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26日,一早便赶往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措,湖还是那个湖,但环境、经营模式已不可同日而语。许多年前我们在一号观景台上唱跳拍照,羊湖的美景至今都没忘怀,今天要参观完羊湖不买100元一人的门票是进不了观景台的;原来在观景台抱着一把吉他沉浸在海拔5000米上自娱自乐的流浪歌手,现在弄了一辆车,以羊湖为背景,游客只要支付200元钱,就可以上车顶去弹唱录视频;那些被迫营业的藏獒、牦牛和小羊也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今天没有蓝天白云,羊湖在淡淡的忧愁中更加宁静,那一汪蓝色镶嵌在群山峻岭中依然美的不可方物!</p> <p class="ql-block">预约的下午5点半参观大昭寺,大昭寺作为藏民心中的信仰圣地,每天都吸引着无数信徒前来朝拜,<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屹立千年的寺庙,见证了多少信徒的虔诚与执着,又承载了多少朝圣者的悲欢离合。当</span>我再次走进大昭寺,听着解说员讲述着大昭寺的历史和文化的时候,仿佛看到了那些从远方跋涉而来的藏民,他们一步一磕,用身体丈量着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的膝盖上布满老茧,粗糙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却依然保持着那份坚定与执着。忽然间我也想通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晚上,一位在拉萨打拼了十多年的朋友唐唐,在客栈的楼顶平台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顿改良的藏餐,感恩!而远处就是闻名遐迩的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整个拉萨城都被点亮了,而布达拉宫,更是璀璨夺目,宛如星空中最亮的星星!</p> <p class="ql-block">5月27日,或许是夜色中的布达拉宫太美,亦或许是我们返程的心情迫切,本来预约的下午1点20分参观布达拉宫,结果8点半就去排队想去通融一下提前参观,但规矩就是规矩,不会因少数人而改变!结局可想而知,于是我们转道去了罗布林卡。</p> <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场所,又叫“夏宫”,它不但是一座漂亮的园林,里面更有各种花卉植物,以及藏传佛教宫殿,更是藏族历史文化的宝库。无论是漫步在园中,还是站在某个角落远眺,都能感受到这片园林的宁静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进布宫的时候,天却下着暴雨,看着那些背着氧气瓶爬梯的游人,心中真是感慨万千!据说上一时间段就有两人因为高反被抬下了山。现在的布宫,最下面的雪城已不允许游人参观,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除了每天限制游览人数,白宫和红宫很多宫殿也不对外开放了,但是站在布达拉宫前,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庄严与神圣。</p><p class="ql-block">走进布达拉宫,就像走进了一幅精美的壁画,每一处都是艺术的杰作。穿行于宫殿之间,每一步都踏着千年的故事,听着历史的低语。</p><p class="ql-block">出布宫时,天气已经放晴,阳光下的布达拉宫,金顶闪耀,仿佛雪域高原上最璀璨的瑰宝,让人心生敬仰。</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布宫决定提前返程,于是收拾行李立马出发:从拉萨到那曲,G109青藏高速,笔直的道路,蓝天白云,苍凉的旷野,高挺的雪山,随着车轮滚滚而过,站在念青唐古拉山观景台上,向朋友们发出了遥远的问候,N年后当脚步不能到达时,再翻翻今天的记录。</p><p class="ql-block">晚上宿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那曲</p> <p class="ql-block">5月28日,从那曲到丁青,全程480公里,是317海拔最高的一段路程,平均海拔4400米以上。</p><p class="ql-block">从那曲出来,200多公里不见一棵树,(据说谁能种活一棵树政府奖励1万元,可见要种活一棵树在那曲有多难),远处连绵不绝的雪山白雪皑皑,巍峨壮观,近处褐色的草甸、成群的牛羊,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垭口一个接着一个,空旷、荒凉的世界,唱着世间千年的孤独!</p> <p class="ql-block">人们说317是一场人文之旅,数千个寺庙散落在317两旁的各个乡镇村落,其中有一个赞丹寺,整个寺庙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建筑群体分为红白两部分,错落有致。红宫居中,主要用于佛神供奉及宗教事务;白宫分布在两旁和后方,是僧人生活起居之所,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站在赞丹寺前,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晚上宿琼布丁青</p> <p class="ql-block">5月29日,离圣城拉萨越来越远了,一早从丁青出发,沿着317继续回家的路。