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博物馆:水下古城的记忆与重生

周家阿哥

<p class="ql-block">口 文 / 摄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写】一个烟雨迷蒙的上午,我们一行与千岛湖的粼粼波光比肩齐行。慕名步入那座浓缩版的淳安水下古城记忆和重生的博物馆。四层的建筑静静地伫立于湖畔,仿佛低声呢喃着“江水化碧湖,古城隐深波”的千年浩叹与时代悲歌。这座有着占地近六千平方米的文化殿堂,是古淳安风土人情的缩影,是历史长卷的珍藏,事关新安江水电站的兴建、千岛湖水库的形成,和29万移民等,都有着翔实的记载,承载着两个县四段厚重的韵律——序厅、历史厅、移民厅与非遗厅,以及那段为国家大局而作出的自我牺牲、最终凤凰涅槃的悲壮史诗。</p><p class="ql-block">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用30多万片莹润贝壳巧妙筑就的艺术穹顶,在柔和灯光的映衬下,侃侃诉说着与水相依的千年的情缘。几艘古朴的木船,以倒影之姿悬于半空,营造出一种奇妙视角差的错位感,使人幻觉已潜入水底的秘境。仰望着被湖光涟漪的“穹谷”。那座沉寂湖底、静默又充满神秘的千年古城,在潋滟光影的交错迷离间,每位驻足参观者都似乎被戴上了一副穿越时空的眼镜,跨越千年的“感同身受”开始体验。</p><p class="ql-block">一眼望去“淳而易安”四个大字 ,这是淳安博物馆核心理念。每一件文物都是拂去历史尘埃的诗篇,时儿低诉时而高亢地诉说着淳安的沧桑与辉煌。从新石器时代的朴拙石器、陶罐,它们闪耀着文明的曙光,到汉唐时期精美的铜镜、钱币,见证了早期郡县的设立与发展;从宋明雅致的瓷器,折射出新安江畔的繁华与人文蔚起,到清代雅逸的书画,彰显着“严陵首邑,文献名邦”的深厚底蕴 。淳安的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先秦时期,新安江流域曾先后归属于吴、越、楚。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东吴大将贺齐在此设始新县,开启了郡治历史 (贺城始建于公元208年)。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遂安县城亦依山而筑,后称狮城 (遂安县城于唐武德四年(621年)迁于五狮山南麓)。此后的千余年间,这两座古城如同镶嵌在新安江畔的璀璨明珠,商贾辐辏,文风鼎盛。方腊起义的雕石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镇馆之宝昂然触目。这块北宋宣和年间的遗物,《水浒传》中一段被遗忘的真实篇章,石面铭文简练而深刻,记载了那场席卷东南的农民起义的烽火岁月与最终的悲壮落幕。轻抚石面,那历史的冰凉与深沉的余温交织,穿透时空,震颤着每一位来访者的心灵。</p><p class="ql-block">3楼的移民厅无疑是整座博物馆中最惊心动魄的地方。“湖岛情深”四字镌刻于厅楣,既浓缩了千岛湖的旖旎风光,也暗含了近29万移民心中那份永恒的离愁与眷恋。历史的指针拨回到1959年,为了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 (新安江水电站建设背景),一声号令,原淳安、遂安两县的近30万民众 ,响应“国家特别行动”的召唤,告别了祖辈生息的家园。贺城、狮城这两座承载千年记忆的古城,连同1377个村庄、30多万亩良田,缓缓地被碧波万顷的千岛湖水淹没 ,就此化作了永恒的水下奇观。厅内的移民纪念碑雄浑挺立,其造型巧妙地融合了水库堤坝与古城墙的意象 ,无声地诉说着那场“舍小家,为大家”的宏大迁徙。在墙上,一幅幅老照片定格了当年移民们背井离乡的场景……在这里,个体命运与国家意志的交响,织就了一部壮丽而略带悲怆的现代史诗,回荡在每一位观者的心房。</p><p class="ql-block">还有四楼展厅,一座活色生香的民俗“大观园”。非遗厅的设计匠心独运,仿佛一盏古雅硕大的宫灯,将淳安民间文化的精魂悉心收纳。徽派风格的木雕梁柱,灰砖黛瓦的仿古建筑,巧妙地将观者引入一场穿越历史的民俗嘉年华。这里,戏曲舞乐、传统技艺、民间习俗、非遗传承四大板块 (非遗厅四大板块),为世人开启一扇探寻水下古城的神秘窗口。历史会铭记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那一天,60多幅精选的水下摄影作品,凝聚了潜水员胡建明等探险者十余载的执着与心血。在幽蓝深邃的湖光笼罩下,古老的城墙、精致的牌坊、民居的轮廓,在镜头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幅意境空濛的水墨遗梦,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被湖水温柔覆盖的千年往事。那座遥不可及的水下古城,在沉寂了60多年之后,终于在世人面前展露真容,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与文明血脉的静默。</p><p class="ql-block">淳安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是一部浓缩的史书,一个记忆的港湾,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守护着水下的千年文明,也抚慰着离散的乡愁记忆。在这里,每一位游人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温度,体味到淳安人民的牺牲与坚韧,并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和它所承载的独特故事,生发出无尽的敬意与遐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