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缙云 人间仙都(一)——岩宕书房黄帝祠宇朱潭山

XZP

<p class="ql-block">💎20250516,有时有雨。</p><p class="ql-block">期盼已久的丽水仙都四日游开始了。7:10大巴从打浦桥出发,7:30路过锦江乐园,始建于1984年的上海第一个游乐园,现已进入拆除改造阶段,主要改造方向为与华纳兄弟合作打造“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上海)”项目,同时保留并重建摩天轮作为城市地标,预计2027年重新开放。‌</p><p class="ql-block">55年前的今天,我离开上海去江西插队,一晃人已古稀,趁还走得动,尽可能地多走走。同学相邀,今天一起去丽水市缙云县的仙都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前后六个小时,途中高速休息区唱了两次歌,下午一点到缙云午餐,入住缙云县仙都景区轩辕文化街上的农家乐。现在这种新型的农家乐模式蛮适合我们老年人,上午有导游带领去农家乐周边的景点游览,下午根据个人爱好,可以在周边景点继续游玩,也可以卡拉OK、叉麻将。TCM同学事先已经做过功课,稍作休息,我们即去延宕书房。</p><p class="ql-block">进入仙都景区时,导游将景区内的景交车团体车票拍照发给大家,游客可在景区内任意乘坐。顺便说一下景交车票的价格为20元/人。我们乘了三站路,来到黄帝南巡主题雕像处,这里有一大片麦田,正是麦熟季节,喜看麦菽千重浪,我用手机拍了几张,如果天气晴朗的话,那真的是不错。</p><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去“岩宕书房”游览,感觉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到达岩宕书房。‌岩宕(当地称“石宕”)是浙江缙云地区对人工采石场的独特称呼‌,特指因历史采石活动形成的废弃石窟景观,现经生态改造成为融合文化、旅游与自然的网红打卡地,尤以缙云仙都景区的9处活化岩宕(如书房、音乐厅)为代表。‌</p> <p class="ql-block">💎进门左边的岩石上,布置了一批有关岩宕书房的摄影作品,我在观赏时被老同学抓拍。</p> <p class="ql-block">💎岩宕书房,是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景区内由废弃采石场改造而成的公共露天书屋房,设计融合自然地貌与现代元素,净高38米、深度50米,顶部开放,以“之”字形石径连接错落平台,提供书籍借阅、有声读物及咖啡休闲服务。‌‌</p><p class="ql-block">岩宕书房原为宋代开采凝灰岩形成的8号岩宕(人工采石场),由建筑师徐甜甜团队改造,保留采石痕迹与洞窟结构,获2022年中国十大最佳建成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岩宕书房顶部露天,岩壁保留开凿纹理,书架采用竹、楠木材质。‌‌内部还有阅读区、喜马拉雅“有声咖啡馆”及自助借还书机,据说支持全省图书馆通还;提供缙云地方文献、休闲书刊及黑胶唱片,结合宋韵文化与现代阅读场景,被称“浙江小敦煌”。‌‌</p> <p class="ql-block">💎书房顶上的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岩宕书房里面有个“喜笑颜开”咖吧。</p><p class="ql-block">以下六张均是我请老同学TCM拍摄。哈哈哈!是否有点自恋?其实我是想将岩宕书房的功能与设施通过图片介绍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了岩宕书房的最高处。随后我们就一路下去,出了岩宕书房。</p> <p class="ql-block">💎离岩宕书房不远处,还有一个9号岩宕音乐厅,不过里面空空如也。</p> <p class="ql-block">💎回农家乐途中又来到了麦田打卡地,团友们兴致依旧不减,继续在麦田里寻找拍摄机会。TCM最先将草帽上抛,让CXM抢拍,于是乎同学们纷纷依样画葫芦,我也玩了一把,被老同学CXM抓拍到了。</p> <p class="ql-block">💎此图是老同学TCM抓拍。</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一张拼图,上半部分是SAM老师拍摄,感觉色彩上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久处城市混凝土森林的我,看到远方半山腰有点云雾,心情陡然激动,赶紧让老同学帮我拍一张,其实当年插队赣南时,经常会有如此云雾出现。</p> <p class="ql-block">💎回农家乐吃晚饭途中看到这两个场景可以拍拍,就请同学又帮我拍了。</p> <p class="ql-block">💎鼎湖峰景区内空气清新,晚饭后一起外出散步。我们来到了鼎湖峰景区大门前的广场,这块大石上“仙都”两字不错,仔细一看原来是浙江现代最有名的书法家沙孟海所题。