七十岁之前能这么无间隙的、本真的、快乐的混到一起,应该算蛮好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