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刚看了《超脱》这部影片,后劲很大。要求自己必须写下来。</p><p class="ql-block"> 开头就引用了加缪的那句话:“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又如此真实。”这部片子与其说是一部色彩鲜明的戏剧片,不如说这是一部还原人内心世界的视听艺术片。</p> <p class="ql-block"> 男主总是表现的很忧郁沉默,他是这个社区被聘请过来的代课老师。这个学校是全州成绩倒数的学校。当他来之前,他就已经做足了思想准备。但是上课第一天,他还是迎来了“下马威”,他的包被学生砸在了教室的门上。“那个包是空的,没有什么东西让你伤害。我呢,也没有什么感情让你伤害。”男主亨利选择用这种并不确定的工作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联系,但他却又和生活的本身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美其名曰叫:“超脱。”影片经常闪现他7岁时,母亲在他面前吞服安眠药的画面,这就是他的秘密,童年的伤害如影随形,也许童年的伤害要他用一辈子去治愈。因为他也是一个受过伤的人。</p> <p class="ql-block"> 在亨利工作的这个学校里,在近乎窒息的氛围中,在四角逼仄的天空下,老师还是学生都在承受着无比压抑的痛苦。大家都被困杀在这个毫无温情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学生叛逆,毫无教养,朝老师脸上吐口水,穿着裸露的衣服,学生在用各种离经叛道的方式和老师对抗,和学校对抗,和制度对抗。他们在用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和玩世不恭的态度作践着自己,刺激着父母,侮辱着学校。他们用着最原始的生命力,愤怒地踢打着面前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所以,亨利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因为他个人的原因,他和这个世界总有一种疏离之感,但疏离的同时,他又保持着对旁人的一种善良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 这其中就有一个女生叫梅丽迪斯,她喜爱绘画和摄影,但家人不支持她,家人只需要她把头发剪掉,减减肥就可以了。没有人去倾听她的声音,没有人去关心她的梦想。只有亨利无心的关心让玛格丽特看到了一束光。可是,这束光没有持久地映照下去。当玛格丽特发现亨利也是一个无心之人,她用画笔在亨利的画像上涂了鸭,画了叉。最后一束光也泯灭了。她用一种很决绝的方式在亨利面前离开了这个世界。当亨利抱着梅丽迪斯喷血的躯体时,他想到了什么呢?他的所谓的超脱,他的所谓的“无心之爱”可能就是压弯这个小女孩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这种“超脱”与那些满口的仁义道德,满心的利己主义者又有何区别呢?</p> <p class="ql-block"> 剧中还写了另一个女孩,艾瑞卡,她是一个雏妓,当这个女孩被强暴以后,他把这个女孩带回了家,给她擦洗伤口,给她准备食物,提供卧具。艾瑞卡本以为他是想要自己的身体,最后才发现他是一个好人。从此开始对他产生了无与伦比的依赖。把他称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可当艾瑞卡提出要和他永远生活在一起时,他却说了这么一句:“这只是暂时的,你暂时寄居于此,但终将会离去。你明白吗?”他最终让救济院的人强行带走了艾瑞卡。我才真正地有些明白,他其实的所谓的超脱,是骨子里的疏离,他只是尽到了良心的责任,但是他并没有真正地去走近他们,关爱他们。所以才会有一种以“超脱”为借口的逃避。</p> <p class="ql-block"> 片中的每个人都很孤独,这种孤独蚀骨入心,叛逆的学生,无助的老师,都在无声地挣扎,绝望地呐喊,但是都无济于事。正如男主说的那样:“我们都有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跟着我们回到家,像在大海中漂泊,没救生圈,无救生衣。而你还以为,你在给别人扔救生圈。”</p> <p class="ql-block"> 更可悲的是,这种孤独感无休无止,没有尽头。影片结尾男主人公亨利在教室中面对残破的景象,缓缓地朗读爱伦坡的《厄舍府的倒墙》,“在那年秋季枯燥、灰暗而瞑寂的某个长日里,沉重的云层低悬于天穹之上。我独自一人策马前行,穿过这片阴沉的、异域般的乡间土地。最终,当夜幕缓缓降临的时候,厄舍府清冷的景色展现在我眼前。我未曾目睹过它过往的模样,但仅凭方才的一瞥,某种难以忍受的阴郁便浸透了我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 没有升华,没有大团圆,只有孤独,茫然和无助。整部影片始终弥漫着悲剧色彩,似乎这样,才更让人深思。“人到底能不能真正摆脱痛苦?我们还能不能相信别人?《超脱》最终没有给出救赎的答案,只留下了满地疮痍的现实和我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疼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