</p><p class="ql-block">仙都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是中国黄帝文化名山。据史书记载:唐天宝七年六月八日,缙云山鼎湖峰周围五彩祥云缭绕,鸾鹤飞舞,云中仙乐响亮,山呼“万岁”,齐声相和。缙云太守苗奉倩亲眼所见,以为祥瑞之兆,就写奏本上奏唐明皇,李隆基听后,不禁大悦道:“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乘兴御书“仙都”两字赐苗奉倩带回。从此,缙云山被改为仙都山,仙都胜景,也四海闻名。景区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兼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度假、科普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这三位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都是女中豪杰,也是我28岁前居住地的父母官,其中两位是我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四位“荒友”邀我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五个人都是小学校友,五十八年后再相遇,真是有缘。</p> <p class="ql-block">💎此时景区大门已经无人值守,其实我们这个自组团32个团友,只有两位尚未满70,即使有人值守,滿70岁的只须出示身份证即可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20250517,有时有雨。</p><p class="ql-block">早餐前还有时间,我们逛了农家乐门口轩辕文化街上的早市,领了一下行情,以便最后一天带点当地的农副产品回沪。</p> <p class="ql-block">💎一开始我们都以为前面那个山峰高,其实并非如此,经询问当地人,前面那个山峰就是鼎湖峰,要论高度还是左侧的步虚山更高,隐隐约约还可见步虚山上的步虚亭。</p> <p class="ql-block">💎清晨有风,云雾飘得很快,我赶紧将八爪鱼架在路旁的轿车顶上,用“延时”模式拍了一段“鼎湖峰风云”,由于已到早餐时间,拍了大约4分钟就结束了所以视频很短。</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8点钟,我们跟导游来到了鼎湖峰景区大门口。根据三位组织者的建议,整个团队32位朋友在此合影,我先请个别团友移动一下位置,以免被前排人挡住,然后将手机交给导游小妹拍摄,导游说我的手机拍照蛮清晰的,其实我是将手机调成了全屏模式。</p><p class="ql-block">谢谢CXM同学将照片旁边的闲杂人等清除干净,本美篇所有照片的“清除”工作均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CXM同学担任,谢谢!</span></p> <p class="ql-block">💎TCM同学非常有心,出游前特地做了一块横幅,使照片更具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进了鼎湖峰景区,前方就是矴步桥,团友们在桥上留影。云雾缠绕山川之间,美得不似人间,宛如梦中仙境,半山腰的云雾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灵动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C姐昂立登仙桥上。登仙桥为仰峰洲前往鼎湖峰和黄帝祠宇的必经之路,桥为44孔长77米,宽0.77米,高0.8米,因桥面与桥柱成丁字形,俗称丁步桥。缘于黄帝炼丹升仙传说,又名登仙桥。丁步桥是缙云古代的典型建筑,结构简单合理,形式美观,相融于自然山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系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园林之父”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认为:“此桥简朴实用,是古代石板桥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仙都石梁桥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我也站在桥上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双拱石桥两侧雕刻着八仙所持的法器, 被称为“道家八宝",象征吉祥如意、万事顺利、逢凶化吉,也象征八仙庆寿。栏柱和栏板上雕刻着五彩祥云,象征步入此桥,便进入超凡脱俗的境界,在美仑美奂的仙境中得到升华。</p> <p class="ql-block">💎步道左侧有一座石牌坊,上有刘枫题写的“鼎湖峰”三字,两旁对联:“皇都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为王十朋诗句。另一面是“擎天一柱”,两旁对联:乍警人世有仙都,最爱鼎湖多胜迹。