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纪行组画

邓明理

<p class="ql-block"> 欧洲之行小记</p><p class="ql-block">欧洲,油画的发源地。从上世纪初起,我国油画前辈们就纷纷前往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求学,为我们带回"真经",这里就有我的老师吕斯百、秦宣夫、徐明华诸先生。如今,我也步先生们的后尘,踏上了这片艺求圣地,感受它的呼吸与脉博。</p><p class="ql-block">这一去就意不可收,去年(2024年)一年中竟去了三次。当我漫步在大英博物馆、乌菲兹美术馆与里斯本美术馆中,过去只能在印刷品中见到的世界名画,真实地展现在我眼前,它们宛如历史长河中璀燦的星辰,熠熠生辉。达·芬奇笔下人物细腻的神情、拉斐尔画作中优雅的构图、提香绚烂色彩的铺陈……每一笔触都似在诉说跨越时空的艺术密语。</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几次我们都是自驾,这使我可以不受任何时间条件的约束,为深入考察欧洲的风土人情提供了方便。当我踱步于英国古老狭窄的小街上、从容驰骋在亚平宁半岛绵延起伏的山峦中、穿过有尖顶教堂和绿塔的小镇、迎面走来金发碧眼的各色人等,都成为激发我创作的火种。行程匆匆,很多画都是早起晚睡、饭前午后"抢画"出来的。但正是这看似仓促却又充满激情的画面,却实在记录了我的真诚。</p><p class="ql-block">三次欧洲之行,不仅是对艺术经典的朝拜,更是一次自我的重塑。它为我的创作注入全新活力,未来,我将带着这份珍贵馈赠,在油画创作道路上坚定前行,探索更多艺术的可能。 </p><p class="ql-block"> 邓明理 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  在罗马遇到一老年女流浪者,在人行道上乞讨。人流匆匆,无人搭理。我亦随人流而过,猛然回头,看到这伛偻身影,感叹万千。</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约克古城,夜幕渐降,准备搭火车回伦敦。见街口有画像摊,一位街头艺术家正为一对青年男女画像。凑前一看,画的是夸张变形的漫画风格。摊上挂有有明码标价牌,我不认识,不知要价几何?</p> <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米兰博物馆参观时,对面走来一对情侣,因走的炎热,外衣脱下系于腰间。我见形象特殊,便欲抓拍。不料二人突然拥抱,倒让我抓住了这感人的瞬间。细看背景墙上,挂的正是名画《吻》。如此巧合,岂非天意!</p> <p class="ql-block">  伦敦大英博物馆,我参观了二次,每次一整天。据说展出的文物仅占库存量的百分之一,这已让我感叹展品之多之丰富。更让我感叹的是中国馆,如此精美的文物,它们是什么时候来到伦敦安的家?在英国的日子过的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 从葡萄牙里斯本驾车沿海岸线去西班牙,但见蓝天蓝海,白浪白鸥,海天一色,好不美哉。至一处海滩,见有人游泳、踏浪、憩息,又有夫妇二人,牵细犬三只,人、狗、海浑然一体,一派自然合谐景象,遂作此画。</p> <p class="ql-block">  欧洲遍布教堂,我也是有教堂必进去参观。参观多了,发现凡有教堂,门口必有乞讨者。我暗想是不是如我们中国的丐帮,每个教堂都是划分的势力范围?乞讨者知道进教堂的人都是慈悲之人,应该比其它地方更好乞食吧?此乞讨者的形象让我想起列宾笔下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维多利亚女王广场每天都举行皇家卫兵换岗仪式。我去的那天阴雨,可并不影响活动的举行,戴着传统大熊皮帽的骑兵威风凛凛,仪仗兵步伐整齐,鼓号齐鸣。相比之下,女巡警们只是维持秩序。但她们骑在高头大马上英姿飒爽的身影、警服的莹光与女王纪念碑上雕塑的金光遥相呼应,还是深深地感染了我。</p> <p class="ql-block">  与家人漫步纳沃纳广场,人不多,亦不吵。有年轻夫妇带三个孩子,其中一对双胞胎。父母关爱地搂住孩子,孩子天真地依偎着父母,天伦之乐,舐犊之情,普天下一样。广场上本无鸽子,是我画时从别的广场"借"来"的。</p> <p class="ql-block"> 欧洲繁华街头、广场,卖艺者甚多,独此人在一小街小教堂前拉小提琴,琴声穿过弄堂,如泣如诉。路人不多,只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像默默地陪伴着他。</p> <p class="ql-block">  这个博物馆里的铸造大厅展出的全是文艺复兴大师们名作复制品:大卫、摩西、奴隶.....说是复制已不准确,因为它们复制的年代和原作差不多.距今已有四五百年,也应是文物了。但这幅画的表现点还不在这里,我想表现的是透过历史的灯光坐在角落里的管理员,看那一脸的警惕与严肃及衣服耀眼的一点红,有种说不出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  邓明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艺术评委库专家,徐州市文联书画研究院顾问,徐州市首届汉风文华奖获得者。</p><p class="ql-block"> 作品参加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被国家大剧院、江苏美术馆、江苏现代美术馆、徐州博物馆、江阴美术馆及私人藏家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