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封人间信,寄予山高水长。在《人间信》上市一周年之际,欣闻在京参加两会后的麦家,将风尘仆仆赴杭州西溪展开一场主题为“人间有信,前路皆春”的圆桌对话。于是我推掉那天原有的应酬,追星到西溪。</p> <p class="ql-block">一、小引:“西溪且留下”</p><p class="ql-block">圆桌对话活动定于3月14日19点30分在杭州西溪湿地之江编剧村进行,对于距离杭州两百多公里的我来说有诸多不便。我却义无反顾的在临近下班时间背起装有麦家著作的双肩包出校园,打滴滴、赶高铁、挤地铁奔赴西溪湿地。</p><p class="ql-block">走出西溪北地铁口,春雨绵绵,冷风瑟瑟。看看还有点时间,我就沿着福堤栉风沐雨,信步走向蒋村慢生活街区。街区内 “春暖花开”“西溪四季”“月芽”等店名诗情画意,浪漫小资,造型别致,令人目不暇给。顾名思义,在这样慢生活的小资街区就应该慢慢逛,慢慢看、慢慢赏、慢慢品。</p><p class="ql-block">宋高宗赵构曾有玉言“西溪且留下”,他对西溪的喜爱可见一斑。我对西溪也情有独钟,因为我是西溪镇西溪村人。我读的小学是西溪小学,我读的初中是西溪初中;我在西溪种过几年田,砍过几年柴,教过几年书。此西溪虽不同于彼西溪,但置身“西溪”还是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我很想慢慢走走西溪的小径,慢慢吹吹西溪的微风,慢慢嗅嗅西溪的花香,慢慢躺躺西溪的躺椅,慢慢荡荡西溪的秋千,慢慢坐坐西溪的小船,慢慢戏戏西溪的彩蝶,慢慢听听西溪的鸟鸣,慢慢赏赏西溪的烟雨,慢慢逗逗西溪的游鱼,慢慢亲亲西溪的水,慢慢吸吸西溪的氧,慢慢靠靠西溪的树。</p><p class="ql-block">很想像曾皙那样,“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却做不到!因为时间实在有限,我在慢生活街区越走越快,走马观花。我在“西溪丽锅”“水浒文化展示馆”等处,请路人甲帮我匆匆各拍了张照片。我的身影掠过慢生活街区,却只能羡慕悠闲自得的品茗品咖啡者,翘着二郎腿软软地斜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者,撑着伞在小桥流水边树荫下闲庭信步者。我很想留下,无奈只得离开。不知道人们如何看待我这个火急火燎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 二、爱上麦家:“全新出发”</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以前对麦家其人不以为意,尽管他的名声如雷贯耳,尽管他的《暗算》斩获茅盾文学奖,尽管他的《解密》《风声》等一部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尽管他在法兰克福书展上风头无两。但我向来对谍战之类的作品不感兴趣,特别是曾经有段时间出现过对麦家的一些差评,因此哪怕他蜚声海内外,我也总提不起兴趣。</p><p class="ql-block">然而,“谍战之父”麦家却突围谍战题材,回归故乡全新出发,潜心八年创作出版波澜壮阔的《人生海海》,描绘人生百态宏伟画卷,我读罢,竟然深深爱上了麦家。《人生海海》宛如一艘在命运之海上乘风破浪甚至在漩涡中挣扎的船,船中“上校”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牵动着我的神经。他身心遭受重创,尊严被践踏,却在人生海洋中没被苦难的巨浪所吞噬,依然坚韧地、善良地、好好地活着。</p><p class="ql-block">“人生海海,时间终将让一切和解”,“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人生海海,海没有尽头,但苦难和疑问会有,任何不被理解的阴暗,会在时间作用下露出本有的光彩”等等金句,散落书中,惹人频频捉摸玩味;字里行间的哲理,读来让人如饮醍醐。尤其是那句“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更是令人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我以为精心打磨《人生海海》这本现象级的长篇后,奔六的麦家在好评如潮中会急流勇退了。想不到他又潜心五年,再次打磨出震撼人心的《人间信》。他用文字拨开生活的种种苦难,划着断桨再次出发,在自我治愈和救赎中,向着远方坚定前行,从心底发出“普通人在尘世浮沉中为自己争取人间”的呐喊。麦家再次完成了自我实现,也救赎了当代困顿的年轻人,叫我如何不迷恋?如何不追逐? </p> <p class="ql-block">三、 合影麦家:“捷足先登”</p><p class="ql-block">离活动开始时间不到半小时,我急急忙忙赶到之江编剧村所在的西溪创意产业园。