其实我倒是觉得还是用王十朋《游仙都》的后两句更好:“洞接龙泓片云近,山分雁荡一峰孤”。</p> <p class="ql-block">💎几位同学都属蛇,看到蛇来运转,岂有不拍之理。</p> <p class="ql-block">💎仰止亭。据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图》载:仰止亭,在童子峰外练金溪畔,约建于明代,当为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处,后废。台胞李延品、舒寿福两位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黄帝合宫形,有古朴典雅之感。“仰止亭”三字,湖州李英书撰。</p> <p class="ql-block">💎驭龙亭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建筑。驭龙亭的建筑风格独特,形制为四边套、八边形、十六柱,十字歇山顶,朱楹乌瓦,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古色古香中透露出建筑古文化中“四面八方”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p><p class="ql-block">驭龙亭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相传,黄帝一统天下后跨江南巡,见此地山清水秀、风光优美,便在此铸鼎炼丹,驭龙飞升。此地因此得名鼎湖峰,而驭龙亭正是为了纪念这一传说而建‌。亭前的龙津池碧水如镜,池中锦鱼穿梭,游弋自如,增添了景区的自然美景‌。</p><p class="ql-block">驭龙亭周围的环境也非常优美,细雨蒙蒙中,周围树木参差绿,建筑象梦幻中的瑶台仙阁,让人心旌神摇。亭子的柱子上刻有八副柱联,内容令人肃然起敬,其中提到轩辕黄帝,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降服炎帝、诛杀蚩尤,统一中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p><p class="ql-block">总之,驭龙亭不仅是仙都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更是了解中华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鼎湖峰,是缙云县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独树一帜的鼎湖峰,又称“天柱峰”,它东靠步虚山,西临练溪水,拔地而起,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 170.8 米,顶部面积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2787 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大的单体石柱。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传说轩辕黄帝在峰顶用鼎炼丹,鼎重千斤,把峰压成了凹形,下雨积水成了一片湖。轩辕黄帝升天后,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为鼎湖峰。</p><p class="ql-block">LL同学的大拇指可与“天下第一笋”媲美。</p> <p class="ql-block">💎我的大拇指也竖一下,感觉则稍逊一筹。</p> <p class="ql-block">💎换了一个角度,时过境迁,鼎湖峰风起云涌。</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领我们游览鼎湖峰,征询我们有没有人登步虚山,可以有两种选择,徒步登山约半个小时,还有就是乘坐缆车,30元单程上山,40元往返;不登步虚山的人可以在黄帝祠宇看祭祀表演。我一向喜欢登高望远,前两年还登了华山,于是我第一个报名。由于前一段时间我的膝盖已经向我报警,故花40大洋坐缆车往返。</p><p class="ql-block">去缆车站路过这块汉白玉龙腾中华的浮雕,龙头凸出立体感很强,有透雕的感觉,在黄帝祠宇的前方。正好JH同学在上面,我立马给他拍了一张。</p><p class="ql-block">百度AI:黄帝祠宇前的龙是应龙 ‌,应龙又称黄龙、老龙,是中国最初的雷神、雨神,同时也是黄帝身边的大将。应龙在远古神话传说中具有“创世神”和“造物神”的尊称,被赋予了创世和造物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条五爪的龙,以前只有帝王才能享用,我让大伙都去摸摸。“摸龙身”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中的一种祈福行为,寓意通过触摸龙的形象来沾染“龙气”,祈求吉祥如意、传递福运‌,好运连连。</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也来摸摸。