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聊中国大妈

境心

<p class="ql-block">文/境心</p><p class="ql-block">摄影:境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段时间,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关于中国大妈的文章,不管怎么看,好像文章中对中国大妈都有些贬义之意。牛津词典给予这样解释:中国的中老年女性,大多偏胖,精神饱满,声音大,走路成堆,排队加塞,较富余,喜欢购物, 装束臃肿,标配,墨镜, 鲜艳丝巾,草帽。热衷拍照,站姿为剪刀腿。我看到给中国大妈这样的描述深感愤愤不平,另一方面又细回味日常公共场合中这样的现象也确实屡见不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其实,人到中老年以后,经过岁月的沉淀,人应该变得稳健成熟了,特别是退休以后,不用再为生活奔忙了,时间宽松了,生活水平也渐好了,大部分女性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开始了同学同事朋友等聚会、旅游、上老年大学等活动。有很多中老年女性她们热爱生活,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言谈举止端庄大方,穿着得体,展现了中国妇女端庄雅致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但中国人口众多,妇女站了大多数。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性格的多重性,生活状态经济条件的不一,每个人在不同的层次上,在社会生活中表现的就也是千差万别的。就说网络中提到的中国大妈,应该说他们的经济条件还是可以的,在量力而出的条件下享受晚晴。可以说也是热爱生活的女性。但她们当中也有一部分女性,在公共场合太过宣泄自己的兴奋,特别是三五成群的时候更是叽叽喳喳,忘情雀跃。对衣着的审美就是五颜六色,花花绿绿。街头巷尾经常看到一些大妈下面花裤子上面花衣服,头发很长时间不修剪,好像真成了老年大妈。旅游拍照中鲜艳的围巾变着法扬起,不管什么场景就爱戴大墨镜,抢着拍照,兴奋的声音几米外都能听到。纱巾、太阳镜、花伞成了中国大妈旅行拍照“三大件”。我曾多次为大妈拍照,那个纱巾在手里左摆弄右摆弄的,当我拍合影时,在将要按动快门的那一刻,嗖一下进来一人说我也加进来,也不问问人家愿不愿意和你合影,我就得重新构图对焦,面对这样的情景我真是无奈。据说在一个游轮上中国大妈面对免费的自助餐疯狂夹菜,然后吃不了浪费,几个回合便将餐台食品扫光。而对收费的餐饮丝毫未动。说是现在已经对中国大妈停运了。也有个别女性在公共场合聚会中说话比比划划,指手画脚,大声嚷嚷,完全不顾及周边环境,简直就是噪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老话说“老要张狂少要稳”,这里的“张狂”是指人老了身体心理都会变得低迷,应该像年轻人那样活跃起来,生活才更有意义与情趣。它提倡的张狂是内心的强大而不是行为上的放肆。人在老时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是他一生知识和修养的积淀。人老了,活的应该是优雅而不是张狂。中国大妈之所以成为“中国大妈”,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文化素养的先天不足所致。也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上面提到的只是负面的东西,其实在中国大妈这个群体里,也有不少高素质、有教养、有情调的中老年女性。老而知性,老而优雅。她们的精神像秋天的红叶一样,越老越美丽。就“中国大妈”而言,也有很多好的品质。如大方豪爽、善良刚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于助人等等,这些都是她们优点。如果一个人出门在外,具有上面的那些个美德,再表现出很好的文化教养,这不仅自己很完美,还会给它所观赏的风景名胜和其他观赏的人心灵上带去一种更美的风景,何乐而不为?</p> <p class="ql-block">作者笔名境心,曾用名鬯、芸知道。一个热爱诗歌散文摄影的退休医务工作者。在烟火味的生活之余,灵感来临不禁文字触发,也用相机为朋友留下珍贵的影像。</p>