园里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路过麦家理想谷,马上让谷中美女给我拍照留念。路过徐沛东、程蔚东、余华等名人工作室,我只能浮光掠影,连拍照都来不及,急着赶到会场占座位。</p><p class="ql-block">提前八分钟来到之江编剧村,走进门厅,摄影师热情请我在活动宣传画前拍照,指导我拿着“麦家”和“划着断桨出发”的牌子,分别摆了几个pose。</p><p class="ql-block">拍完照,我从后门走进活动室,找不到一个座位。许多“麦粉”空降而来,导致左右和后面的过道上都站满人。正当我担心要站着聆听两个钟头时,突然发现前面第四排靠前门的一把椅子还空着。我挤过去一看,原来靠背上贴着“嘉宾”字样的小纸条。我觊觎着这把椅子打起了小算盘,何不先坐为强?嘉宾来了立即还给他,万一不来就冒充嘉宾暂占座两小时。于是,壮着胆浑水摸鱼似的坐了上去。谁知,在众目睽睽下坐着坐着,越来越不自在,冒牌嘉宾的感觉总是忐忐忑忑。我急中生智,站起来把不会忐忑的双肩包往椅子上一放,会忐忑的自己走到门外的大厅,一来再拍张拿着《人间信》一书的照片,二来避避位置上等待的尴尬。</p><p class="ql-block">突然,麦家和几位嘉宾向大厅走来,惊喜得不能自已的我连忙捷足先登,不管三七二十一,激动地拉着偶像的手语无伦次起来。麦家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摄影师咔咔拍下我和麦家的许多合影,并秒传到群里,惊喜连连的我马上秒存这些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四、聆听麦家:“长歌当哭”</p><p class="ql-block">晚上19点半,麦家携手沈一只、孙悦和梦晗三位知名博主走上讲台,不等主持人开口介绍,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麦家向大家频频拱手致意。</p><p class="ql-block">三位博主轮番提问,麦家有问必答。在一问一答中,麦家把自己几十年的创作历程娓娓道来。他感触满满地分享了第一部小说《解密》的诞生过程:11年中17次被退稿,推翻、重写、修改、打磨,删除4个20万字,最终发表20万字;他自嘲在崇拜速度和崇拜欲望的时代,经不住诱惑而忘记“坐船去伦敦”的初心,三年时间快写了300多万字的电视剧本外加两部长篇小说;他含泪讲述为了赶出版社的催稿,不得不在灵堂上守着父亲的遗体写,在亲人不绝于耳的哭声中写,在荒诞和痛苦中写;他忏悔了在追赶速度、放纵欲望中曾经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30万字的长篇小说,却丢失了人生中“安心、安静、耐心、坚守”等美好又可贵的品质;他羞愧于追赶速度的荒诞,所以整整一年没有打开过电脑,并做好永不写作的心理准备,在强烈的情感冲动下准备和过去一刀两断。</p><p class="ql-block">人生无处可逃,只有握手言和。停笔多年的麦家,最终决定回到故乡重新出发。回归乡村,回到童年,感受烟火,抚今追昔,感受亲情,弥补孝敬,百感交集。麦家文思泉涌,却用八年时间打磨一部题材、手法、思想感情都全新的《人生海海》,写绝望中诞生幸运,写艰苦卓绝中坚守善良。《人生海海》一出版,发行量就节节攀升至三百多万册,成为自现象级的《解密》后又一部现象级的文学大作。麦家现身说法,与现场观众共情共勉。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你们转述: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让自己的心空了,因为心空了黄金也填不满,心空了陷阱无处不在。如果有一天你们一不小心掉到陷阱里,建议你们向我一样爬出来,重新出发。</p><p class="ql-block">谈到沉静深省之作《人间信》,麦家继续回归故乡,回到童年。他情不自已讲述了五年中不断琢磨,推翻重建的故事,他曾隐居深山古寺写作,吃斋闻香;也曾寄居酒店,深夜码字,长歌当哭,可歌可泣。</p><p class="ql-block">家,是人在世间的信约,予人牵制,又系着希望。麦家说:《人间信》不是我的经历,而是我的精神;《人间信》和《人生海海》不同,《人生海海》讲述的是国事,上校的命运可以向公众敞开;《人间信》是家事,是私密的家族史,是普通人的爱恨悲欢,也是一部啼血书和忏悔录。“我可能从未像这么写作,触及到我内心深处的深处,正因为触及到深处的深处,甚至触及到最痛的地方,我潜意识里的悲苦被唤醒,然后不可收拾。”</p><p class="ql-block">故事里没有英雄、没有传奇,只有平凡的乡村,平凡的人家。麦家想向读者推心置腹地分享世界幽暗的一面和人性深处的一些东西——众生皆苦,人生不易,“如何在荒诞的无意义的人生当中找到你的价值,让你坚强地活下去?