</p> <p class="ql-block">💎导游也给我们大伙拍了一张。黄帝祠宇的大门与众不同,进入祠宇须由两侧台阶而上。</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台阶上去就是黄帝祠宇的宫门,在这里拍集体照蛮合适的。</p> <p class="ql-block">💎从黄帝祠宇的右手边上坡,很快就到缆车站了,我们自己买票,9:20上缆车。一般情况下导游会为游客买票,这个你懂的。</p> <p class="ql-block">💎下缆车左转不远,就是我们在轩辕文化街上的农家乐门口看到的步虚山顶。途中一块“飞来石”,哈哈哈!其实我也不知道此石叫啥,瞎编的。</p> <p class="ql-block">💎两块巨石夹了一块大石,也太巧了吧!大自然真神奇。</p> <p class="ql-block">💎步虚山巅有小亭,高约五米、四角单檐攒尖顶式,名步虚亭,1979年建,因山而名,亭额为近代书坛泰斗沙孟海所题。建亭时曾有石砚、石笔挖出,相传为古时道士祭天时所用祭品。步虚亭居步虚山巅,仿佛置身仙山琼阁, 凭高四望,可尽兴观赏鼎湖峰巅奇观和九曲练溪、十里画廊胜景。</p><p class="ql-block">从缆车站到山顶几分钟即到,栈道也好走。到亭前,请其他游客帮我们拍了一张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然后再下几个台阶到观景台,这里离鼎湖峰更近,感觉伸腿就能踢到。我找了一下角度,帮团友们拍一张一览众山小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步虚山东接高天坪,西邻鼎湖峰。相传古时,山巅凌空常有悠扬的仙乐回荡,恰若众仙缥缈步行虚空唱颂的步虚‌(步虚‌是道教仪式中道士边行走边吟唱赞歌的特定动作,后来也指代神仙凌空行走的传说)声,故名,唐代刘处静等高道在此山辟谷成仙。徒步而上,石磴千级,沿途奇石林立,斗岩三奇尤俏(我们缆车上山此景没有看到)。峰巅平敞如坛,海拔365米,有步虚亭。亭下悬崖干仞,怪石兀立。凭栏近俯鼎湖,远眺山野,如临仙境。若逢云雾缭绕,更似仙人独步。如果不是跟团游的话,三五好友,坐在亭子里,喝喝茶,聊聊天,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当然我也是要拍的。</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马上回到步虚亭前,拍一下观景台上的团友们,鼎湖峰就在他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我大叫了一声“嗨——”,朋友们一起向我挥手致意。</p> <p class="ql-block">💎鼎湖峰对岸有大片汀洲,面积约120亩,是仰望鼎湖峰的最佳位置,故名仰峰洲。</p><p class="ql-block">炼金溪的U形弯,鼎湖峰兀立在炼金溪的U形弯顶点(不过感觉还是山下仰峰洲上看起来更好!下午我们去朱潭山看老汉牵牛,可以有更好的视角),那一溜白墙青瓦的建筑,就是我们住的地方。绿水青山现在变成了金山银山,也不缺人间烟火,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步虚山顶,一览众山小,缙云真是人间仙境啊!</p> <p class="ql-block">💎步虚亭前观朱潭。步虚山顶不大的一个平台上,有一块石碑,上有“步虚山 海拔365米”。</p> <p class="ql-block">💎还是看照片吧,石碑背面是导演张纪中的诗:“鼎湖望河山,气象万万千,君欲脱凡尘,抬脚可登天”。现代人凿刻的水平根本不能与古代匠人相比,简直是太差劲了。</p> <p class="ql-block">💎回缆车站台的路上,看到一个小伙子跨过了步道栏杆,站在一块大石上,是否有指点江山的味道,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从缆车上山游览,到缆车下到谷底,用时一小时。如果我们徒步上山(约需半小时),就赶不上观看第二场的表演了。</p><p class="ql-block">出缆车站不远处就是黄帝祠宇,图片来自百度,图片中最上面的房子就是步虚山下的缆车站。山谷中依势建有一庙宇,飞檐翘角,气势恢宏。黄帝祠宇,据说始建于东晋,历经沧桑,于1994年重建。黄帝祠宇为古今南方祭祀黄帝的场所,与陕西的黄帝陵并称“北陵南祠”。</p> <p class="ql-block">💎出索道站后,就是朝祖亭,黄帝祠宇就在旁边,我们从上往下游览。由于时间关系,我匆匆地浏览了黄帝祠宇每一个大殿,包括怀祖堂、缙云堂、轩辕殿三个大殿及宫门。</p><p class="ql-block">仙都,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一起,被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是我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祭祀历史悠久。东晋时期,仙都就建有“缙云堂”,唐代改为“黄帝祠宇”,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了“北陵南祠”格局。