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正坐在电脑前,参加一场特别的线上课程——“十三期内针 知行合一班”。屏幕上,五位学员的头像整齐排列,每个人的表情都专注而认真。安丽春、朱亚东和刘兰雄的名字映入眼帘,他们的个人资料卡片显示着各自的学习背景与目标。课程的主题围绕中医理论展开,宋杨老师的早课笔记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到,“针灸治的不是病,中医治的也不是病,中医是‘治理’环境的。”这句话让我深思,中医不仅仅是一种治病的方法,更是一种调整身心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课堂互动异常热烈,聊天窗口里充满了学员们的发言。大家用各种表情图案装饰自己的话语,让整个交流过程充满了趣味。宋杨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冬天没有蚊子?是因为冬天的环境不允许蚊子生存。”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更是一种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生动诠释。中医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2025年6月2日,这个普通的周一,因为这场课程而变得格外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课程中,我逐渐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宋杨老师通过实际案例,让我们看到中医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例如,他提到一位患者长期受失眠困扰,通过调整饮食、作息以及生活环境,最终恢复了健康。这种“治理环境”的理念,让我意识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无病无痛,更是身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课堂上,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有人提到,通过学习中医,他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还有人说,中医让他学会了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这些分享让我感到,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p>
<p class="ql-block">课程结束后,我坐在电脑前,回味着今天的所学。宋杨老师的早课笔记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意识到,学习中医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行合一”的魅力。正如老师所说,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更是“治理”环境。让我们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