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瑶里--一个山水环绕的隐世仙境

那片海

<p class="ql-block">  青砖黛瓦,老街旧巷,写满了岁月悠长;翘角飞檐,画栋雕梁,刻满了古色古香。这是掩藏在皖赣交接处群山之中的一个千年历史古镇。</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的一天,我们几位老同学及家人结伴,游览了这个期待已久的江西景德镇瑶里古镇。</p> <p class="ql-block">  瑶里古镇,位于赣东北景德镇市浮梁县东端,距市区55公里,地处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中国地理》评为最美十大古镇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历史记载,瑶里,古名“窑里”,始建于西汉末年。高岭土、瑶里釉。瑶里水土宜陶,早在唐代中叶,这里就燃起了窑火,成为景德镇陶瓷的重要发源地。因瓷、茶和人文文化底蕴浓厚,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直到21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p><p class="ql-block"> 瑶里古镇现遗存古矿坑127条,古窑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处、古码头100个。古镇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同时古镇还保留了许多革命历史遗址,如陈毅旧居(原名“敬义堂”)、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瑶里改编纪念碑等。</p><p class="ql-block"> 2005年,瑶里古镇一举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入选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成为国家森林公园等六块国家级品牌。</p> <p class="ql-block"> 古镇入口</p> <p class="ql-block">  方街,古镇入口处的两条商业街。</p><p class="ql-block"> 刚走近,就被头顶上、店铺里琳琅满目的精美瓷器惊到了。这样的广告宣传,形象生动,无声胜有声。</p><p class="ql-block"> 方街游人如织,很是热闹,但相比其它古镇或旅游景点,这里的商业化气息少了很多,街上虽有多家瓷器店、茶叶土产品店和小饭店等,却没有那种推销旅游产品铺天盖地的叫卖声和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的产品推介。很喜欢这种自然、朴实、安静的购物环境。</p> <p class="ql-block">  踏入瑶里古镇,就仿佛踏入了一幅古老的水墨画。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像是岁月留下的脉络,每一块石板都被无数行人的脚步打磨得光滑无比。古民居、小桥流水、烟火人家,一切都那么悠然自得,仿佛回到了那个古朴而宁静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这里古木参天,翠竹轻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让这份纯净洗涤心灵的尘埃。</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瑶里依然烟火气十足,这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人们悠闲地下棋、喝茶聊天、河边洗衣洗菜。他们的生活节奏虽然缓慢,却充满了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描写的就是这里。</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水,是它的灵魂所在。</p><p class="ql-block"> 一条清澈的瑶河穿镇而过,古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错落在瑶河两岸,河水悠悠流淌,倒映着岸边的房屋和绿树,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瑶河上的桥是古镇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廊桥、拱桥、木桥,形式多样,每座桥都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 瑶河的清丽与各式小桥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用木桩和木板架着的木栈桥,连起村里村外,这头和那头,显得古朴和灵便,别具风格。</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古镇的大街小巷闲逛,欣赏着一幢幢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这些古民居面河而建,枕山临水,飞檐斗拱,马头墙高耸,白墙黛瓦,四水归堂的天井,幽幽的青石板街道,砖石木雕装饰精美,具有浓郁的皖南地方和赣东北风格。</p><p class="ql-block"> 这些古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期,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斑驳的墙壁上,青苔肆意生长,为古镇增添了几分灵动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古镇保存有一小段徽饶古商道上最为繁华的明清商业街,街宽不到两米,不知道当年商贾云集的时候会挤成啥样。</p><p class="ql-block"> 踏上青石板铺成的明清商业街,古门洞、古窗棂、古货台,保存完整,做工讲究,高头大马的烽火墙飞檐翘角,延伸在古街前方上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虽然没有了当年瓷茶重镇的繁华,却依然弥漫着浓浓的商业气息,走在街上就仿佛看见了当年商贾们忙碌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据瑶里风景区提供的资料,明清商业街全长一千多米,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部分,整条街道弯弯曲曲,街头见不到街尾。瑶里曾有民谣这样描述这条街:“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生动再现了唐诗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世景象。如今的商业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当地特产摆放在街道两边待售。街头丁字路口的那块“徽州大路转弯”路标,为来往八方的商客和路人指示着方向。</p><p class="ql-block">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写下了《琵琶行》。《琵琶行》中的“浮梁”不仅是白居易笔下商人逐利的符号,更是唐代茶经济的历史缩影。瑶里古镇作为浮梁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为这句唐诗提供了地理与历史的双重注脚。《琵琶行》也令人不由得遥想到,千年前的商业街商贾络绎、茶香满江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  街头路口的“徽州大路转弯”路碑,是清代乾隆年间地方官府特为来往商旅客人所设。</p> <p class="ql-block">  商业街的道路由两尺宽的古青石板铺就而成,青石板两旁镶嵌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据当地居民介绍,中间平整的青石板是为了方便当时车辆行驶所铺的。作为徽饶古道上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明清时期,每日迎接来往于赣皖之间的商人无数,承载装着货物的车辆反复碾压,以致于街道上多处青石板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压痕。