每年清明节、重阳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2011年,“缙云轩辕祭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今天不是清明,所以我们等会儿看到的是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表演。 </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浙江惟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祭祀轩辕黄帝的团队活动,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戴着黄色的丝巾。</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殿内一块硕大的青田石雕《轩辕黄帝升平巡天图》‌,描绘了轩辕黄帝 巡狩天下,记录了黄帝的巡狩历程和在 缙云县的传说。根据图中的记载,黄帝在涿鹿之战后,为了更深入了解民情,开始了他的巡狩之旅。他登上了昆仑山,穿越了大江,从庐山、黄山一路向东,最终抵达缙云。在这里,黄帝看到了祥云环绕、五彩斑斓的美景,于是决定在此建立行宫,并设置百官,开始炼丹。</p> <p class="ql-block">💎这是轩辕殿内伟岸的轩辕黄帝像。</p> <p class="ql-block">💎轩辕殿外的大钟,我摆好了架势准备撞钟。</p> <p class="ql-block">💎我毛逐自荐帮游客拍了一段视频,接着也请他帮忙拍一下。</p> <p class="ql-block">💎我扫视了一下轩辕殿下的台阶和广场,香炉里五支高香青烟袅袅,啊!好大的气派!</p><p class="ql-block">缙云祭祀轩辕氏始于西汉初年,数千年来,流存着轩辕氏在仙都鼎湖峰驭龙升天等许多传说和有关黄帝的文献记载,远播江南各地,形成了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黄帝文化,从而使缙云成为南方祭祀轩辕氏的唯一场所。</p> <p class="ql-block">💎祭祀表演人员急急地往轩辕殿集合。</p> <p class="ql-block">💎祭祀表演马上要开始了,满铺黄色地毯的台阶上只有我一个游客,我应抓紧时间到观众席去找一个合适的机位,老同学不失时机地帮我抓拍了两张,非常感谢!</p> <p class="ql-block">💎黄帝祠宇结构上由三进院落组成,呈梯状由低到高分布。第一进是轩辕殿,轩辕殿的上面一层有块硕大的竖匾,上有“天下第一祠”。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祠宇被称为“天下第一祠”,那是当仁不让。</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宫门下到广场的台阶上没人,我毫不犹豫地在正中的位置坐了下去,想不到我几乎最晚到达的人,竟然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机位,哈哈哈,天助我也!刚坐下不久,就听到祭祀主持人宣布祭祀仪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我不失时机地拿出八爪鱼架起来,调整好手机开始拍“延时”,不一会儿一位女士挤了过来,还遮挡了我手机的部分画面,公共场所我也不便干涉,请看黄帝祠宇春祭的前奏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刚才一个人从轩辕殿往下走的时候,边走边拍的视频,为了压缩视频的数量,我把坐定以后拍的视频也连接了起来,请看视频。</p><p class="ql-block">世代传承至今的缙云民间轩辕氏祭祀,分春(清明)、秋(重阳)二祭,春为民祭,秋为公祭,每逢3、6、9年份为大祭。祭拜人员分主祭、陪祭、参祭等。祭祀礼仪设击鼓、撞钟、恭读祭文、献三牲五谷、献黄酒鲜花、献祭乐祭舞等,气氛庄重热烈。</p> <p class="ql-block">💎主祭人恭读祭词,八位姑娘准备献三牲五谷、献黄酒鲜花。</p> <p class="ql-block">💎献三牲五谷、献黄酒鲜花完毕。</p> <p class="ql-block">💎表演开始</p> <p class="ql-block">💎献祭乐祭舞,请看<span style="font-size:18px;">祭祀表演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阶梯两旁的绿植组成的对联,右边是“崇我始祖 ”,左边是”爱我中华”。</p> <p class="ql-block">💎表演即将结束,请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黄帝祠宇的宫门。祠檐下挂有“黄帝祠宇”的蓝底金字篆书牌匾,那是李阳冰任缙云县令期间,数次祭祀黄帝,并篆“黄帝祠宇”四个大字刻于石碑之上。</p><p class="ql-block">李阳冰,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书法家。