本打算去丁青八大景之一的孜珠寺,到了景区门口才发现修路进不了寺庙,遗憾离开。317依然是看不完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和寺庙。</p> <p class="ql-block">途经昌都时去了著名的强巴林寺,恰遇寺庙正在进行大型的法事活动,众多的喇嘛,信众,教徒,聚集在殿内殿外倾听主持讲经说法,强烈的日光都挡不住众人的热情,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晚上宿工布江达</p> <p class="ql-block">5月30日,从江达出发,继续回家的路,离家越来越近了。</p><p class="ql-block">经过藏东第一镇,也是西藏解放第一镇岗托镇,镇子的建筑整齐划一,街道干净整洁,在四周高山绿植的环绕下如世外桃源般让人留恋忘返。顺道参观了十八军军营旧址,再一次感受了十八军解放西藏、修筑川藏公路的艰辛。想着现在平地走着,很多人都要高反,而他们要背着几十斤重的装备,或打仗,或修路,不禁唏嘘!</p> <p class="ql-block">跨过金沙江大桥便是四川的德格县,当看到“四川公安”四个大字时居然有点小激动,出来十多天终于又踏上了故乡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入川第一城德格县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早就梦寐以求与她的印经院相遇,今天终于实现了!</p><p class="ql-block">德格印经院被誉为“雪域敦煌”和“藏文化百科全书”,是中国最大的藏文印经院,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依然用雕版手工印制经文的地方。这里收藏了32万块佛经雕版,是藏区佛教文化的瑰宝。</p><p class="ql-block">绛红色是这里的主色调,数万卷泛黄的经书组成的墙壁折射出昏暗的光线,寺院的建筑集宗教与民居风格于一体,从粘土墙壁、木楼梯到木头门扇,再到印刷用的朱砂,以及小院木槽里洗版子的水,都在绛红色的浓淡里变化,那是历史传给藏族文化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德格印经院,映入眼帘的是架子上堆积如山的印经板,以及那些忙碌着进行印刷和刻板的师傅们,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没有灯光,室内光线昏暗,手工刻印经文全靠自然光。</span>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印刷和刻板的精细过程,感受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太震撼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的每一块印经板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是藏族传统工艺的珍贵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数不清的寺庙,让人再次领略了藏传佛教文化传播之广泛,突然想到如果沿着317之路,把所有的寺庙做一个详细的攻略,那该是一桩多么美好的事啊!</p> <p class="ql-block">中途去打卡了格萨尔王城一一甘孜州最大的一个文旅项目,走在冷冷清清的街上,看着关门闭户的商铺,心中竟有丝许悲凉,全国还有多少个这样的文旅项目,在顽强地活着?</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最终目的地是色达,317铜锣梁子处分路,120多公里的路程,狭窄陡峭弯道众多,驾驶难度更甚怒江72拐,到达色达县城时已是晚上6点半钟,办理完入住便匆匆忙忙登上了去五明佛学院的观光车。</p><p class="ql-block">窗外雨雾蒙蒙,一路上都在祈祷天气转好,但是到了山顶雨仍未停。由于走的匆忙,啥都没带就上了山,害怕感冒高反,于是跟着众人围着转经筒转了两圈,拍了几张照片和视频,就赶紧下山了。</p><p class="ql-block">现在要打卡五明佛学院,一天只有早上、下午、晚上三趟观光车上山,个人和私家车均不允许上山。梦中的或晨曦笼罩、或夕阳西下、或万里星空下的红房子也只有留在梦中,再等重来了!</p> <p class="ql-block">晚上宿马尔康,明天回家啦。</p> <p class="ql-block">这次自驾西藏,318进,317出,用时16天,全程5600公里,总结了一下:</p><p class="ql-block">一是高反并不可怕,只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是能够战胜的;</p><p class="ql-block">二是317比318的路好走,除了海拔高点,配套设施差点,其他没毛病;</p><p class="ql-block">三是5、6月份正是挖虫草的季节,全国各地收虫草的人都住在这些帐篷里,据说要在帐篷里生活一两个月,人数之多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自驾西藏完美收官,感恩旅途中所有的遇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