就像我在小说中引用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麦家不好意思地对沈一只、孙悦和梦晗三位知名博主说,为了在余生中抓紧做一些有用的事,他的手机没有抖音等网络软件,曾经有的也已卸载。他说不想把有限而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效社交或应酬等事情上,也不想让网上的好评与差评、虚荣或焦虑动摇自己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五、感悟麦家:“慢的艺术”</p><p class="ql-block">面对面聆听麦家,醍醐灌顶,震撼钦佩。</p><p class="ql-block">我震撼于他11年17次修改《解密》的耐心、恒心,震撼于他删除了4个20万字到只剩20万字的精益求精,震撼于他三年写作300万字的神速;钦佩于他勇揭伤疤:曾因经不起利益诱惑,锁不住欲望之门,成了功利俘虏而真诚反思与真心忏悔;钦佩于他在“谍战之父”“茅奖得主”等耀眼的荣光中华丽转身,从不重复,开拓进取;钦佩于他一次又一次的砥砺前行,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一次又一次向人性更深处漫溯。</p><p class="ql-block">“借一缕时光,捧一片星空,停一停,等一等,别匆匆。”从这场对话中,我更深深的读懂了一个字:“慢。”</p><p class="ql-block">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麦家说,他花了五年才磨蹭出的《人间信》共20万字,平均下来每天不到200字,与曾经三个月速成30万字的长篇小说,三年写就300万字相比,可谓天壤之别,看似很慢却也欣慰,因为许多事慢比快更需要技术,更需要花功夫,更考验一个人的整体能力。特别对写作来说,“慢”是一种态度,谨慎、小心,让内心的根系绵延至更远更深处,这是作家的责任。</p><p class="ql-block">我情不自禁想到了快马加鞭游西溪湿地蒋村慢生活街区的浮光掠影。如果说闪游蒋村情有可原,那么,过往许多“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达目的地拍拍照”的到此一游模式更值得自己深深反思。</p><p class="ql-block">我情不自禁想到了2016年,在教书育人的繁忙中,坚持一年365天每天真实记录所做所见,所思所感,每天写好后立即发朋友圈。在好几位朋友的怂恿下,整理出版了《2016,我的诗文日历》。因为此书,我站上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的领奖台,也曾为沾了全国教师文学奖的边而沾沾自喜,虚荣了一把。去年,大司小学一位老师发我微信,说是在他们学校播音室发现我的《2016,我的诗文日历》,准备好好拜读,我却告诉她流水账不值得浪费时间。面对面聆听麦家后,更觉得从文学的角度审视乏善可陈,羞愧难当。追求速度与数量,忽略内容与质量。如果时光能够流转,我宁愿用400多篇换成一篇好好打磨的精品。</p><p class="ql-block">我又情不自禁想起曾经宅家的两个月中,每天一首以上或诗或词或曲,用了“高阳台”“莺啼序”等二十几种词牌,写好就马上投稿给各种平台,每天以在北京等各种头条上发表洋洋自得。如今审视,或以辞害意,或新韵平水韵混搭,或粘对出律多多,最多只能算打油诗词,我想乾隆皇帝写了四万多首诗词,还不如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如时光能够流转,我宁愿用60多首诗词曲换成一首好好打磨的精品。</p><p class="ql-block">我还情不自禁想起我著、主编或参编的88本书,常常为此津津乐道,常常为各地新华书店都有与我有关的书上架而自豪。如今,反而如芒刺在背。若时光能够流转,我宁愿用88本书换成一部好好打磨的精品。</p><p class="ql-block">西溪追星,感悟麦家;且慢且慢,悠然泰然。 </p><p class="ql-block"> 初稿写于3月16日夜</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吕嘉兴简介: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校园文学十佳教师、连续两届永康市政协委员。著、主编和参编正式出版公开发行的《高考满分作文》等书88本,二十多篇高考下水作文发表于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等。《作文升格策略》等十几项课题成果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等大大小小奖。</p> <p class="ql-block">追麦家留存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