</p><p class="ql-block"> 除了两旁的鹅卵石,在街道的一边还建有一条排水道,同样是为了构成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这样一来,即使是大雨天,街道上也不会有积水。这些系统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古代民间街道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p> <p class="ql-block">  明清商业街区整体格局保护完好,沿街建筑外立面充分表现了传统街市的风格,居民仍然在街区内生活。临街两边楼房为下店上宅式建筑。整条街共有上百幢店铺,鳞次栉比地分布在街道两旁,大部分保存得比较好。这些店铺如今依然发挥着其商业价值,包括草药店、面筋店、铁匠铺、修篾店、画像店、钉秤店等很多传统店铺。其中的明代商店最具特色,被确定为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探访两家古店面的内景。</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瑶里是著名的皖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张,并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以加强抗日力量。陈毅等领导人长期在皖浙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于1938年初将多支游击队汇集到瑶里进行改编和整训‌‌,将皖浙赣边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改编完成后,这支部队于1938年2月10日奔赴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 瑶里改编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推动了皖浙赣边区的抗日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 1988年5月,浮梁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瑶里建了一座“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瑶里古镇内保存有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这些建筑见证了古镇曾经的繁华,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身临其境,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叶。建筑恢宏,砖雕、石雕和木雕题材丰富,栩栩如生,其精美令人惊叹,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p><p class="ql-block"> 瑶里改编旧址。1938年初,陈毅同志来瑶里主持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曾在祠堂内召开社会各界抗日动员大会。</p> <p class="ql-block">  吴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重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宗祠内完整保留了历代传下来的族谱,是研究吴氏历史和风俗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瑶里改编是陈毅领导南方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的重要历史事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在宏毅祠(吴氏宗祠支祠)开展改编和抗日动员宣传活动。宏毅祠是红军游击队瑶里改编驻地旧址,参加瑶里改编的红军游击队在这里集中,随后改编成新四军,走向抗日前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13年3月5日,</span>宏毅祠、敬义堂和程家祠堂三处历史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进士第,位于瑶河岸边,清康熙年间由进士吴从至所建,是典型的赣北民居风格。墙高、窗小、白墙、灰瓦;入口为五花石山门,八字外开,小斗拱,大台阶及正堂采用井字梁架结构,彰显出官宅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狮冈胜览建于清代,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徽派合院式民居建筑,外部呈现巴洛克式欧洲风格,内部为典型的徽派天井式住宅。建筑高雅富丽、精美如诗。其内部的梁、门、窗上有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代名著、古典戏文、神话传说以及寓言故事的百余幅木雕作品。</p><p class="ql-block"> 此处原为一处瓷茶商人的私宅。因从对面的山上观看这座建筑灵秀而不失气势,于是将此屋取名为“狮冈胜览”。</p> <p class="ql-block">  陈毅旧居。陈毅旧居原为清代道光年间一家吴氏的“敬义堂”,是吴家为后代设立的书斋。陈毅旧居陈列馆通过图文形式,展示了红军游击队在瑶里的改编情况以及改编后新四军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 瑶里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中央,有一座赵慨塑像。赵慨,字叔明,东晋时期人,是中国陶瓷行业尤其是景德镇地区尊奉的“佑陶之神”。</p> <p class="ql-block">  瑶里作为“瓷之源”闻名遐迩,绕南陶瓷主题园区里,荒废的一座座古瓷窑,古作坊见证了跨越千年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给瑶里披上了一层金黄色,古镇像是梦中的世外桃源一般,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红枫、黄杏、翠柏交织在一起,将整个古镇装点得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 站在高处俯瞰,村庄掩映在夕阳的余晖之中,炊烟袅袅升起,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图景跃然眼前。</p> <p class="ql-block">  天上的云彩如絮般点缀着河水,画一般的美。</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五彩斑斓的灯光点亮了整个小镇。游人在河边边休息品尝乡村美食,边欣赏古镇美丽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  街巷里的彩灯犹如一条条火龙,河面上倒映着岸边的红灯笼,宛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灯光闪烁,如诗如画,恍若仙境,古镇仿佛一颗璀璨的宝石,令人沉醉其中,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70年代的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许多镜头是在瑶里拍摄的。一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至今余音绕梁。电影不仅让无数观众记住了主人公潘冬子,还记住了瑶里古镇的秀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  瑶里,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座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以其独特的陶瓷文化、自然风光和明清古建筑而著称。瑶里的美,是一种生态美,也是人与自然生息与共、浑然一体的自然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