字少温,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出自赵郡李氏南祖。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p><p class="ql-block">初为缙云令、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称少监。兄弟五人皆富文词、工篆书。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p><p class="ql-block">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一病不起。在病榻将自己的诗文草稿交给李阳冰,请他编辑作序。</p> <p class="ql-block">💎李阳冰任缙云县令期间,数次祭祀黄帝,并篆“黄帝祠宇”四个大字刻于石碑之上。据元《仙都志》记载,“黄帝祠宇”碑原在仙都玉虚宫中,后被迁移至缙云县孔庙,1966年,这一千年珍宝被一工友一锤两段。现立于仙都黄帝祠宇宫门前的新碑,是根据旧拓片所制。</p> <p class="ql-block">💎原路返回,又到驭龙亭。</p> <p class="ql-block">💎11:20,我们从登仙桥上回农家乐吃饭。</p> <p class="ql-block">💎午后一点,我们到鼎湖峰车站坐景交车去朱潭山。昨天傍晚她们几位拍的不满意,趁景交车到来之前重新拍过。</p><p class="ql-block">朱潭山是摄影胜地,以“老农牵牛过仙堤”的经典画面闻名,清晨薄雾中可捕捉鼎湖峰倒影的仙境效果,那简直就是一辐水墨画卷。</p><p class="ql-block">这如诗如画的风光是仙都的精华,自古以来天下名人于此驻足。建国以后,成为中央、省、地方领导和游人留影的必到之处。这里也曾是《阿诗玛》、《绝代双骄》、《天龙八部》、《汉武大帝》等数十部影视剧的拍摄基地。</p> <p class="ql-block">💎已经是初夏了,不管了,我的青春我做主!</p> <p class="ql-block">💎1983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一位年轻的摄影师在仙都拍摄了一张照片,名为《仙境》,这张照片参加国内外摄影大赛屡获大奖,也正是这张照片把仙都带向全国、走向世界。照片及文字均为网上下载,如有侵权留言即删。</p> <p class="ql-block">💎朱潭山与板堰村隔溪相望。南宋淳熙七年(1180), 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于仙都,余暇时常到此闲散,泛舟于碧潭,游憩于山野。后人遂将此潭名为朱潭,潭边之山名为朱潭山。</p><p class="ql-block">下午进朱潭山景点没有导游,一开始我们没有找到最佳机位,我询问了一个保安,他说在前面一栋白房子的溪边,其实最佳机位还在前面的望峰亭。我们没有走到望峰亭,就心急慌忙地拍了,稍有遗憾。不过我们刚拍完就下小雨了,而且赶到望峰亭也有可能来不及拍老汉牵牛了。这里风景不错,我给朋友们每人单独拍一张,当然我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帮朋友们拍完朱潭山,著名的“老汉牵牛”来了。老汉与牛双休日上班,免费观看拍摄,三位组织者有心了。由于出行前查缙云的天气预报天天有雨,我就没带70—200的镜头,只能将手机拍的照片裁剪一下,勉强还能看得出老汉与牛。遗憾没有跟摄影团,“老汉牵牛”缺了烟雾,少了仙气,也罢,<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汉牵牛”的照片已经不稀奇,网上早已铺天盖地了。</span></p> <p class="ql-block">💎以下两张是相机拍的,与手机相比清楚多了,请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看到两个小姐姐在溪边拍摄,其中一位长裙不错,我用手机拍了一张后,让她稍微移动一下位置,人在树枝的空档处更能突出主题。以下两张是相机拍的,我给她们看了以后,觉得不错,她们又把手机交给我帮她们再拍。</p> <p class="ql-block">💎因为逆光,也没有反光板,我就说拍剪影吧。上面这张照片本来脸部是暗的,我已用软件局部提亮了。</p> <p class="ql-block">三点多回到农家乐,JH同学让老板开通了空调,我冲了一个凉,躺在床上选照片,调整照片,发到旅游群里给朋友们,也蛮开心的。</p><p class="ql-block">谢谢三位组织者!谢谢帮我拍照、修改照片的朋友们!</p><p class="ql-block">明天游玩大肚岩、仙都观、小赤壁、倪翁洞景区,也很精彩,请继续关注观看。</p><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关注和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XZP 2025060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